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获取知识的渠道越便利,越应坚持深阅读。面对海量的信息,只有沉潜往复、含英咀华,才能让知识沉淀为精神养分;面对碎片化的阅读,只有化零为整、静心沉思,才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收获广博的视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在“云阅读”中多些“深呼吸”,多些深阅读。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读书忌讳贪多求快,贪多求快就不会读出其中的味道来,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要钻进去,不断地思考、探索。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必读书目和部分推荐书目选
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
作者|史晓韵
来源|人民日报 今日谈
打开有声阅读软件,边“听书”边做家务;把书“装进”电子阅读器,闲暇之余也能品读经典;手机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不仅有文字,还能互动……各种数字化产品,让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广博的精神世界,那“云阅读”的普及,则在不断拓宽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聚沧桑世代、万千人物于“云书房”,既丰富着大众的阅读体验,也涵养着人们的精神品格。获取知识的渠道越便利,越应坚持深阅读。面对海量的信息,只有沉潜往复、含英咀华,才能让知识沉淀为精神养分;面对碎片化的阅读,只有化零为整、静心沉思,才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收获广博的视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在“云阅读”中多些“深呼吸”,多些深阅读。《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8日 01 版)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边,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 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和热闹,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你看安徒生的童话有几个是让你快乐的?不是!它是让你悲哀的,让你忧伤的,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人的那种苦难,甚至说是巨大的苦难。一些人给孩子制造的那种快乐叫“傻乐”。一个小孩如果长期在傻笑中长大,那么长大了他不是个白痴,也是个准白痴。但是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几乎是无法纠正的。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图文来源:公众号:阅读三十人论坛,刘铁芳人文教育。
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大陆流传的“北钱南王”,把王元化和钱钟书并称,彰显了王元化学术上的水平;另外一个“北李南王”的提法,把王元化跟李慎之相提并论,说明了王元化在思想界的影响力。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材料,出自王元化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收于《思辨录》),从这可以看出教育界对他的重视。我认为语文主要是要大家多看,在课外进行阅读。在储能中学的时候,我的学生办了流通图书馆,他们从家里拿出几本书,你借给我看,我借给你看,在混乱的情况下,大家很喜欢看课外书。其实并没有什么秘方能学好语文,要学好语文就要多看书,多读、多看、多写,还要多观察,这很重要。朋友、老师经常跟你谈谈,你就会有所提高,但你若不读不看,完全靠别人是不行的。读书的涉猎面要广,不要只喜欢一两本书,别的都不看。当时也有一些人只喜欢一种风格的,只喜欢几个作者的作品,别的都不看,这其实是很吃亏的。你读书可以有喜欢的,也可以有不喜欢的,但不要只读喜欢的,这样会限制自己。读书忌讳贪多求快,贪多求快就不会读出其中的味道来,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要钻进去,不断地思考、探索。读书的兴趣一定要广,尽量开发出去,使得自己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对自然科学也要有一点兴趣才好,这总会是很有好处的。(《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7月 )“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千万不要贪多求快,“文革”所说的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等等,这一套是最坏的读书方法。我们长期以来所盛行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是很错误的。做研究工作,没有钻研的精神就完了,要对科学有一种锲而不舍深入探讨的研究精神。我读书喜欢做笔记,做笔记才能把自己的读书所得整理清楚,但有些书只浏览一下也就行了。读值得你去探索、研究的书时你就要做笔记。我认为不做笔记往往等于没有读,自然这是就我个人而言,对其他人不一定适用。(同上)就用熊十力先生说的那八个字吧: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能做到这八个字,对学好语文甚至学好其他学科都是很有好处的。(同上)在同倪立秋的这些对话里,王元化首先讲读书要广博,另外一个要求是读书要精深,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这个说法在王元化的《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一文里讲过:“六十年代初,我向熊十力先生问学时,他批评读书‘贪多求快,不务深探’的作风,而提倡‘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王元化《清园文存》第二卷)“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出自熊十力先生的《佛家名相通释》:关于“沉潜往复”,我们看《近思录·致知》第20条张绍价《近思录解义》中的解释:学欲免心粗之病,其惟习之熟乎!博学于文,文之疑难窒塞,皆险阻也。须潜心玩索,反复研求,习之既久,则疑者释,塞者通,而心亨矣。谢显道云:明道先生善言《诗》,他又浑不曾章解句释,但优悠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处。由此可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跟传统读书法是一脉相承的。1956年4月,教育部正式下达了在中学及中等师范学校中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通知,一场全新的变革就此拉开了序幕。可惜的是,摸索中的文学课受苏联的文学教学法影响比较大,被讲成了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文学课与汉语课的教学任务也没能很好地结合。(《书城》2004年第九期)后来虽然语文教学历经几次改革,“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这种流弊,在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上,依然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王元化特别推崇的、由熊十力提出根植于传统的“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读书法,值得语文老师好好琢磨。深耕|营造书香校园——“书香校园”怎么造?
深耕|构筑理想课堂——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深耕|研发卓越课程——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深耕|家校合作共育——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深耕|缔造完美教室——汇聚伟大事物,呵护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
深耕|师生共写随笔——坚持是恒久的享受;您还记得“朱永新成功保险”吗?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走,我们去找好教育——修炼,深耕,传扬
.......
为什么读经典?
作者|卡尔维诺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中详述了需要阅读经典的种种理由。全文篇幅较大,编者对其做了摘录,方便读者阅读。不过这相当于一个引子,盼望读者在读完此文后,去阅读卡尔维诺的原文,去阅读那些深厚、有营养的经典书籍。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四、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就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
八、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十、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十一、“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在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
十三、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十四、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与它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至少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