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道玉: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

——《极目新教育》序

原创|刘道玉


(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曾任武汉大学校长,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和全部要旨在于新。什么是新?据《新说文解字》注:“取木也。取木者,新之本意。引申之为凡始基之称。”所谓始即开始,始与新含有相同的意思,泛指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或事物,如岁之首为新年,始出之月为新月,第一次报道的消息称新闻,第一次出嫁之女为新娘,等等。又据甲骨文释义,新乃薪之本字,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用斧子砍伐木材之意。对此,国学大师章炳麟先生解释说:衣之始裁谓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至此,“新”字的含义已经十分清楚,凡是第一次发生(或出现)的事物、观点、见解、发现和发明,我们可以称之为新事物、新观点、新见解、新发现和新发明。



在《周易·大畜》中有“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的名句(简称“刚健日新”),著名古文字家高亨注释:“天之道刚健,山之道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商汤的《盘铭》说:“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宋朝理学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对此言有详细的解释,大约意思是,修身之德也要像洗澡一样,每天都要清洗思想上的污垢之物,这样每天都会有所进步。思想上这样的吐故纳新要时时刻刻坚持不懈。在汉语中,由新字衍生出许多含有新字的成语,如温故知新、破旧立新、新陈代谢、革故鼎新、弃旧图新、日新月异等。这说明求新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香火不断!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蕴含着这个民族思维的全部奥秘。本来我国文字源于象形文字,这是构成中国人意象思维的基础。从理论上讲,一个长于意象思维的民族,其想象力丰富,更应该富有创造精神。但可惜的是,当下这种意象思维却时常走向了仅仅追求表面的形式主义。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国大学合并、升格、改名等,从而导致大学问题频仍。自进入近现代以来,我国国民的创造精神日益式微,主要原因是长期小农经济、专制制度和经学文化三位一体的束缚,窒息了我国民众的创造精神,以至于长期习惯于模仿,如“三来一补”、山寨货、淘宝村等,都是典型的模仿甚至剽窃。模仿思维是创造和创新的大敌,必须进行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方可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



 

新与旧是相对应的。改革、创新需要进行实验,无论是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概莫例外。遥想过往,我国古代的曲阜杏坛、岳麓书院、古希腊的柏拉图学园和美国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它们都是进行教育实验的尝试,是最早的新教育实验的典范。笔者曾在《光明日报 》发表了《教育改革必须以实验来推动》一文,目的在于呼吁教育工作者们走出纸上谈兵的研究教育的窠臼,正如创新之父约塞夫·熊彼特在弥留之际的遗言所说:“行动——光有理想和理论是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现状才是真正对理论的拓荒。”(《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苏联教育家阿·波利阿耶夫曾说:“教育领域是一块伟大的实验场地。”唯有教育实验才能推动教育改革前行,这已是被教育史证明了的一条铁的规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在校就读的各类学生约2.5亿,其中高校在校学生3559万人。照理说,我国拥有无与伦比的教育实验资源,应该产生更多杰出的教育家。但可惜的是,我国并没有产生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也没有撰写出有世界影响的教育经典著作,这与缺乏有远见的教育实验家不无关系。


这也是笔者非常关注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实验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教育实验先河者非陶行知先生莫属,他于1927年创办了南京晓庄试验师范学校,致力于大众化教育。可惜,学校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他本人遭到通缉,晓庄师范学校被迫停办。虽然这个学校仅存在了三年的时间,但仍然培养出了两百多名抗日战争的骨干分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民间出现了民办教育的热潮,但就高等教育而言,他们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教育改革实验宗旨与目的,而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公立大学的模式,并没有为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提供任何经验。


但是,自21世纪初,由朱永新先生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教育现象,给我国沉闷的教育改革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我看来,朱永新先生是中国当代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他要把新教育实验之火种播撒到大江南北,让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大地。朱永新先生致力于推动一项被认为是草根性的教育改革,他的这个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告诉我说:“1999年,我在阅读《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时,其中一段话震撼了我。熊彼特说:‘到了我这样的年龄,我知道仅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我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朱永新先生猛烈地感到,这些年自己虽然写了许多著作,其实并没有走近教育生活,更谈不上影响和改变教师的生活。于是,他决定改变话语的方式,改变行走的方式,真正地走近教师,走近我们的教育生活。一切创造都是源于灵感,而朱永新的这个灵感,不仅改变了他研究教育的方式,而且导致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新教育实验运动,真有势不可挡之势!(《新教育: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谱写新时代新教育的新篇章》)



 

朱永新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实验,目前更多地体现于小学阶段,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他们的核心理念包括:“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的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目前,全国已经有一百二十四个实验区,三千五百多所学校,三百七十多万名师生参与新教育实验,分享新教育实验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这场新教育实验,已然形成新浪潮,既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冲击,也是对现在的公立小学教育缺失的弥补。新教育实验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前景尚无法完全估量,但是其缨所向,已经形成破旧立新的改革新风,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一定会带来促进作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从有关新教育实验的报道得知,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民间教育科研实验。新教育实验富有成效之处,在于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职业倦怠、理论实践脱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等问题,形成了完美教室、卓越课程、理想课堂等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成果。朱永新因此也成了自陶行知以后知行统一的著名教育家。



 

为什么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新教育实验有如此蓬勃的生机?为什么新教育实验获得了如此多的成果?笔者带着这些问题,阅读了原辽宁铁岭市教委副主任、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的新著《极目新教育》,被感动之余,感到对于笔者的上述的提问,此书已经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极目一词,自有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的广袤视野。此书名为“极目”,或立于人类思维的穹顶,鸟瞰新教育十数年的来龙去脉;或入于新教育的每个情景、每个人物之上,凝神捕捉细致微妙的变化。全书四十余万字洋洋洒洒,极骋眼目,心鹜八极,写出新教育轰轰烈烈的发展历史。(《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细观而视,书中既描述了新教育的十余年实践,在历史时空中细腻还原,精致雕塑出其崛起壮大背后的精神实质;作品详细点评了新教育团队,捕捉其闪光点,进而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作品还品评了新教育发展之路,表达出对中国教育的深邃洞察,梳理出新教育的蓬勃走势,对其历史定位进行了睿智分析。

    

中观而视,书中采用了同步分析的方法,与民国新教育的对照,与欧美新教育的类比,表达出新教育方兴未艾的张力,展现出朱永新新教育的创新魅力,分析出朱永新新教育科研的雄壮之力。


远观而视,全书将朱永新的新教育置于中国教育史的历史时空之中,世界新教育发展史的链条之上,以详尽的思考、科学的分析、精细的鉴赏,对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进行了历史性的定性、定位。


观古鉴今,继往开来,画意绵绵,诗意汩汩,天眼慧眼,思义断然,理事无碍,事理交融,此书自有“新教育之史记”的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极目新教育》一书,既廓清了朱永新新教育的蒸蒸日上之境,也透露出作者对新教育乃至更广泛教育背景的极目之境。


东缨先生是我熟悉多年的好朋友,也是被称为中国大教育文学第一人的知名教育文学家。近半个世纪,他一直奋斗在教育文学的最前沿,曾经采访过数千位中国教育工作者,写出数百万字的教育专著。既有纸上得到的理论深度,更有事必躬身体验的细致调查,对中国教育有着深入肯綮的思考。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东缨先生臻入学术佳境,写作艺境,对中国教育有着细致连贯的思考,出版中国教育三部曲《泛舟诲海》《圣园之魂》《播种辉煌》、大教育三部曲《教育大境界》《教育大乾坤》《教育大求索》(待出)和教育揽胜三部曲《中国教育的顿悟》《从教师到教育家》《极目新教育》等佳作,卷帙浩渺,卮言处处,早已成为中国教育文学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东缨先生提出了理想课堂三力和谐论、教育十大境界论、名师成长“二三三素质”结构论、中国教育发展基因说等思想,与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既有相互映照之处,又有相互砥砺之效,可见东缨写作此书,正是知音听音的妙处。


在《极目新教育》成书之中,东缨先生观察四年,查阅新教育各类资料;采访三年,纵行万里追踪新教育行踪;写作两载半,反复字斟句酌增删五次,求得精益求精,以古稀之年,铁杵研磨,最终形成的《极目新教育》一书,方有跃然纸上的灵动,穿透历史的眼光,积蓄能量的突破,画龙点睛的经典。(《“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实际上,傅东缨先生也是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他为了写作《极目新教育》一书,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和皓首穷经的地步。他之所以不辞劳苦写作《极目新教育》一书,是希望把从新教育实验田中收获的果实再播撒到祖国大地,甚至远播到异国他乡,让新教育实验的做法、经验惠及更多的人,让广大儿童和青少年沿着成才的康庄大道茁壮成长!


我读过傅东缨先生不少教育文学著作,他思想深邃,文字优美,情节生动,读来是一种享受。因而,我特写了以上赘言,谨将此书推荐给广大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兹忝为序。

              

刘道玉 谨识

     

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于珞珈山寒宬斋。



附录封底名家点评——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 

柳斌题词——


润物无声风骨健 

育人有道浩气长



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东缨这位教育家、文学家,是用心去感受教育、用脑去思考教育、用行去践行教育的人。他用文学语言讲述新教育的乾坤万象,用艺术手法呈现新教育的理路历程,用心灵与智慧为新教育建筑了一座巍峨大厦。


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实验百花丛中的一枝奇葩。此书堪为新教育人的入门书,全面、客观、精准地梳理了新教育的发展史;集文学性、思想性、资料性于一体,文笔激情澎湃,哲理深邃,语言诗化,匠心独运。(《改变,从阅读开始——新教育实验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选》)


 

原国家督学、辽宁省教委副主任

姬庆生——


家庭团队勠力同心,东缨殚精竭虑、潜心凝神创作的《极目新教育》,将新教育文学化,将文学新教育化。一“精”,视界独到,见解精深,打上大教育文学的“傅记”烙印,实属精品;二“美”,表达雄奇,入神入境,将新教育林林种种情境推升到审美领域;三“实”,资料详实,场面大气,叙事质朴,历史沧桑感中贯以大彻大悟,令人拍案叫绝……

 

书封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评点——


大气磅礴的“新教育之史记”

历久乃成的当代教育沉思录

研判中国教育改革走势的参考书


 

《极目新教育》内容简介——


全书综览古今教育精华,立足于中外教育前沿的经典理论,以如诗如画的描述,入木三分的思辨,高屋建瓴的剖析,精细展现、深邃洞察了新教育十余年运行的辉煌的历史画卷,有力地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异军突起的新教育团队,对新教育实验给予了历史性的定性、定位,更对教育的真谛进行了广角深层的极目。


全书大气磅礴,浩浩荡荡,观古鉴今,事理交融,清词丽句,雅韵新声,诚如刘道玉教授所言,“自有‘新教育之史记’的风范”,是一部中国当代教育者开卷有益的“收藏书”。(《如何评价新教育?》)



作者简介——


傅东缨,笔名东缨,当代教育家,著名教育文学家。


1944年生,辽宁康平县人,1967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从教师到铁岭市教委副主任,深求谙熟教育、教学、管理之道,系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生命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辽宁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内蒙古现代教育研究会高级顾问、浙江嘉兴市和河南焦作市及新疆新源县的教育顾问、《成才之路》名誉主编、《基础教育论坛》顾问等。


作品有《泛舟诲海》、《圣园之魂》、《播种辉煌》中国教育三部曲,《教育大境界》、《教育大乾坤》、《教育大求索》(待出)大教育三部曲,《中国教育的顿悟》、《从教师到教育家》、《极目新教育》教育揽胜三部曲等十余部500多万字,并有多部作品获奖,曾荣获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央电视台、人民文学等十几家单位授予“建国6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终身成就奖”。


(文章源自作者傅东缨老师,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对于新教育,我有很多的话想说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十年:修炼、深耕与传扬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