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向未来,教师的“变”与“不变”——未来10年,哪些人将走得更远?

李政涛 顾明远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种趋势。当教师遇到人工智能,什么变,什么不变?——李政涛

过去,教师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是知识的权威,但今后已经不再是。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互联网上收取到知识,搜索到与教师的观点不同的一些意见,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还多。教师应该逐渐成为一个学习的设计者、搜集信息的指导者、解决困难的帮助者。同时,也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伙伴。——顾明远

在新时代中,我们要集导演、对话者、伙伴、心灵导师多种角色为一身,更多地对孩子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引导,改变以往一味向下输出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袁振国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面向未来,教师的“变”与“不变”

作者|李政涛


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

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种趋势。当教师遇到人工智能,什么变,什么不变? 教育的本质不变。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发达,教育的本质不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天地良师。课堂、课程、教学的融通与师生成长整合起来,把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最终育出有生命自觉的教师和学生。(《教育的变与不变——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为什么不会变?如何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的爱不变。教师有对教学的热爱,有对学生的热爱,还有对学习的热爱,这几种爱无论技术多么发达都不应该改变。这个爱中有真心,真心做好教育,真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的想象力不变。教师要有对生命成长无限可能的想象力,对教学充满无限可能的想象力。如果教师教育教学的想象力强大,就离名师不远了。 教师的勇气不变。教师的勇气是面对教育之难、教学之重的不退缩、不畏难。教师必须面对教学遗憾、教学挫折、教学失败。我们会关注许多教师成功的案例,但日常教育教学中,遗憾、挫折、失败是常态,所以要有坚守、坚定、坚韧的勇气。今天许多校长、教师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教学,但缺少坚持的勇气。 教师的创造性不变。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每个教师都是教学中的作家、艺术家、创客。所以,教师这个职业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足够的智慧。每天课堂上的即席创作,是不会因人工智能的强大而改变的。(《认出改变,拥抱改变:罗杰斯写给女儿的信——把眼光放在未来,不要眷恋那些会过时的东西》) 那么,什么需要改变?且必须改变呢? 教师的专业角色必须改变。新时代,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对话者、互动者、合作者。 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改变。不同职业的人在一起都要展现职业的专业能力,教师展现什么?能备课、上课、评课、观课吗?这些都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在整体上、顶层上重新设计。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需要的专业能力是什么? 第一是爱商。爱商是教师最重要的情商,这个爱让教育教学远离机器、数据、技术的冰冷,充满人性的温暖、温情和温度。教育永远是人教人,而不是机器教人。人机互动永远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第二是数商。教师能否在日常教学中搜集数据,能否利用别人提供的数据,能否创造数据、整理分析数据,能否把搜集的数据转化为学生发展、促进成长的教学方法。这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三是信商。信息爆炸时代,教师有能力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吗?能整合、利用、生成、转化信息吗?教师面对信息有三重境界:一是掌控信息,不要变成信息的奴隶。二是创造信息,用信息智能改变教育、教学和学生。三是融通信息,把他人的信息与自我的信息整合融通。信息时代比的不是谁知识渊博,谁信息掌握多,而是融通信息的能力。(《无论社会怎样变化,希望你们坚守四个不变》)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
作者|顾明远
 
对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教育的发展,顾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的变化一定会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变与不变。
 
变——


教育环境变了
 
过去我们说教育,总是觉得在学校里头受教育,现在,因为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化时代,到处可以接受教育。像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叫做《反思教育》的报告中讲到的,要重新来反思教育、定义教育。在学校里面接受教育都是制度化的,但其实教育是无处不在。(《致胜未来的能力——关于未来的10点核心思考》)


培养目标变了


从我们小时候直到现在,我们的教育还是以知识为主,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当今的这个时代,一部手机可以走遍天下,这个变化太大了。所以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培养的目标不仅需要有知识,还需要有能力、有思维。《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讲21世纪我们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技能:思维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个人生涯规划能力,头一个是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所以我们的培养的目标就要变了。


教育内容变了


教育内容和课程要变化,不仅仅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的发明和发现教给学生,而且要更广泛的把这些课程整合起来。现在国外出现一个STEAM课程,要把科学、技术、工程、美学以及数学结合起来。这个课程的改革要以这个项目为基础来讲学习。这是我觉得第三个可能的变化。


教学模式变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代替了部分人力,信息技术的革命用机器代替了部分脑力。现在到了互联网的时代,可以说把人类的智慧联系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也讲到,现在的知识是全人类的知识,学习也是全人类的学习。过去班级授课制,我们上课的时候只能照顾到平均水平。互联网时代为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环境,可以按照个人来设计,照顾到每一个人。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师生关系变了


过去,教师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是知识的权威,但今后已经不再是。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互联网上收取到知识,搜索到与教师的观点不同的一些意见,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还多。教师应该逐渐成为一个学习的设计者、搜集信息的指导者、解决困难的帮助者。同时,也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伙伴。


不变——


教育的本质不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本质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的《反思教育》的报告也讲了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培养人们尊重人类,尊重人格,热爱和平,为可持续发展而担任教育的责任。拿我们国家来讲,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个本质不会变。人才首先是人,把人培养成有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知识,这个本质是不会变化的。


学校不会消亡


互联网时代,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是不是可以不要学校和教师了?所谓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学校作为儿童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场所,我觉得是不会消亡的。接触同学、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和别人沟通,这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当然我们一直在批判应试教育,但是有一些家长说我把孩子放在家里边也不是一个办法。还是要让孩子走上社会,到学校去。


教师也不会消亡


教师要成为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机器是人创造的,不可能培养人的,人需要人来培养。在课件里面画一个圆,学生看这个圆没有感觉;如果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或者是什么,学生就非常有感觉,这就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教师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永远是学生的榜样,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未来教育,属于这6类教师

作者|袁振国


袁振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


面对未来教育,教师职业要关注哪6个方面?教师角色如何改变?


1、
缺点转化师让孩子的特点变成闪光点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与特点,有些特点可能被我们定义为缺点,比如好动、调皮。但是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一个孩子的特质定义为优点或者缺点。一些貌似缺点的特质可能在某些地方和时机就变成了优点,甚至闪光点。


比如“上课的时候爱说话”是一种缺点,但是如果把它引导到课下,那么它就成为了给别的同学欢乐源泉,以及为自己排解压力的工具。


所以,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善于引导,让孩子的优点进一步扩大,把孩子的一些所谓的“缺点”引导到对的地方,变成孩子的闪光点。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让每个人都相同,而是让每个人更加不同。


2、
综合评价师不是只有好成绩才是好孩子

现如今,有一些评价方式把人异化成了不同的等级,不合理,也不正确。人才没有高低,教师有教师的评价标准,明星有明星的评价标准,所以不同行业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以往在学校里,老师和家长会更多地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但是这种观念却是错误的,也应该被摒弃。


未来,我们教师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不应只看成绩,也应该关注他们的个人品质、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样综合而全面的评价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是有意义的。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特定领域的顶尖人士是不可能的,只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就是人才。


3
私房菜厨师
帮学生找到自己最爱的那盘“菜”

如果在请客吃饭的场景下,怎样才能让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呢?


自助餐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最佳的选择。自助餐里有上百种菜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最喜欢吃的那盘“菜”。


教师和学校也应该尽量提供足够多的选择给学生,这样才有助于学生需求的满足,也有利于其特长的养成。


现如今,不同教育层次都已经开始了相应的改革,目前小初高中阶段的各个学校都正在争取开设多门选修课来给学生选择。这也就意味着老师需要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关注学生更多的需求,这对教师的知识面和能力都是挑战。


4、
实践动议师让孩子成为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

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社团活动是高中、大学的专利,其实不是。不仅仅是大学,小初高也应该让学生开展属于自己的社团活动,并且在社团活动之中要让孩子成为社团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


让孩子自己设计、构思、招募,并且维持一个社团的正常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得到丰富的锻炼。社团活动可以多种多样,之前有个小学除了各种兴趣社团,甚至还出现了刷牙社。总之,让每个人在社团里面找到自己的乐趣,让每个人都能表现自己。


除了社团这种活动,把这种模式引入到我们日常的学习与课间生活中也是很必要的,但是具体操作还需要我们老师来进行相应的尝试。


5、
心灵按摩师从传统的讲授者成为孩子的伙伴


在以往传统教育之中,老师只是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这种角色过于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促进孩子多元化发展、自由化发展的要求。


在新时代中,我们要集导演、对话者、伙伴、心灵导师多种角色为一身,更多地对孩子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引导,改变以往一味向下输出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6、
智能协作师投入技术怀抱,机械性工作交给“机器人”


随着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久之后的教育将演变为“智慧教师”与人类教师共同协作进行教学。虽然人工智能进入到了我们的教育行业,承担起老师的部分任务,但是并不会取代老师的位置。


我们教师要敢于将批改作业等重复性的简单工作放手给机器,自己则去从事一些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诸如对孩子的引导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关注。所以,我们现在也需要对人工智能有个大致的认识,接受它,并且学习使用它,这是对老师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总之,老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改革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老师也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我们教师群体的努力之下,相信迎来的必然是一个所有孩子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本文摘编自袁振国教授在“2018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上的主题发言《发展素质教育,十九大报告新指向》,有删减改动。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第一缕阳光”,本文仅作为分享用,若版权上存在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