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输液不会导致“大脑停止发育七天”,别听自媒体瞎说

药事网 2022-10-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全民较真 Author 马频、颜丹萍

药事网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成员单位,看医生、找药师、下文献—上药事网!


本文首发于“腾讯较真”(微信号:全民较真)

药事网、腾讯较真联合出品




“限输液”是为了改善过度依赖输液的状况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把“限输液”单纯理解为“限抗”太过于简单粗暴。


老人小孩不能一刀切地拒绝输液,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以防疾病进展迅速;临床试验在药物上市之前必须完成,不可能在上市后拿患者做试验;是否需要大量输液以及多快的输注速度,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疾病情况和药物本身的要求而来;输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实是很低的,正规医院输液安全有保障;发热确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性增强,但高热持续过久,则会有害健康。


“孩子输液一次”与“大脑停止发育七天”之间,既无逻辑关系,也没有循证依据,更没有现实案例。自媒体完全是胡说八道,耸人听闻!


马频、颜丹萍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近日,网络上关于“限输液”的传言很多,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做了部分解析(取消门诊输液,禁止纯中医诊所输液,限输液到底是咋回事?》),下面继续。


一、老人小孩不能一刀切地拒绝输液,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以防疾病进展迅速


(自媒体文章截图)


不论老人还是儿童,是否采用输液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病情况做具体判断。正是由于老年人和儿童体质的特殊性,感冒后容易并发其他疾病[22],尤其当出现较重肺炎、心肌炎等情况时,输液就是必要的手段了[23-24]。


所以,不能一味地拒绝输液!


二、临床试验在药物上市之前必须完成,不可能在上市后拿患者做试验


(自媒体文章截图)


我国通过《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等众多法律法规,对药物的生产和使用进行着严格的管理。任何正规药物都要经历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上市;所有药物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都要在申请上市之前完成;药物上市之后还要继续进行评价,这是追踪药物不良反应,并不是拿患者做试验。[27]


至于使用抗生素,的确有可能出现腹泻、过敏等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前医生都会对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评估,只有当用药受益大于风险时,才会给患者使用。


事实上,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都对药厂、临床医生和药师,乃至监管部门都有着严格的约束。自媒体观点缺乏基本的常识。


三、是否需要大量输液以及多快的输注速度,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疾病情况和药物本身的要求而来


(自媒体文章截图)


输液药量和速度,显然是由具体诊疗情况来决定的,怎么可能一刀切?比如,对于心衰患者,为了给心脏减压,通常需要减少输液量,而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衰的时候,又必须采用输液治疗,必要时还要靠输液维持血压和血容量。[28]再比如,青霉素类的药物,由于在水中不太稳定,需要在配好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滴完。[29]


其实,输液到底要多大量,以及多快的输注的速度,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就明确要求,并且护士也会严格执行,大家不必担心。


(医生处方截图)


四、输液治疗的用途很多,不单是为了急救和补充液体


(自媒体文章截图)


输液治疗大致可分为电解质输液、代血浆、糖类制剂、营养用输液、治疗用药物输液、透析与对比剂等六大类。比如,输注碘海醇,就是为了让X线检查得更清楚。


自媒体的理解太过简单。



五、输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其实是很低的,在正规医院输液安全有保障


(自媒体文章截图)


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致热源反应、过敏反应、空气栓塞等。导致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除了医院配置条件欠规范、输液操作不当之外,还有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和药物微粒、杂质等的影响。实际上,卫生主管部门对正规医疗机构的输液环境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输液用的医疗耗材也是一次性的,医护人员更是专业的,消毒不彻底的情况已经不太可能出现了。[30]


以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门诊注射室为例,2010年,其门诊日均输液约150人次/日,全年约5万余次,但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仅有73例,严重不良反应的有13例,这相当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约千分之一(0.13%),严重不良反应约为万分之三(0. 26‰)。[31]而以笔者的工作经历来看,输液不良反应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只要是正规医院操作,安全上还是很有保障的。


六、发热确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性增强,但高热持续过久,则有害健康


(自媒体文章截图)


当人体发热时,由于体温升高,有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反应性则显著增强;但高热持续过久,则可使人体内各器官、组织的调节功能失常,从而危害健康。故不可一概而论。


七、医生用药一定会权衡利弊,怎会是自杀行为


(自媒体文章截图)


如前述,输液用药不仅有抗生素药物,还有解热镇痛药、营养药物等各种药物。使用抗生素的确会灭杀人体内正常有益菌群,但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是病人有用药的适应症,医生评估用药的受益大于损失,才会开具处方,怎么能谈得上是自杀行为。


八、药物在上市前就会确认安全使用剂量,临床用药时,医生和药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把握安全剂量


(自媒体文章截图)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翻译成现代医学的话语就是药物在非靶器官产生的作用,即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方面影响。


首先,并非所有药物都会对血液或肝肾功能有影响。其次,控制合理的剂量,是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在药物研发阶段,I 期临床试验是确认药物安全使用剂量的,以保证不良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是在药物上市前就已经确认的。等到具体用药环节时,医生和药师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情来斟酌用量,不会无故把药量增加到中毒剂量上,更不会无故把药量加到损害血液系统或肝肾的剂量上。


只要用药,必定是为了解决某种疾病的病因或是缓解症状。视药物为洪水猛兽,是想让人都靠食物治病吗?


九、“输液”不会导致“大脑停止发育”


(网传文章截图)



如此惊悚的字眼,不得不说自媒体是真敢写!


首先,从流程上看,所有输液的药物都是处方药,医生在给患儿开药时,怎么会随意开出对大脑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更何况后面还有药师的严格把关,大多数医院还有软件拦截功能,核查药物使用情况。


第二,从实际案例上看,国内外研究已证实:可能对小儿大脑发育产生影响的多数是全身麻醉和镇静药品,而非常用的输液药物。[32~34]退一步说,就算可能有影响,输液可能带来有影响的成分是内毒素、微粒和药物,这三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进入大脑还要看下一关呢。


第三,人类存在“血脑屏障”,使很多药物无法进入大脑,只有一些亲脂性、小分子量很小(400~600Da)的药物才能突破这个屏障进入颅内,这也是脑部疾病很难治的原因之一。研究早已证实,内毒素这种高分子化合物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而输液中的微粒通常大于1微米,也是不能进入血脑屏障的。[35、36]


至于影响免疫力,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会对免疫力有影响,这和输液这种给药方式也没什么关系。


至于毒素要2~4年才排出。一般来讲,输液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只有十几个小时,也就是说,在输液十几个小时以后,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就可以降到原来的一半,一般过了七十二小时以后,人体内的药物就被代谢干净,排出体外了。


国内外医学文献都没有关于“输液会导致大脑停止发育”的报道,“孩子输液一次”与“大脑停止发育七天”之间,既无逻辑关系,也没有循证依据,更没有现实案例。自媒体完全是胡说八道,耸人听闻!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过去的滥用抗生素问题确实很严重,吊瓶森林也很壮观,但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一直在治理、在改进,至于解决到什么程度,有关部门会给出答案,普通人也很容易感受到。对于个人,无论是否满意这个答案,那些宏观问题平时议论一下无妨,但绝不应是个人在诊疗时所要考虑的。如果因此恐惧输液、拒绝输液,一旦贻误病情,受损害的还是个人。


总之,就医要去正规医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参考资料:

 

[22]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专家组.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1-5.

[23]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 2016,36(2).

[2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医学学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工作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

[25]《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http://www.satcm.gov.cn/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4/3071.html

[26]唐汉庆,郑建宇,黄月艳,et al.西药本土化研究:能否以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研究西药?[J].医学争鸣,2015(5):24-26.

[27]《药品注册管理办法》,http://samr.cfda.gov.cn/WS01/CL0053/24529.html

[28]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2018年1期

[29]刘伟忠.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相关配伍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0):3686-3687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S].2013.

[31]熊继红, 刘焱. 门诊护士定期到药房轮转对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4):475-476.

[32]加拿大评估镇静药和麻醉药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8,20(01):15.

[33]药物警戒[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7(04):77-78.

[34]Mccann ME,SorianoSG.General anesthetics in pediatric anesthesia:influenceson the developing brain[J].Curr Drug Targets,2012,13(7):944-951.

[35]张利.输液微粒的产生、危害与预防[J].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10):252-252.

[36]金桐,熊晓星.纳米微粒与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05):597-600.


【药事网、腾讯较真联合出品,本文已获腾讯较真授权,二次转载请自行联系“腾讯较真”(微信号:全民较真)】



作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药事网现向全国招募互联网医生、药师(均为兼职),要求为医院在职医生、药师,不限资历,不限人数,欢迎全国医院同行加入。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yjkzhaoning@163.com,标题注明“加入药事网”即可。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 关注药事健康公众号 | 与三甲医院专家一对一咨询


临床招募


《乙肝初治患者临床招募》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招募》

《患者招募 | 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试验》

《患者招募 | 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PD-L1)》new


热点文章


《头孢皮试十年谈》

《官宣!药占比考核取消!》

《滥用“聪明药”可致药物成瘾和严重抑郁》new

《吗丁啉、艾畅等25种药被注销批文,这五点是根本原因》new

《这4个复方制剂,全国停产、停用、撤销药品批准文件》new

《外交部提醒:带这些药品到国外会被禁止入境!》new

《取消门诊输液,禁止纯中医诊所输液,限输液到底是咋回事?》

《医生罢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50%?》

《硼砂有毒,含硼砂成分的药品呢?》

《老公出轨,想靠这种药挽回?》

《广谱抗癌药拉罗替尼的正确打开方式》

《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是否会导致肺癌?》

《蒲地蓝修订说明书,家长应该了解什么?》

《是时候打流感疫苗了, 一文读懂8大问题》

《用二甲双胍来减肥,这样做到底行不行?》

《为何大规模清退临床辅助用药?》


下载专区


《(PDF及PPT)2018规范肠外营养液配置专家共识》new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省级)》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地市级)》

《循证制定地西泮注射液给药规范》new

《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new

《多种微量元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new

《重庆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共识》

《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方案》

《中国总药师制度专家共识2018》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原则》

北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成药处方点评共识报告》

《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国专家共识发表》

《FDA更新关于缬沙坦无需召回的名单》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