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长在新教育的“田园”里

唐朝霞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故事汇]


        站在教室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新教育》(《新教育实验的奥秘何在?新教育之光——《教育》点燃教师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


        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 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在哪里?——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差别》)



成长在新教育的“田园”里

海门中南国际小学|唐朝霞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我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向着明亮的那方。(《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的种子之歌》)


        每当耳畔响起这首歌的旋律,我的心中总会生出无限的感慨,18年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又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18年来,我这样一粒新教育的种子,在海门新教育的沃土上悄然拔节、生长。



        一、初登讲台,蹒跚起步


        1999年的秋天,怀着对教育的无限憧憬,20岁的我踏上了乡村小学的讲台,开始了追寻梦想的教师生涯。初为人师的我,踌躇满志地登上讲台。被一日日的琐碎裹挟,品尝着初为人师的快乐,也咀嚼着懵懂无知的酸涩。


        凭着一腔热情教书,6年弹指一挥间,送走了第一届学生,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在我重又去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家长争相把孩子“塞”进我的班,这让我开始思考——究竟用什么来回馈这份信任和热情?我开始从理论书籍中去寻找灵感,可是那时的书,实在是太少太少。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星期天,去海门买书,成了必修的功课。


        苏霍姆林斯基、卢梭等教育家的思想,陶行知、李吉林等老师的做法走进了我的生活。透过书页,我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教育并不是我所认为的那样沉寂,而是一个充满激情有着无限变量的过程,许多专家、老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们正呼唤着教育的解放。我通过一本本书,通过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思考,逐渐清晰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



        二、结缘文字,默默生长


        要让儿童走得更远,教师必须要看得远,成为有思想、有诗情的教师是我坚定的职业选择。为了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我扩大阅读范围,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努力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教育学、哲学、史学等方面的书籍,希冀获得农村教师所罕见的精神高标和思想广域。


        当我们进入一个个作家的精神世界里,也就得到了心灵的滋养。读《离骚》,看到爱国诗人屈原一步一回头地望着家乡,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千年后依然跳跃;读《繁星·春水》,看到冰心孤舟羁旅的轻愁化为童真、母爱的哲学世界里最美的文字;……阅读,让我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向着心中的远方前行。


        读着读着,我的心底一次又一次激起了言说的冲动。我开始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跟别人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是我的一大快乐。一开始的时候,我只敢向海门日报、海门教育研究等海门市级的刊物投稿,渐渐地,在报纸上也占有的一席之地。我的家乡小报《海门日报》的副刊春江水上,经常有我的豆腐块出现。同事们每周三都会在报纸上找我的文章,也经常在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或者某个学生,这成了我们教育生活中一道佐餐,就像下午茶一样,让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活色生香起来。


        写着写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10)我的文章也上了教师博览、上了班主任、上了班主任之友。2014年,我在教师博览征文中获得一等奖,第三名;2015年,我的文章在教师博览征文中获得一等奖,两个一等奖,我是第一名。我的文章《渡过那条阅读的河》《在现代与经典中点亮初心》《微信写作激活情感》等在教师博览发表,《给孩子一个甜蜜的入学仪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等文章发表在《班主任》杂志。专业写作,让我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遇见更好的自己。


        十多年结缘文字,我的生命在悄然间拔节生长。2014年开始,学校让我担任教科室主任,领衔青年教师成长,我在“金蔷薇”成长俱乐部中做着最喜欢的事情,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变着花样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与学校一大批青年教师一起读书、写作、沙龙、头脑风暴,许多青年在读写中享受着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看到一大批青年教师在阅读、写作中渐渐成长起来,我发现了自己的另一种生命价值!(《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三、徜徉田园,共同编织

    

        十多年心无旁骛的读写,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更高的追求。2010年九月,当我来到一个新的乡镇学校——四甲小学的时候,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某种东西开始复苏,那段时间我的思维显得特别活跃。工作之余,站在办公室四楼的窗口,绿色的原野伸展开去,流向无尽的未来,就在那临窗眺望的某一个瞬间,“田园作文”从我的脑子里蹦出来,我抓住了那一刻的“灵光”,决心把自己骨子里的追求付诸实践,带领学生开始做“田园作文”的实践,()这个课题申报书经由当时的海门市教科室主任吴勇先生修改,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重点资助课题,我终于找到了一条研究的主线——以课堂为阵地,以“田园”为依托,以学生的生态发展为方向的教育之路。教育生活不再单调,而是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和惊喜。一个课题、一班学生、一盏灯、一支笔见证着我对语文教学的恭敬与虔诚。从课题规划到实施,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来,这其中多少辛酸苦辣,多少个不眠之夜,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让农村的孩子能够实现习作素养的有效提升,赶上甚至超过城里的孩子。


        在课题的引领下,我带领乡村儿童踏歌而行,我会放弃休息时间带领孩子去乡村的田野采风:观日落、逮蚂蚱、钓龙虾、赏梅……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拔节都有我的倾心参与。所有的这一切,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职业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⒈回归田园,激活文心。


        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这样说:对生活、对我们周围的一切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好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里,没有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作家。我对田园作文的原初理解,就是从金蔷薇中的这句话开始的。


        在儿童言语成长的六年里,是用技巧和实用去框囿儿童语言,还是用自然、生活、诗歌去释放儿童语言,我们肯定会选择后者。基于此,我在习作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田园作文”的命题,(ppt)主张写作与田园生活通融。(ppt)在儿童精神成长的充溢时期,走进田园,回归自然,用淳朴与大自然进行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心灵沐浴,牵引出心灵深处的对自由、尊严、纯真、圣爱和诗意的精神祈望与眷顾,让儿童用真诚抒写对生命的认识。(《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我设计了田园作文写作的十大板块。(ppt)根据十个板块的分类开发丰富的习作课程。如田园乡土,(ppt )就开发了3大类,13小类,60余种写作题材;田园嬉乐方面,(ppt)开发了儿童感兴趣的渔乐、树乐、虫乐等多个田园玩乐项目,还孩子一个活色生香的童年;(ppt))田园节气方面,我开发了“二十四节气”习作指导课程,这是春天的部分。跟随农历的步伐,学生感悟四季轮回之美,领略田园文化的博大精深。


        很多富有个性的语言,就在这无拘无束的田园实践中产生。(ppt )惊蛰,我设计了“寻找新生命”习作实践活动。我引导学生凝视泥土里的新生命,听,孩子们蹦出了灵动的语言!


        我没有刻意指导遣词造句,但是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因为那一刻他们是自由的、解放的,习作成了说真话的率性而为。


        我同孩子们一起与生命对话。此时,孩子成了小虫子,小虫子成了孩子,天地间的生命就这样息息相通。孩子还从对话中衍生了小诗。

        

        儿童抒发着邂逅新生命的惊喜。


        也记录了播种生命的感悟。


        真实的习作就这样诞生了。对同一种事物,一千个儿童就有一千种体验。让儿童形成思考生活的习惯,才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在四季轮回的行走中,孩子的习作能力得到提升。我与孩子共读、共写、共思、共生……一起成长着,一篇篇习作变成了铅字,因为与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我的语文素养也在不断发展。我和我的学生收获的何止是一篇篇文章,更收获着自然之美、生活之趣!



        2014年上半年,我一直在琢磨“田园作文”的序列、课程开发等诸多问题,很多问题在实践中暴露,也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在我的“田园作文”理念下,孩子们对作文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令我惊喜不已。当学生小眼睛闪着光在作文课前问我“唐老师,今天作文课上玩什么”时,我真是由衷的欣慰。在他们的眼里,作文已经成了“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局面!循着自己对“田园作文”的粗浅认识,我将零散的思路整理成文,为“教海探航”做准备。那半年里,我的脑海里萦绕着的全是那篇论文,坐在火车上、躺在床上、开会的间隙……全是字词篇章,光标题,就更改了几十遍,从一开始对“田园写作方法”的泛泛而谈,到最后确定“文心开蒙”主题,我理顺了写作教学的儿童本位思路。两个月后,我接到了南京来电,说我的论文进入了终评。对此,我并没有多大的意外,也许在推敲文字、提炼思想的半年里,我已将获奖置之度外。有行动必有收获。事实上,我终于收到组委会的领奖通知时,我终于登上教海探航的颁奖舞台时,我终于在水手墙上郑重地签上我的名字时……所有的辛酸苦甜涌上心头,那便是“幸福完整”的一刻吧!


        好运总是连续而来,我的一篇田园作文研究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杂志,接着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15年,我的田园作文的课题顺利结题,五年,我的头脑中萦绕的都是“田园作文”四个字。多个杂志的编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都说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围绕田园作文来写的。我写的上百篇田园作文的论文、随笔、案例见证着我的努力。课题结题时,我的研究似乎也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然而,在我看来,田园课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因为我2015年申报了一个关于游戏精神的课题,不能同时拥有两个省级课题,所以,没能继续申报十三五课题。但是,我还是继续着田园作文的研究,并且自作做主张把这项研究进行了升级。



        ⒉细化课程,诗化生活


        如果说田园作文的研究是1.0版本的话,那么从2015年开始的“田园语文”探索则标志着我的钻研进入了2.0阶段。这一阶段,我在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研发卓越课程的平台上,进行“田园语文”的课程建构。我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狭隘观念,努力为学生构筑一个以田园生活为舞台、以体验生活为过程、以共读共写为方式的田园语文学习空间。


        这一阶段,我以“二十四节气”为一条主线,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出二十四节气背景下的读写、体验一体化课程。我们以15天为一个单位,进行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此之前,我自己阅读了《光阴》《四季小品》《微读节气》等诸多书籍,对二十几节气有一个了解。


        从立春开始,我们的读写课程也就开始了。一个个清新的早晨,我与学生一起诵读与节相关的诗。学生在诗歌中体会每个节气的特质。从立春,到立夏,从秋分,到大寒。学生一年下来至少就背了24首诗歌。安静的午间,我们读二十四节气的绘本故事,每个节气还利用一节课进行节气故事的交流。有时我讲,有时是学生进行故事分享,我布置他们利用双休日搜集节气的故事,在家里练习讲述,培养了学生的口才。(《经典咏流传: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新教育实验的儿童生活方式》)


        我还跟学生一起诵读节气的农谚,如: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立冬不见霜,种田一包糠。等等。让他们到田间地头去采访、观察,我们的气候是不是跟农谚有吻合。孩子们经常从中发现惊喜,有孩子说,立春过后,果然风吹在身上不再那么寒冷了。有孩子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是清明时节下了雨。孩子们用细腻敏感的心思五观测着自然的变化。春花、秋叶,激荡起他们无限的情思。


        有了读的积累,写作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会颠覆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写作内容,用二十四节气串联起儿童动态的写作生活。


        读写结合,读思结合,诗文结合,文道结合。学生在二十四节气的光阴变迁中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我和孩子每个节气都会写一篇文章,当我把“下水文”读给学生听的时候,孩子们总会惊叹于我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发现,也学着我的样子去与大自然进行对话。


        我们卡梅拉班级的完美教室建设、课程研发、每月一事、家校共育等等行动,都是围绕“田园”这一主线展开,一个课程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我的眼前徐徐铺开。



        ——守住班级,把教室打造成“田园”。


        在教室里,我们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生活,我们用时光作经线,用知识作纬线,共同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卡梅拉故事。(《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的价值意义、文化构建、道德图谱、课程建设、生命叙事.....》)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用一套书籍的故事开启学习生活。我们共同选择了一只勇敢的小鸡作为班级的图腾,这只小鸡不喜欢默守陈规,喜欢四处探险,过不一样的生活。我们班的小鸡也一样,我用心打造的田园课程文化给他们生命最初的滋养。在这个春天里,一首首春天的诗词,一篇篇春天的美文,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均出自于孩子之手。从立春开始,我让他们每个星期去拜访一朵花,孩子们欢呼雀跃着与花儿接触,闻一闻、摸一摸,陶醉在花香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将大自然和文化进行无痕衔接,同时,他们依旧是儿童应有的模样。在我们的卡梅拉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没有被禁锢,他们是那么活泼,那么阳光,那么敢于向美好事物靠拢。这是田园文化滋润的结果。


        我们班的学生父母,大多奔走在生意之中,天南海北地跑,因为忙,他们把孩子放在我们寄宿学校。他们原想当一个甩手掌柜,把孩子全部交给学校。然而,随着我们班级文化的浸润,他们也学会了驻足观赏春光的美好。他们会百忙中抽出时间,带着孩子走向大自然。有个家长说,我以前从来没有仔细去观察过一朵花,一种花的名字都叫不出来。现在,在您的号召下,也带着孩子去赏花,我跟孩子一起走在花海里,虽然放弃了一些生意,但是我觉得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过。


        孩子的生命样态、家长的转变,都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合适的,是契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是遵循人的生存和生长规律的。我们的教室里,一粒粒小种子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着。



        ——守住日常,把日子诗化为“田园”。


        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诗意的,这份诗意,源自教师的理念。我的田园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的每一天都能有诗意的享受。


        2017年的冬至日开始,我带领学生穿越“梅花”课程。我与学生一起诵读梅花诗、唱梅花歌曲、跳梅花舞蹈、创作梅花的图画,还一起绘制九九消寒图。我在第一个梅花花瓣上点染的时候,是寒风凛冽的冬季,当孩子们过完寒假,开学来到学校,点完最后一个梅花瓣的时候,孩子们已经脱掉了厚厚的冬装,忙趁东风放纸鸢了。


        孩子们拿出他们一天天画成的梅花图,这图中,蕴藏着一个孩子所走过的光阴。有个孩子这样写道:


        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我看到手中的九九消寒图,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这张图记录了我十岁的一段时光,画着画着,冬去春来,我迎来了十岁生日,日子竟是这样美好!


        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点梅,看着这张图,我的眼前浮现了那一场雨、那一场雪、那一阵暖阳,所有的风霜雪雨都被我记录下来了!


        我开发的田园课程在海门市卓越课程研发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孩子在此过程中享受着写作,有孩子自发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一本小书。


        我们每一天的日子,都可以是诗意的。在节气文化的氛围里,日子有文化、有温度、有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必然是有爱、有温度、有涵养、有良善、有慈悲心的人。(《人和人的差距,都是从哪里拉开的?——把实力留给自己,把态度留给世界,才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智慧》)



        ——丰富节日,让生命遇上隆重的庆典。


        在田园诗般的共同生活中,儿童享受着童真美好。我们班级的阅读节、生日会等等,都满含着对他人的爱、对生活的爱。(《上了路,天天走,一定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孩子们最期待的便是自己的生日,在这一天,他们会在班级里感受到爱的裹挟。我会给他们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日会。孩子的生日,我会送上独一无二的生日诗。孩子们读着老师写的生日诗,内心涌动着爱的暖流。我写给孩子的生日诗是他们的珍宝。今天完美教室展示中的生日诗会,是我们班经常上演的温馨故事。孩子们接受了我的爱,也学会了爱。他们模仿着我写诗的样子,涂鸦着并不押韵的诗行,送给自己的儿童鞋里面包裹着的,是玲珑剔透的童心啊。很多家长对我说,我要把您送的生日诗和小朋友写的生日卡片都拍下来,存在qq空间,这样就永远不会弄丢了。



        ⒊学科融合,统整课程


        2017年开始,我们学校开始推进项目式学习,推动教学和课程改革。行至这个阶段,我心中的田园已经超越现实意义上的田园,而是一种大融合的田园教育理想。


        我们学校每年一度的文化节是项目式学习的演练场。我带领小卡梅拉们已经穿越了澳大利亚文化节、加拿大文化节,今年正在开展的走进非洲文化节,我们与学生一起进行着快乐的大田园课程。


        我联合我们班级的所有学科老师,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探索。语文老师,也就是我,负责带领孩子们进行展馆方案的制定。数学老师带领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计算需要多少材料,如何进行拼装。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家长进行氛围的布置,让展馆的每一个角落呈现出艺术的气息。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学唱加拿大歌曲、跳加拿大舞蹈。


        这是我们打造的悉尼展馆,一座大桥横跨教室。加上霓虹灯,繁华的悉尼夜景得到了呈现。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学生生命的丰富性,澳大利亚、加拿大文化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见识,丰盈了学生的生命。(《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这个田园理念下的3.0版本课程正在研发之中,要走的路还很长。


        18年来,我行走在教育的田园,唱着并不成调的歌,回首18年的时光,有付出,也有额外的奖赏。我共计发表文章300余篇,最近我的专著《语文学习的追问》正式出版,我在南通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还评为“海门书最美乡村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作为一名新教育的种子教师,我将继续朝向明亮那方,满腔热忱地迎接生命中更加隆重的庆典。(《新教育的期末庆典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是新教育的生命叙事课程?》)


    (文章来自海门新教育培训中心,文章著作权属作者本人,各媒体刊用须经本人同意,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 swxjy_cdq 欢迎关注!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