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五个维度构建书香校园——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黄树生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营造书香校园,致力幸福完整!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朱永新:阅读立校,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须具备三大要素

书香校园3.0建设模式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书香校园建设的五大误区

李镇西: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


从五个维度构建书香校园

——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黄树生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湖畔阳光的博客



古往今来,中国人非常重视“读书”。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耕读传家从来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古人以芸草藏书辟蠹,故有“书香”之称,后用为读书风气的美称或指读书的家风。当今,“书香校园”则一般是指阅读成为一种自觉校风的教育时空。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培养终身阅读者,富润学校和学习者的精神内涵,是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文化潮流。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朱永新老师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最优秀的民族,都是与他们的阅读紧密联系的。[1]学校尤其如此,阅读引导学习者获得更深层次的智慧,也可以培养一个人高雅的气质和魅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认为,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他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的他心目中,“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2]美国南加州大学斯蒂芬·克拉申教授(Stephen D. Krashen)指出: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阅读可以储备足够的词汇,提升语言能力,掌握正确的拼写与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阅读是唯一的办法,在提高语言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3]


1996年,英国发起“阅读是基础”的运动,其目标是要“打造一个阅读者的国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在英伦三岛建设各种图书馆和阅读中心,举国上下都提倡阅读,阅读深入到每个英国国民的生活当中。美国在中小学积极启动“少儿读书计划”[4],推荐包罗万象的阅读书目,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芬兰实施“阅读工程”计划,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行的阅读能力测试中,芬兰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据调査显示,18%的芬兰学生每天会花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只为享受阅读的乐趣而去纯粹地阅读。[5]


进入新世纪,中国推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校积极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成为办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课程化的经典阅读卓有成效。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朱永新:新时代、新教育、新阅读

阅读如太阳和明月——专访朱永新|中国的「阅读传教士」


 


如何建设书香校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最关键的第一条,校长要有情怀,爱阅读!陶行知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和学生的榜样。学校应该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因地制宜,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创新情趣的激励机制,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建成书香校园,培养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笔者近年来考察国内外学校阅读文化建设,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框架服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应该与课程相结合,是整合和开放的。建议从以下五个维度,校本化研发书香校园建设框架。


一、书香环境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周围的读书氛围,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板块。


要重视校园廊道文化建设,关于阅读的中外名人名言,可以提醒教师和学生理解阅读的价值;中外经典名著的书影或简介,可以作为课后阅读推荐,拓展跨文化理解视野。浙江省宁波市大榭第一小学在老校区改造中,设计了传统书院风格,运用中式窗格、木质饰条,通过细节呈现出古典幽静的学习环境,以“书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国学教育为核心,文华词章、翰墨书香弥漫在学校文化精神与课程实践之中,让老校区溢满书香文韵,注入新的力量和色彩。


要重视信息化时代的数字环境建设,电子文本阅读也可能形成一种主题化的系列阅读,数字化的阅读分享是一种阅读体验的新形式。


要鼓励成立多元化的教师读书会。教师阅读在学校里具有更积极的示范性,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博学共生的兴趣,促进大家坚持读书,读更多的书,扩大生命空间。


转变,从“阅读空间”开始!——打造新型校园,探索教育转型


二、书海资源


从“有书可读”到“丰富选择”是书香校园建设的进阶和发展,要努力提供“泛在读书”的书海资源,纸介的和数字的图书共存,有人的地方即有书,让生命在书香中濡染。


要提高图书馆中经典图书的藏量,定期调研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要,与时俱进更新书刊,建立物联网技术支持的数字图书馆,提供“中国知网”和“科教资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等文献检索服务,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


要关注班级图书角建设,建议班费购置与学生捐献相结合,鼓励学生“图书漂流”,教师引导交流读书心得。湖北省宜昌市桃花岭小学的班级图书馆设置在教室窗台上,与阅读廊道文化相辉映,别具特色。


要鼓励“家庭书柜”建设,教师结合学校课程需要推荐家庭藏书,鼓励家长带领孩子申办社区图书馆借书卡,定期推荐亲子共读书目,指导利用家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收藏有价值的数字读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怀尼米港区(Port of Hueneme)从幼儿园到高中(K-12)所有学校都购买了一套可以提供全天候阅读和测试的Accelerated Reader系统。这套软件犹如书海,海上还有一位数字化的阅读导航员,对适宜各年龄段学生读物童趣化地标示难易程度,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该软件为校长、教师、学生各设置了入口,校长可以看到全校学生的阅读情况报表,教师可以看到自己班级的学生阅读动态,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图书馆、教室里都配置了不少电脑,学生也可以在平板iPad上阅读。每读完一本书,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阅读练习测试、阅读理解技能测试等等。


阅读的高度,就是国家的高度——全民阅读造就中国人



三、阅读活动


区别于社会上成人的余暇“漫阅读”,学校阅读以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和陶冶情操为基本追求,必须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的活动,方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效,从而得到教师和家长进一步的支持。


要研制校本化的阅读活动计划,形成有内涵的书香校园文化,结合学科教学规定每日晨读、午读、暮省,每月组织阅读成果展、家长阅读交流会。


要重视假期阅读活动,布置有选择性的阅读,新学期举办读后感评比活动。关注人文的夏、冬令营,可以将阅读及其交流列入营地计划之中。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每个假期,安排语文阅读计划,推荐五本儿童喜欢的书籍,开学前每一个学生上交一篇读后感,参加主题征文评比。


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督促,从绘本阅读起步,自小播种美好的读书种子,鼓励亲子一起制定学期或年度阅读计划,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亲情的快乐。[6]


要重视“世界读书日”,组织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开展阅读评比活动,邀请作家进入校园讲读或分享写作,引导孩子们热爱读书,传承和发展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英国“世界读书日”活动周的高潮,是每个学校举办的图书节。在这一天,学生们会收到一张价值一英镑的兑换券,可以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有的学校还会赠送每一个小学生大礼包,里面有一本世界童话故事书、一张精美的“世界读书日快乐”的贺卡、还有色彩斑斓的各种贴画或最新阅读书单,引导学生们主动阅读。



四、阅读课程


阅读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基础,还是学习者生命发育的需要。因此,唯是课程化方能有目的、有实效、可持续地健康推进。


阅读课程要进入“课程表”,每周固定阅读课,自读课有自由的时空保障,开设世界名著导读课和阅读技能指导课等。英国埃塞克斯郡的诺特利高中(Notley High School & Braintree Sixth Form)将阅读课程发布在校网上,阶段性书目与作者介绍、阅读完成时间和理解评测须知,一目了然,也方便社区和家长积极参与。[7]


校本课程开发要“特色化”,学校可以发掘和利用地域乡土、校史校友或学科发展史等教育资源,开发项目化的校本课程,开设经典阅读课程,开辟班级特色阅读课。就理解领会而言,纸质图书阅读比网络数字阅读更具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中文《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英文“蓝思分级阅读测评体系” (www.Lexile.com)等技术支持,可以匹配读者的阅读能力和读物的难度等级,从而辅助教师、家长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读物,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和审辩性的能力极有价值。


把阅读和体育作为第一课程——构建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提升育人高度



五、阅读评价


书香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种校长、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共同参与,是一种全员性的次社会阅读文化活动。一个人读书,是个人的自觉;一个群体读书,需要榜样的示范和积极的引导;一个学校读书,还需要有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励性的评价机制,以及科学的筹划和持续的指导。


评选书香校长,对校长的学校阅读规划能力及其成效进行评比,考核校长参与“书香校长”论坛的活跃度和教师/学生阅读沙龙的参与度等。


评比书香教师,要求建立教师专业和非专业阅读的指导意见,制定阅读奖励制度,确保教师阅读量和绩效,提倡结合学科教学开发生本化的阅读微课程。


评选书香班级,分学段和年级开展班级藏书量评比,班本化阅读课程评比,图书漂流等阅读活动的评比,建议高年级开展读后感写作比赛。


评比阅读之星,依据《课程标准》的建议和要求,低学段开展阅读、识字量的评比,高年级举行写作能力评比,定期举办个人阅读成果展示。


为浓郁校园书香文化,美国洛杉矶市拉森(安思嘉)小学Larsen (Ansgar) Elementary开展一系列措施推进读书活动,建立了有效的分级阅读考核机制。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测试,计算机自动为学生的每次阅读进行评分、记录和累计汇总。学校设置了每个年级不同的读书测试分的底限,学生如果达到每月的读书测试分底限,就可以参加读书狂欢活动。如:疯狂发型日、混搭服装日、书中人物装扮日等等,校长自己也参与其中,极大地鼓动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另外,如果每个学期达到一定的测试分,就可以得到金牌、T 恤、书包等奖品,最高奖励是与校长一起外出到孩子们最喜欢的餐馆吃一顿午餐。


评选书香家庭,主要项目有家庭书柜及藏书量、社区图书馆借阅流水、亲子阅读次数与时间、家庭阅读成果评比等。


聂震宁:关于书香校园建设之我见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感悟春晖,使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


阅读,实则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阅读,让人的内心充盈强大的一种内力来源,人的思维因为阅读会拓宽至一个新的宽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生命在阅读中渐变高贵与优雅。量变最终会导致质变,阅读者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心界也会随之阔达,境界亦会有了美好的质的提升,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书,是最长情的陪伴,书香可以涤荡心中的尘埃,阅读是一种精神需要,生命中最美好的姿态。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造福孩子的一生,富润教师的灵魂,让书香成为生命里永恒的味道。


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多多阅读,因为阅读知书达理,因为阅读卓尔不群,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湖畔阳光的博客注:全文发表在《学校品牌管理》2019年2/3月合刊上。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摒弃矫情与偏狭,五大元素造书香
朱永新:阅读立校,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须具备三大要素

林忠玲:缔造一间书香充盈的教室

书香校园3.0建设模式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书香校园建设的五大误区

李镇西: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营造书香校园重塑书香民族[J].中国图书馆协会2004年年会专栏,2004(06):25.
[2] [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72.
[3] [美]斯蒂芬·克拉申.阅读的力量[M].李玉梅,王林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4] 杨敏.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探析及启示[D].四川: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彭颖.书香校园建设框架与实证研究[D].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6.
[6] Bergin, Christi.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during Beginning Reading [J]. Journal of Literacy Research, 2001, 40 (12): 681-706.
[7] Braintree Sixth Form. https://www.braintreesixthform.com/.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