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卫国:给校长的建议——如何把村小建设的小而美、小而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随缘遇见 Author 许卫国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给村小校长的建议原创|许卫国来源|随缘遇见
今天,“做教育金字塔最坚实的塔基”校长沙龙,我们讨论了五个话题:城镇化背景下,村小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村小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村小应该,或者说可能办成什么样子;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从一两个方面谈谈村小如何突围;就村小未来发展,给村小校长提若干建议。

结合我的实践体验和思考,汇总今天沙龙中各位校长的观点,就村小未来发展,给村小校长们提如下四条建议:
1.改变思维,目光向内。
追问一个校长,村小为何办得不好?如果向外归因的话,理由太多了,人、财、物,各个方面都是困难,人的因素,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生源的质量,家长的文化素养等;财,缺钱,很缺钱;物,校舍、设施设备等,都是困难,似乎学校办不好,理所当然。如果这样归因,那么关于如何办好村小的任何讨论都没有必要了。
我坚定地认为,一个村小要办好,校长首先要改变思维,目光向内。要向内归因。交给你一个人、财、物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差的学校,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后,不是要听你分析学校办得不好的外部因素,而是要看你,在这个条件基础之上,发挥了怎样的主观能动性,作了哪些思考,付出了哪些行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所以,当一个校长走进一所村小,要做的是:不推客观,不找借口,小处着手,日求寸进。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不找借口”。推客观、找借口,是不可能办好学校的。
办学校一定需要钱吗?说一分钱也不需要,这不现实,但办好学校,或者说,做教育许多时候真的不需要钱,至少不需要很多钱。
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我们的运动会》:“我们踢的是毽子,打的是拳头;放的是风筝,砍的是斧头;挑的是粪桶,舞的是锄头;玩的是石担,攀的是山头;锻炼好身手,运动不是出风头。”这是陶行知晓庄师范的体育,这样的体育需要钱吗?不需要!但这是真正的体育。
国内有一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名师,叫薛瑞萍,她写过一本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她在小学班主任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做好一个班主任,要钱吗?要很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校长,来到村小,需要的是小处着手,日求寸进。作家陈丹青对年轻人说:“你要从小事做起,一寸一寸救自己。”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一寸一寸救学校。从小事做起,推动学校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哪怕点滴的进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量变为质变,推动学校发展。
校长角色——行走大地的思想者


2.塑造愿景,激发动力。
一个校长,到一所学校担任校长,不管是新提拔第一次担任校长,还是换一个学校做校长,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充分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与全体教职员工,包括学生及其父母一起塑造学校的发展愿景,这在管理学上叫模型塑造。开发楼盘,开发商都会做一个沙盘模型,让客户看到造出来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产生购买的欲望。塑造愿景就是要描述未来若干年学校的美好模样,召唤教职员工奔着这个愿景而去,激发大家为之而奋斗的动力。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也需要愿景塑造。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35远景目标,都是美好的愿景,这种美好愿景已经成为引领14亿中国人民前进的动力。校长也要通过塑造愿景,引领学校发展。
所以,今天的沙龙,我设计的第三个问题是村小应该,或者说可能办成什么样子。
当下,村小要由小而弱、小而差向小而优、小而美转变,我认为必须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校园具有文化味:净化、美化、绿化、知识化,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到处都是书。
2.生活具有秩序感:每天早、中、晚,一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学生和教师应该干什么,都很有规律,按照一定的节奏,师生的言行举止都富有教养。
3.教师处在成长态: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共成长,教师喜欢读书、思考和研究。
4.学生拥有幸福感:学校里有学生喜欢的人和生活。喜欢的人,包括喜欢的老师和伙伴,这里涉及到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温暖和关怀。课程即生活,有喜欢的生活,主要是指有喜欢的课程。学校在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学生喜欢的课程,还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四个要求表达很朴素,似乎也不怎么高大上,仔细体会一下,却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所有好学校的共同特征。
一个小而美、小而优的村小,校园具有文化味、生活具有秩序感、教师处在成长态、学生拥有幸福感。当我们在心中确立这样一种愿景时,我们的学校开始真正的出发了。
学校文化——为校园立魂
愿景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3.删繁就简,聚焦关键。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教育局、乡镇政府、中心小学及其许多部门,都会向村小布置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做起,就那么几个老师,三头六臂也来不及。怎么办?删繁就简,聚焦关键。
我在阅读《第五项修炼》时,学到了一个理念“实质性贡献”。《第五项修炼》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写的,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的源头性书籍。我们要建立“实质性贡献”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一切工作措施都要从我们学校的实际出发,都要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一切表面上的、形式化的、不能推动学校发展的事,我们都要尽可能少做,努力不做。这叫删繁就简。
聚焦关键?何谓关键?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教师。因此,校长最主要的精力要聚焦在促进教师成长上。
在村小,说到教师成长,许多人会产生一种无力感,村小的老师,许多都“躺平”了,还怎么促进他们成长?话又要绕到前面去,“小处着手,日求寸进”。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47条建议是“给单班制学校教师的建议”。建议中说“现在和将来很长时期都会有儿童很少的学校”“如果你在这种学校里工作,你要很费力气才能在自己周围建立并长期保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气氛。”“在远离大城市的最闭塞的角落里,也能明亮地燃起文化、思想和创造活动的火焰——这一切都只能取决于你。”这条建议是对教师说的,更是对校长说的。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怎么推动教师成长?新教育有“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我再加一个“专”——专业实践。
专业阅读
村小教师少,课务重,老师们也没有大量的时间读书。那就要读得精,读得深。读得精,强调经典阅读;读得深,强调深度阅读。新教育认为教师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是经典中的经典。研读,是研究性的阅读,是深度阅读,读懂、读透,融会贯通。
我20岁时,职业之初,遇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现在想来,这本书奠定了我的精神和学术根基,影响了我专业思维方式的形成。比如,我坚信一个好学校,教师之间进行着一种善意的竞争,人人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喜爱自己的学科。这其实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李叔同先生教音乐的故事。
李叔同先生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就是后来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音乐,也教美术。丰子恺是李叔同先生的学生。丰子恺回忆,他们上李叔同先生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他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了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失。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李先生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后来学生们都知道李先生这脾气,上音乐课一定早到。所以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李先生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去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丰子恺他们音乐,因此他们上音乐课时比上其他一切课都严肃。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着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缘故。
从丰子恺先生的回忆,我们能够想象得出李叔同先生教音乐时的敬业和专业。正因为他的敬业和专业,音乐学科最为学生所看重。这就叫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喜爱自己的学科。这需要钱吗?不要!从李叔同先生教音乐的故事,我们看到李叔同先生似乎干了有些人认为是班主任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李叔同先生的故事阐释了什么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需要钱吗》不要!好的教育,真的不依赖钱,依赖的是教师的生命能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情怀。
一个村小校长,有心在学校带领老师们经常抽时间读读经典,学校的教育生态一定会很自然地发生变化。
教师成长——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专业实践
几个关键词:狠抓常规(校园管理、教学六认真管理、学生一日生活常规)、推进阅读(师、生)、深耕课堂、拓展课程、申报课题、创建特色。
一所好的村小,生活具有秩序感,就要狠抓常规,抓实校园常规管理、学生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抓好以课堂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六认真管理,这是底线。但这一点并不是每一个村小都能做好。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是农民素质的提升。作为村小的校长和老师,能够把农民子弟都培养成读书人,可谓功德无量。村小内涵提升,首先要做的是阅读推广,是书香校园建设。这也是最容易做好,不需要钱,或者说只需要少量的钱的事。我曾到过贵州息烽,当时是国家贫困县。我到了息烽大山深处的学校,问那里的校长和老师,如果让学生家长一个学期拿出100元钱,给孩子买3本书,拿到教室里给同班同学共享阅读,有没有困难。都说没有困难。有这个基础,老师可以给家长们提建议,孩子们买不同的书拿到教室来。阅读行动就完全可以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推广阅读,真不需要钱,至少不需要很多钱,每个村小都能做,用心做一定做是好。但不少学校做得并不好,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深耕课堂、拓展课程、申报课题、创建特色,都一样,只要想做,想好了做,一寸一寸地做,就一定能越做越好。最关键的是是否想做。
拓展课程、申报课题、创建特色,对于村小来说,常常可以聚焦一个主题,一个项目。村小具有乡土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乡风民俗、人文资源等,要基于乡土文化,挖掘乡土资源,适应乡土需求,做课题,做课程,创特色,“在地化”发展。要让村小的孩子“和绿叶一起呼吸,与小鸟一起歌唱,蓝天下,青草上,放飞梦想”。
卓越课程——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一线教师如何研发卓越课程?


专业写作
专业写作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进入思考和研究的状态,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日每时最平凡的工作,让反思、研究、交流、写作,成为一种教师生活方式和学校生活常态,让学校“保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气氛”。
推动教师专业写作,比推动专业阅读更难。不少教师怕写文章。其实写作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就好像游泳的本领一定要下水游才能学会一样。
李镇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四个不停、四个学习”,让教师的生命之花灿烂绽放!

专业交往
苏霍姆林斯基 “给单班制学校教师的建议”中有一条:“对于你这个边远地区的小型学校的教师来说,同大村庄或大城市的好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你一年去这种学校两三次,每次在自己的同事那里呆三四天。你应当去听课,同教师们交谈。必须亲眼看到每个勤于思考和工作有创造性的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成果。你应当以这种成果(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书面作业)为准绳,衡量自己学生的成绩。如果可能,邀请你同事中的一位优秀教师到你学校里来,那怕只呆两天也好。”
这就是建议教师进行专业交往。教师在专业交往的过程中,走进一个个专业发展共同体,获得名师的引领和同伴的互助。
当下国内许多地方都大力推动城乡联动的教育管理集团或共同体建设,推动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项目工作室建设。还有许多公益性质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譬如新教育实验、新网师。村小要获取这方面的资源并非难事。村小的校长、教师要主动争取这些资源。
教师成长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新教育人的选择:职业认同与“吉祥三宝”

4.向外链接,集聚资源。
在管理学上,计划是为了实现目标而集聚资源的行动。一个好校长有三个条件:一要有梦想和激情,二要有把梦想和激情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三要有集聚、整合各种资源支持行动的能力。村虽小,但不能闭门办学。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变学校的办学现状,就要主动向外链接,与其他学校(尤其是乡镇中心小学、集团总校)、学生家长、社会各界、村镇两级政府积极链接、互动,多汇报,多沟通,争取支持,集聚资源。
巴甫雷什中学,也是一所乡村学校,一所小型的十年一贯制乡村学校,35个教师,276个学生。但是这所学校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领导下,发展成了享誉世界的实验学校,每天有一两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走进学校参观考察。我坚信,一个村小校长只要有心,用心,改变思维,目光向内,塑造愿景,激发动力,删繁就简,聚焦关键,向外链接,集聚资源,是完全能够一寸一寸地拯救学校、发展学校的。
李希贵:优秀的学校,一定具备这六个特质——新时代校长应该具备什么“家底”?


附:城镇化背景下,村小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过去,我国的城镇化往往偏重城市物质形态的扩张,一些地方错误地将城镇化理解为圈地、盖楼、造城。这种粗放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在集中化办学、规模化办学的价值观引导下,各地大力实施撤点并校政策,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过远、交通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诸多问题。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资源分配、生源质量、家长支持和教育教学规范等方面与大规模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渐陷入低水平发展陷阱,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定身咒”成为一种社会焦虑。
2021年,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把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便性的小规模学校是乡村社区宜居化的重要指标和需要。保留和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实现乡村社区宜居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从保障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包括村小在内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更是适应社会弱势群体需求的学校形态。办好村小,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是对社会弱势群体需求的应有回应,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

由此可见,城镇化背景下,村小完全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事实上,2013年始,吉林等省份又逐渐恢复已经撤并的部分村小。
注:8月6日至8日,徐州市召开全市新教育实验专题工作会议,并组织新教育实验专题培训,6日晚组织主题为“做教育金字塔最坚实的塔基”的村小校长沙龙,本人应邀主持沙龙。本文为沙龙中的总结陈述(内容有整合)。


朱永新:振兴乡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孟凯:乡村学校最幸福的教育——我目之所及的新教育之房村教育

对话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

彭静:点亮一盏心灯,温暖乡村教育

顾明远: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