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 || 学生发展指导的学校综合推进策略

杨 清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本文刊发于2020年第2期《中小学管理》第49-51页,全文共4271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学生发展指导是学校“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实现最大程度发展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发展指导已成为和教学、管理并重的现代学校三大职能之一。但是,当前学校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中面临各种问题,如“专业师资缺乏、社会支持不足”“学校无法有机整合与配置人、财、物及其他多方资源”等。这就需要学校立足本校实际,从目标制定、路径设计、实施推进和评估反馈等方面综合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上”“下”结合,制定学生发展指导目标

 

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始于合理的目标。虽然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但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其具体目标有所不同。学校应基于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分析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制定本校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具体目标。对目标的准确定位将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推进实施、重难点的突破、学校特色的凸显以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自上而下,深度解读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


学校育人目标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办学理念回答“如何培养人”。学校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例如: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交大附中”)以“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为办学理念,着力于学生幸福意识塑造和幸福能力提升。因此,促进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我、提升幸福能力就成为北交大附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则坚持“求实、求高、求新”的办学传统和“思源致远,创生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自由心灵”“自觉追求”“自主探索”的学生发展指导目标。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需要学校在全面系统解读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基于办学特色,对学生发展指导的目标与方向有准确的定位。


2. 自下而上,全面了解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对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进行调研,了解本校学生当前发展的特点、需求以及面临的困惑等。只有了解学生发展现状,学校才可能更好地确定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目标与重点。例如:辽宁省实验中学围绕学业、生涯和生活指导,以及学生现状和需求、教师意愿和效能感等72个项目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提出该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适应,能把握住现在、看得见未来。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通过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发展需求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自尊自信、生涯规划技能,由此学校确定学生发展指导的重点为学业、生涯和心理三大方面。

 

整体规划,明确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路径

 

制定目标之后,学校究竟如何规划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实施路径?这一方面需要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类设计学生发展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对所需资源进行系统分析。


1. 分类设计,把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指导重点


学校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时,既要考虑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要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差异,分类考虑,系统设计,把握对不同学生群体发展指导的重点。有研究者提出“高中生三级发展模式”,一级指导是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二级指导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或者预防和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三级指导面向个别学生,挖掘其潜能或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问题。三个级别分别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如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指导重点:高一学生重在“自我认知与目标确定”,指导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确立目标,学会合理选择等;高二学生重在“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指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和认识社会,不断完善自我;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升学、专业选择,重在“由关注自我转向关注外部世界”,指导更强调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对高校和专业的理性认识。


2. 多维分析,识别学生发展指导所需资源


学校推进学生发展指导需要资源作为支撑。能否有效地整合和运用各种资源,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发展指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时重视资源的分析与识别。首先,分析“所需”资源。学校应根据本校所确定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目标,分析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类型和数量。其次,评估“已有资源”。学校要对当前已有资源进行客观评估,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再次,寻找“可能”资源。在当前“所需”资源与“已有”资源出现断层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去挖掘整合“可能”资源,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对潜在资源进行集中开发,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校外资源,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建,探索资源获取与资源匹配的可行路径。

 

系统实施,满足学生发展指导的实际需求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复杂多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期持续的过程,学校需要根据顶层设计全盘把握、系统实施,满足学生发展指导的实际需求。


1. 全盘考虑,协调学生发展指导各要素


系统实施要求学校必须全盘考虑学生发展指导的不同内容、不同层面和不同影响因素。学校既要重视设置相关机构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又要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既要重视指导教师的研修,又要关注相应课程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学长和同辈群体在指导中的作用,又要积极挖掘校友、家长、高校及其他社会资源;既要善于运用课程、讲座、咨询等传统指导方式,又要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和最新测评技术构建学生发展指导的信息系统等。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实施学生发展指导时,采取分阶段、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职业倾向测评、个性化生涯规划指导、选修课程、高考专业填报指导等,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在高一阶段,学校首先采用先进信息系统对学生进行兴趣、爱好测试,同时通过开设“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组建学生社团、开设选修课等,促进高一学生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在高二阶段,学校开展课题式综合学习与实践,邀请职业规划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及学者进校开设“仰晖讲坛”,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设36课时“技能实践课”,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涯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高三阶段,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同时还组织专家、校友、学长、家长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


2. 动态推进,关注不同阶段的指导重点


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虽然交流研讨、资源整合等应贯串在学生发展指导始终,但学校在推进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关注重点。


初期的重点是“发起与准备”。学校要为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做好各方面“准备”。以北交大附中为例,初期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师会议、学生班会和家长会等形式明确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学校推进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二是在制度、物质和技术资源上做好准备,如设置学生发展中心负责指导推进工作,引进先进的学生测评系统,同时在学校空间上做调整,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导师组办公室。三是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全体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中期的关键是“交流与调整”。在学生发展指导推进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必然会在过程中面临问题和困惑,也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学校需要搭建交流对话平台,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动态”,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指导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基于交流的结果,学校要适时在制度、人员、物质等方面作出调整,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后期的重点是“合法化与改进”。当学校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时,应该以制度的形式让其“合法化”,保持其稳定性。但同时学校应保留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开放性,适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对相应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避免因固化而停滞不前。

 

及时评估,重视对学生发展指导的持续改进


评估是促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方式。学校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及时而准确地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评估,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后续的跟踪改进,切实推动学生发展指导。


评估要贯串始终。首先,评估目标定位和实施路径设计,其关键是在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和学生现状的基础上,评估目标与路径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其次,评估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发展指导是否按预先设计的目标和路径有序推进,也要关注当前工作推进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再次,评估结果,通过学生和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发展指导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估本身不是目的,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关注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后续的改进。


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没有绝对终点的过程。当学生发展出现“新动态”、社会对人才培养出现“新要求”、技术发展推进“新资源”的涌现时,学校需要立足自身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再次审视本校学生发展指导的目标、路径、实施和评估,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

2020年第2期拓展阅读(点击可跳转阅读原文)


卷首

01 职级制,校长专业化的里程碑

本刊视点

05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施行的现实情境与破解之策
09 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上海经验”

12 整体推进校长职级制实施的“北京行动”

15 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

19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功能、内容与实践推进

22 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基于校长的思考

探索

25 面向2035: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探讨与基层经验——来自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年会的声音
28 超大城市家长对民办教育资源的客观需求与主观要求

学与教

31 学科教研组建设如何化“危”为“机”?
33 中小学教师需要怎样的专家入校指导?

校长

35 高级研修对校长专业成长的作用有多大
37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

38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演进及展望
42 “精于业,美于心”:为新生代教师专业成长增温提质
44 “微行动”激活新动能:让每一个教师都闪亮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0年第2期 · 学生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社长:柴纯青

总编:孙金鑫

编辑部主任:谢 凡

编辑:崔若峰 王淑清   林 飞 毛 竹

新媒体部主任:杨晓梦

学校研究中心主任:谢建华

广告部主任:邱本春

发行部主管:张李盈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教师大厦

邮编:100120


本刊投稿方式

鉴于互联网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应广大作者要求,我刊拟重新采用电子邮箱接受作者投稿。原官方网站投稿系统已于2019年7月正式关闭。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格式: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编辑费,坚决反对抄袭与一稿多投,知情者请向本刊此电话举报:010-82089176。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