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胜未来的能力——关于未来的10点核心思考

加德纳 赫拉利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置顶关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


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所提出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正是带领我们走上未来之路的关键所在。——丹尼尔·平克《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文章附后)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什么是决定个人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纵观历史,面向未来,三种核心能力赫然写在时代的路标上: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袁振国《决胜未来的三种核心能力》(文章附后)


迈向未来的五种能力

作者|加德纳


哈佛教育研究所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新书《迈向未来的5种能力》中强调的整合力、创意力、尊重力、学习力、道德力。



1、整合力。合力是指集结不同领域的见解,整合为一个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将这个崭新的想法适时地与他人沟通。整合跨领域知识,须掌握4个要素:其一,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希望整合的方向是什么。其二,从一个最佳起始点着手,例如一个想法或印象,从这里开始延伸出去。其三,选择适当的策略、方法与渠道,整合更多其他领域的东西。其四,将整合结果整理出来做成摘要,再拿去问问别人有何看法。(《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创意力。能够发现新问题、观察新现象,理清其中的脉络,从中得到新体会,以迎接别人或者自己没经历过的许多新挑战,这就是创意力。创意力基本要件是:自己先精通某个领域的知识,持续在这个领域进行多样化的思考。例如,历史学家能够以各种角度解析历史事件,作曲家能够写出各种不同感觉与风格的曲子,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做到多样化思考,在不同领域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3、尊重力。尊重力就是对人类社会的种种差异,能够察觉、体会与包容。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发现彼此的差异,并从中学习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与别人沟通。种族、国籍、宗教、社会地位、家庭出身、想法立场……人类社会充满许多先天与后天形成的差异,学习尊重跟我们“不同”的人,而不是抗拒或征服,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4、学习力。无论你曾主修哪个领域的知识,以下4个步骤,是培养学习力不可或缺的:其一,理清某种知识或训练中真正重要的主题。其二,大量深入地阅读,运用不同的例子来分析。其三,用不同的方式掌握这个主题。其四,把自己对这个主题的了解充分表现出来,不是记忆背诵而是真的融会贯通。(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5、道德力。道德力包括实践身为员工与公民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在自己的角色与位置上,应该尽到怎样的责任。新时代的职场环境已经产生了“地壳变动”,每个人都必须在职场上不停地冲刺。只有通过终身学习,培养上述5种能力,才能面对未来的那些挑战。



关于未来的10点核心思考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来源|《今日简史》


观点1:数据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产


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资产。数据争夺赛已经开始。数据巨头们现在评估APP和产品的标准已经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能收集到多少数据。有些产品哪怕不赚钱,甚至短期内亏损,但只要能获得数据,就价值连城。所以,不管数据有什么用,最好先有了再说,因为这可能就是控制和塑造未来生活的关键。(《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学校教育?怎样融入课堂?未来学生该如何抉择,未来教育该何去何从?》)


至少在目前,人们都还很乐于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他们的个人信息),来换取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和可爱的猫咪视频——就有点儿像某些非洲原住民部落,不经意间就把整个国家卖给了欧洲国家,来换取廉价的珠子和饰品。以后几乎所有决定都得依赖网络,想阻止数据外流的难度可能越来越大。


观点2:我们已成为数据巨头的商品,而不是用户


谷歌、Facebook这些数据巨头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但是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取得我们的大量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早已不是他们的用户,而是他们的商品。


从长期来看,只要他们取得足够多的数据和运算能力,就能破解生命最深层的秘密,不仅能为我们做选择或者操纵我们,甚至可能重新设计生命,或无机的生命形式。


观点3:数据所有权,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议题


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时候,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政府是否应该对数据公司征税?数据到底该归谁所有?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


大数据算法可能会抹去自由,同时也就可能创造出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让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因此,数据所有权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世界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灾难。


观点4:人类寿命显著延长,你可能每10年就得换个职业


随着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的寿命可能会延长到120岁以上,养老产业很可能成为人类劳动力市场成长最快的行业。库兹韦尔(“吓尿指数”的提出者、未来学家)甚至认为,到2050 年,只要身体健康,钞票也够多,人类都可以大约每10 年骗过死神一次,从而长生不死。(《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寿命延长后,人类社会的家庭结构、婚姻和亲子关系、个人职业生涯,以及整个社会的保险、退休金、卫生系统和财政制度等等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如果能活到150岁,就算40 岁才结婚,后面仍然有110 年可活,多次结婚的情形可能会日益普遍。个人的职业生涯将会比现在长得多,今天50岁的你可能已经不想改变,追求稳定的下半生了,但在未来,可能到了90岁仍然必须每天学习新知识,甚至每10年就得换个职业。


观点5:与其想赢过AI,不如把重点放在与AI的合作上


失业的威胁不只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兴起,而是因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融合。未来,别说一辈子做同一份工作了,一辈子做同一个专业领域也不太可能。


人类与其想赢过人工智能,不如把重点放在人工智能的维护和运用上。比如说,因为无人机取代了飞行员,有些工作确实消失了,但同时在维护、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工作机会。因此,未来几十年的就业市场的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从警务到银行等各个领域,“人类+人工智能”的表现都能超越单纯的人类或单纯的计算机。



观点6:幸福社会的目标是满足人类对意义和社群的追求


未来,当机器替代人类做了大部分工作,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后工作时代”。工作,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生存方式,而人类作为一种具有虚构能力的生物,其对人生的满意度主要来自对意义和社会认同的追求,这可能比对工作的追求更为重要。


未来,一个幸福社会的标准更多来自于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而非物质需求。我们要保护人类,而不是保护工作;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要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保护其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全民基本收入、全民基本服务或许是一条出路。(未来的岁月在前面召唤》)


观点7:货币体系面临大变革,未来政府可能会针对信息征税


今天的金融体系已经变得极为复杂,而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改进,金融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没有任何人类能够理解的领域。点对点的区块链网络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可能会让货币体系彻底改变,激进的税制改革也就难以避免。例如,未来的交易可能多半不需要再使用本国货币甚至任何货币,国家将不可能再针对货币所得来收税。因此,政府可能需要推出全新的收税方式,例如可能针对信息来收税。


观点8: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后真相”时代,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人类很少真的自己思考,而是以群体为单位来思考。虽然每个人其实懂得很少,但我们以为自己懂得很多,而原因就在于我们把存在于他人脑中的知识也看做自己的知识。


人类对群体思维的依赖,使我们成为世界的主人。然而,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正在陷入知识的错觉和群体的无知。同时,我们的生活被社交媒体所塑造,真相早已不存在,想要分清现实和虚构,你需要保持科学精神,寻找真理。


观点9:家长和老师要教给孩子的是拥抱未知的能力,而不是信息和技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教给孩子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既有技能,而技术的发展可能让这些东西很快过时。过去,听大人的话会是安全的选项,但今天他们告诉你的很可能是过时的偏见。(《未来学校的7个共同特点——未来学校的兴起、挑战及发展趋势》)


想适应未来的世界,现在我们该教给孩子的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或者说,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观点10:“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会越来越危险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的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会变得更加简单。倾听内心的声音,这句心灵鸡汤版的人生格言可能会害了你。等到谷歌、亚马逊等数据巨头掌握了你的大脑数据,他们“黑进”你的生物操作系统,可以轻松按下按钮,操控你的行为。到时候,你很难分清是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是营销专家的销售话术。面对这一切,你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保留决策权。



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作者|丹尼尔·平克


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所提出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正是带领我们走上未来之路的关键所在。


未来属于哪一类人?他们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包括创造型思维、设身处地(共情)型思维、模式识别思维和追寻意义型思维。这些人将会享受最大的工作乐趣并获得最高的社会回报。


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正在从以逻辑、线性、类似计算机的能力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转变,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六种能力将越来越主导我们的生活,重塑我们的世界......


1、不仅要具有功能性,还要有设计感。创造一个仅仅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或者一种服务、一种体验或一种生活方式还远远不够。现在,创造一件既外形美观独特,又有内涵的东西不仅能获得经济收益,还能满足个人成就感。


2、不仅具有争论性,还要有故事感。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信息和数据,仅仅依靠收集资料准备有效的辩论已经不够了,随时会有人挑你话语里的毛病,反驳你的观点。说服、交流和自我理解的基础是具备有促动性的叙事能力。


3、不仅具有专业性,还要有交响能力。工业信息时代关注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但由于传统白领工作外包到亚洲,促使另一种能力渐长,那就是整合事物的交响综合能力。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综合能力——能够看到大局,跨越界限,能够把不同的个体整合成新的引人注目的事物。(《未来学习的方式——迎接每一个新的可能》)


4、不仅具有逻辑性,还要有共情能力。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有逻辑思辨能力。但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先进的分析工具十分普遍,只有逻辑能力就捉襟见肘了。那些具有共情能力的人能够出人头地,因为他们能理解身边的人们行为的动机,善于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善于照顾别人的感受。


5、不仅仅要有严肃性,还要有娱乐感。大量的证据显示,大笑、心情愉快和幽默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当然我们也需要认真严肃的态度,但过分的严肃和苛刻,对你的职业生涯和身体健康会有不良的影响。在概念时代,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保持轻松的态度。


6、不仅仅要累积,还要有意义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物质财富已经非常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日常的琐屑事务,开始追寻更重要的东西:生活的目的、追求卓越和精神上的满足。


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六种能力将越来越主导我们的生活,重塑我们的世界。



决胜未来的三种核心能力

作者|袁振国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什么是决定个人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纵观历史,面向未来,三种核心能力赫然写在时代的路标上: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堂革命如何才能真正发生呢?——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深度追问》)


创新能力


1976年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时年21岁,一边就学一边经营。1995年他的个人资产达到129亿美元,创造了仅用19年从一个一名不文的穷学生跃升为世界首富的神话;无独有偶,1996年马云到访美国,听到了Internet这个新词,回国以后开始为企业制作网页,逐渐涉足电商领域、金融领域,仅用18年就坐上了亚洲首富的宝座。这样的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固然与他们的聪明智慧、精于运营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者叫创新经济时代,为神话的上演搭建了平台。

  

人类文明以来,经历了三种基本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的主要动力是土地的扩张和简单劳动力的增加,工业经济的动力主要是资源的利用和技术工人的增加。在知识经济时代之前,历史上的富翁不是钢铁大王,就是石油大王,不是石油大王,就是汽车大王,无不是拥地千万顷,佣人千百万。可是知识经济不同,比尔?盖茨成为首富的时候微软只有17000多人,阿里巴巴也只有两三万员工。至于消耗的能源和利用的资源与工业经济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靠的是创新能力,靠的是创新思想转化为创新技术,创新技术转为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创造了消费。这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驱动。

  

据经济学家估计,上世纪90年代初知识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总量还不到5%,而到了2010年,知识经济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50%。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品牌前五个有四个是典型的创新公司:苹果、谷歌、IBM和微软。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这些公司本身发展很快,而且他们的创新产品推动了通讯、金融、汽车、交通、物流、航天航空、机械制造、高端服务业等的全面跃升。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不同是它创造了一个与实体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虚拟世界。这个与实体世界相对应的虚拟世界,仍在不断扩张,不断丰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魔化般地改变着并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虚拟世界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是一个靠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的想象力有多远,你的世界就有多远。(《筑造人机共生的新家园——让思考为行动导航,学力就是创造力》)

  

想象力、创造力,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能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乏想象力、创造力的民族。美国《大西洋月刊》曾经邀请了由12位杰出的科学家、技术史学家、工程师、企业高管等组成的专家团,对人类最有影响的50项最伟大的发明进行评选,按照得票多少排序,中国有五项发明排列第1、第6、第14、第17和第43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纸,火药、指南针和算盘。但15世纪以后世界进入科学时代,中国就再也没有伟大的发明。在对20世纪以后各种创造发明的排列,诸如100项、200项的伟大发明中,也都与我们擦肩而过。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用最短的时间消化吸收了世界上已有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后发优势、跨域发展。可是现在能够模仿的技术已经消化吸收得差不多了,我们已经与强手几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就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就必须整体提高国民创新素质。

  

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值得自豪的,上海学生连续夺得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的“国际学生学业能力测试(PISA)”冠军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毋庸讳言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软肋,创造力不足是我们的心病。长期以来,我们进行的是接受性教育,是寻找标准答案的教育。就像丰子恺先生漫画所表现的那样,教育的过程成为把不同的人模塑成相同的人的过程。而创新与接收现成的结论相反,是发散性、问题性、差异性,是打破常规、突破陈见,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接受性的、寻找标准答案的教育,不但不能鼓励创新,而且可能抑制创新。要想决胜未来,就必须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形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国际竞争能力


宝马汽车是德国的产品,但宝马汽车的零配件来自80多个国家;波音飞机、苹果手机是美国的产品,但波音飞机90%的部件来自国外,苹果手机大部分在中国组装;至于诺基亚手机,设计、技术是芬兰的,但芬兰本土不生产一台诺基亚手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疆界的意义明显淡化,国际间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世界的经济总量有60%是由跨国公司实现的,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有60%依靠对外贸易。国家之间的影响、渗透、获利,不再需要通过赤裸裸的掠夺,不再需要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商品,通过技术,通过服务实现。

  

生产用品、生活用品、服务性产品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的一体化,肯德基鸡块的大小、油温的高低、煎炸时间的长短,全世界所有国家使用的是同一份操作指南;节约、高效、安全,成为所有公司追求的目标。一切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和规则都会大行其道,从福特汽车的生产流水线到韦尔奇的敞开式办公,从沃尔玛的供应链到亚马逊的物流系统,无不成为竞相效仿的管理范式。

  

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必将波及社会体制。我国为加入世贸组织(WTO)进行了15年的艰苦谈判,谈判的焦点就是市场准入标准。为了适应世贸的游戏规则,我们修改了上百条法律条文。正是由于我们勇敢地应对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接了国际标准,我国经济发展才步入了快车道,成为世界贸易的最大受益国。

  

产品的流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的国际化,必然提出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律师、医师、会计师、工程师、建筑师、精算师……的培养,也越来越形成国际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随之对学校课程、内容、实验、实习等教学体系提出相应的要求。

  

毫无疑问,人才的流动,人才的输入输出,也将是国际化进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推进国际化的主体力量。(《人和人的差距,都是从哪里拉开的?——把实力留给自己,把态度留给世界,才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智慧》)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已经从引资大国逐步成长为投资大国,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引进外资,实现了历史新跨域。但是我们还不能乐观的是,我国的投资效益大大低于我国的引资效益,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还不够强。目前世界上有近千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贸、世卫、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些组织在国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在这些组织中的人员比例和岗位与我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我们的生产用品、生活用品以及部分服务产品越来愈远销海外的每个角落,但是文化产品却难以走出国门,我们买进30部著作版权只能卖出一部著作版权,海外大片基本主导了我们的电影市场;现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占世界留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但却是一个留学目的国小国,吸引外国的留学生只占世界的百分之一,而且都不是显要学科。究其原因,皆因为我们对国际法律还不够精通,对国际游戏规则还不够了解,对国际话语的掌握还不够娴熟,说到底是国际人才匮乏,基础是国际竞争能力培养不足。

  

长期以来,从家庭到社会,从学校到政府,我们衡量教育水平、教育成效的眼光,都是盯着升学率,盯着“一本率”“重点率”。上大学,上“一本”固然很好,但归根结蒂还是局限于国内的竞争。即使有一天我们的大学完全普及了,即使所有的大学都办成北大清华了,如果缺乏国际视野,不谙国际标准,不掌握国际话语,依然没有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

  

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国际化实践的进程中实现。教育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越先进,教育资源越丰富,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越高,其教育国际竞争能力就越强;一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程度越高,其教育具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就越大,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间的竞争。你要发展,就必须融入国际;你进入了国际社会就要按照国际规则游戏,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掌握游戏规则,最终主导游戏规则的制定才是制胜的法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闭关自守必定落后挨打,改革开放才能决胜千里。

  

当然,国际化不等于西方化,推进中国经验、中国标准、中国话语的国际化是题中应有之意。



终身学习能力


45年前,即1970年,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就非常敏锐地发现,历史的车轮即将驶进了她所谓的后喻文化时代。她将人类文明划分为三个文化时代,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和后喻文化时代。前喻文化时代是年轻人向老人学习的时代,在人类文明史上持续了几千年;并喻文化时代是老人和年轻人互相学习的时代,在人类文明史上才持续了几十年;而后喻文化时代,是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的时代,由于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迅速增长,年轻人的接受能力超过了他们的前辈,这个时代正在到来。玛格丽特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个人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也没有智能机器人,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这些重大变化都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的价值和途径》)

  

自从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人类的知识和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现在一年当中产生的信息量,比人类文明五千年产生的信息量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一个人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东西再多,也无法对应走上社会以后的变化需要。据统计,在纽约,一个大学生从毕业到工作退休平均大概要流动13次,在伦敦大概要流动11次,在北京、上海大概要流动7~8次。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工种、专业在消失,甚至整个行业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又有大量新的工种、新的专业诞生。昨天还是容纳百万就业大军的行业如排版、打字、电话转接、报刊画版等说没就没了。

  

前不久由美国青年企业家委员会(YEC)最新提供的一项报告显示,到2020年有12大行业可能将不复存在,包括出租车、邮政、造纸、固定电话、手机、信用卡、钱包、电影院、CD、有线电视、快餐店员工以及零售健康保险中介。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9大特征,其中就指出,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一朝学习终身受用的历史已经过去,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观点正在成为束缚人的发展的观念。

  

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个人成功的原因大都是相同的,不成功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能否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是他们的明显区别。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后如果不能保持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习惯,那他一定不会有很好的发展,不管什么工种和行业,如果不再学习,不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都不可避免地遭到淘汰。而每个在不同岗位上或多或少取得成就的人,一定都是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锻炼自己新的能力的人。互联网时代之前人类是系统地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回忆知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调动自己所有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以解决问题;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知识、技术发展变化太快,当我们碰到新的问题时,即使调动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也无法应对新的问题、新的需要,只有即时学习、即时运用,才能解决问题,这被称为从“Such in case”向“Such in time”的转变。今天,学习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能力是一种意识,比如对于改革创新、对国际竞争、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情感上的体验,积极尝试的倾向;能力是一种方法,对于技巧、渠道、策略的掌握,能力的增长依靠个人的努力和实践,更依靠社会观念的更新、良好制度的建设和社会氛围的形成。 


 (分享美好,传播美好。以上文章均来源于网络文摘,著作权属于原创作者,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