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做新教育的行者

许新海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人物文选]


我们究竟以何种教育信念面对现实和未来,这需要深入而迫切的思考。不管怎样,通过教育生活之改造,把人引向美好生活的关注,让人更好地生活,这必将是教育的主题,而且将永远是教育的主题,因为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许新海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认为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教育就是生活;二是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三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四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完整的。这应是我们教育人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让思考为行动导航》)


新生活教育是一种享受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新生活教育是一种幸福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新生活教育还是理想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实现今日的理想生活,走向明天的理想生活!——许新海《教育生活之改造——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文章附后)


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让每一间教室无限长大 ——区域推进"完美教室"项目的实践与思考》(文章附后)(《如何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守住自己的教室》)


实验区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丰富与完善,形成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范式,对各实验区每个年度需要做的工作作一个底线式的要求。这个底线要求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表述:建立一个核心团队、组织两次现场研讨、推进三个行动项目、做好四篇文章。——许新海《对实验区、校工作提出的底线要求》(文章附后)(《底线+榜样:新教育管理的铁律》)


教育生活之改造

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

作者|许新海|2007


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通过教育成为人,教育关注人即关注人的生活,人通过教育过更好的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人的生命有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生命。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所以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在他主持的“新教育实验”中,把“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作为核心理念,这里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并且发展的全部。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①(《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教育如何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所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许新海:行动才是最伟大的》)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目标,朱永新教授认为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教育就是生活;二是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三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四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完整的。这应是我们教育人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长期的封闭式的教育,使之成了“笼中之鸟”,严重地脱离现实生活。其实,现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受其强烈推动与制约,以致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远离了人文教育的传统,远离了人自身,也远离了人的真实生活。


“任何教育都发生在人的生活之中,教育以人的生活为基础与背景而展开,教育本身即构成了人的生活的部分。教育作为生活的过程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学校教育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儿童生活阶段同样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恰好两个阶段又并行交错地走在一起,那么作为生活过程的教育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便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③


我们所研究的新生活教育就是通过新教育倡导的“六大行动”,实现教育生活之改造,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新生活,这样的教育就是新生活教育。在这里,新教育与新生活教育在本质意义上是一致的。(《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一、教师生活之改造——教育获得生活的意义


教育是教师生活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日常生活即教育。“人总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更加合理的理由,更加美好的理想,不断去追寻更有意义的生活,不断提出改变现实的新的目标和要求,为使生活更有意义而努力。生活的意义内蕴于生活的实践之中,它是支撑生活不断向前的东西,意义始终伴随着人的生活。”④


从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的生活一直被应试教育所困扰着,“分、分、分,师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与领导的法宝。”老师们一天到晚忙啊,忙得不可开交,起的比鸡早,睡得比鬼晚。周而复始的工作方式使很多教师忘记了自己的生活意义,负担过重使教师们失去了创造力,丧失了表达为师尊严的话语。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整个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新教育实验提出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要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改变教师行走方式的路径是从读书开始,并且提出“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反思型教师生活方式。把读书作为教师的命根与法宝,通过读书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生活意义。“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意义、生成意义、实现意义的过程。”⑤(《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新教育实验第11届研讨会主报告》)



书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经常性的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教师只有专注于读书,才能获得精神的丰盈,专业的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基本模式是“专业阅读→教学实践→写作反思”。为了扎实推进教师专业阅读,新教育启动了“教师专业阅读”研究项目,推出新教育教师必读书目,策划“五个一”行动,促进教师生活之改造。一是构筑一系列组织载体。如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思想者俱乐部、梦想者俱乐部、读书俱乐部等学习组织。二是搭建一些活动平台。定期开展读书讲坛、读书沙龙、好书推介、专家讲座等活动。三是确定一批共读书目。为教师配备专业阅读书。四是建立一套管理机制。建立教师专业阅读领导小组,制订阅读计划,包括组织机构、经费保证、特色活动、征文评比等内容,召开教师专业阅读推进会,完善教师专业阅读研究、评价、奖励机制。五是搞好一项专题研究。探索多样化阅读方式,如集体阅读、个体研读;开展专业化阅读研究,如写阅读心得、札记、随笔、评论等;搭建阅读研究交流平台,如杂志、报纸、网络等,通过科研引领阅读,提高专业阅读实效。 宋代诗人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让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成为教师生活的动力源泉,让教师的生活徜徉在那些大师的作品中,品经典之茗香,就像孔老夫子闻韶乐一样“三月不知肉味”。让阅读来丰富教师的人生意义,构建教师的精神家园;让阅读来重塑教师的思想,获得精神的寄托,使教师的生活更丰盈,更精彩。从而,让教育获得生活的意义。(《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二、学生生活之改造——教育在儿童生活中展开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现实的人,生长中的人,尽管对儿童来说生活和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发展,但生活和存在的过程幸福及需要的满足,依然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教育作为影响儿童整个人生过程的活动,应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帮助他们去“进入生活”,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从而建立新的学习生活状态。我们需要用融通的思想把“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结合起来,既要打开学校大门,让学生走进现实的新生活,同时学校的生活本应就是新生活,我们需要帮助学生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们自己,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体验到现实生活的幸福与乐趣,进而帮助他们通过现实去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和完整的生活——学习科学引领教育未来》)


怀特海曾经指出:“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森林。”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教育。各种教育影响,诸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都化为丰富多才的各具特色的生活智慧与精神进入儿童的当下的生活,共同作用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不同学科知识、各种教育影响经过生活的整合而化为生气勃勃的精神进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并实现彼此融通时,就能打破各学知识、各种教育间彼此的孤立,人所获得的不再是信息码的简单堆积,而是面向整个生活世界的精神整体,人经由教育而作为人真正受益,这样就实现了“通过树木见到森林”。人靠精神整合人的存在,人靠生活去整合教育影响来获得人的整体精神构建。⑥



我们倡导的新生活教育的行动口号是:“我们爱生命,我们爱阅读,我们爱运动,我们爱艺术,我们爱实践。”为此,形成了系列的主题性校本课程和主题性文化周活动,以主题来统领,以精神来汇通,来实现对学生生活的具体改造,让教育整体地在儿童生活中展开。在整个展开过程中,主要通过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来贯通,让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去生活,去经历生活的一切,去创造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使儿童的生活内涵不断丰富,生活视野不断广阔,生活世界不断充盈;使儿童学会感受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不断领略生活并获得生活的意义;使儿童的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升,应对变化的生活境遇的生活智慧与生活精神不断充盈。儿童凭借它走向积极的新生活,践行充实的人生,人生活得更好。事实上,我们现实的教育并没有真正使儿童生活得更好。当然,这可能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教育生活之改造应该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一直在变化中,在发展中。(《为什么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精神对话,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我们主张的新生活教育是通过生活的教育;关于生活的教育;为了生活的教育;创造新生活的教育。我们要教育儿童热爱生活、了解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做现代生活的小主人。根据可以预见的未来生活图景,指引儿童的生活方向,全面培养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使儿童能够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



三、师生共同生活之改造——教育生活应该幸福完满


教育生活是师生共同存在的家。教育即师生共同的新生活,这就需要师生共同编织共同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倡导“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的改造愿景,就是在师生共同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师生共读共写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当然,写只是形式,但写带动的却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改变生活。教育随笔还应该实现“讲教育故事”向“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能够从自己所研究的教育经验中,解读出“学术与理论”意义,把握教育实践中的弹性和细节,使日常经验获得重新理解,促使教师关注我们的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我们自身的实际出发,真正变革当下的教育。(《人生最值得拥有的奢侈品——让生命幸福完整》)



“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的价值追求在于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一种学校自觉生长的精神文化。在教师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习惯,使教育随笔的写作成为教育日常的工作状态,用教育随笔的写作,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使他们的教育生活丰富而快乐。对与学生而言,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的同时,培养习作的兴趣,掌握做人的道理。


师生共读共写,就是要让师生共同享受生活。共读,就是共同生活,就是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我们开展教师共读、师生共读活动,当然,也不放弃个性阅读。在共读的基础上共同写阅读体会,教师写教育随笔,学生写读书日记。教育随笔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形式,是“批判反思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于学生而言,日记可以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这是一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写的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终生受益。



当然,新教育的共同生活愿景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倡导师生共做,让实践成为师生的生活特质;师生共练,让运动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师生共演,让艺术成为师生的生活情趣等等。教育要改变师生现实的片面生活,为他们重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⑦在师生共同生活的改造下,让师生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新生活。


教育生活之改造,还包括家庭、社会生活等,新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来带动家庭、社会,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进而实现社会生活之改造的宏大理想。


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教育,就是要引导儿童走向现实新生活,要不断重建他们的学习新生活。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得到合理的融通;就是要把儿童从书本和经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并放飞到新的生活中,为他们搭建一个文化的舞台,智慧的舞台,信念的舞台,让他们在充满现实感、生活感的活动中,在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的活动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生活教育是一种享受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新生活教育是一种幸福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新生活教育还是理想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实现今日的理想生活,走向明天的理想生活!(《教育之道,即幸福之道——教育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幸福》)


我们究竟以何种教育信念面对现实和未来,这需要深入而迫切的思考。不管怎样,通过教育生活之改造,把人引向美好生活的关注,让人更好地生活,这必将是教育的主题,而且将永远是教育的主题,因为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①②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思》,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1月版,P159,P201-202。④⑤鲁洁,《生活道德 道德教育》,《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4。③⑥刘铁芳著,《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 月第一版,P34,P31-32。⑦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



让每一间教室无限长大 

——区域推进"完美教室"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许新海|20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最终要惠及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在特定的班级和教室里成长的,教室的力量,决定着学校真实的教育成效。中国教育报曾向全国教师推荐《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在组织共读之旅中,“第56号教室”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代码在海门得到传播。区域推进“完美教室”项目旨在让每一个教室都像“第56号教室”那样无限长大,创造出无数个生命传奇。

  

愿景引领,形成共同朝向

  

两年多前,我们提出了“完美教室”的美好蓝图——

  

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以激活、引发师生、家长的生命潜能为目的,从“无限相信每一个人”、“无限相信每一个班级”、“无限相信每一个行动”出发,尊重、满足、善待、成全每一个生命;让教室里的每个生命在穿越课程与岁月的过程中,一天天地丰盈、成长,不断朝向幸福与完整,走向优秀与卓越,让教室成为美好事物的核心地带。


  

项目研究,形成系统架构

  

满怀着对“完美教室”的憧憬与执着,“完美教室”工作室应运而生。

  

研究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共同愿景,倡导师生、亲子在共同实践、共同运动、共同表演、共同旅行中,共同编织美好的教育生活。

  

我们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方式,每个班级都有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课程,用心守住每一个日子。同时建有班级博客或其他交流平台,师生和家长相互编织这个精神家园。通过“每月一事”,贯穿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入其中,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聚焦在共同穿越的课程上。这一过程中,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学生、残疾儿童等的健康成长,创造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多层次的教育需要。

  

生命叙事是呈现榜样故事、榜样细节的最好方式。这样,可以用榜样激励新的榜样,以故事引发新的故事。这两年,海门市组织了多次面向全国的缔造“完美教室”开放周活动。通过生命叙事、现场展示,呈现了“完美教室”的探索旅程,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风景。


  

典型引路,形成鲜明主张

  

“完美教室”工作室组织了多轮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精致的细节,不断与教师言说完美教室的基本主张——

  

我们主张要有完美教室的“价值系统”,让文化为教室立魂。个性化的班名、班徽,鲜明的班风、学风等一定是师生共同参与确定的;班级愿景、公约也一定是经过认真解读内化于心、并在日后的共同生活中积极维护并外化于行的;我们主张要有“雷夫+克拉克”的教室风格,有卓越的班级课程体系,让知识经历重新发现的过程,有诸多优秀的细节文化组合成共同的行为方式;我们主张要有师生乃至家长共同经营的班级博客或信息平台,师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有周期性的师生与家长共同的活动;我们主张拥有班级自己的仪式、节日和庆典,并使之作用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主张要建设班级的社团组织与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使班级所有成员有美好的共同朝向与积极的生命状态,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且行且思,形成幸福之源

  

在缔造“完美教室”过程中,海门教育人且行且思,形成了《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和《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两部研究专著。我们试图借助这样一个小水滴,折射出教室的光芒和美好的愿景。在教室里,信任儿童是教育幸福的种子;理解儿童是教育幸福的萌芽;阅读经典是师生精神富有与精神成长的不竭源泉;创造美好的当下生活是师生幸福生活的奥秘;传播幸福是教室价值的最高体现。

  

如何理解“完美教室”?如何实践“完美教室”?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每一个教室都属于他们自己,属于与这个教室密切关联的生命成长共同体。完美教室会因为各种元素的差异而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必然形成匠心独具的哲学考量。“完美教室”是传统意义上教学场所的无限扩容,又是现实生活的适当微缩。它将与这个教室相关的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涵盖在内,组成一个成长共同体,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崇尚阅读、朝向未来。这是一间可以无限长大的教室。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日第6版)



专访 | 许新海——

努力让孩子们都能过上

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未小树


4月21日至24日,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小学、幼儿园推进每月一事”专题研讨会在江苏省海门召开。结束一天的会议后,超星校园阅读内容中心的编辑有幸在海门教育局见到了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年近五十、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的许院长,带着春天江浙一带特有的气息——干练又充满着希望。许院长接受了超星校园阅读内容中心编辑的采访。



为什么会接受新教育?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是2005年加入新教育,之前有去澳洲考察,也接触过国外一些教育理念。您是怎么接触到新教育并且接受的呢?是因为新教育理念和您有共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许新海:其实在2003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邀请下,朱永新老师第一次到海门,为我们做了一场关于新教育的报告。那是我第一次了解新教育,也是朱老师第一次在外面系统完整的讲新教育。


我发现朱老师开展的工作和我平时所做的研究是完全一致的,然后就找到朱老师聊了一下我的想法,我们聊得非常投缘。接着朱老师就叫我帮他整理当天的报告,整理完以后交给他,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关系。


那时候朱老师正好在创办“教育在线”网站,我恰好申请了去澳洲留学。在这一年内,我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开了一个专栏,介绍我在澳洲中小学课堂的实地考察情况。半年后被《中国教育报》发现,《中国教育报》帮我在他们报刊上开了一个专栏,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从澳洲回来后,朱老师建议我把整个澳洲的理念集结成书。澳洲教育理念是适合中国老师借鉴的,澳洲考察的这些理念就变成了后来的两本书,一个是《澳洲课程故事》,另一个是《澳中教育与课程跨文化比较》。最后在朱老师的建议下,我考了朱老师的博士。


当时朱老师对于新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构想,叫做理想教育,我当时做新生活教育,新生活教育与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新教育和传统教育体系的关系

 

记者:新教育对于传统教育是一种补充,还是一种颠覆呢?


许新海:我们先明确传统的定位:新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是高度重视的。这里所谈的传统教育是指应试教育,而非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目前我们对传统教育做的是一种改良,不是颠覆。中国教育有其自己的土壤,是目前的社会环境、老百姓对孩子成长路径的期待以及整个教育公平实现的一种手段。我们还不能达到发达国家对人的评价方式,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我们想要以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来评价,虽然我们也在不断改革,但是还不够完善。


新教育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主要是对教育过程做一定改良,这个改良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去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就是说,当我们去迎接高考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会以一种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学术水平、更好的能力去迎接高考,能够得到更高的水平,这个更高的水平不仅指更高的分数水平,而且指更高的人格素养、整体的人文精神情怀,各个方面都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就是关于新教育改良的一些想法。


记者:新教育实验对实验区的校长、老师要求会不会很高?


许新海:如果你是真心想做这件事,而不是敷衍了事,你就不会担心这个问题;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形式主义的东西,你就肯定会觉得压力很大。


记者:新教育的教育方式会形成一定的模式吗?


许新海:我们主要是提供相应的资源包,课程并不固定。我们崇尚自由选择,但是现在很多老师没有这方面资源,所以我们现在开发的课程主要是提供一定的资源。




新教育为什么以教师为出发点?

 

记者:我们传统的做法是以完善学生为出发点,但是新教育是从老师出发,把老师作为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许新海:我做校长13年,我一直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第一要素。


记者:这和我们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没有冲突吧?


许新海:没有冲突,没有教师就没有学生,没有教师也不可能有学生,但是学生是需要教师去影响的。教育是相互的,但是首先要有教师来影响学生,其次,学生反过来也会影响老师,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但教师的影响是大前提,没有教师的影响,学生不可能反过来影响教师。


记者:新教育实验区的儿童和老师的成长,达到了理想的状态吗?


许新海:坦率地说,我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很满意,非常理想的状态。在中国的大地上能看到海门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能这么幸福快乐,这种情形是不多的。但是对初高中并不是很满意,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记者:许院长的教育理想是什么呢?


许新海: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希望在海门,海门的老师和孩子都能真正的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


其次,希望凡是加入新教育的实验区的学校和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太难太难了,但是我们会努力的,这是我们的信仰。


(文章转自网络,未经本人审阅。向作者致谢!)



对实验区、校工作提出的底线要求

——在2017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

许新海|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


实验区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丰富与完善,形成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范式,对各实验区每个年度需要做的工作作一个底线式的要求。这个底线要求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表述:建立一个核心团队、组织两次现场研讨、推进三个行动项目、做好四篇文章。


(1)建立一个核心团队


治兵先选将,谋事先谋人。一个区域启动新教育实验,必须首先建立一个核心团队,明确组织推动新教育实验的责任人。有的实验区专门建立了新教育办公室、新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有的由基教科,或教研室,或教科室具体负责。无论哪一种方式,新教育实验的推动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责任人,以此为核心落实新教育的各项工作。



(2)组织两次现场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推手。强调组织现场活动,是因为新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要到学校里去,到教室里去,到课堂里去,到师生生活的生动现场感受新教育、研究新教育、推动新教育。这种现场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每年两次。


会议推动是新教育实验发展的重要形式。新教育一直借助重大会议营造声势,统一思想,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壮大规模,滚动发展。新教育的重大会议有实验区工作会议、年会和国际高峰论坛。实验区工作会议主要研讨实验区发展的策略,新教育年会主要进行新教育实验年度研究项目的深度研讨,国际高峰论坛是新教育与国际教育对话的平台。我们希望各实验区积极申报承办实验区工作会议、年会或国际高峰论坛,借助重大会议的承办,提升区域新教育实验的品质,扩大区域新教育实验的影响,也为全国新教育作出贡献。最近几年,新教育又推出了一种新型的会议形式——新教育开放周,暂时没有机会承办实验区工作会议、年会或国际高峰论坛的实验区,要积极承办跨区域的新教育开放周,推动全国新教育共同体内的资源流动、经验共享。


新教育实验学校掠影


(3)确定三项研究重点


每个年度,各实验区都要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全国新教育推进的进程,至少确定三个项目作为新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其中,必须有一个项目回应每年新教育年会的主题。 从2007年始,新教育实验每年聚焦一个项目,展开深入研究,先后研究了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中国文化传承、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新艺术教育、新生命教育、推进每月一事等项目,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每年的年会主报告。各实验区、实验学校的田野研究保证了年会主报告的实践品质。各实验区、实验学校典型的研究成果还会在年会专业引领版块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这是对年会、对新教育的积极贡献。每个实验区都应跟进年会的主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4)做好四篇文章: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做文章,首先要做工作。这四篇文章是:


一个年度计划:每年年初,或者前一年年底,都要对一年的新教育实验进行总体的谋划,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确定重点,对主要工作作出时序安排。


一个考核方案:每年都要根据区域新教育实验的推进情况,对实验学校考核方案作出修订和完善。


一个研究课题: 新教育实验在最初的时候是以课题的方式推动的,现在还应该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推动新教育实验的深入,提高新教育实验的科研含量和学术品质。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大课题,每一个行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新教育实验是民间的,有时难以得到比较多的关注。新教育实验课题化也能帮助实验工作,帮助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校长、教师得到比较多的关注,比较多的来自体制内的关注,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各个实验区都应有一个区域性的新教育研究课题,以带动区域新教育实验品质的整体提升。


一个年度总结:每年年终,各实验区都应认真梳理、反思一个年度的实验工作,查找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成绩,寻找新教育实验的深化路径,发现新教育实验的新的生长点。


请各实验区要注意的事,作为一个新教育作为一个自愿参与的NGO组织,每年向研究院报送年度计划与总结,以及过程性的实验资料,这是基本底线制度,如果做不到,就无法说是这个团队的组织成员了。拜托各位还是要落实专人负责。



在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在落实以上要求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行政推动


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而言,是民间的,主要依靠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和兴趣而凝聚;但新教育实验在一个区域内,却大都是官方的,主要依靠行政的力量推动。各实验区皆要建构新教育实验的区域推进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绩效考核,不断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山东日照实验区坚持市域统筹、行政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策略,提出了“建立新制度、打造新校长、建设新校园、培养新教师、研发新课程、构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培育新学生、应用新技术、引领新父母”等“十新”项目,推动新教育实验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新教育实验,富有创新意义,很有借鉴价值。从今天的会议发言中,我们看出这些实验区行政推动的力度都很大。这是这些区域新教育实验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要坚持融入日常


对于新教育实验来说,轰轰烈烈地组织一个活动非常容易,热热闹闹地做一年半载也非难事,难就难在把新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的教育生活,持之以恒地做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新教育要办“百年老店”,绝非凭一时冲动、短时间的兴趣所能做成,需要坚守日常,持续努力,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需要铁杵成针的毅力。


新教育认为,课程即生活。课程的样态决定着教育生活的样态。新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2013萧山年会上,我们架构了新教育的卓越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作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补充。各实验区要共同努力,加快研发,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这个框架性的体系转化为具有丰富的实质性内容的课程,使新教育理念能够课程化,并通过课程的实施,使新教育实验项目生活化,融入师生每日每时的教育生活。比如说,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的儿童生活方式,新教育晨诵课程就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支撑。这里还涉及到新教育的课程产品的推广问题。对于新教育晨诵课程、新生命教育课程等课程产品,还有新教育杂志体——《教育·读写生活》等,各实验区都应积极推广。要设置一个底线要求,如,晨诵课程,各实验区至少以班为单位,每班征订2份,多的5至10份,甚至更多。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将建立100所基地学校,也希望积极发动与参与。另外,新教育APP平台已正式启用,希望各实验区迅速推荐给全体新教育教师,让新教育APP平台成为教师们日常教育生活的重要助手。



三要坚持新教育话语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想的载体。话语方式其实就是思维方式。坚持新教育的话语方式,就是坚持新教育的思维方式,就是坚持以新教育的理念来指导行动、言说故事。比如说,不管哪个地区、哪个学校,都会推动课堂教学研究和变革,但不能说所有的地区和学校都在推动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行动。只有在推动课堂教学研究和变革的过程中,以新教育的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理论为指导,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有效教学框架的探索,反映了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努力实现着“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这才是新教育的理想课堂行动,才是新教育实验。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