查看原文
其他

唐本忠院士团队 Angew: 可用于时空模式调控和全方位信息加密的多响应功能性AIE分子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4-09-07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伪装色”对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乌贼、变色龙会通过模拟周围环境的颜色来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躲避天敌或者捕食的目的。这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为人工智能仿生体系的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近年来,刺激响应荧光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类材料能够在外界刺激,如光、pH、压力、湿度等条件下产生荧光信号变化,是推进未来社会信息传感、响应、反馈和识别等多种智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何打破材料单一响应性能的局限,又避免多分子组合系统在调控上的复杂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日,唐本忠院士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发表了题为“A Multiresponsive Functional AIEgen for Spatiotemporal Pattern Control and All-round Information Encryption”的论文(DOI:10.1002/anie.202300353)。该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多响应功能性的AIE分子CPVCM,它可以发生与伯胺的特异性胺化反应以及在紫外光照下的光重排反应,并分别产生红移、蓝移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了基于单分子的原位多色荧光变化。该成果通过将胺化反应和光重排反应引入相同的反应位点,再结合CPVCM胺化反应的可逆性和其光重排反应的不可逆性,成功实现了荧光的原位精确调控以及调控模式的多样化;并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多色荧光图案和动态荧光二维码的原位生成,以及信息加密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这项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以开发具有多重响应、控制性的刺激响应型荧光分子,同时也为构建信息加密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贺新元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唐本忠院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香港科技大学林荣业科研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这项工作的研究内容和亮点主要包括:


1)CPVCM具备多重响应机制,一方面它能够发生高特异性的伯胺熏蒸变色和紫外光照射下的光致变色,并产生结构和荧光信号的变化;另一方面胺化反应的可逆性使它能够应用于动态传感和识别过程。有趣的是,结合光重排反应的不可逆性,胺化反应产物HBPABCM可以单方面的向光重排反应产物HBNCM转变,这一结果也得到了核磁的验证。因此,该分子不仅可以实现单分子多色荧光变化的精确调控,也可以用于多元化调控以获取新性能(如实现信息加密中的无痕擦除)。

 

图1. CPVCM与伯胺特异性的胺化反应以及光重排反应


2)由于伯胺熏蒸和光调控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具备相容性,而光调控手段在分子变色中表现出较高的优先等级,使得已发生过光重排的区域将无法发生进一步的胺化反应。研究者制作了CPVCM涂布的薄膜,并通过有序的调控紫外光照射以及伯胺熏蒸这两个过程实现了多色荧光图案的形成,并在时间及空间上对光图案实现了调控。进一步,基于胺化反应的自发可逆性,也制作了动态荧光变化的二维码图案,从而证实了该分子在发展智能变色体系中的巨大潜能。

 

图2. 基于CPVCM薄膜的多色荧光图案及动态二维码


3)胺化反应和光重排反应在调控模式上有所不同,因此通过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如PMMA)就可以简单且有效的实现对胺化反应程度的单方面调控。研究者将CPVCM与不同比例的PMMA掺杂制作了防伪墨水,并在信息的写入、读取上进行多重设计和调控,从而开发了基于CPVCM的多重加密体系。该体系可利用紫外照射完全擦除信息,并且可以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褪色而解除解密程序,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实现了全方位的高安全性信息加密。

 

图3. 基于CPVCM的全方位信息加密体系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035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下载该篇论文。


相关进展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Adv. Mater.》:光热双效纳米材料掌控食欲玄机

唐本忠院士团队/南科大李凯教授课题组 ACS Nano:用于提高诊疗效果的“一体式”近红外发光纳米聚集体

唐本忠院士/深大韩婷 JACS:C-H活化/环化聚合构筑主链型荧光功能聚电解质

唐本忠院士团队《Sci. China Chem.》:无金属催化的多组分聚合制备多取代功能化的聚环戊二烯

唐本忠院士、王志明课题组 AFM:热激子过程“激子回收”策略在高效深蓝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韩婷《Chem. Sci.》:荧光功能聚噁二唑的无催化剂合成及其在多孔薄膜制备和可视化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王东教授《Adv. Funct. Mater.》:光的点金术 - 多功能的光激活AIE分子用于癌症光疗

唐本忠院士团队:基于“水上”效应的水相中活化炔与芳香胺的绿色点击聚合

北理工邓玉林/黎朝与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合作《Sci. Bull.》:聚集诱导发光在空间生物医学相关领域中的首次应用

唐本忠院士/中山大学池振国教授《Nat. Commun.》:客体响应的动态有机超长磷光

唐本忠院士深大团队王东教授、北大黄建滨教授/阎云教授《ACS Nano》:非平面构型AIE分子如何有序自组装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河大师冰洋教授/王杰菲副教授 Angew:新型近红外AIE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体内诊疗一体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蒙古大学王建国教授团队 Angew:三维空间D-A互锁网络构筑近红外二区光诊疗试剂及抗癌研究

唐本忠院士、王志明研究员课题组 Angew:共平面分子策略实现窄化光谱紫外光材料的设计及进展

唐本忠院士 Angew: 多级超分子自组装制备荧光多嵌段微棒以及超分子自组装的荧光可视化

北理工黎朝/港中深唐本忠院士《Adv. Mater.》:高弹性AIE活性纳米复合水凝胶实现信息存储拓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教授团队 ACS Nano: 利用AIEgen对绿藻脂滴的荧光成像和流式筛选提高了一倍的油脂产量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港城大叶汝全团队《Mater. Horiz.》: 固态红色发光的非共轭稳定自由基聚合物

唐本忠院士团队 Matter:通过簇激子策略实现室温磷光新型传感应用

广工冯星/广医李莹/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团队 ACS Mater.Lett.: 特异性脂滴成像红光AIE材料对阳性菌的快速成像与识别

唐本忠院士团队王东教授 JACS: 近红外二区超分子金属有机笼用于多模态诊疗

唐本忠/王东/朱守俊团队 Matter:研发近红外二区AIE分子助力淋巴结成像及手术导航

唐本忠院士/王东教授和熊玉等 Mater. Horiz.:揭示静电和色散作用力对氢键交联型掺杂聚乙烯薄膜超长室温磷光的重要贡献

唐本忠院士/王东副教授团队:稳定的纯n电子树状大分子-构筑和理解簇发光体系的理想模板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 Macromolecules:发展了亲核炔类单体与醛基单体的聚合反应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AIE研究中心 JACS:基于C-H活化/环化聚合制备新型稠杂环聚合物及其在细胞内pH检测和癌细胞杀伤中的应用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浙大张浩可团队《Nat. Commun.》: 聚集态光物理机制研究 - 二级空间相互作用

唐本忠院士/港科大杨晶磊教授/深大韩婷等:利用AIEgen负载的多功能微胶囊实现高分子材料的损伤 - 自修复全过程动态可视化监控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团队冯光雪教授、秦安军教授合作《ACS Nano》:一种通用的阳离子化分子工程策略用于光动力治疗细菌感染

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一石四鸟”的离子工程策略构筑多功能核壳有机硅纳米粒子用于智能诊疗一体化

唐本忠院士团队《Macromolecules》:基于新型多组分聚合实现四元杂环聚合物的多样性导向合成

秦安军教授、马东阁教授和唐本忠院士《ACS Mater. Lett.》:通过合理的AIE分子异构化工程提升非掺杂蓝光OLED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和赵征教授 Angew综述:妙用分子运动构建高效光热/光声材料

唐本忠院士/冯海涛教授 ACS Nano: 手性AIEgen可视化对映异构体识别与拆分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等团队《ACS Nano》封面:利用蛋白笼包裹AIE聚集体的光强化策略在膀胱癌中实现铂类化疗药物增敏235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和武大谢国华教授Angew: AIEgen实现溶液法制备外量子效率接近15%的近红外OLED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大王建国教授团队《ACS Nano》:受体平面化和供体旋转策略构建近红外发光I型癌症光诊疗试剂

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基于NIR-II AIEgen的多模态诊疗系统用于光热协同免疫抗肿瘤治疗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Small Methods:原位电纺AIE纳米纤维用于创伤急救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团队《Nat. Commun.》: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荧光手术导航大动物临床前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dv. Sci.:一锅法制备金属多酚网络包裹的AIE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深圳大学韩婷助理教授等《Adv. Sci.》:无金属催化的活化炔聚合在聚合物损伤自检测中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