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韩国电影而言,自揭伤疤是令人愉悦的疼痛

2017-09-14 Molly 深焦DeepFocus

《出租车司机》

文丨Molly

编丨Joy


对韩国电影而言,自揭伤疤是令人愉悦的疼痛。


仲秋,《出租车司机》上映,从个人命运透视集体记忆,直面韩国历史上永远翻不了片儿的一页,5•18血腥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影片中的主角金司机在现实中最终没有被找到,而这个故事改编的素材也不过是德国记者JurgenHinzpeter的寥寥几页记录。一些场面的处理会让人觉得过于喜剧化或商业化,但这并不妨碍观众为一段真实的历史动容。


重要原因是,影片的视角选择很巧妙。两个主要人物,远离光州的首尔出租车司机,不了解韩国的外国人。一个因为消息封锁而根本不知道光州在发生什么,一个听到了点风声但仅把闹革命当成新闻热点。两个人都是旁观者,对光州带有一些疏离感。坐在影院里回望37年前的观众,和这两个人物很相似,一开始都对光州事件一知半解。于是面临血腥残杀民众的场面时,更易和主角产生情感认同。

 

《出租车司机》剧照


从小人物的视角讲出的故事,在细枝末节折射当时的韩国社会。首尔司机金师傅,对政治并不狂热。碰到参加游行示威而逃跑的学生,他都替这些孩子的父母寒心。送一个孕妇去医院,满哪儿都被游行在逃的人群堵塞。作为一个司机,这路况真让他糟心。虽然他自己的生活困顿,但不妨碍他认为大韩民国世界最高。绿色计程车衬着他的黄上衣,远处错落有致的首尔景色。这画面确实明朗动人,岁月静好。


朴正熙统治下的韩国,就是这么矛盾。一方面,这个总统奉行着铁腕统治,用专制制度压迫民众。另一方面,正是他推行经济计划使韩国从农业国发展成中等发达国家。所谓的“汉江奇迹”,就是他缔造的。

《出租车司机》剧照


“好好的日子不知道好好过”,面对那些游行的人时,这种奇异的心态就是这样产生。鲁迅大抵会称之为麻木不仁,但金司机却能让人理解他。国家大事离他太远,急迫的是如何赚够钱,给女儿安稳的住处。作为一个有来处的小人物,他的内心挣扎要比那些死于运动的“烈士”更容易令人理解。那个德国记者也并非外来的救世主,他不过是忠于自己的职业敏感。当光州司机问他为什么要当记者时,他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钱。


说起来,这是韩国电影一贯的做法,以解构的方式讲述政治和历史等宏大的命题。抛却那些挂在嘴边的口号,将人物生活的细节和内心的变化展现给你看。不是所有人都把无私牺牲当作理所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怀揣英雄梦想。他们在危情时刻的选择,相比出于爱国心,更多的是出于善良。


另一点巧妙之处在于,主角无法成为孤胆英雄,他甚至是别人帮助和拯救的对象。往往历史也就是如此,一个人不过是在某时某地做了某个选择,然后被历史写作标记为英雄。相比于“主角”这个往往套着光环的位置,金司机更像一个切口,让我们窥见一段历史模糊的样貌。


《出租车司机》剧照


称韩国人拍摄这类题材是令人愉悦地自揭伤疤,就应该先提到“hen”这个概念。“hen”这个韩文字翻译成中文,是“恨”和“憾”的混合,“恨”的成分居多。


历史上,韩国多次遭到殖民和分裂,政治上主权不完整,文化上身份不独立。国仇家恨的情绪似乎溶于每个韩国人的骨血,许多韩国商业类型片也都在映射对独立和民主的追求。典型的代表,是奉俊昊的《汉江怪物》。有些韩国人自己也会承认,当他们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时,会在道德制高点上获得一种愉悦感。因为曾经被伤害得陷于绝境,所以恨得底气十足。


“hen”在韩国表现受到外部政治力量分裂的历史题材电影中很明显,例如《解语花》《密探》和《德惠翁主》。在展现国家内部曾遭受的政治乱局时,“hen” 则被人性的温暖所裹挟。暖色调的画面,一路上遇到的善良农民,亲切欢迎记者和金司机的光州百姓,这是一首对光州人民的赞美诗。而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在这里,“hen”并不是仅仅通过叙事传达给观众,而是由观众自己经历的解码过程中所产生。于是,左右两边的韩国人在笑点时“咯咯”笑个不停,又在后半段剧情中安静流泪。

 

《出租车司机》剧照


说起1980年的光州事件,应当追溯到前一年的10月。1979年10月26日,连任5届韩国总统,实行多年独裁统治的朴正熙遭到暗杀。按照宪法程序,总理崔圭夏代行总统权限。当时,韩国全境大部分地区实行戒严,防止朝鲜南侵。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爆发了民主化运动,以学生为首,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进行示威。12月12日,陆军少将全斗焕发动政变,取得最高权力,并扩大戒严。情况一言蔽之,就是白色恐怖。民众不服,继续要求民主化,游行示威。终于来到5月17日,全斗焕下令停止所有政治活动,派出军队暴力镇压。白色恐怖变红色屠杀,但消息封锁得非常严实,当时连首尔人都不清楚光州经历着什么。新闻被完全控制,就如片中表现的那样,报纸头条空白,作为第四权力的新闻束手无策。

 

这样的封锁,和韩国现实中的政治情况不无相似。很难说,如果不是朴正熙的女儿下了台,而新总统要求彻查当年的血腥镇压,那这部电影还会不会面世。毕竟当年因为出演了《辩护人》,男主演宋康昊就被列入了朴槿惠政府的演艺界黑名单。


很多人说韩国电影的分级制度令人羡慕,电影人对政府开黑似乎成了一种惯性,但请获悉,讲述卢武铉总统的《辩护人》面世,那是在2013年,距今已经4年过去。四年间,并没有一部同样追问那段历史的影片。而在2013年前,讲述过光州民主化运动的韩国电影,也仅有两部。有,总比没有好。借古鉴今是个中国成语,但韩国人却似乎用得更为熟练。


《出租车司机》剧照


2007年上映的《华丽的休假》片名就来源于当时全斗焕政权的作战名。主角选了光州的出租车公司老板一家人,以光州人的视角来讲他们自己的经历。平凡的一家人遭遇不平凡的历史节点,卷入斗争的漩涡。描述出的光州事件样貌相似,但叙事视角一内一外,倒和10年后上映的这部《出租车司机》遥相呼应。


2012年上映的《26年》则更带有韩国人对待历史问题时一贯的狠决。影片讲了一件事儿,几名光州事件的受害者遗族联合起来刺杀逍遥法外的全斗焕。有意味的是,这部影片里参与了刺杀行动的前军人,曾经参加过光州事件的戒严,多年来内心除了愧疚,还有憎恨。恨的是,他被迫站在了同胞的对立面,被迫地成为了恶人。而在《出租车司机》中,也有那么一位放行的军官,似乎与之呼应。和那些脸谱化的反面角色相比,自然是这样的角色更为立体。政治机器把人卷成一滩碎肉,面目模糊的还有机器内部的那些军人。被迫作恶的他们,也是一群遭受自我谴责的亡魂。

 

《26年》


《26年》这部电影,是第一部观众参与集资的韩国电影。因为题材敏感,投资方决定撤资,如果不是有观众集资支持,能不能面世也是未知。这让人不由得想起2001年时,20多个年轻的韩国男人在独立门前拿长柄镰刀斩断小拇指,来抗议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放在中国人这里,大概很多人会问,至于么?断指铭志,对于韩国人来说,也是令人愉悦的疼痛,要以这种古法来展现气节,才能达到他们认为“充分”的爱国。如果无法得到忏悔,那就选择永不原谅。

 

回到《出租车司机》,影片各方面的完成度无需多说,表演纯熟,惊悚情节处理得四平八稳。加分项更多的是处理历史题材时的构思,赢得了观众的情怀。毕竟历史并不只是历史物料本身,也包括历史叙事。物料本身就够厚重,举重若轻地修辞倒更能触动人心。


最后需要补充的边角料是,在任的文在寅总统也曾在光州民主化运动中被捕。当我和韩国教授聊起这部电影时,他们微笑着说,你知道我们是怎样的人么,我们是年轻时参加过光州运动的人。那一刻,他们的语气里,满是愉悦的痛楚,竟是感谢这个伤疤依然存在的意味。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比利怀恩中场战事 | 三线好青年 | 内陆惊魂 

日本实验电影 | 男妓三部曲 | 蓝白红三部曲 

伯格曼十年 | 华语电影兄弟情 | 奥斯卡掌门人

威尼斯电影节 | 丝路电影节 | 欧盟电影展

金马影展 | 华语电影大观 | 多伦多电影节

伦敦电影节 | FIRST“在场” | 釜山电影节

威尼斯惊喜与失望 | 食物片单 | “枪击”片单 离婚片单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