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挨近童话,世界就挨近童话

梅子涵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个写儿童文学的人,教儿童文学的人,讲述儿童的人,让儿童阅读儿童文学的人,让已经不是儿童的人读读儿童儿童文学的人。你说他是什么人,我告诉你,他是个真喜欢儿童文学的人。——梅子涵自述


一本优秀的文学图画书,它的文学和美术都会有足够的撑起力,文学撑起的是人类情感、生命趣味、语言活力、哲学寓意;美术撑起的是图像环境、场面、神情、气氛、大动作小举止、用具、用品、道具。——梅子涵


图画书成就的正是罗兰·巴特所说的‘较高层次的统合’,这种统合把文字和图之间的落差变成愉悦的源泉。——培利·诺德曼


手捧着图画书的童年,和根本不知道还有图画书的童年,是不相同的色彩和质量,也是不相同的童年待遇和尊重。——梅子涵(我们向天理宣誓——第一届领读者大会宣言》)


亲子共读,是特别的时光,不仅是大人和孩子共同休息的日子,更应成为全家精神生活的一次充电。而父母也有种特殊的身份,不仅应该成为孩子肉体的监护人,还能成为孩子精神世界的魔法师。——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会念图画书的人,不但是图画书艺术的最佳解读者,同时也是最好的媒介。父母如果在为孩子念图画书的过程中,自己也开始喜欢图画书的话,这将是儿女的福气。——松居直《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



一个人的种植

作者|梅子涵


梅子涵,上海师大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名阅读推广人,新阅读研究所所长。


梅子涵自述:一个写儿童文学的人,教儿童文学的人,讲述儿童的人,让儿童阅读儿童文学的人,让已经不是儿童的人读读儿童儿童文学的人。你说他是什么人,我告诉你,他是个真喜欢儿童文学的人。(《我心里的歌——致阅读推广人的一封信》)

    

这个故事我已经讲了几年。


几年前阅读到,心里被葱茏覆盖,想不说给别人听根本做不到。它属于一个童话,比起那些耀眼的神话,它也神话得耀眼!虽然作家乔诺的叙述平静得没有波涛,甚至没有涟漪,就像是在讲日常,讲一个他亲眼看见的人,但它仍旧是葱茏童话,有神话般的耀眼!美丽极了,美好极了,我的喜欢讲述文学、讲述情感的嘴巴,就这样又增添了来自普罗旺斯的美妙。


很多人在说,你们去听听梅子涵讲的那个《植树的男人》的故事吧!乔诺写的这个故事,好像变成是我写出来的了。(《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一本有趣的童话吧,书包就会变得轻起来!》)


普罗旺斯是在法国,艾力泽的种植也是在法国,可是这个故事的生命诗意属于世界,属于任何的年代,尤其最属于今天的中国人。    


我们“砍伐”太多了,“种植”太少了;想得到属于自己的太多了,想为世界去增添太少了;想今天的满足太多了,想明天的绿色太少了;想祖先的辉煌太多了,想努力地去创造灿烂太少了;想着谎言,制造骗局,喧嚣地把自己说成价值连城太多了,不言不吭,不吹不闹,贡献着,直到死去都默默无闻太少了;总而言之,艾力泽太少了!艾力泽太少了!艾力泽太少了!


让一个荒凉破败的普罗旺斯高原变得葱茏,清水流淌,甚至连昔日蛮烈的风也轻声悄语,这似乎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可是艾力泽做到了。


所以讲这个故事给我们听的乔诺说,艾力泽做的事是上帝做的事。不过我也想,如果艾力泽不做,艾力泽不种植,那么上帝真的会让普罗旺斯重新葱茏吗?普罗旺斯又会自动葱茏吗?所以我们也可以继续去想,如果你相信上帝,那么你只是等候他赐予吗?你是不是也要向上帝学习,响应上帝神圣、伟大的号召,去赐予人类,赐予世界呢?


我们的手里不是有“铁棒”和“木棍”吗?我们不是也有力气在地上挖一个洞,把种子放入吗?既然我有,那么我们还等什么?还埋怨什么?埋怨荒凉,埋怨没有绿颜色,埋怨没有流水和温和的风,埋怨没有幸福的生活感觉……埋怨能让我们自己的“普罗旺斯”长出葱茏吗?我们还不如拿起自己的工具去挖洞,去行走,去种植。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是能像上帝一样的!我们可以活得像个上帝,因为我们可以像艾力泽那样去活!

    

我们都是可以一个人种植的。如果我们懂得“种植”的意思的话。


梅子涵关于图画书的经典语录


图画书不是通常面貌上的连环画,我们小时候坐在马路边书摊上,一分钱一本接来了翻看,度过了很满足的半个下午的那种;也不是在很长很长的文字故事里出现着几幅插图,然后又是很长很长的文字。它的图画的部分在整个书的关系中是更加夺目和“唯美”的,可以令你惊异地沉浸在里面,读见画风,读见诗意,读见象征,更是读到了真正的生动和可爱。(《美国所有图画书的祖父——《胡萝卜种子》》)

        

图画书并不是一种只给幼儿们阅读的形式,这是社会很容易误会的。有很多的图画书不仅非常适合于小学生、中学生阅读,甚至于大学生和别的年纪的成年人也会爱不释手。

        

如果你真的有读图的渴望,那我请你也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的图画书试试,看看会获得的是怎样的喜悦和撼动?(《小孩子要走向大艺术,大艺术要走向小孩子——艺术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图画书在中国内地处在一个小心引进,培育市场的阶段,所以其出版社都是有浪漫主义精神,不甚功利的。他们几乎都在这一件事情上亏了本钱,可是他们无一例外地为中国的孩子和成年人创造了新视野,新审美的养育机会。(《图画书爱好者的珍藏必备——开启图画书世界之门,解读500余本经典图画书......》)

        

有一种哲学,陪伴孩子阅读的大人应该知道,生命是一个该有向往的,还要学会实现。别人能够航行的地方,你也可以到达。

        

图画书原创,在中国的内地,还是一个没有像样地开始的品种。现在只是通过引进而研究和接近,培育感觉。在中国的台湾,这个过程进行了十年左右的时间,现在总算有点蔚为壮观,和世界接了轨。内地的接轨也是要有这么一段时间的,但是我认为会比台湾短。


       

的确,用文字说图画书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因为图画书的故事,一定是非常地靠了图画来讲的,人物是在画里,表情和心思也是在画里看得确定和生动,而用文字说总是没有真实感的,太依靠无中生有的本领,讲的人费力心里还是没有底。可是我却又经常地这么做,这样地叙述与介绍,这是我阅读到这样的书时会克制不了的兴奋,也是因为图画书在儿童文学里太要紧太基础,可是在中国的儿童文学里,它却显得很不重要很不基础,并没有人在用心地发展它,我想多讲一些,多介绍一些来推进这改变。


读这样的书时最好这样,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你朗读,那文字和图画同时渗入两代人的生命。遗憾的是,我小时候没有过这样的享乐,当爸爸以后,也忘了与女儿分享,心里懊悔的很。


我每一次讲演,每一次在课堂上,总是要接受询问:哪儿能买到这样的书呢?书城里有吗?不能说书城里没有。也不能说书城里已经很多。书城里有一些你不一定“看见”。你明明看见了,却不知道这样的书,这么多的图画,有什么意思?看那么多的图画也是阅读吗?你以为,阅读一定是和文字紧紧地连在一起的事,一个孩子的阅读,也一定是和文字紧紧地连在一起的事。结果你就视而不见了。


这是在欧美、日本那样的国家早就家喻户晓地喜爱的图画书,在中国的陌生和尴尬,也是像我这样地拉着旅行箱四处解说和推广的行动的意义和必要。图画书在中国大陆已经开始渐渐起步。手捧着图画书的童年,和根本不知道还有图画书的童年,是不相同的色彩和质量,也是不相同的童年待遇和尊重。


富裕得匆匆忙忙,还是拮据得艰辛,都把这给孩子的故事给孩子的时间整整齐齐地定下,不要遗憾地缺掉了,他们的成长也就容易整整齐齐些。童年在童话的故事里,长大之后才会得按照童话故事的理想和秩序来设计来建设,世界就这样美丽起来,中国也非得这样走去。(《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对儿童的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



梅子涵的名言集锦


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一本有趣的童话吧,书包就会变得轻起来!


优秀的儿童文学里面到处有哲学,如果你达到了比较高的阅读水平的话,你想看不见这个哲学都很难。


阅读儿童文学与写作自然是有关系的,是非常整体的,养育的关系,养育一个生命的整体,养育一种心情,一种浪漫,一种从容的状态和安静的心情,养育目光、感觉和天真。


相信童话的前提是读懂童话,读童话的孩子是会长大的,长大就会理解童话的意思。我们讲相信童话是指相信它的美好情感,相信里面那种快乐的情绪,相信里面的乐观,相信里面的豁达,相信里面的很多智慧,相信里面的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想不到的很多生命原理、生命规则,相信童话是指相信里面的很多对我们一生有用的能帮助我们去渡过一生生命的那种哲学。


图画书是有爱的书,有丰富的爱的书。


有彩虹的童年心情,童年感觉很普通的蓝色小水桶就是大海。童年的天真和敞开,渴望和奔腾,使人类总会留下来的基础的素质,是人类的彩虹。


生命挨近童话,世界就挨近童话。



我们没有在童话的摇篮里躺过,睡眠过,没有童话的阅历和记忆。儿童文学就是寒冷中盖在孩子身上的那条暖暖的毯子。


不阅读,精神里没有文学和童话,是一件羞死的事。


一个没有童话讲座的城市难道是文雅和有诗意的吗?


从空中看下去,一切都是童话。


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诗意绝不是在表面的词句里,所有的真正的诗意是在深处。


儿童文学不是恶作剧文学。不是低级地装疯卖傻的文学。儿童文学是艺术。是叙事的艺术,想象的艺术,让人目瞪口呆的艺术。


生命中的诗意是可以为你生活带来新的空间。


以阅读为乐,与经典同行。把书读薄,把人做厚。


孩子从小阅读童话书,记忆里面就会有这种颜色,会有那种快乐。童话书里面的笑声会变成他心情里的精神里的笑声。


童年读什么,长大以后就拥有什么。


童话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讲述着我们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过的、我们已经想到或者根本没有想到的情感。


阅读的意义不是说一定读一本书明白一个道理,有那么多道理好明白呢?明白那么多道理干吗就不犯错误了吗?


成年人应该把对儿童文学、童话荒唐的想法抛掉。


你要让孩子讨厌你,从早讲到晚,她就不喜欢你了。我们与孩子的许多仇恨,就是由爱转化而来的。


没有人会拒绝童话,尤其是贫穷的人。因为在童话里才有贫穷的人向往的日子,而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贫穷的人可能看不到希望,但是童话把希望给了他们,给了他们所有的人。


属于童年的文学和书籍,是和童年的教科书一样,都应该被搁放在童年肩膀的书包里的。


儿童文学是属于儿童、父母的文学,所有的和童年密切相关的职业的人的文学。是小学老师的文学。



儿童文学的阅读根本不是为了提高一个孩子的写作水平。儿童文学是一个很大的文学,是非常大的一棵树,一个孩子的写作只是一个能力而已,一个盘子,一个篮子,一个木桶,你无法把一棵树放进盘子里,栽到木桶里。


孩子能懂得他这个年龄应懂的东西,至于“未来的东西”,比如与童话想象不同的科学常识,他将来自然会懂。


没有成年人的喜欢,童话要进入童年很难。孩子们的书包里,全是教科书,感觉好重。一个感觉生命好重的人,不会有灵感。


爱的花一棵棵栽下,童年里的夜晚就不会有噩梦,长大后也亲近爱了。


有些爱生活中看得见,有些看不见,文学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爱放在你面前。童话让人拥有爱、智慧和力量。


我们不能认为一个阅读着的孩子就是合格的,关键在于他读的是什么。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形象思维发展最好的时期,彩色的图画带给孩子视觉、心灵上的感受与记忆是黑白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如果孩子的早期阅读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或粗浅的图片阅读层面,将会影响他一生的阅读记忆。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对于新教育,我有很多的话想说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十年:修炼、深耕与传扬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