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书香去朝圣

林忠玲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营造书香校园]


带着书香去朝圣

作者|林忠玲

(江苏姜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本文为作者《江苏教育报》世界读书日专题"一个人的阅读史"约稿)


当年快要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 师范学校的老师对我们说,选择做教师,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教育朝圣的路,路的尽头是精神明亮的那方。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有的人会半途而废,终止前行;有的人会忘掉了初心,偏离了教育本来的朝向,走向功利化教育的歧路;有的人会不畏荆棘与泥泞,且行且歌,义无反顾追寻心中的教育理想国。


我知道,也许在教育朝圣的路上,自己用一辈子的气力都无法到达远方,但是如果能在朝圣的行囊里带着书香,至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光,这束光又能照亮身旁身后的人,继续朝圣的路。(参考文章链接一点通《走到哪里,都带上自己的阳光》)


盘缠不足,注定无法在这条路上走远走久的。于是,我经常问自己,你攒了多少书香,作为上路的资本?


有人认为,阅读如舞蹈武术一样非童子功不可。悲催的是,我们这些出生于六七十代的人想练阅读的童子功根本没门。没人告诉你应该读什么书,也难见到除课本之外的书。我只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参加乡里的少代会,我获赠了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那是我小学阶段唯一接触到的整本课外书,尽管当时年幼根本就读不懂,但我还是将这本书视为珍宝。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所能读到的课外读物便是当时流行的连环画。也就是那些图文并茂的读物,在我的童年少年时光里埋下了阅读启蒙的种子。后来的师范三年,我基本上是循着在看连环画时脑海中留下的印记,去学校图书馆寻找原著作品阅读,那种如饥似渴、畅快淋漓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阅读通往自由》)


还没过足自由阅读的瘾,我便开始了从教生涯。开始的那几年,我的阅读基本上是“双轨制”,一方面下功夫啃完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的自学考试教材,另一方面凭着兴趣留心翻阅教育类书刊。与学历提升相关的阅读,尽管枯燥,但逼着自己系统地相遇、梳理了汉语言文学的基本体系。对教育类书刊持续不断的关注,让我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小学里,遥望到了别样的教育教学风景。说实话,当年教育局招聘考试中,我能一路过关斩将,主要得益于那些年围绕教育话题所做的阅读积累。


2000年,我由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变身为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文秘生涯。我特别讨厌写“八股式”的教育公文,于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经验交流之类的文稿时,总是力求把文字写得灵动、清新一些。其实,读和写是一个互补共生的过程。写多了,常有被掏空的感觉,于是又倒逼着自己急学急用。有时为了写好一篇稿子,需要关起门来浏览数尺高的书报杂志。我觉得写作如同是精神上的“献血”,阅读则如同是精神上的“输血”。(《阅读对学校意味着什么?》)


这期间,我很庆幸与新教育相遇了,蛰伏在心中的教育激情被朱永新先生的那本《我的教育理想》唤醒了。我知道坚守教育理想,必须朝向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的“三专”模式生长。从事教育公文写作,其实就是教育制度设计的直接参与者,尽管不一定需要高深的学科教学理论功底,但是需要有追逐教育理想的情怀,有对教育本质的清晰认知。于是,我借助专业的阅读,与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李希贵、窦桂梅等教育大家、名家跨越时空对话,力求回归到教育的原点思考建构。(《和着新教育的韵律起舞》)



梅子涵先生说,领读儿童,让我们先领读自己。而我却要说,作为教育行政管理者,仅仅完成对自己的领读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用自己手中那份顶层设计的权力,去领读所有的孩子和与他们相伴成长的人。


2013年,走上教育行政管理岗位后,我在不断追问自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找到既能带来成绩又能带来成长的那个平衡点?还是新教育给出了理想的解决方案:阅读。我也坚信,让师生们与经典相伴,就一定能够实现其精神生命的高度发育。把阅读融入教育生活,就一定能够带来区域教育品质的根本改变。于是,我带着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开启了“姜堰大阅读”之旅。(《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一)》)


我们一起引领学校创建星级图书馆,设置完美教室里的图书角,把名著经典中的场景复制到校园中来,让图书与孩子零距离接触,解决有书可读的问题;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创办“凤凰读书吧”,编制整本书阅读导读手册,让孩子们从简单的翻书走向审辩式的深度阅读;组织“五有”书香家庭、阅读导师、阅读小明星评比,开办以亲子共读为主干课程的“新父母学校”,让更多的父母、老师懂得,陪读才是高质量的陪伴,拼爹不如拼阅读。(《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二)》)


我和我的同道中人用系统思维的方式,试图借助阅读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让所有孩子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几年的领读,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惊喜: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老师们“哄”上了阅读之路后,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领读儿童的行列,在幸福孩子的同时,带着阅读中汲取的营养,品尝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越来越多的校园,因为牵手阅读,找到了文化为学校立魂的密码,让孩子回到了学校的中央。这似乎就是我心中教育理想国的模样。(《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周国平先生说:"世界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带着书香去朝圣,我不孤独,也很满足。(《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明天的责任,在今天你我肩上》)


(文章转自林忠玲简书,著作权归本人,各媒体刊发须经本人同意,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