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咏流传: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新教育实验的儿童生活方式

守望者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晨诵:与黎明共舞]

           

        “晨诵、午读、暮省”,这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在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室里,师生每天早晨都会用一首诗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可以说,新教育的教室里,每天都在开《中国诗词大会》,都在《经典咏流传》。——新教育老师说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上)

        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下)

        生命的黎明,诗意的吟唱——什么是新教育晨诵?如何开展新教育晨诵?

        生如夏花——小毛虫班“夏天诗词”主题晨诵课程

        童年不能没有童谣,更不能没有游戏——唱着童谣做游戏

        如何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

        ......


一首20字小诗《苔》

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小梁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也让亿万中国人

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随之,《苔》手机刷屏



        《苔》

        作者|(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

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

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

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

世界是纯白,涂满梦的未来

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在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室里,师生每天早晨都会用一首诗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可以说,新教育的教室里,每天都在开《中国诗词大会》,都在《经典咏流传》。——新教育实验老师说



         苍穹杳杳,罕台川旁,绿洲于沙,弦歌悠扬,楼宇雅净,乃我学堂。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入暮思省,一天回望:是否勤奋,有无独创?以日以年,如苗之壮。既质又文,君子堂堂。立此天地,达彼万方。——《罕台新教育实验学校校歌》



晨诵、午读、暮省

——新教育实验的儿童生活方式

作者|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

 

         “晨诵、午读、暮省”,这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就是与黎明共舞,让朗诵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就是让学生们阅读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童书;暮省就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用随笔和日记等记录每天的生活,并与老师相互编织。(《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上)》、《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下)》)



        我们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等十大行动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2002年以来,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各地已有120个实验区,吸引了380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实验。有上百家媒体发表了众多报道关注新教育实验,他们认为它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认为希望工程只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书桌,而新教育的理念才是真正的给孩子们以心灵的成长。



        我们开展的“新教育实验”怎样看待阅读?为什么新教育的人对书香校园建设和儿童阅读如此痴迷、如此沉醉、如此追求?因为我们对阅读有这样的理解: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活。

 

        我跟我们的新教育同仁们说,只要将阅读做好了,新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只要将阅读做好了,新教育对中国的贡献就很大了。

 

        我们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儿童的阅读。(《改变,从阅读开始——新教育实验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选》)

 

        我认为,人的阅读需要、人的精神饥饿感,只有在中小学阶段才能形成。

 

        为了推动学校阅读活动,我们曾专门研发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的文学童书书目。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宽容、合作、自律、慈悲、感恩、执着、信心、爱……它们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这张网并不隔绝现实生活,却会过滤现实中孩童不宜的部分,精心呵护孩子最初的精神世界,帮助孩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始终保持着信念、赤诚与勇气。


        因此,我们呼吁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远离电视,推广一种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回归原点、回归心灵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

 

        每天清晨,在生命的黎明,我们该让儿童吟诵什么?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儿童晨间机械地读经或背诵课文的晨读,曾引发了很多人的反对,而近年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怀、美感及音乐感。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便于儿童在吟诵时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是新教育晨诵所选内容的三个基本特点。(《生命的黎明,诗意的吟唱——什么是新教育晨诵?如何开展新教育晨诵?》)



        我们给晨诵取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称:与黎明共舞。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得到唤醒,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的精神,并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晨诵吸取了传统读经强调内容的经典性以及大声朗诵的经验,但与读经运动强调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背诵大量经典,待长大以后再慢慢理解的方式不同,我们特别强调所选诗歌应是儿童当下的经验所能感受到的。


 

        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赠诗和情境诵诗。晨间诵读诗歌提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用同一首诗歌来“开启”黎明,为孩子们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这个一定的时间段可能是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这样的诗歌,往往需要千挑万选。晨间诵诗一般选取那些意义深远的诗,既能让孩子一下子感觉到它的力量与美,又无法洞悉其全部奥秘,每一次朗诵都会带来新的感悟,而从新的感悟中又将萌生出新的力量与美。因此,晨间诵诗需要反复咀嚼、吟诵与玩味。

 

        日常诵诗的内容可能达不到晨间诵诗那类诗歌“无数次打动人的灵魂”的高度,但也必须是优美典雅、天真纯净、奋发向上的。更重要的是,日常诵读诗的内容应是儿童当下的经验所感受到的。日常诵读诗是晨诵的“必修课”。


 

        生日赠诗是最受孩子们欢迎和期待的一种晨诵形式。在每个孩子过生日时,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教师都会精心选择一首诗或一个故事进行改编,如金子美玲的诗歌《向着明亮的那方》等,把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朗诵给他。这首诗一定是当下最适合这个孩子的,也一定是暗含了他的将来的,所以具有“唯一性”。许多教师还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及作业、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诗一起做成漂亮的课件,在展示给孩子们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强化生日赠诗与孩子个体生命的关联。

 

        情境诵诗是在特别的日子或特别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诗歌来诵读,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诵读一些写给教师、写给母亲的诗歌,再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选择一些悼念遇难同胞的诗歌来诵读等等。在不同的节气,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校园环境的不同,我们的老师还进行了诸如“在农历的天空下”等晨诵课程的探索,采用诗歌、音乐、绘画等形式,让孩子们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见证大自然的神奇,见证教师与学生共同编织的生活。


 

        午读: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把阅读作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基础,通过推进师生阅读,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我们的精神丰富起来,让我们的社会走向崇高,是我们的梦想。

 

        “晨诵、午读、暮省”中的午读,是新教育实验推进阅读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科学性质的阅读,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整本书共读:播下最美妙的种子》)

 

        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读懂的书相对有限,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适合每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的书籍。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年龄,不是相邻的两间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阅读应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低年级(一至三年级),我们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的发挥。在中年级(三至四年级),儿童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加大文字阅读量;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到了高年级,在共读方面我们则主张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诸多儿童都开始自觉地远离电视、远离游戏,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与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就可能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我们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教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通过共读,发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无数亲子、师生、家校关系,让大家真正感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共读传统的恢复,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作改良教育的突破口。(《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明天的责任,在今天你我肩上》)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可以说,共读中的每一本童书,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完美地体现一个或若干个核心文明价值。儿童阶梯阅读研究,就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合的童书;在儿童成长的每一时刻,一定有着这一时刻最适宜的一本童书。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会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孩子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在这样的不断给予、反复唤醒中,孩子心灵深处那些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种子,由此得到充分滋养,最终悄然萌芽。


 

        暮省:让反思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暮省,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这就使暮省成为一种日常工作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我们强调坚持,“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我们告诉教师与学生要学会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的暮省,其实更强调意志的训练。

 

        当然,意志的训练虽然重要,但暮省的方式方法同样也非常重要。

 

        在暮省活动推出之初,学生的随笔往往带有明显的作文倾向,教师也往往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没有将之视为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随着活动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觉地引导学生把随笔和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作为反思自己的重要形式,并提笔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学生随笔也逐渐丰富为心灵独白(保密日记)、相互倾诉(共写日记)、观察日记、班级共议日记、童话文学创作等多种形式。对较低年龄的儿童,这种写作则是以与父母联合,并与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我们称这种方式为“读写绘”,比如,孩子们可以把他们看到和想到的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图画的文字部分可以让父母配合完成。在高年级,也可以通过教师与父母的“便笺”实现“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想,让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写作。

 

        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无疑是暮省的重要价值。如果能够让日记伴随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够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不断挑战自我、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暮鼓晨钟,晨诵暮省,能够给孩子们许多心灵的震撼。例如,我们的一些实验学校每天早上8点到8点15分都有一个固定的仪式:晨诵。他们认为,晨诵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在霞光和诗意里,领略母语美,沐浴音乐魂。每天下午2点到2点20分是午读,他们认为,教师与学生共读是一种享受,彼此之间相互传递着快乐和智慧是一种幸福。当一天的学校生活结束的时候,全校各班师生要集合起来,进行“暮省”,这个仪式由三个环节组成,首先是让孩子们静下来“反思”一天的学校生活;其次是讲一则经典故事给孩子们听;最后是师生共同致谢。

 

        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文艺、体育的课程,而是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把那些真正对于一个人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让阅读、反思与行动在生活中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存在,让教师与学生能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文章图片均转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上)

        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下)

        生命的黎明,诗意的吟唱——什么是新教育晨诵?如何开展新教育晨诵?

        生如夏花——小毛虫班“夏天诗词”主题晨诵课程

        童年不能没有童谣,更不能没有游戏——唱着童谣做游戏

        如何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

        ......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题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