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摄影成为实现“不可能”的方式

中国摄影 中国摄影杂志 2019-11-02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炎炎夏日,当我们坐在空调房里喝着冰啤冷饮,不妨看看国外摄影媒体最近在关注或谈论着什么······



美国

《光圈》(Aperture)

2019年夏季刊,第235期


本期主题为性别。


《光圈》夏季刊和同期展览中,英国演员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作为特邀编辑和策展人,借鉴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928年长篇小说《奥兰多》(Orlando)的中心主题。斯温顿选择编入杂志的摄影图像和文字包含了“开放性”“好奇心”和“可能性”几个关键词。伍尔夫为颂扬性别与“存在”的波动性写下《奥兰多》。而在蒂尔达·斯温顿看来,《奥兰多》不仅仅是性别问题,更重要的是纯粹的清醒、理性同感性精神之间的灵活关系。


《光圈》2019年夏季刊内页

滑动查看更多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也许是作者最异想天开的故事,它以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一位年轻贵族奥兰多的故事开始。此人不可思议地生活了几个世纪,一路上神秘地改变了性别。1992年,导演莎莉·波特(Sally Potter)将这部小说改编搬上银幕,并让蒂尔达·斯温顿扮演奥兰多这个角色。从那时起,伍尔夫的故事持续影响着斯温顿。电影《奥兰多》上映之际,围绕身份和表现的辩论震动了文化圈,尤其是1993年颇具争议的惠特尼双年展——那一年,美国社会中的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同性恋文化等现象制造的紧张情绪,通过艺术作品在惠特尼双年展中得到释放。如今,当新一代的摄影师努力挑战既定准则,坚持他们自己的叙事和愿景时,这些争论仍然回响着。


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 Hershman Leeson)作品    


科利尔·绍尔(Collier Schorr)作品


本期专题中,她用那些关注性别流动性、无限意识和以深刻视角观照生命本身的摄影创作和文章,呼应着伍尔夫。为专题贡献艺术作品和文字的包括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多媒体艺术家扎克瑞·德鲁克(Zackary Drucker)、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 Hershman Leeson)、摄影师维维安·萨森(Viviane Sassen)、艺术家卡门·维南特(Carmen Winant)等。(文/春熙)


维维安·萨森(Viviane Sassen)作品


米卡伦·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作品


荷兰

《Foam》第53期


本期主题为“粉饰”(Adorned)。


那些曾经被称为时尚摄影的图像,如今被定位在一个更广泛的视觉文化范围里,更多的意图和指涉被融入其中。过去,摄影师们倾向于从美学层面进行创作,单纯地创造光鲜亮丽的理想男女;当下,则转向讲述社会和政治包容性、多样性、身份、日常生活以及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故事。


默罕穆德·阿布多尼(Mohamad Abdouni)作品


贾斯丁·丁格沃尔(Justin Dingwall)作品


在这样的主题下,杂志展示了包括默罕穆德·阿布多尼(Mohamad Abdouni)、贾斯丁·丁格沃尔(Justin Dingwall)、查理·英格曼(Charlie Engman)、伊桑·詹姆斯·格林(Ethan James Green)等16位摄影师、艺术家和创作小组的作品,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为当代时尚摄影赋予新的力量。杂志还对时尚领域的人士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采访:同策展人佐伊·惠特利(Zoe Whitley)和时装设计师格蕾丝·威尔士·邦纳(Grace Wales Bonner)的对话,讨论了时装和身份的话题。此外还有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与泰勒·米切尔(Tyler Mitchell)的访谈。他们的论述涵盖了乐观主义、乌托邦,以及摄影是如何成为一种实现“不可能”的方式。(文/潘盒)


伊桑·詹姆斯·格林(Ethan James Green)作品


查理·英格曼(Charlie Engman)作品


奥地利

《奥地利摄影》(Camera Austria)第145期


本期聚焦探索摄影与电影摄制(cinematography)之间的关系。


“摄影与电影摄制(cinematography)”,这里的“电影摄制”一词应被广义地理解为摄影与空间、场景布置、资源调度之间的有机融合。


来自德国的艺术小组“命题电影工作室”(Studio for Propositional Cinema)成立于克里斯多夫·威廉姆斯(Christopher Williams)的摄影班中,使用场景布置、表演等形式来展现摄影的历史以及这一媒介的内在特质,特别是与空间的关系。通过运用几种特殊的空间展示语言,“命题电影工作室”将讨论的主题与展示空间巧妙地融为一体。


“命题电影工作室”的展览作品


展示形式同样也是意大利艺术家弗拉迪斯拉夫·沙波瓦洛夫(Vladislav Shapovalov)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像外交》(Image Diplomacy)中,他利用苏联制作的用于对外宣传的图像材料进行创作。通过模仿曾经流行的展览形式,他策划了一个未曾实现的展览,向我们展现了冷战时期承载特定意识形态的图像和展示策略。艺术家关注的并非历史是怎样的,而是历史如何被今天的社会处理。


弗拉迪斯拉夫·沙波瓦洛夫(Vladislav Shapovalov)的展览作品《图像外交》


本期呈现的作品都与展示空间联系紧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并不是单纯地将摄影用新的形式展出,而是将呈现形式作为作品的重要成分来考虑,这也回应了摄影的技术特质: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投影。(文/陈海舒)


日本

《SWITCH》2019年第3期


本期围绕摄影专题“奥山由之——摄影的可能性”展开。


奥山由之或许可被称为“时代的宠儿”。他1991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院。2011年,摄影作品《女孩》获得有日本摄影界登龙门之称的写真新世纪优秀奖(第34回)。2016年,在PARCO美术馆举办个展,凭借展览同名摄影集获第47回讲谈社出版文化奖摄影奖。


奥山由之拍摄的小松菜奈


本期杂志封面为奥山由之拍摄的女艺人小松菜奈肖像。杂志第一章是这张照片呈现的不同场合:手机屏保、海报和唱片封面,装框装饰在餐厅的墙上,做成被小朋友玩耍的拼图,印在年轻人的T恤上等。第二章中,编辑将奥山由之在谈话中提及的9个短语提炼出来,作为进入奥山由之摄影世界的钥匙,并配上他的谈话文字和照片。短语包括:“诱惑力”“时间胶囊”“波动和水”“相反”“有意识的无意识”“拍摄‘之间’”“拍摄还是按下”“更窄更强”以及“能动的看”。



奥山由之作品


之后的几个章节展示了奥山由之新婚旅行的接触印相照片,他从个人藏书中选出的30本摄影集和视觉艺术类书籍,在祖母房间拍摄的花朵组照,以及杂志策划的长篇采访。最后的章节是森山大道和奥山由之的对谈,照片则由佐内正史拍摄。佐内正史拍摄奥山由之,也许可以视作足球赛场上的新老球王交替。佐内正史身为当下日本时尚及商业摄影界的中流砥柱,曾获1995年度写真新世纪优秀奖,之后冉冉升起。奥山由之获奖那一年的评委也恰恰是佐内正史。



奥山由之作品


也许这是一个循环,或许时尚摄影也跟时尚界一样存在“十年一轮回”吧。在多数人使用数码相机的当下,奥山由之却用胶卷拍摄。他的风格及色调同摄影家HIROMIX(本名利川裕美)有些许相似:鲜艳明亮的色彩,粗糙的颗粒,灵动自由的构图。而HIROMIX、佐内正史、长岛有里枝、本间隆等摄影师可称为日本“世纪末的摄影家”,他们卸下了日本1970年代摄影的沉重包袱,帮21世纪的日本摄影开拓出轻盈自由的新方向。而奥山由之,当下的“时代宠儿”, 则再现了世纪末摄影家的风采。(文/宛超凡)



奥山由之作品






编辑:何博 周星宜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购买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