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输液会导致“湿邪”,让人变胖发生浮肿,究竟为什么?

药事网 2022-10-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全民较真 Author 何旭

药事网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成员单位,看医生、找药师、下文献—上药事网!


本文首发于“腾讯较真”(微信号:全民较真)

药事网、腾讯较真联合出品




即便用传统医学理论来解释,输液也不会造成湿邪;妊娠纹、生长纹都与输液没有关系,自媒体强行建立因果联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拔罐拔出水泡和湿气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由于温度过高或留罐时间过长导致的皮肤损伤,均系操作不当的结果。

输液药物中的确含有微粒,但只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规药物和输液器,以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操作,微粒数量安全可控,患者不必担心。

输液不会改变人的体型,新增液体会随着人体新陈代谢被排出体外,浮肿的发生另有原因。

何旭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药剂科药师、药事网成员



近来,关于输液的谣言满天飞,除了把输液与抗生素混为一谈外,打着传统医学的旗号编排输液也是自媒体的一大套路。今天,笔者就为大家拆解一下网络红文《被输液“毁”掉的那些人》。


一、即便用传统医学理论来解释,输液也不会造成“湿邪”


(自媒体文章截图)


现代医学并没有“湿邪”一说,它只是一种传统医学诊断,其认为,湿邪是由于人体内的湿度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引发的病症。湿邪有内外之分,其中外湿多因长期所处环境潮湿所致[2],而内湿则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及香燥之品[3],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那么,即便用传统医学理论来解释,输液也显然和外湿、内湿的致病原因没有关系,所以输液是不会造成湿邪的。


二、妊娠纹、生长纹都与输液没有关系,自媒体强行建立因果联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自媒体文章截图)


首先,妊娠纹只能出现在女性身上,是不可能出现在男性身上的。人的皮肤有许多微细的纤维,正常情况下,皮肤纤维与肌肉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张力。妊娠期孕妇会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这会增加皮肤纤维的脆性,同时她们的腹部皮肤也会变薄,出现一些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波浪状花纹。在孕妇分娩后,这些花纹会逐渐消失,留下白色或银白色的、有光泽的瘢痕线纹,即为妊娠纹[4]。


其次,另一种男女皆可能出现的纹路叫生长纹,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男女中,且多出现在健身和体重骤增的过程中。形成原因是青春期少年的骨骼、肌肉和脂肪的体积在短时期内急剧增加,超过了皮肤的延长的速度,致使真皮中的弹性纤维被拉断从而形成一些纹路。


所以,无论是妊娠纹还是生长纹,都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段内所具有的生理特征,与输液没有相关性,更谈不上因果关系。自媒体文章强行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也没有研究文献和临床经验能够支持。


三、拔罐拔出水泡和湿气没有任何关系,那是由于温度过高或留罐时间过长导致的皮肤损伤,均系操作不当的结果



(自媒体文章截图)


首先,自媒体文章说,所有拔罐拔出过水泡的人都输过液,所以水泡是输液有害的一个证据,这是犯了归因错误,以相关性代替因果关系。如果说“所有拔出过水泡的人都吃过饭,所以水泡是吃饭有害的一个证据”,你还会信吗?可这就是自媒体的逻辑。


第二,自媒体文章又说,很难出水泡的人就很少输液,这又犯了推导错误,典型的以偏概全。不出水泡的人输液少,到底有多少样本?研究追踪了多少年?输液次数或剂量少到何种程度?两者之间的病理或药理关系是什么?通通不知道!举了两个例子这叫个案,没有任何意义,不足为凭。在医学问题上必须严谨,如果一个推论连统计学意义都不具备,就没有什么价值。


第三,拔火罐拔出来的水泡根本不是什么湿气,分明是操作人员控制不好火候灼伤了皮肤,那是烧烫伤的表现。另外,目前还有一种真空罐,不是用火,而是用吸气装置制造负压。如果使用者操作不当,留罐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出现水泡[5]。这主要是由于施术部位的皮肤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出现了表皮层与真皮层的分离,并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导致产生大量渗出液,继而集成了水泡[6]。


所以,所谓的“湿气说”,倒不如说是用来推卸操作不当责任的借口。


四、输液的确有风险,但只要到正规医院诊疗,风险完全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自媒体文章截图)


输液过程中确实是有颗粒异物的,通常是指不溶于输液药物中的、肉眼看不见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7],粒径通常小于50μm。这些微粒来自于药物的原料或辅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这些不溶性微粒主要有玻璃屑、橡皮屑、晶体、纤维、活性炭、氧化锌、真菌孢子、药物结晶等。


这些颗粒异物不属于药物有效成分,但也一并进入血液中,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没什么影响,但也有报道因不溶性微粒超标而引起静脉炎[8]、肉芽肿[9]、血管栓塞[10]、热原反应[11],也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升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病综合征、器官衰竭和其他血管物理方面的改变等[12]。



至于微粒致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体试验或研究数据能够证实。


实际上,《中国药典》规定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监测和限定标准,药厂要照此执行,药监部门也会对药品质量进行不定期的飞行检查;正规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经历了非常规范的培训与考核,以保证正确操作和较好地落实“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医院和主管部门也会通过管理来防止输液手段的滥用;事后还有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机制,一旦发生问题,即可层层追责。



所以,到正规医院诊疗,风险完全可控,大家根本没什么可担心的。


五、输液新增液体最终会被排出体外,而不是憋在身体里


(自媒体文章截图)


输液的确会给人体增加液体量,但人体会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将多余的液体代谢[13]出去,这在科学上早已被证实了,而不是自媒体文章说的无从考察。


至于所有输过液的人都会变胖变圆,这显然不是事实。以笔者在医院的工作经历来看,输液患者的体型多数都是正常的,没有人因输液而发生显著变化。如果说有变化的,也唯有浮肿这一种可能。但浮肿不是因为输液导致的,而是因为病人还有其他疾病,比如肾脏疾病、肿瘤等。当患者发生浮肿后,医生通常会给予利尿药或其他对症治疗,以减轻浮肿症状。


所以,输液不会改变人的体型,新增液体也会随着新陈代谢被排出体外,浮肿的发生另有原因。


总之,自媒体文章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逻辑上,都犯了许多错误,即便是打着传统医学的旗号,很多说法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网友不可偏听偏信。


参考文献:

[1] 任存霞. 试论《伤寒论》和温病学对湿邪的论治[J]. 光明中医, 2004, 19(4): 10-11.

[2] 杨承智. 摭谈上海地区湿邪及其论治特点[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 10: 45.

[3] 吕文亮. 湿邪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的探讨[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9(112): 5-6.

[4] 聂红. 浅析妊娠纹的预防、治疗及护理[J]. 临床研究, 2013, 6: 103.

[5] 马榕, 葛泉希, 王超. 浅论拔罐禁忌及风险防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2):130-133.

[6] 于玲, 于洪洲. 用真空穴位拔罐器拔罐致皮肤水泡样皮损 1 例[J]. 针灸临床杂志, 1998, 14(4): 53.

[7] 付文焕, 王斌, 施孝金.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相关研究现状及思考[J]. 上海医药, 2012, 33(21):29-32.

[8] 秦殊, 王伟, 王江东. 静脉输液微粒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J]. 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18):47-49.

[9] 岳大彪, 代喜国. 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所致I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 2007, (6): 53-55.

[10] 福萍. 精密过滤输液器防范输液微粒的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14):160.

[11] 彭姝, 张军, 李慧芬等.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综述[J]. 中国药事, 2018,32(8): 1058-1063.

[12] Jack Thomas, Boehne Martin, BrentBernadette E, et aI. In-Line Filtration Reduces Severe Complication sand Lengthof Stay o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 [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2, 38(6): 1008-1016.

[13]  朱妍, 焦守业, 李昌煜. 肾脏水通道蛋白2“穿梭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 28(4): 451-455.

【药事网、腾讯较真联合出品,本文已获腾讯较真授权,二次转载请自行联系“腾讯较真”(微信号:全民较真)】



作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药事网现向全国招募互联网医生、药师、护士(均为兼职),要求为医院在职医生、药师、护士,不限资历,不限人数,欢迎全国医院同行加入。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yjkzhaoning@163.com,标题注明“加入药事网”即可。

药事网原创文章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临床招募


《患者招募 | 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试验》

《患者招募 | 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PD-L1)》new

较真辟谣


《服用聪明药真的可以提高成绩了? new

《输液会导致孩子大脑停止发育七天,为什么?》new

《取消门诊输液,禁止纯中医诊所输液,限输液究竟为什么?》

《医生罢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50%?》

《硼砂有毒,含硼砂成分的药品呢?》

《老公出轨,想靠这种药挽回?》

《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是否会导致肺癌?》

《蒲地蓝修订说明书,家长应该了解什么?》

《是时候打流感疫苗了, 一文读懂8大问题》

《用二甲双胍来减肥,看来真的可行?》


热点文章


《宝玉,我错怪你了!!》new

《官宣 | 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

《中专、相关专业将不能报考执业药师了?》

《药师离触动公众用药的痛点,还有多远?》

《人民日报:医院门诊药房和社会药房将被整合》

《医改倒逼医生药师联合门诊,重塑药师执业模式》

《便利店售药政策落地!未来是否不再需要执业药师?》

《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家卫健委给权,药师就可以审核医生处方了吗?》

《霸屏!央视健康之路聚焦药学,连续五天,五集联播!》

《药学服务不转型即问责!上海卫计委发布最新药事改革文件》


下载专区


《(PDF及PPT)2018规范肠外营养液配置专家共识》new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省级)》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地市级)》

《循证制定地西泮注射液给药规范》new

《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new

《多种微量元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new

《重庆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共识》

《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方案》

《中国总药师制度专家共识2018》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原则》

北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成药处方点评共识报告》

《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国专家共识发表》

《FDA更新关于缬沙坦无需召回的名单》


                    药事网

每日更新 专业专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