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的变与不变——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为什么不会变?如何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大家谈]


         对新教育实验而言,个体生命和共同体生命的良好状态,是一个绝对的原点。而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这种良好的生命状态。我们把它作为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立校之魂、兴校之本、强校之基。为此,新教育也努力为自己树立起一个绝对的标尺,一切其它的因素,都要以此为尺度,并从这里得以澄清与阐明。——朱永新(《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不管怎么变,有一条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新教育提倡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为什么不会变?因为教育首先是让人幸福的,让人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安静地做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吗?——(《如何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文章附后])


教育的变与不变

——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为什么不会变?

作者|朱永新

来源|逸庐书院


        “教育之变”我想它是时代的声音,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期盼。

 

        每个人家里有孩子,每个人都和教育相关,我们期待它变得更有人性、期待它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好、期待它能为我们国家民族做更大的贡献……我们对教育的呼唤胜过所有呼唤,所以教育要变。(《未来学校的15个变革可能》)

 

        怎么变?5个 W 可以简单概括。


Where 什么地方?


        我们可以理解成未来在哪里接受教育。大家一般都认为教育应该在学校里发生,教育应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习生涯结束了,就和教育再也没有关系了。

 

        其实未来教育并不是这样的,未来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处处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教育,学校不再是唯一。

 

        比如现在很多人通过网络学习、家里自学、拜师学习,甚至跨国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不再单一,已经变得多元化了。(《如何把问题转化成机遇?——马云对未来的想法和思考》)


        When 什么时候?


         3岁到幼儿园、7岁进小学、毕业进初中,什么时候进大学,读完大学开始工作,念完博士超过30岁,人的1/3以上时间都过去了。把学习、工作、娱乐切割得那么清楚的时代要过去了,未来是交融的。

 

        20岁为什么不能工作呢?武装了自己就可以工作。未来的学习是终身的,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不间断的学习,学习与工作、工作与学习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甚至于它和娱乐也没有天然的鸿沟。


        What 考什么?学什么?


        现在的学习,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我们学的东西很多是一辈子派不上用处的东西,我们学的东西和人生无关和生活无关。

 

        我们新教育事业研发一个课程“生命教育”,人首先要有生命的长度,要为人活得更长提供这样的支持,提供这样的知识和技能,安全、健康。(《新教育|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要做讨人喜欢受欢迎的人,要成为社会的人,生命要有宽度,我们提供“教养与养成”这门课程。同时人要有精神生活,人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要有价值、尊严,价值与信仰成为解决的高度的内容,这些东西教育是关注不够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需求,所有人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这是非人性化的。现在学校本身是大公益的产物,大公益是要求基本的能够满足机器化生产需要的知识技能,这一开始就有毛病,讲求效率缺乏自由,这个要变。


        Who 谁来教?谁来学?


        谁来教?谁来学?未来的教师不仅仅是学校里的老师,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只要我认为从他那里可以学到东西,所有人都可以把教育资源在网上跟大家分享。

 

        任何有技能、有才华的人都可以成为领袖、成为老师,他可以引领你去学习他所擅长的东西。所以老师不一定只在在学校里,未来自由教师将会大量出现。(《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自由教师的组合,他们可以开设自己的课程公司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资源,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可以承认他的教学是有效的。只要你给别人帮助和成长,都可以认证为现代意义上的老师。

 

        未来老师数量可能会比现在更多,有很多人担心AI出现以后会不会替代老师?这永远不可能。有一些领域AI是可以替代的,但有些领域AI是永远替代不了的。国外分析研究中,所有行业里老师是被替代的可能性最小的一个领域。(《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何时学何地学?为何教为何学?——“后真相”时代的教育如何定义》)


        Why 为什么要学?


        为什么要学?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我们学习绝对不是为了文凭,学习绝对不是为了通过一个考试,学习甚至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

 

        未来工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AI把大量工作解放出来,人们会有大量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怎么打发,怎么让自己更充盈、更充实?学习的方向很重要。

 

        不管怎么变,有一条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新教育提倡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为什么不会变?因为教育首先是让人幸福的,让人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探索和发现的快乐。(《让生命幸福完整——人生最珍贵、最奢侈、最值得拥有的礼物》)

 

        同时教育应该是完整的,教育应该塑造完整的,让人真正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和美好的伟大的事物对话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己。



如何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朱永新


        安静地做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吗?


        一名教师,从追求外在走向追求内在,在教育生活中找到自己宁静的心灵,找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路径,就是幸福。(《办人民幸福的教育——瞄准人民幸福办教育》)


        毋庸讳言,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怎么办?社会各界开了许多方子,教育专家也给出了许多很好的对策建议。我认为,必须要从结构性的层面去推进教育改革,于是提出了改造学校的概念。


        但教育无论怎么改,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新教育一直在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为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衡量教育是不是真正卓越、是不是真正符合人性、是不是真正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标准。


        有人问,“你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 我说很简单,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到底从哪里来


        衡量一种教育好不好,首先就是看能不能带给人幸福。因为,从本质上说,人一生的追寻就是幸福。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幸福,我们的父母不幸福,我们的教师不幸福,那我们的教育就一定出问题了。教育本来就应该帮助人们走向幸福。(《新教育,让我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美好模样——洛阳高新区新教育追梦人之星语心愿(第一期)》)


        新教育实验一直在求索:幸福,到底从哪里来?我们为此专门研发了一门课程,叫新生命教育,我们把人的生命分为三个维度: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我们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三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人和人组成的社会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三个世界对应的就是人的生命的三重维度。教育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让人的自然生命更长,让人的社会生命更宽,让人的精神生命更高。 


        人存在于物质生活中。物质生活能够满足我们的基本需要,但物质生活不能带给我们最终的幸福。因为,当一个人把所有精力都聚焦于物质生活的时候,就会跟人家比物质享受,越比越痛苦。所以,这条路不能带给我们终极的幸福。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要赢得别人的尊重、欢迎、爱戴,满足自身的荣誉感,这是人之常情,也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幸福,但它也不能带给我们最终的幸福。因为,当一个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取悦别人,获得各种荣誉、奖励的时候,由于许多事情并非个人完全可以掌控,迫切想要的可能得不到,得不到就会痛苦。所以,赢得别人的承认和尊重,恐怕也不是获得幸福的一个最终的道路。


        那么幸福到哪里去寻找?只能从精神生活中寻找。精神世界中的对手是你自己。在精神生活中,你可以和几千年前最伟大的人物展开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新教育实验之所以特别重视阅读,特别注重书香校园建设,其实更多的是想让我们能够真正过上一种有质量的精神生活。(《幸福究竟在哪里?——生活幸福的内在含义和外在指标》)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过上真正的精神生活。我们的孩子不幸福,他们不能够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智力上的挑战,团队合作的快感,因为我们用考试、用分数、用各种各样的评价,让他们把学习当作苦差事。我常说,一个学校好不好,看看孩子们放学后想不想离开校园、离开课堂就知道了。我们的老师也不快乐,因为老师不能享受教师职业带给他们的尊严和成长。


        怎样把幸福还给孩子,还给教师,还给我们的教育,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育本来就是作为实现幸福的一条道路而存在的,这个使命不能实现,教育就不会好起来。(《如何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


        完整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好的教育一定不是用统一的考试、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评价,把本来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孩子往同一条道路去引,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如果这样做,方向就错了。遗憾的是,当下我们有太多地方和学校正在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我们狭隘地认为,我们的学生考上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获得高收入就是教育的成功,那这样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将沦为不断培养失败者的教育,少数成功者的背后是大部分失败者作为牺牲品。这个方向当然是错的。(《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把自己的个性张扬出来,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



        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我称之为完整的教育。


        中外教育家们对幸福有许多论述,但对完整进行论述的并不多,无论是西方还是前苏联的教育学者,他们更多地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展开论述。过去我们对于全面发展的理解是存在误区的。必须承认,一个人很难真正的全面优秀,那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好的教育应该是把一个人的优势充分张扬出来,把他最擅长的东西展现出来。


        学校怎么做呢?学校应该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学校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把伟大的、美好的东西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和美好相遇,并帮助孩子们在与美好相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这应该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追寻的方向。(《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好的教育还应该帮助人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人的生命内涵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是一个平均的正方形结构。每个人生命内涵的结构都不一样,但每一个领域的发展都会增加生命内涵的容量。这是新教育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


        新教育怎样让人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到底是什么?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新教育是我们对新教育实验的一个概念性描述,它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我们先来说说教师的成长。我一般用成长的概念,而不用发展的概念,因为成长更多地用在生命体身上,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育实验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教师的成长特别关注,并把它作为我们的逻辑起点。(《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易然老师做的新技术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是课堂,他是想通过课堂的变革来撬动整个教育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是课程,它是想通过课程的变革撬动教育的变革。


        我们认为,教育改革真正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教师。课程由谁去研发,由谁去执行?教师。教师本身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研发者。我们甚至可以说,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课堂也是如此,课堂由谁来演绎,当然还是教师。


        新教育实验提出了教师成长的理论,我们倡导“专一发展 + 职业认同”,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最关键的要素是“专一发展”加上“职业认同”。


        我去年写了一本书叫《致教师》,解决了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职业认同就不可能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专业发展”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也是自己故事的作者,生命到底达到怎样的境界,取决于作为故事作者的我们怎样书写自己的人生。


        “专业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我们把这三个“专业”称之为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


        我们再来说说“十大行动”。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行动。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很多人都觉得教育已病入膏肓,好像无从下手,但其实下手的办法很简单。我们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改变自己的课堂开始,从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开始。我跟很多老师说过,“关上教室的门,你就是国王”。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教师其实仍有自己的施展空间。同样是应试,为什么有一些学校做的风声水起,有一些老师能够游刃有余呢?说明还是有施展空间的。


        教育智慧就体现在,从现行的制度环境中去寻找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做的。怎么做?当然就是行动。新教育有十大行动,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是什么?》)


        很多人说,这十大行动里面,科学没有,艺术没有,体育没有,新教育是什么逻辑?事实上,并不是我们忽视了科学、艺术和体育。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逻辑,它是行动逻辑,是根据当下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来进行的行动推进策略。新教育最早是五大行动,做五件事,后来逐步发展到十大行动,未来会不会变化也很难说。(《新教育|艺术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比如说第一个行动“营造书香校园”, 阅读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我们认为这件事情特别重要,但我们的学校普遍对阅读重视不够。于是,在2000年,我们提出营造书香校园。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概念很新鲜,现在书香校园已经深入人心,为大家所接受了。(《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一)》)


        第二个行动“师生共写随笔”,也很重要。新教育实验对写作的问题特别在意,我们一直认为,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写作是让一个人学会思考最有效的路径。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编织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写作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渠道,写作也是新教育教师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语言和写作决定人的发展潜力》)


        我们有一位来自深圳育才中学的高级教师陈晓华,有一年她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并兼语文老师,一年下来她发现那一届学生教得特别好,比她过去带过的几届高三年级都好。秘密就在于写作,过去她没太在意,这一年她坚持每天写,写作让她变得更加用心,更加留意自己的行为了。后来她把这一年的笔记整理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守望高三的日子》。第二年,校长交给她一个全校最差的班,一年下来,她又把这一年的生活整理成了一本书。当一个人开始用智慧解剖自己,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通过写作认真检点自己生活,促进自己成长的时候,就会变的不一样,收获也会很不错。


        最后来说说教育共同体。我们特别强调共同体的概念。所谓共同体,当然是拥有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共同追求的一群人。我们通过新教育实验区、新教育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个体的方式来构建新教育共同体。(《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所谓“新教育实验区”,就是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或者以实验学校为核心,区域整体推进的新教育实验。现在全国县一级的实验区大概有112个,我们在大部分省市都已经拥有了新教育实验区。比如湖北省的随县,大家去看的话一定也会被感动。随县的所有学校基本上都是乡村学校,那里乡村教师的精神状态,他们研发的一些课程,把随州市的很多城镇学校都比了下去。道理很简单,因为新教育实验探究的是教育的真问题。(《新教育,新生命,新北川——来自北川新教育实验区的报告》《办有温度、有灵魂、有激情的教育——新沂新教育的“桃花源”》)


        新教育实验学校是学校个体自己申请的。全国范围内,加上实验区的学校,现在有3000多所学校参加到新教育实验中来,这应该是目前中国民间规模最大的教育改革探索。这样的一个共同体,当然要有共同体的规则,我们正在制定新教育学校标准,从今年开始启动新教育学校标准的内部评价机制。


        新教育实验对满足教师个体的幸福感,的确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区河南焦作,有一次,当地老师们开了一个主题为“幸福在哪里”的讨论会,有老师现场唱了一首歌,她的歌词唱到:“幸福不在名利下,不在地位里,它在我们美妙的暮省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位网名叫做“大杨树”的语文老师,在参与新教育实验的第二年写了一段令我感动的话,她说,“接触新教育,从晨诵、午读,再到暮省,没有了往日的埋怨,没有了今日的唠叨,也没有了对以后的忧虑,只有对现时教育生活的把握。一切繁杂,我们都让它归于平静;一切匆忙,我们都让它归于安宁。”(《“幸福”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


        安静地做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吗?一名教师,从追求外在走向追求内在,在教育生活中找到自己宁静的心灵,找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路径,就是幸福。(《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文章来源逸庐书院微信公众号。根据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2016年12月1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首届“桂子山教育家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内容有删减。)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 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

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新教育学校文化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校如何把新教育之魂“活出来”?

新教育实验区校发展指导性评估框架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新教育实验学校标准(纲要 征求意见稿)

底线+榜样:新教育管理的铁律

她缘何成为“全球教师奖” 唯一入围的中国教师?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