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需要怎样的“现代”家庭教育?——孩子的品质,藏着父母的素质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孩子的品质,藏着父母的素质!
作者|佚名
来源|家庭教育

父母的性格和行为
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他身心的发育和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卢梭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写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一位心理学家也曾说过: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父母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教育的成败。

蔡志忠是一个著名的漫画家,他的漫画曾经风靡了全世界。

他有一个信念: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因为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父母是不该决定孩子的选择和前途的。

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法国出差,于是蔡志忠担当了接送孩子上钢琴课的责任。车到了钢琴学校门前,女儿却坐在车上闷闷不乐,不想下去。

蔡志忠问女儿:“为什么不高兴?”

女儿说,自己最想学的不是钢琴,而是笛子,可妈妈却觉得女儿该学钢琴,因为在妈妈看来,学钢琴比学笛子有用。

蔡志忠听完女儿的话,二话没说,便把车掉回头,一路开回家。

女儿对爸爸的做法有些担心,不禁问爸爸:“妈妈刚交了4000元学费,如果不学钢琴,人家也不退钱,那怎么办?”

蔡志忠说:“那只好算了。”

女儿又问:“妈妈回来埋怨怎么办?”

蔡志忠说:“什么也没有你的快乐重要。”

4000元,对于哪个家庭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蔡志忠却认为,如果节省一点,少买两套衣服,少吃几次大餐,钱就可以赚回来,而孩子的快乐用钱是买不到的,童年也是不会重来的。

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一些她所不喜欢的东西,那将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变得没有自己,只能听从大人的意愿。

蔡志忠认为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人民日报:9个最重要的家庭教育观,父母必看!


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就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的素质和行为,就是孩子的格局。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

父母不好的行为,不好的习惯就是限制孩子发展的紧箍咒。而聪明的父母,懂得如何用自身好的行为和习惯去塑造孩子的大格局和不可限量的人生。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家。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兄弟从小熟读经史,胸怀大志,嘉祐元年兄弟二人进京应试,同科进士及第,名震京师,并先后成为文学大家,父子三人同占唐宋八大家三席,这与苏洵的教子方式是分不开的。

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贪图玩乐。

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这样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诱其入门。

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他们能看得见的一个角落里看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

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

陈鹤琴:作为父母必须清楚的五件事


父母的素质,就是孩子的格局。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心胸宽广的孩子。父母爱抱怨,孩子就自然学会逃避找借口;父母爱占小便宜,孩子就会目光短浅;强势的母亲会教出懦弱的儿子、挑刺的女儿。

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懒的父母。如果孩子也不爱劳动、奢侈浪费、爱使小性子,请不要责怪孩子。

父母须知:孩子的好习惯由父母培养,坏习惯也是受父母影响。父母的好习惯成就了无数的好孩子、好习惯。这是所有为人父母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和应尽的义务。

高书国、边玉芳:家庭建设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新乡村建设与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丹麦家庭幸福教育的六个关键词

我们需要怎样的“现代”家庭教育?
原创|许斌  
来源|中欧北京

许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北京冬奥会上一飞冲天的谷爱凌,不仅引发国人对滑雪运动的关注,其成长经历更引起大众好奇——是什么造就了这个自信、自律、学习运动全优的姑娘?人们发现,除了教育环境上的优势,她身旁有母亲十八年如一日的陪伴,鼓励她“玩得开心”,强调考上斯坦福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终身学习。

许斌教授一家

谷爱凌当然是一个特例,但我们要看为人父母者从中能汲取什么。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拥有“双奥之城”的国家,中国父母在孩子身上的物质投入也越来越高,但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如何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这是中欧许斌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他结合教育女儿的经历所分享的——“现代”家庭教育关键词。
  
经过4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积累了大量财富,父母在孩子身上的物质投入之多与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光有物质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我的观察,我们的很多观念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依然比较“不现代”。
 
什么是现代思维?我所理解的现代思维有几个要点:
 
承认人性,尊重个体;

让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与现代思维相对应的是传统思维,也就是当下在很多中国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思维,主要表现是:
 
强调等级;

不提倡个性张扬和人性发挥;

不重实践。
 
抱有传统思维的家长非常在乎作为父母的权威,非常在乎孩子给自己“挣面子”,因而和孩子的关系往往是一个字——“装”。他们平时不倾听孩子的声音,不关心孩子的学业,但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就会摆出一副大人的模样大声斥责;他们不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强;他们自己打牌喝酒,却口口声声告诫孩子要专心学习……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很难健康成长。
 
中国的父母们更需要学习如何在精神上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建立子女教育的现代观念,给予孩子爱、陪伴、鼓励和支持,孩子才能成长为乐观自信、快乐幸福的人。
 
我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家庭教育的经验很有限。我能分享的只是自己在与女儿相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今天我要谈的也不是如何考上“藤校”的“成功秘诀”,而是我们如何将天性内向、自信不足的女儿培养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勇于担当的人。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01、发现、认识与接受

首先,家庭教育没有可遵循的固定模板,需要父母不断去摸索,第一步就是去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脾性和特长。为人父母的一大职责就是去观察孩子,了解他的特点,并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2004年,我从美国回国加入了中欧。随着女儿到了学龄期,我和太太有了争执:到底是让女儿上传统的中国学校还是上国际学校?
 
当时,我认为中国学校教学严格,基础打得扎实,而我太太则认为国际学校更有利于女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我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时,得知他弟弟的小孩在国内成绩很好,各门功课基础扎实,但去了美国念大学却遭遇“文化休克”,由于对西方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一直不能融进同学圈。
 
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和我太太就发现她文科特质强于理科特质,以后很可能会在文科方向上发展,也大概率会去国外念大学,如果小时候缺乏文化方面的积累,长大后要弥补会很吃力。所以我终于和太太的想法一致了,让女儿进入上海一所国际学校念完了整个小学和中学12年的学业。
 
从结果来看,当初的择校决策非常正确,文科确实成了我女儿的强项,一进大学就在校刊上屡屡发文,暑假实习时写稿编稿也都游刃有余。
 
需要指出的是,我女儿的例子并不能说明西式教育比中式教育好。选择哪种教育模式,主要看孩子的个人特质。父母不能贪慕虚荣或随大流,看到别人将孩子送去国外留学,就要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走这条路,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西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哪个好,还是要看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我有一对夫妇朋友,也是美国回来的,很自然地将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但他们的孩子就是不适应国际学校的自由氛围。一年之后,他们将孩子转到传统的中国学校,没想到孩子特别适应,老师严格要求,孩子如鱼得水,成绩突飞猛进,每天都很开心。所以,西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哪个好,还是要看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在每件事上有一个“潜在能力”,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哪里,所以应该多尝试,不断提高对自己潜在能力的认识。孩子的天赋不同,父母要为他们创造尝试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天赋所在,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容错空间。
 
尤其是7-14岁年龄段,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帮助他们陶冶情操,开拓眼界,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情。当然,不能强迫孩子。
 
和很多孩子一样,我女儿也是先学钢琴,但练琴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她在这方面确实缺乏天分,练不到位,所以就让她放弃了钢琴。后来女儿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学中提琴,虽然可以对付,但进步很慢,后来也放弃了。但女儿在绘画和辩论上很有天赋,所以我们一直创造条件让她在这两个方面充分发展。女儿初中开始就参加辩论赛并拿奖,在高中时她发起创建了一个辩论俱乐部,自任教练,乐此不疲。
 
做父母的要接受自己,也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记事了以后,尽量让他做适合做的事情,要避免一个陷阱,就是“面子诱惑”。
 
中国人很讲究面子,家长常会说,我的孩子一定要进那个班,一定要做这个事,哪怕他不喜欢,也要逼着他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然而面子只给别人看一秒钟,之后都是自己承受。你要比较一下,为了这一秒钟,你最后付了多少代价。
 
很多中国父母不肯接受自己平凡的孩子,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如同学,他们就非常抓狂。可是,如果孩子真的已经尽力了,父母又何必心怀执念、一味强求呢?
 
要知道,孩子不是为父母而活,他有自己的人生。接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平庸,努力发掘他的擅长之处,帮助他树立起良好的观念,让他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快乐地过一辈子,这不是很好吗?

02、陪伴、鼓励与引导

从女儿来到世间的那天起,我和我太太的想法就是让她每天都过得开心。那时我在美国当教授,研究压力很大,当然好处是可以自己支配时间,所以我会每天抽时间和女儿玩耍,陪她在家里的后院玩游戏,陪她在夜晚看星星。
 
我和我太太的体会是,孩子小时候父母一定要多花时间去陪伴,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感情,成为朋友。
 
在中国有一个常见现象,小孩子摔倒了,父母或爷爷奶奶会马上冲上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擦干净,不停地告诫他不能踩水坑或玩泥巴。而西方的家长则会认为,让孩子玩得脸上身上一塌糊涂才好。因为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和专注力就会被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并且发展出自己的个性。

我们家几乎所有的假期就是陪孩子到处玩,去哪里不重要,陪伴很重要。孩子们长大后不会记得小时候玩过的地方,但那种玩时快乐的感觉,享受父母陪伴的感觉,会在他们人格形成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当进入高中后,孩子的课业变得繁重,每天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压力很大。再加上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所以这个时候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第一是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经济学强调预期的作用,管理好预期是政府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对子女的预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避免对孩子期望过高。
 
有的父母,孩子考了90分,一看隔壁孩子考了95分,马上就批评自家孩子,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鼓励孩子,帮助他树立信心,这样他才会建立起积极的自我驱动力。
 
二是要善于引导。
 
很多中国家长经常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借口,强迫孩子服从安排,这通常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和女儿沟通时,我太太就很讲究方法。例如面对A和B两个选项时,我太太心里希望女儿选A,但会先和她分析讨论这两个选项的利弊,在讨论中不经意地说B貌似更好。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不会大人指哪里去哪里,极可能和大人反着走。我太太的方法就是引导女儿自己去独立分析后选A。如果一开始就大谈选A的好处,在心理上想迫使她选A,那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三是要有同理心,要理解和支持孩子。
 
女儿一直对数学很畏惧,所以我和我太太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功夫,我们会把她的数学书先看了一遍,找出解题的方法,然后陪她一题一题地练习,不断鼓励,帮助她建立解题的自信心。
 
通过这样的陪伴,孩子就会明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父母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这样以后孩子在人生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也知道父母永远是坚强后盾。
 
如果一对父母处处对孩子不满意,时时呵责孩子,与其说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倒不如说是因为不够爱,觉得孩子“给自己丢脸”。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失去爱的能力,失去进取心,凡事畏首畏尾,甚至心理扭曲。
 
父母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人特质,倾听他的内心想法,接受他和别人的差异,并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内与校外减负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共同努力。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实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便不能得到根治。

国家11个部门发布《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教育始于家庭,家校合作共育
家校合作是最好的教育——新教育的“新父母学校”和“家校合作委员会”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校合作”是“最完美的教育”——家校合作的关键是“各美其美”
基于对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动效果的调查
德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是怎样的?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