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行进,我很幸福

2016-05-30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故事汇]


我在行进,我很幸福

——雏鹰飞翔:新教育之卓越课程开发

蒋长玲|镇西茶馆


        (说明:蒋长玲老师是我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一位没有任何荣誉称号的普通老师,但她说她很幸福。这是她上周在武侯区新教育实验开放周上的讲述。她的讲述,让全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下来后还有老师给我说“泪水不断”。当时坐我旁边的朱永新老师笑得像个孩子,直说“这位老师太棒啦”。应朋友们的请求,这里将她的发言稿贴出来。其实,她现场的发挥,比这文字生动多了。——李镇西。)

李镇西摄影

 

新教育自发起以来,在小学推广很快,无数种子竞相萌芽,十大行动精彩纷呈。前面三位小学老师的分享就是证明。但新教育在中学的推进却很缓慢,因为中学有升学压力。为了成绩,我们不择手段,侵占孩子们的休息时间,抹杀孩子们的童年,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搞新教育呀!

李镇西老师说:“搞新教育至少不会影响班级的成绩。”他当时心里肯定是想:反正你班级的成绩也就那样子。为什么不试试呢?

今天我到这里来,就是要来告诉大家,我试的结果的。大家看这些年来我所带班级的成绩,一直能够遥遥领先。所以说,我是新教育的追随者和受益者。

俗话说: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我这个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因为思想落伍,方法守旧,又因为漂亮得不明显,实在不招人待见。

我虽是个本分的人,但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我不愿意做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不愿意自己成为一个慵懒的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李镇西老师对我进行威逼利诱,真的是“威逼利诱”哟。他经常到我班来上班会课,请孩子们“吃面”——这是他的固定节目,请孩子们“吃”《一碗清汤荞麦面》,他还给我们讲他的未来班的故事,把我们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然后我就被他忽悠上了新教育的船,走上了新教育的不归路。

我和一群尺码相同的同事,开始了新教育之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打造我们的完美教室,营造书香班级,开展师生共读活动,一起搞班级活动……

至于我今天要讲的“课程”。我最初并没有这个概念,只是平时做过一些事,搞的班级活动多了,现在姑且冠以“课程”之名,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影响到更多的孩子,让更多的中学生成为新教育的受益者。


首先是节日课程。

学校本就是一个充满节日的地方: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合唱节,素质操比赛,社会实践活动……

我向往做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每个节日,我的雏鹰班会在学校规定动作之外,加入一些自创动作。比如,在体育节,除了参加学校统一的比赛项目,我们自己班还进行了男子乒乓球比赛、女子踢毽子比赛;在学校的合唱节,雏鹰班自己也举行了一个班级歌手大赛,最终大家评出了灵魂歌手、最佳组合等奖项。

班级也可以有很多节日。每年的3月2日,是我们建班的日子,我们把这一天作为我们雏鹰班的生日。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庆祝了三次班级生日了,生日主题依次是“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向着明亮那方”,这些主题陆续成了我们的班级密码。拥有这些共同的语言密码,雏鹰班的师生们都怀揣着一份不同于别班的小幸福。

在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里,我们会有一系列的活动,有时是一两周,有时也会持续一个月。这些活动,小学的老师做得更为精彩,不敢放肆讲。

西方文化节我们也没有刻意排斥,圣诞节协同英语老师组织英语课本剧表演,万圣节与实习老师一起组织化装party。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了英语学习兴趣,加固了同学情谊,还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比如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以他独特的扮相和表演,一下子由“七班男神”跃升为“七班男神经”,神经病的“神经”。

复活节恰逢月考前夕,我先准备了好几种蛋,趁孩子们不在教室里,我把蛋藏进孩子们的书包里、书桌里,收纳筐里,铁皮柜里,书柜里,讲桌里,花盆里,门角落里……

等孩子们回来以后,我不动声色地开始上课,给他们讲万圣节的来历,万圣节的习俗,然后告诉他们,老师也为他们准备了蛋,自己找去吧。一声令下,孩子们“嗷”一声就炸开了锅……翻箱倒柜、地毯式搜索,连我也被他们搜了两次身。最后当然就是分享战利品——吃蛋。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在万圣节之机,手绘彩蛋,送给孩子们满满的祝福,用一节课的放肆、放纵,让孩子们减轻了考前的紧张、忧虑,真是收获很多呀!更大的收获是第二天,我们班的科任老师还收到了孩子们赠送的彩蛋。一个男孩在彩蛋上写着“爱蒋老师”,一个女孩制作了精美的“蒋老师表情包”。看着这些彩蛋,我心里满满的,全都是幸福啊。

在母亲节,我把孩子们的妈妈都邀请到学校里,精心地策划了一次亲子活动。首先播放事先录好的孩子们对母亲美好祝福的视频。然后是每个小组给妈妈表演节目,节目之间的串词就是孩子们写母亲的作文中的选段。接着全班同学聚在一起,手执鲜花,齐唱《时间都去哪儿了》。然后播放由孩子们交来的妈妈的照片配乐制成MV——制作虽然很粗劣,但在当时极其煽情。最后我让孩子们去到自己的妈妈身边,把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把自己的感恩说给妈妈听。没想到的是,有几个孩子竟然把手中的鲜花献给了我。还有一个孩子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蒋老师,你虽然是我的老师,但我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另一个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幸福指数要爆表的节奏啊。

植树节的活动,出乎我的意料,推动了我的班级建设、小组建设和个别教育,所以我不得不把这个活动归结为另一个课程,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课程:种植课程。


课程的源起是这样的:

在植树节前夕,我们正好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课,文中对紫藤萝的描写非常吸引人。我就有了个想法:我们学校艺术楼前有一个走廊,搭着木架子,一直都是光架架,不如让孩子们来种紫藤萝吧。我就向学校申请,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然后我买了很多紫藤萝树苗回来,大家一起动手种下了。

我们在树前举行仪式,吟诗,许愿。这个将是我们雏鹰班留在母校的印记,等到我们将来再回母校时,必能看到它枝繁叶茂、花开如瀑。

从此,孩子们午饭后总是要去那里坐坐,放学后也要转过去看看再离开学校,我们的班级阅读等活动也常常去那边开展,班里出现什么问题了,我们就去那里反思,心情浮躁了,就去那里静静……

整个班级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息,我仿佛闻到了紫藤萝的清香。

在这个种植过程中,却出了一个意外——有一株紫藤萝树,在其他树苗都相继发芽成活走蔓后,一直没有生命迹象,我们都以为种不活了。怎么办呢?

遇到教育难题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镇西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的话:“要善于发现身边每一个教育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因为有些教育契机是随机而来的,不可复制的。”

我就把难题当课题,把这个事件当作一个契机,把这株树交给了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儿,并且告诉他,把树种活,否则树苗就是他的专用“教儿棒”。这个男孩很聪明,但就是一副没长醒、没开窍的样子,我试过好多办法,都没能打开他心扉之门。我希望这株树是那把钥匙。

男孩儿在我们的督促下,每天都精心照料他的树苗。

只要坚持,就有惊喜。终于,两个多月后,那棵树奇迹般地发芽了,成活了。我们立即把这株树加封为我们班的“树坚强”。男孩儿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成长了,首先自己的事情处理得妥当了,然后能够为自己的小组做事了,他在野炊时担任伙夫,在梦想课上表演一位公交车乘客,担任小班主任后,在食堂为大家服务……直到现在,他的成绩也一直名列班级前茅。

在这个种植过程中,我们的班集体建立起来了,花期不同的孩子和花期不同的树苗也一起成长了。让我尝到了种植课程的甜头,然后,我又有想法了——

每个教室外都有一个小阳台,那是班级的卫生角。我发现金属栏杆锈蚀得厉害,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果在边上放置花盆,孩子们就不会紧靠着栏杆玩了。

想到我就开始做。买了一堆种子,每个小组分发一些,让他们自己动手育苗。孩子们又自己找来一些花种,小花盆,纸杯,酸奶杯等,摆满了阳台……不久,我们的阳台就花草芬芳,成了我们的后花园了。

在这个种植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学着团结一心,共同照顾自己小组的植物。第一小组的成员还在艺术楼的旁边,种出了一片向日葵。在班级的小组建设中,种植课程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坚信闻得到泥土的芳香,听得见花开的声音,孩子们的心灵就不会繁杂。

种植过程中,还有几个特殊的孩子担当了照顾葡萄苗、仙人掌的特别任务,从中学到了责任和担当。有几个孩子因此爱上植物,热衷于照顾植物,喜欢阅读关于植物的书籍,并立志将来要当植物学家。


只要上路,就有庆典。追随新教育,随着新教育卓越课程的开发,我收获了很多很多。首先是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让我这个班主任当得异常轻松。以前当班主任就如同“消防员”,随时候警,准备应付班上的各种状况,班级管理还得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现在,我成了班上的“事儿妈”,每天编算着让孩子开心、也让我很开心的事——接下来要读哪本书呢?什么节日该办什么活动呢?这个季节该种什么花草呢?

收获之二是:我和孩子们的关系也异常亲近了,这种亲近,不是课间操和孩子们一起跑步、打太极,给没吃饭的孩子买馒头,在孩子们午休时为他们站岗,买很多糖果来发奖励等等措施能够换来的。雏鹰班的孩子三年里给了我的三个封号,七年级时,他们说我是“七班女主角”,八年级时他们说我是“永远的班妈妈”,九年级时我成了“美版小矮人”。其中体现出来的变化,已经很直白,不必再作附加说明了。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家长们说“择校不如择班主任”,同事们也很赞许我的工作,有同事感叹:“这样的班级我都有冲动去上课。”我和我的孩子们也得到了很多奖项,我们的雏鹰班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但这些都是我做新教育的副产品,不赘述。

我最想说的是,在新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幸福的。看我们的照片,每个孩子都是面带笑容的。

我的雏鹰在渐渐成长,我很期待看到他们的飞翔,看到他们完成作为一只鹰的庄严使命,共同铸造属于雏鹰班的荣光。

我并不领先,但我在行进。我并不优秀,但我很幸福。这就够了!



        (蒋老师抓拍的课堂照片)


蒋长玲:对教育爱得深沉 

李镇西|《镇西茶馆》


一、


       离别的日子到了,蒋长玲心中很不是滋味。

        她坐在讲台上,逐一地看着教室里的几十个孩子,想着他们留在自己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看着教室里简单的布置,回想着和他们相处的时光,她恨不得把这些都装进眼睛里,刻在心里。想着就要和他们离别,蒋老师不时地抬起头看着天花板,好让眼泪不至于溢出眼眶。

        一节班会课,蒋老师决定还是应该给孩子们一些真诚而庄严的叮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学们,最后一次集体谈话,蒋老师想给大家谈谈‘美’和‘强’的话题。”本来蒋老师本来想用“美“和“帅”这两个字,但怕大家片面地去关注外貌,所以决定用“美”和“强”的表述。

        孩子们一下安静下来,眼睛都看着蒋老师。

        “‘美’主要是对女生说的。”蒋老师娓娓道来,“曾有人说女性分为三种,女孩,女人,女的。嗯,这三者的区别是什么呢?衣饰华丽、烫染头发、画眉涂唇、修涂指甲,这些都是美。但这些都是成年女性的美,是成熟的美,不是你们应该追求的美。你们身上的美,就是年轻、活泼、青春、可爱、纯朴、善良、有梦想、勤奋……这些东西,都是最美好的东西呀。拥有这些,你们就是最美的女孩。拥有前者的是‘女人‘,拥有后者的是‘女孩’,这两种美都失去了的,就只能算是个‘女的’了。女孩还要注意一点,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应该多看文学类书,诗词呀,名著呀。”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蒋老师感到了从没有过的课堂气氛:专注,严肃,宁静。她继续说道:“‘强’主要是对男生说的。男孩子不要过多去关注自己的发型、衣着,你注意观察一下,哪个成功男士的发型是某些同学那样的呀,能做到干净整洁清爽就好了。也不要觉得自己把电脑游戏玩得出神入化,就是了不起,那些都是浪费时间、让人玩物丧志的东西。电脑和网络应该是工具,应该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服务的。更不要认为自己会骂人、能打架、敢和家长老师对着干,就是能干人。这些都是不懂事的表现,弄不好还会犯法。男孩子就应该有理想并每天为实现理想努力,做一个睿智、进取的人。男孩子还应该博学,利用年青时光多看书,天文、地理、生物、政治,多方面涉猎。”

        这最后一课,深深地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课后,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蒋老师,因为有您的呵护,我们享受了很多幸福;因为有您的督促,我们得到了前进的动力;因为有您的批评,我们拥有了改正错误的机会。一切都因为有您的存在,生活变得美好了。

        想采撷一朵浪花,纺织您飞动的裙角;想收集一捧星光,点缀您飘逸的发梢;想挽留一抹斜阳,定格您最美的微笑……

        蒋老师,希望您天天开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青春永驻!                           

        默默爱着您的学生

        蒋老师这样给她留言——

        把每天当作生命中的第一天,充满新奇和憧憬;把每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满怀温暖和感恩。


( 四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曾发表在《中国教师报》。) 

                     

        二

 

        作为校长,我完全可以用“优秀”来描述蒋长玲老师。当初她来学校应聘时,我叫她朗诵一首诗,她饱含激情地当场全文背诵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到最后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她的眼里真的闪动着泪花。

我发现蒋老师左眉梢好像有个淡淡的疤痕,她说,这是一个“纪念”——

        她所任教的那所学校没有围墙,周日的夜晚,校园里很安静。只有提前返校的初三住校生,集中在一个教室里上晚自习,蒋老师守着他们。

        突然,一个不良少年闯进教室来捣乱。蒋老师让所有学生都到自己身后去,她自己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独自勇敢地面对捣乱者。望着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对手,蒋老师挺直腰板,毫不畏惧,非常坚定地劝说对方离开。

        最终,蒋老师的凛然正气,并没能逼退不良少年,但蒋老师额头流下的鲜血,却吓跑了捣乱者。不良少年情急之下,一拳打裂了蒋老师的左眉梢,当场鲜血直流。后来经医生缝合,留下了一条很淡的伤痕。

        哦,原来这淡淡的伤痕标识着她对学生的爱,体现着她对教育的爱。几年过去了,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都让我感到她对这教育“爱得深沉”。

我这里说蒋老师对教育“爱得深沉”是有特别含义的。因为爱,就要对孩子负责;因为要对孩子负责,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因为要提升教育境界,就要不停地反思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乃至细节。

        也就是说,蒋长玲老师对孩子的爱,往往体现于真诚严肃的教育反思。

        这是刚接新班不久。一天下午放学前,孩子们在蒋老师面前排着队背古诗。

当又一个女孩背完古诗后,蒋老师眼神扫过她胸前的校牌,上面写着女孩的名字“童心”,便随意地说了句:“童心同学过关!”并在过关名单上打勾,就示意她离开,让后面的孩子过来。

        接下来也是个女孩,她的校牌戴反了,蒋老师看不到名字。等到她背完了,蒋老师一边埋头在名单里逡巡,一边问:“你叫什么名字?”她似乎迟疑了一下,然后小声地说了自己的名字。我打了勾,又示意她离开,又继续听后面孩子的背诵了。

     等到所有的孩子都过关完毕,纷纷离去时,蒋老师也轻松下来。可是她发现那两个女孩还没走,凑到蒋老师面前。一个女孩高兴地说:“蒋老师,你怎么记得我的名字叫童心啊?”

        蒋老师很尴尬,含混地说:“我当然记得啰,嗯,因为……你这么可爱!”还摸了摸她的脸,根本不敢去看她的校牌。

        另一个女孩却没说话,很郁闷地站在旁边。

        童心转过头去,向她炫耀说:“看,我就知道蒋老师记得我的名字吧。”

        蒋老师很愧疚,安慰另一个女孩说:“我也记得你的名字的,只是神经短路,一下子没想起来。”

        她眼睛一亮,很急切地追问:“真的吗?”

        “是真的,你这么乖,名字还那么好听!”为了让她相信,蒋老师也摸了摸她的脸,又拍了拍她的肩。其实她心里真怕女孩让自己叫出她的名字。

        她终于开心地笑了。

        两个女孩雀跃着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唧唧喳喳地地说:“哈哈,蒋老师记得我的名字。”“蒋老师说她也记得我的名字的。”“我的名字顺口,蒋老师一下子就说出来了。你的……”

        ……

        留下讲台上的蒋老师深深地自责:我太辜负这两个孩子的心了!虽然才开学一周多,可我为什么不花点时间记记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呢?

        由自责进而反思:孩子们是多么在乎老师关注自己啊!哪怕老师叫出自己名字,他们都非常快乐,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这种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它是一种被尊重的幸福。

        由反思进而行动——我要尽快把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记住,从现在起,马上!而且以后每接一个班,我一定要在刚开始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就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


         三

 

        上面这件小事,我是从蒋老师的博客中读到的。对如此细节都认真反思,可见蒋老师对教育的确“爱得深沉”。

在博客中,蒋老师还讲过一个小蔡的学生,这是她1997年刚刚参加工作带第一个班的孩子。

        当初,小蔡是个高高瘦瘦的男生,不是特别调皮,但毫不客气地说,他在班上是个差生。他成绩不好,每个学科很少有及格的时候,总分一般都在班上排倒数几名。初中毕业后,当然没有升学。

        现在他已经成家,女儿上小学了,一家三口租住在成都五大花园附近,孩子就在附近的学校上学,他夫妇俩靠摆路边摊,卖包子、稀饭为生。

        他们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要起床忙碌,把各类稀饭熬上,再做馒头和各种馅儿的包子。天一亮就蹬着三轮车出门了,车上载着做好的稀饭、包子,还有锅碗瓢盆和桌凳。他们早上一般是去附近的工地边,那里有很多农民工照顾他们的生意。

        等到早饭卖完,收摊回家已经晌午。略微休息一会儿,下午两三点钟就又要开始忙着做晚饭,五点多又蹬车出门,赶往荷花池一带叫卖。

        他没有沾染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习惯,做事勤劳,肯吃苦,不怕累。每天这样忙碌下来,生意最好时,营业额能够上千,一家人过得还算衣食无忧。

一个当初和小蔡同班现在事业有成的优生说:“我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

        蒋老师在博客上这样写道——

        是的,小蔡,我也以你为自豪。

        虽然当初做你老师时,很忽略你,有时甚至还嫌你拖了我班的后腿。但我现在却以你为荣。

        你虽没能升学,没能进什么单位上班,但你却靠自己的双手,养活着自己的妻女——而不是靠投机钻营、奸滑欺诈。你任自己的劳力吃饭,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你比很多人都活得真实。

        希望有机会能够见到你,当面告诉你:“你也是我的骄傲!”

        把学生中勤劳朴实的普通劳动者,也视为骄傲,这就是真爱。


        

 

        和所有爱学生的老师一样,蒋老师爱学生的故事是讲不完的——

        又一届初三了,德育处开始清理受过处分的学生了。一个男孩战战兢兢地来找蒋老师,询问自己受过哪些处分。蒋老师很惊奇地说:没有啊。男孩不相信,说自己“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犯过那么多错误,怎么会没有处分呢?蒋老师习惯地想摸摸他的头,笑笑说:“你不是已经改了吗?干嘛还处分你呢?”

        这三年里,这个男孩子确实如他自己总结的一样,“大错常犯,小错不断”,很调皮,曾一度让人认为他患了多动症。蒋老师和他斗智斗勇,也想了很多办法:先写检讨,写保证,后来改成写反思;先是找同学监督、帮助,后来又让他去监督、帮助别人;还和他一起整理自己的缺点,然后一周改一点;还当着孩子的面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下孩子所犯的错误,应该给予的处分……

        在长时间的交锋中,蒋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特别缺少爱。可能因为父母们都很忙,现在的孩子普遍地缺少关爱。父母们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就是对孩子声色俱厉,却很少和孩子亲昵。蒋老师就自创了很多招式,用九阴白骨爪摸摸孩子的头,用大力金刚指点点孩子的额头,用飞马流星拳敲敲肩,用降魔掌拍拍背,用如影随形腿踹孩子的屁股……这些招式一使出来,再调皮的孩子都变老实了,真是百试不爽。

        初一时,这个男孩比蒋老师矮大半个头,蒋老师很轻易地就可以摸到他的头。现在却已经高出半个头去,要摸他的头,得费力地抬高手臂了。

        男孩终于相信自己真没处分了,很高兴,万分感激地向蒋老师鞠了一躬,并且保证以后要乖乖的。

        一个来自大巴山下的女孩,入学考试成绩很差,平常成绩一直不突出,父母对孩子升学也不抱任何希望了。蒋老师刚刚接手这个学生,觉得这孩子纯真、可爱,就任命她当科代表,时常指导孩子的学习。在家长会上,蒋老师对她的家长说:“这孩子有上进心,自尊心强,肯努力,我对她有信心!”一席话重新点燃了家长的希望,也让孩子信心倍增。经过共同的努力,孩子最后考入了三年前她想都不敢想的一所中学。

        到初三下期了,一个男孩要求换座位。这个男孩头脑很聪明,但平常都用在调皮上了,学习根本不努力,所以一直是个中等生。他现在想请蒋老师把自己调到最后一排去,那里清静,适合自己学习。

        蒋老师很高兴,说男孩和当年的自己很像,并且给男孩讲了自己初三时“主动请缨守后门,发奋图强一百天”最终考上重高的经历。最后说了句:“别辱没了‘我的座位’啊,加油!”男孩很受鼓舞。几个月后,当他真的榜上有名时,他的家人、同班的同学都倍感意外。

已经是晚自习时间了,蒋老师还没有下班。几个调皮生又犯了严重的错误,站到了她面前。蒋老师的孩子病了快一年了,最近又做了第二次腹腔大手术。孩子刚刚出ICU两天,又发生了大出血,蒋老师慌忙请假去医院照顾孩子。等到孩子刚脱离危险,她又急忙赶回学校,没想到面临的却是这样的学生。已经几天不眠不休的蒋老师,再也无力批评孩子们了。同时,看着孩子们脸上的不屑,和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她也意识到,对于这    几个孩子来说,批评很难让他们改正,弄不好还会起反作用。

        看着想着,失望、伤心涌上心头,蒋老师不禁伏案痛哭。蒋老师一边哭一边说:“在生死线上挣扎人,都还在努力地坚持着,你们在分数线上挣扎,为什么要放弃呀!”那几个调皮生也跟着老师哭了,又给老师拿纸巾,又给老师端水,还忙着做保证,只差没给蒋老师跪下了。

        这一次,蒋老师没有严厉地批评孩子们,只是让孩子们陪着自己哭了一场,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自此,那几个孩子开始进步了,那场痛哭,也成了他们共同的秘密。

 

        五

 

        蒋长玲曾专门在博客上对教育之爱进行分析——

        爱不爱一个人,从你看他背影的眼神就可以知道。看一个人的背影时,这双眼睛不会说谎,眼睛面对的是某人的脊背,心灵面对的却是自己。若你从不看他的背影,那你肯定不爱他;若他转向走开很远了,你的清瞳明眸仍不收回,那你肯定爱他。人的眼睛是通向心扉的,你的心已经跟着他走了很远了。

        我们有没有留心去看过学生的背影?我们是否真心从正面看过学生?

        她还提出,“有爱”必须还要有“才爱”;爱学生,就要在专业上有绝招,有“一技之长”——

        现在的学生,可不是那么好打动的。如果你雄心勃勃,妄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结果可能会是折戟沉沙,饮恨而归。如果你和蔼可亲,试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结果可能是涛声依旧,无功而退。如果你意欲铁腕加高压,收拾旧山河,结果可能会是怨声载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技之长,能让老师很牛气——一招“海底捞月”捞起掉落的粉笔头,不用圆规“唰”一声画个特标准的圆,不看书本“侃”《诗经》、苏东坡……老师的一些“特长”或“特技”能打动学生,俘虏学生的心,让学生在钦佩和仰慕中喜欢你的人,喜欢你的课。

        如孩童一样率真,和学生一起跌打滚爬;上课诙谐幽默,妙语联珠,会让学生禁不住收集“某老师语录”;教学时真情流露,讲到精彩处时,会大笑不止,神情激动;处理事情的方法,让人意想不到,刮目相看……

        最近,教育局成立了一个“李镇西工作室”,希望我以此带带徒弟。蒋长玲老师闻讯报名。她的申请书上有这么几句话——

        我的打算就是,在李老师的引领指导和“威逼利诱”(因为我缺乏毅力)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教师,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师生活。(与名利无关,孩子们对我的感念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2012年8月6日)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生命叙事研究]


    新教育的教师生命叙事研究

    生命叙事的体裁与风格

    和教师一起书写生命传奇

    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新教育之光——借您一双做好教育的慧眼

    像孔子一样做教师

    书写自己的教育史

    新教育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

    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用生命歌唱

     ......


    这一年,相遇如歌

    我是一粒新教育的种子

    四季当歌,且以永日

    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

    静静开出自己的花

    让每个生命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点亮心灯,活出生命的精彩

    擎起那盏明灯,照亮一片天地

    岁月如歌,且歌且行

    起舞的日子

    花儿与土地

    用心陪伴,用爱共读

    岁月如歌,且歌且行   

    ......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如果没有遇见你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