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原点 | 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

中国摄影 中国摄影杂志 2019-11-02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希夏邦马,日喀则,2018(局部)  于翔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过去的180年并不算长,但视觉形态的变化却是转折性的。摄影在180年前的发明无疑是转折的起点与重要推动力。”



《回望原点——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文/李森

《中国摄影》2019年6期


2019年是摄影术诞生180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回望原点”成为了《中国摄影》第6期专题的主旨。尼埃普斯、达盖尔、巴耶尔、塔尔博特,四位性格不同的摄影先驱几乎在同一时期先后取得了摄影术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但实现方法却各不相同,他们对摄影理解的差异产生了迥异的成果,也将摄影的特征延伸至不同的方向


窗外的风景,日光蚀刻法,1826 尼埃普斯

现存年代最早的实景照片


工作室静物,1837 达盖尔

现存最早的银版法照片


正是在这些不同思路之间的相互支撑与纠缠中,摄影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复杂的特性。当我们回望摄影“原点”,会发现在今天所遇到的许多摄影问题,其实在“原点”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为此我们在四位发明人之中,以达盖尔为中心梳理出了三组典型关系,它们是“看见”与“看清”、“孤版”与“复制”、“照相”与“造像”。


家乡教堂的窗格,1835 塔尔博特

现存最早的卡罗式摄影法照片


溺亡者,1840 巴耶尔

现存最早的表演式自拍


本次专题选择的九组中外作品都是在近期创作的,它们的样貌各不相同,但都截取了摄影180年里某一种或几种成像工艺作为创作的起点,并探讨着上述三组问题(“看见”与“看清”、“孤版”与“复制”、“照相”与“造像”),艺术家们藉此思考摄影与这个世界的内在关联,探寻摄影的特性和可能性,用摄影对当代生活做出回应。


| 于翔 |


上海,2014 于翔


唐卡画师,拉萨,2013 于翔


尼玛次仁,拉萨,2013 于翔


脸基尼,烟台,2011 于翔


于翔在传统工艺和孤版影像的坚持中对摄影的“原点”展开了追问,他的实践涉及古典工艺在当代的意义及一位实践者从“原点”中所得到的启示,对他而言孤版在当代不只关乎稀有,而是涉及观看的权利。


| 李舜 |


约翰·列侬,“肖像”系列,纸上素描,黑白银盐负片,2017 李舜


萨瓦尔多·达利,“肖像”系列,纸上素描,黑白银盐负片,2017 李舜


李山好莱坞标志,“互联网写生”系列,《草叶集》诗集页面上纸本素描,收藏级艺术微喷,拍立得相纸,2018-2019 李舜


枫丹白露,“互联网写生”系列,《追忆似水年华》小说页面上纸本素描,收藏级艺术微喷,拍立得相纸,HDMI显示屏,2019 李舜


李舜利用了互联网影像对从未见过的人物和风景进行描绘和拍照,在数据的复制中肆意进行多种媒介的视觉捕获,这种行为不但跨越了地域,也跨越了叙事维度,从文字的线性表述到多媒体的立体呈现,实现了图像的复制和分身。有趣的是,因为他部分作品中包含了宝丽来相纸,脱胎于数据复制的创作竟然成为了孤版作品。


| 黄晓亮 |


20150828,“无题-日常”系列 黄晓亮


20180529,“无题-日常”系列 黄晓亮


20170524,“无题-日常”系列 黄晓亮


20160718,“无题-日常”系列 黄晓亮


黄晓亮在日常拍摄中重建了内心的风景,以影像重塑的方式寻找纪实影像之外的真实,同时也对媒介自身属性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 刘月 |


2015/01/08-12:55:48 ,“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 刘月


2015/05/22-01:29:46 ,“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 刘月


2015/03/29-00:28:59 ,“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 刘月


2015/03/24-01:03:13,“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 刘月


刘月用手机对准几乎无光的环境中看似千篇一律毫无意义的时空点进行拍摄,然后用软件进行计算和强化,得到了独特而绚丽的画面,将孤版的概念凝结在影像产生的每一个时空坐标上,并在对光线的质疑中探讨了“看见”的可靠性。


| 蒋鹏奕 |


预见No.22,宝丽来,2017-2018 蒋鹏奕


预见No.13,2017-2018 蒋鹏奕


预见No.5,2017-2018 蒋鹏奕


预见No.3,2017-2018 蒋鹏奕


蒋鹏奕的创作使摄影摆脱了光线和相机的控制,在有限的随机性中去激发蕴藏在媒介材料自身之中的视觉可能,在当代语境下,拓展了摄影“看见”与“看清”的边界。


| 陆桥生态中心 |


狼(Canis lupus )

设备:Ltl Acorn 光圈值:f/2.8 曝光时间:1/34 秒 ISO:606 气温:23华氏度,-5摄氏度 月相:满月 日期:2018.4.14 时间:20:03:14 地点:祁连山国家公园疏勒南山


雪豹(Panthera uncia )

设备:丛林之眼 光圈值:f/1.8 曝光时间:1/1915 秒 ISO:50 气温:33华氏度,1摄氏度 月相:残月 日期:2017.4.8 时间:15:40:23 地点:祁连山国家公园野马南山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

设备:丛林之眼 光圈值:f/1.8 曝光时间:1/1915 秒 ISO:50 气温:51华氏度,11摄氏度 月相:渐亏凸月 日期:2018.6.19 时间:15:50:15 地点:祁连山国家公园党河南山


赤狐(Vulpes vulpes )

设备:丛林之眼 光圈值:f/1.8 曝光时间:1/15 秒 ISO:200 气温:23华氏度,-5摄氏度 月相:渐盈凸月 日期:2017.9.17 时间:07:01:02 地点:祁连山国家公园党河南山


来自陆桥生态中心的陷阱相机照片呈现了完全不同于人类视角的影像,提示出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人类控制的摄影如何扩展了人眼的观看范围。


| 埃斯特·哈弗斯 |


概览J,时长:6分9秒,2015-2016 埃斯特·哈弗斯


概览K,时长:7分21秒,2015-2016 埃斯特·哈弗斯


概览E,时长:0分4秒,2015-2016 埃斯特·哈弗斯


概览B,时长:6分2秒,2015-2016 埃斯特·哈弗斯


陷阱相机的影像捕捉机制从自然扩展到人类社会也成为当代艺术家思考的议题,埃斯特·哈弗斯用高清晰度的专业单反相机对无处不在的监控器中的影像进行了模拟,从而对现代安防系统中的监控法则提出伦理层面的质疑。


| 阿玛利亚·乌尔曼 |


“优越”系列,2016 阿玛利亚·乌尔曼


“优越”系列,2016 阿玛利亚·乌尔曼


“优越”系列,2016 阿玛利亚·乌尔曼


“优越”系列,2016 阿玛利亚·乌尔曼


阿玛利亚·乌尔曼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摄影“造像”,她所痴迷的这一行为让9万粉丝上当,揭示出大众偏信视觉幻象的现实。


| “通州视觉记忆”课题团队 |


北京铝材厂的球幕数据文件展开图,2017

该图像由“通州视觉记忆”团队合作方北京双百爱玲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采集


北京铝材厂内景,2017 王翰林


通州儒林村村民,2018 孙洋、郑思琪


通州皇木厂村,2018 孙洋、郑思琪


王川在他的课题“通州视觉记忆”中尝试着去触碰“看见”与“看清”的技术边缘,他将摄影的新科技运用于城市影像档案的保留,对于将要消失的记忆载体进行“全因素”影像采集。



对于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这一宏大主题,我们难以用有限的摄影者和有限的作品涵盖至摄影发展的每一处细节,但在对“原点”的回望中,我们始终可以看到当代作品与摄影原点的内在关联。我们无法把每一组作品与我们前面所述的三组问题简单一一对应,就像硬币的两个面,当硬币旋转时,我们难以分辨,但它们却几乎可以在每一张照片中触及所有问题的存在。


在本期专题中收入了两位学者的文章,吴钢的《1839,摄影术诞生》将摄影原点时期的四位重要先驱者的研究和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详细的梳理;邓岩的《当成像的技术媒介成为摄影艺术》一文则对摄影与未来相关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两篇文章一前一后,串联起摄影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图景。


回望原点,一直是人类探寻未来的重要途径。未来的观看也许会超出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想象,但是追寻摄影滥觞之时的深层脉络将会是我们理解摄影,乃至通过摄影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通道。






编辑:李森(杂志)/ 周星宜(新媒体)

更多内容请看《中国摄影》2019年6期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