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救命药遭遇“降价死”:先理清源头在哪里丨光明时评

陈作兵 光明论 2018-08-20

一些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神药”在铺天盖地推广,而同时一些真正的低价有效的医学界认为的有效的低价救命药,却很难在市场上轻松买到。


陈作兵丨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赫赛汀,相信乳腺癌的患者应该都听说过个名字,它是一种分子靶向肿瘤治疗药物。


它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的术后复发率,大幅度提高5年生存率,被誉为乳腺癌患者的救命药。但是,赫赛汀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价格昂贵。曾经一支赫赛汀价格高达2.2万元,而赫赛汀的推荐疗程是一年,17次。以体重60kg的患者为例,需要应用15支左右,赫赛汀一个疗程需要花费30多万元,这个价格让许多患者“望药兴叹”。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关注到这个问题,积极和药品的生产厂家沟通,药厂终于同意降价了。赫赛汀的价格,由2.2万一支,降为7600元一支,降幅达 67%,加上医保报销,仅仅需要1500左右一支,这对广大乳腺癌患者来说,是个喜大奔普的好消息。但是,问题来了,赫赛汀市场突然断货了,望穿秋水的乳腺癌患者,却发现市场很难买到这个“救命药”了。


其实,这也不是个新闻也不是特例。一些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神药”在铺天盖地推广,而同时一些真正的低价有效的医学界认为的有效的低价救命药,却很难在药品市场上买到。比如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救命药“地高辛片”、低廉抗生素SMZ等等。这些首选救命低价药尽管多已纳入医保,但由于市场的短缺,迫使医生和患者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



医药市场的供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何破解?这不但在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先简单的了解下药品的流通过程,这有助有关部门决策破解这个难题。


一个药品在药厂生产后,首先面临的是定价。定价有三种方式,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市场自由定价,然后报批物价局。价格确定了,就由厂家或者医药销售公司代理,进入医院,医院要经过医生推荐、药事委员会批准、药剂科采购、然后由医生处方或者推荐给患者。一个药品必须经过这么多程序,才有可能从药厂走到患者手中。那么,救命药品的“降价死”,到底哪个或多个环节出问题了呢?为什么药品降价就死?为什么同样药物,改头换面,换个包装,换个规格,大幅度提升价格,就能起死回生?毋庸回避,其背后根本原因就是“利益”两个字在作祟。救命医药的降价,到底动了谁的奶酪呢?


低价药品,厂家首先没有积极性生产,销售商没有兴趣推广,部分医院或者医务人员也放弃低价药物而选择高价同质药物。这些,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普通群众的经济负担。那么,如何破解?


首先,要强制督促药厂生产一些必须的、有效的低价药物。中国的药厂数量是全球第一的,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药物生产基地,但是绝对不是全球最强的药物研发基地。有全球最多的药物生产厂家,为什么不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有效、价廉的抢救药呢?比如地塞米松、比如西地兰等。有关部门能否可以按照地区归属,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基础上,统一调配,督促不同的厂家生产不同的抢救药物供中国使用呢?而不是一窝蜂大家都上那些所谓的“神经保护因子”、“抗癌王”之类的价高、疗效不确定的“味精用药”呢?(味精药,医学界指那些什么病都可以用,但什么病都不能治的添加类用药)



医药分家,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所在。很多医院的药品、器械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诊疗费用、护理费用、手术费用,却占比很少。如果哪天医院不卖药谋生,而靠技术取胜,那么中国的医改就成功了。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核心,就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药价太高、以药养医,已经被诟病多年。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直接挂钩,医院通过多开药、用贵药增加收入,不规范的诊疗行为难以避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19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但是,如果药厂和医院、医生之间的隐性利益输送还存在,以药养医问题能真正根除吗?


单病种收费模式是破解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单病种收费就是按照每个疾病的诊断,评估出治疗这个疾病大约需要多少费用,然后统一打包给医疗单位。从而既避免了医疗单位滥用医疗服务项目、重复项目和分解项目,防止医院小病大治,又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比如,急性阑尾炎,医保规定最多支付13200元,如果医疗费用超出了这个额度,对不起,超出部分医院自己承担。如果医疗费用只花了10000元,那么医院就积余3200元。医院考虑到经济效益,只能提高医疗质量,尽量使用低价有效的药物,注意早期康复,防止切开感染等等。自从美国实行单病种付费取得成功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纷纷实行了单病种收费,比如日本、德国、英国等等。医疗按病种收费,是破解 抢救药品“见光死”国际上惯用的重要手段。


2018年,将是破除以药养医、大幅度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健康幸福感的关键一年和破冰之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推荐

胸痛大学小凤雅去世十年限塑偷拍上司

地铁逃票真假胡红岩井盖涂鸦博物馆日

带薪服刑空姐遇害案汶川地震盗挖冻肉

涉毒家庭流浪狗咬人暴力执法涉农资金

武校广告App注销难奥数天才爱心妈妈

故宫石头无人机表演微博报案高价退票



(文章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