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的奥妙何在?——点燃教师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

刘堂江 俞水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老师加入了新教育,他(她)就会变得信心满满,激情满满;智慧多多,幸福多多;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奥妙何在?


新教育给予教师的,是“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是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自由空间。这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高端引领。究其“合理内核”,新教育给教师点燃的,是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这圣火,折射出八道夺目的光芒。


八道光芒,犹如八道重彩,绘就了一个主色调;犹如八首金曲,汇成了一个主旋律。那就是——教育家的理想,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智慧。


八道光芒,实质上,就是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八大特质。高端、前沿,紧接地气,别具一格。


新教育实验如一条鲇鱼放进了鱼缸,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


新教育实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新教育实验体现了对教育真善美的追求,新教育实验是在做真的教育,真做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点燃教师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

作者| 刘堂江


让教师的光芒灿若明星。


对于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实效与神奇,你不能不心悦诚服。


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老师加入了新教育,他(她)就会变得信心满满,激情满满;智慧多多,幸福多多;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奥妙何在?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新教育最大的成就,是点燃了许多普普通通老师的理想与激情,让他们知道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教师原来可以如此生活。”


新教育给予教师的,是“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是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自由空间。这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高端引领。究其“合理内核”,新教育给教师点燃的,是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这圣火,折射出八道夺目的光芒。



一、师本之光

        

新教育的师本价值观尤为鲜明突出。


他们认为:“站在教室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因为所有与教书育人相关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教师。“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研发,课程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教师的实践,理想课堂就成为水中之月。所以,新教育实验把促进教师成长作为逻辑起点。(《教师成长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新教育人的选择:职业认同与“吉祥三宝”》)


这种对教师职业价值的深刻到位的认识,使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和神圣使命感油然而生。


二、理想之光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教育美丽的“乌托邦”。


新教育人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有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同时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当然,“幸福”不是片面强调感官的享受,而要加上“完整”。人应该是完整的,人格健全的,包括每个人个性的完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新教育人理想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这样的“乌托邦”,怎么能不让人心向往之?



三、生命之光


“教育·生命”说是新教育的一种境界,更是其教师成长的理念支撑。


“新教育的职业认同,是指生命个体对于职业价值的发现和体认,进而产生的心理归属感,也是帮助教师去践行教育思想的理念支撑,是教师走向卓越的重要途径。”新教育的职业认同以生命叙事理论为基础,主张每位教师的生命都是一个故事,他既是故事的主人翁,又是故事的作者。能否把自己的生命写成一部伟大的传奇,取决其本人是否真心用心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生命,在课程中走向丰盈。”这是新教育种子教师们最真切的体悟。


四、崇高之光


谁选择了教师职业,谁就选择了崇高。


新教育实验正是把崇高论作为伦理学基础,振臂一呼:“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棵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位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新教育的理想让人崇高,让人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 新教育人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圣洁的道白表明,新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的本真。(《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五、阅读之光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阅读是新教育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认为:“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渐行渐远的教育家对谈,是教师成长的前提,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具体读什么?“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学习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及他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及成功案例。”(《专业成长,每位老师都能走的捷径就是阅读——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新教育认为,阅读能够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让教育更加美丽。



六、行动之光


行动,是新教育实验的弥足珍贵之处。


 “中国教育有许多弊端,但仅仅是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然痛快但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行动的和理想主义的——一个家长眼中的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


行动论,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哲学基础之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行动论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就是专业写作。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师生随笔等。“写作就是一种思考,一种加工。教师仅仅站在大师肩膀上还不够,还要学会教育反思,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正如种子教师所言:“真我,在行动中逐渐强大。”(《用行动和坚持赢得梦想——瞎忙的老师和高效的老师啥区别? 这九张图说明白了!》)



七、共同之光


新教育的教师成长,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不是教师独处“象牙之塔”里闭门修炼,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共同成长。


师生共同“晨诵,开启生命的黎明”;师生共同“暮省,做最好的自己”;师生“珍惜相遇,许下共同愿景”;师生“共读共写,点亮彼此生命”……


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甚至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教育生活,共同成长。(《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共同成长,符合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这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师成长途径。



八、团队之光


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新教育主张:“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是一个极具宽广胸襟、极富于智慧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举措,因为共同体营造了一个成长的绿色生态环境,教师可以“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八道光芒,犹如八道重彩,绘就了一个主色调;犹如八首金曲,汇成了一个主旋律。那就是——教育家的理想,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智慧。


八道光芒,实质上,就是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八大特质。高端、前沿,紧接地气,别具一格。在国家“卓越校长领航工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相继出台的背景下,《未来教育家》重磅推出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专题报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祝福新时代的教育家从新教育的沃土中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作者,刘堂江,为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主编。)



他们这样评价新教育——


王定华——


十多年来,新教育实验在朱永新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因此成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王定华(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一司司长、教师工作司司长)


陶西平——


新教育实验如一条鲇鱼放进了鱼缸,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新教育实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新教育实验体现了对教育真善美的追求,新教育实验实在做真的教育,真做教育。——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


成尚荣——


18年来,朱永新和他的团队,将问题导向与使命导向结合在一起,以勇气、意志和智慧,以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把教育理想扎根在中国大地,扎根在校园,扎根在教师的发展,新教育实验不断开掘、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逐步完善了新教育的育人范式。与此同时,朱永新以他的实践哲学与美学方式,影响着学校,影响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彰显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成尚荣(原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刘堂江——


对于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实效与神奇,你不能不心悦诚服。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老师加入了新教育,他(她)就会变得信心满满,激情满满;智慧多多,幸福多多;乐此不疲,乐而忘返。奥妙何在?新教育给予教师的,是“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是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自由空间。这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高端引领。究其“合理内核”,新教育给教师点燃的,是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这圣火,折射出八道夺目的光芒。——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主编)


杨东平——


朱永新教授所倡导推动的新教育实验,是近年来民间教育改革中最为生动活跃、最为持久深入、最有影响和成效最著的力量。我目睹了它发生、成长的完整过程,因而可以细心体味它的品质和价值。最吸引我的,当是它的平民教育价值,以及行胜于知的探索精神。——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傅国亮——


新教育实验,我认为应该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模式,一个成功的模式,一个有效的模式。——傅国亮(人民教育杂志社原总编)


李吉林——


简单地说,“新教育”对教师来说,是大家都能参与,大家都有希望,大家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因为朱永新先生追寻的是属于大众的“新教育”。——李吉林(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


陈瑞献——


橘红,是智慧的颜色,是了不起的颜色,也是新教育的颜色!——陈瑞献(新加坡作家、画家、法兰西艺术研究院驻外院士)


朱小蔓——


新教育团队这十年来的探索,是开拓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已经贡献很多,还将会有更大的贡献。——朱小蔓(中央教科所原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徐峰——


如果让我给新教育的社会功能作一个定位,我认为,新教育是在给一个病人——中国教育,作一次准确的基因修复。大家从事的,是一项注定要走进历史的、伟大的、关系中国教育成败的基因修复工程。——徐峰(作家、华严集团董事长)


顾明远——


我希望新教育实验的理想和梦想能在中华大地上早日实现。——顾明远(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佐藤学——


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可能性孕育在进行教育革新的新教育中。——佐藤学(日本教育家)


本杰明·切瑞——


我深信在中国,充满生命力的新教育方式与世界上最悠久优良的传统相遇,新的事物将会诞生。——本杰明·切瑞(澳大利亚教育家)


刘道玉——


朱永新博士是真正的教育内行,由他率领的新教育实验团队,于2001年在江苏昆山玉锋学校正式启动,2002年新教育实验网站开通,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致力于推动一项被认为是草根性的改革,他们的核心理念包括:“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目前,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800多所学校致力于新教育实验,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刘道玉(《教育改革必须以实验来推动》)

        

石中英——


新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与成全师生的生命,彼此共同成长。——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肖川——


教育是基建于信念的事业,而信念靠故事流传。新教育就是创造故事,言说故事,分享故事。——肖川(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铁芳——


新教育以美点亮了师生的心,把美好更深远的融入孩子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此时此刻更有意义。——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斌——


新教育实验的成败,将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甚至决定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未来的格局——也许历史终会证明,这个说法并不夸张。——李斌(校长杂志原主编)

        

张俊平——


新教育实验是一面旗帜,它用理想的方式向当下的中国教育说“不”;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追求,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中国教育的“桃花源”;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自觉,它用行动告诉人们,中国教育到了返璞归真的时候了。——原《江苏教育》杂志社主编张俊平


《南风窗》杂志——


《南风窗》杂志曾经给予新教育这样的评价:“新教育实验有望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项增添书桌的工程,侧重于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新闻调查》栏目中用“心灵的教育”来概括他们对于新教育的理解。——《新教育评论》


罗军——


新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唤醒”了大量校长和教师成为自己职业生活的“主人”意识,为追求“真”教育而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改革者。这条路何以走成?因为它符合了基层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在改革者“理念认同”和“行为主动”基础上。没有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生命“张力”,教育改革就不会真正的发生。(《新教育首先是真教育》)


张勇——


新教育卓然不同,它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如一地努力从各地教育局、公立学校去改变,推动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家长,尊重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以尽可能的自由、尊重和选择,对每一个孩子进行以孩子为本的个体化、全面化的教育。也就是说,新教育真的是走人本化、个性化、全面、公正的教育路线。——张勇


李东华——


我之所以能够和《新教育》产生深深的共鸣,是因为作为一个欠缺行动力的人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种果敢的坚韧的行动的力量。也是因为面对着日益盛行的势利的、市侩的教育风气,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理想主义情怀。——李东华(《行动的和理想主义的——一个家长眼中的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