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雨》早已预言了南北韩的历史性一刻

李小飞 深焦DeepFocus 2019-04-18

《铁雨》解读

韩影南北政治的前世今生

文 | 李小飞(南京)

编 | bastard(上海)


南北题材:韩影贺岁票房霸主

与同时期中国电影市场借助性喜剧、奇幻大片与历史怀旧影像激活贺岁档不同的是,毗邻而居的韩国影坛在2018年贺岁档再度成功复制了2017年票房胜利开局的神话。与去年南北题材《共助》创下了近781万票房人次的狂飙市场盛势相似,今年上映的再度聚焦韩朝两国政治博弈空间的寓言之作《铁雨》可谓为2017年下半年持续低迷的韩影市场颓势打了一针强心剂。


共助 공조 (2017)


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近期发布的最新市场数据显示,《铁雨》与河正宇主演的魔幻巨制《与神同行》联手攻占了韩影贺岁档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铁雨》目前占据了15.3%的预售票房份额,随着贺岁档期票房大幕的正式开启,《铁雨》所展现的南北题材深切的兄弟情谊也将在未来吸引更多的韩国观众走进影院。韩国舆论方面在报道《铁雨》票房胜绩时,也不自觉展现出一种强烈民族主义情绪,《铁雨》在上映初期以力压《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的强势战绩挽救了2017下半年以来深陷于犯罪套路与情色迷局中的韩影市场,电影的成功也暴露出了当前韩影市场上一条长盛不衰的票房法则:


对于当下类型电影渐趋饱和、叙事模式与影像风格不断流俗于模式化、套路化的韩影来说,如何突围市场困局不仅意味着艺术手法翻新,更关键是与银幕前的观众实现情感的“无缝对接”,达到文化心理共振。南北题材作为自新世纪以来韩影最具民族特色与历史意蕴的“亚类型片”不仅拥有近二十年的社会情感积淀,更因与韩朝两国“现实渐近线”的无限贴近也为类型翻新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实践可能。


铁雨 강철비 (2017)


电影作为一种历史纪录的深刻“铭文”,时刻处于文化实践与政治运作的动态平衡中,而韩影南北题材也与冷战解体后韩朝的政治形势同步发展,成为当代韩国政治生活的丰富万花筒。作为当前南北题材最新“变异体”的《铁雨》依然延续了南北题材的民族本位视角:韩朝双雄对峙模式、惊险刺激的动作景观与温情常在的中产家庭叙事。与一年前《共助》相同的是,《铁雨》在惊心动魄的政治狂流下仍然以家庭叙事法取胜。特别是在朴槿惠悲剧下台、文在寅政府推行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平衡外交战略导致韩半岛局势再度紧张的当下,家庭作为政治博弈间唯一的缓冲空间也成为当下韩国民众寻求精神皈依的所在。


铁雨 강철비 (2017)


如果说《铁雨》中的“南北家庭情感”达成了全社会情感共振,那么影片展现的以个体家庭对抗政治风暴的逻辑则为当下韩国提供了一幅新的未来想象,这也使得一度在政治绞杀中折翼的韩国拥有了穿越历史、返观未来的批判活力。正如影片末尾韩方人员所提出的乌托邦化的“和平想象”——韩朝两共同分享核武器,和平要义在于以核制核,在暴力均衡基础上实现和平对话。近乎荒诞的想象虽然屏蔽了一切现实政治博弈的可能,但却不自觉揭示了当下韩国文化圈在经历朴槿惠时代的政治解禁后,对文在寅新政府一种无限诚挚的拥抱姿态——相比于现实政治积重难返的困境,以左翼批判精神警世的韩影创作者再一次超越意识壁垒,为当前深陷萨德危机、日殖创痛与韩朝对峙困局中的韩半岛提供了想象性预案。


铁雨 강철비 (2017)


虽然《铁雨》的票房大胜再一次验证了政治话语在当下韩国社会生活中旺盛的生命力,但影片类型本身的成功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


对于类型化模式已然僵硬的韩影市场来说,南北题材必然也无法逃脱类型套路的魔咒,而《铁雨》中又展现出南北题材何种新的叙事变化呢?


如果说《共助》通过韩朝两方家庭空间的重叠实现了情感和解,在《铁雨》中,韩朝家庭都处于分裂之中,导演杨宇硕又该如何弥合历史/现实的双重裂痕?


共助 공조 (2017)


另外双方家庭困局都试图暴露韩朝两国的社会弊病,这种弱化自我、同构敌手的叙事逻辑与当前半岛形势又有何种关联?


正如诸多韩国媒体所评论的,《铁雨》是《生死谍变》之后最具有挑战性的南北题材电影”,影片不仅创造性引爆了悬于韩半岛顶端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危机,甚至以禁忌挑战的姿态揭示了韩半岛核危机的本质——后冷战时代下冷战思维的延宕与加剧,而《铁雨》本身也就成为了一场以韩半岛为圆心,核战争为半径的东亚政治角力的大逃杀合围,而影片里纷繁上演的美、日、中三方政治力量的制约与平衡更是加剧了韩半岛恐惧的生存想象,“就是一部恐怖电影。”


铁雨 강철비 (2017)


历经新世纪以来近二十年的政治博弈与意识渗透,《铁雨》也展现出韩半岛应对复杂政治局势的成熟姿态与稳健气质,尽管部分设想游离现实,但《铁雨》已然成为近二十年来南北题材不断解构、重组的意识聚合体,而影片里所彰显出的强烈民族本位精神更是一扫新世纪初期《生死谍变》、《实尾岛》的悲情,不再局限于狭隘的地缘政治宿命而是试图寻求一种平等姿态的大国对话。



兄弟情深:流动的朝鲜想象

作为后冷战时代下仍然延续着严重意识形态隔阂的特殊政治地域,韩国与朝鲜作为一度分裂的“兄弟之国”在关于各自的敌手想象经历了曲折变化。


从1999年姜帝圭首创南北题材的《生死谍变》开始,朝鲜—平壤作为韩国意识形态对峙中的假想敌一直扮演着负面反派形象,类型化的反派角色在遵循冷战时代政治记忆塑造同时,也为新世纪以来的韩影培养一大批擅长饰演复杂反派形象的实力派演员,其中以目前活跃于韩国影坛上的一线演员崔岷植、郑在泳与金允珍为代表。在此类影像中,彼此对峙的鲜明阶级色彩与二元对立的类型模式在政治主导下自然产生耦合:在新时期以来韩国之于朝鲜的想象中,朝鲜不仅在政治上实施着高压封锁,更因经济资源的落后在韩影中屡遭戏谑与讽刺。事实上,即使在当下两国意识形态松动、政治坚冰趋于消解时刻,韩影关于朝鲜的想象仍然无法逃脱经济滞后的负面经验。


生死谍变 쉬리 (1999)


在《共助》中,玄彬饰演的朝鲜特工因为初尝巧克力与可乐而遭受韩方戏谑,而从朝鲜叛逃的双面间谍军人也因能“喝上一杯资本主义的可乐”而倍感享受,经济上的倨傲感在某种层面上也暴露出了韩国对朝鲜始终挥之不去的恐惧感。


共助 공조 (2017)


对军事上高度依赖的韩来说,朝的金氏家族所奉行的军事威权主义无疑承载了惊觫的政治想象,特别是对新世纪以来逐步实现现代化且积累了丰硕经济成果的韩国来说,朝鲜以核为战略核心的铁腕军事政策已然成为后冷战时代下资本主义阵营经济积累的最大威胁,这种冷血、残忍且牺牲个体的威权梦魇在2013年《隐秘而伟大》中被推向极致。在韩影擅长的抒情策略煽动下,朝鲜的负面形象被推向极致并被一种现代主义道德话语所批判。如果说初期的《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只仅仅在体制批判层面浅尝辄止,那么《隐秘而伟大》无疑实现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现代资本社会的价值传输:朝鲜所奉行的威权主义在践踏个体生命尊严同时,也对一度承载着现代人美好想象的家庭进行了血腥宰割与解构。


隐秘而伟大 은밀하게 위대하게 (2013)


相比于《生死谍变》中的苦涩爱情、《太极旗飘扬》与《高地战》中的兄弟情,《隐秘而伟大》在“家”的命题显然走得更远——在“朝鲜儿子”与“韩国母亲”的血泪惜别中,银幕前的观众自动将“家之分裂”归咎于朝的政治弊病,或许没有什么比母子分离/家庭分裂更能触动现代人的情感,尤其是对浸淫着深厚儒家传统的韩国来说,个体生命最大苦痛莫过于与母体分离,一旦个体失去母体依附,只能在身份缺失与主体中空的困境中产生自我分裂,这种分裂即韩影中潜藏的“恨”情绪并且与社会伦理秩序紧密联结在一起。


隐秘而伟大 은밀하게 위대하게 (2013)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由分裂而衍生的“恨”情绪在冷战解体的当下正逐渐失去讲述的空间。1997年内爆的亚洲金融风暴迫使处于资本主义阵营前端的韩国首次意识到资本秩序自身漏洞,更使后冷战时代的全球秩序开始了新一轮洗牌——相较于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对垒,如何增强文化霸权的主导力与开放的民族活力正逐渐成为全球性命题,而韩国本身所背负的沉重历史“恨”债不但不利于韩国国家形象的改写,更使韩国在参与全球文化秩序时因意识形态收紧而难以建立起有效文化霸权体系。


更重要的是,随着冷战解体所导致的全球政治坐标的迁移、重组,如何重述失败者并赋予自身合法化的现代身份已成为各国文化的核心议题。正如二战终结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阵营将纳粹改写为道德逻辑对立面但对纳粹自身诞生的根源讳莫如深,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将纳粹的爆发归咎于资本机制运行的必然性危机一样,如何叙述失败者不仅有关自身历史的完整表述,更与全球化时代民族自身如何主动掌握政治话语权紧密相关。


铁雨 강철비 (2017)


因此,正是受到全球性“冷战改写”潮流影响,作为资本主义成果示范窗口的韩国也开始有意识与昔日敌手朝鲜和解,一改初期韩影极端负面的反派形象。那么,当敌手不在,韩影与朝鲜和解同时是否又会遭遇新一轮信仰危机呢?



新的假想敌:美国

《铁雨》作为最新意识形态模板已经鲜明展露出当下韩影的新一轮假想敌——美国,特别是在文在寅政府主动与中国政府加强合作的趋势下,美国对韩国的军事、经济宰制将逐渐成为未来韩影南北题材大力讨伐的新目标。


在《铁雨》中,亲美派的韩国前任总统由从《猪堕井的一天》开始具有“渣男”标签的演员金义城扮演的意义不言而喻。每当韩国内阁开会时,美军官僚不惜借助武力“捍卫”南半岛和平的“强硬”与导弹被朝鲜拦截后的“观望”姿态在景观银幕的扩张下获得一种视觉强化——深刻的讽刺与批判,《铁雨》中试图呈现的弱势美军形象在近些年来的韩影主流大片中不断加强,权力话语争夺背后也暴露出当下韩美同盟间的利益争斗与意识隔阂,对美军形象的弱性改写也为韩国与朝鲜同胞间的情感自反提供空间。


铁雨 강철비 (2017)


事实上,在初创时期的《汉江怪物》中,奉俊昊借怪物作乱已经预言了西方政治力量渗透韩国所投射的诸多毒瘤;而在《共同警备区》中,朴赞郁有意识将南北兄弟相残的悲剧归咎于西方意识形态的高压与潜抑(片中李英爱饰演的调查官正是西方利益的代言人)。在2005年的《欢迎来到东莫村》中,南北双方士兵在一个乌托邦式的乡野世界建立了深厚友谊,而最终两方并肩战斗,却惨死在美军屠村的炮火下。因此,《铁雨》中将美军作为假想敌与后冷战时代下韩国意识形态的变化同步作用,并且《铁雨》中展现的自私保守的美军形象也可视作是新时期以来的韩影试图突破历史禁区、实现文化融合的多重尝试的缩影。


欢迎来到东莫村 웰컴 투 동막골 (2005)


虽然后冷战时代韩影将美军指认为新的假想敌,但与朝鲜对峙的“板门店”仍是无法跨越的历史禁区,朝鲜在韩影中依旧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遗债,在朝韩两方和解的背后依然潜藏着话语撞击的异质性因素。所以,正如《铁雨》中韩方官员在目睹朝鲜士兵离去时依依不忍却又故作平静的矛盾姿态——在全球性“历史重述”的和解潮流下,美国填充了当下韩影一度空缺的政治假想敌位置,但在重新遭遇朝鲜时,韩影又该如何跨越昔日的意识禁区?



部分反派:意识禁区的突围


对朝鲜的想象改写在去年上映的《共助》中出现了显著变化,甚至已经组织起韩影关于当前朝鲜的一种全新的叙事结构:与韩国一样,朝鲜也是饱受分裂之苦的“政治弃儿”并与韩国分享着相似的情感经验与分裂身份,真正导致两方对峙危机的不再是彼此迥异的意识体制,而是潜伏在朝鲜政府中的“部分反派”。


共助 공조 (2017)


《铁雨》将这群怀有不良政治动机的“部分反派”定义为“不是分裂,而是把分裂当做政治手段的人,让百姓饱受了更多痛苦。”——对于一贯宣扬高度民族情绪与国家主义的韩影来说,这种将政治苦难归咎于部分个体的叙事方式无疑是一次极大突围,在不挑战韩国观众惯有政治经验的前提下,也为当下韩国与朝鲜实现和解、走出对立提供了广阔的影像实践空间,对昔日敌手形象的同构也迫使银幕前的韩国观众重新思考历史延续的意义:在双方意识形态无法跨越、统一难以实现前提下,韩朝两方应当展现何种姿态拥抱彼此?


铁雨 강철비 (2017)


《共助》与《铁雨》都将历史创痛留给“部分反派”而尝试从更宏阔的国族角度达成“统一”。这种叙事策略既谅解、宽宥了昔日冷战时代双方领导者的无奈,又真正以人文情怀关照了历史洪流下个体倾轧的苦痛,而政治权威/个体分裂看似无法调和的悖谬也在“部分反派”的牺牲中获得消解。在《铁雨》中,韩朝两方都扮演着中产之家的“父亲”的角色,彼此“为人父”的家庭角色不仅加深了感情融合,在朝鲜士兵牺牲后,韩方官员更是跨越三八线与朝鲜母子重新组成了一个全新“三口之家”——想象性的政治圆满。


铁雨 강철비 (2017)


可以肯定的是,“部分反派”的叙事策略在未来韩影南北题材中将不断改写,并且随着双方对话趋势的加强而展现出更为开放、包容的政治叙述姿态。当然,在《铁雨》所试图打造的政治联合的协奏曲中,仍然潜藏着某种微妙的变奏:影片作为“朝鲜1号”的金正恩首次进入了韩国,虽然影片不乏对其肥胖身躯的调侃,但相比于2014年的《刺杀金正恩》、《我的独裁者》却出现了“形象的真空”——出于政治禁忌的考虑隐去了金正恩外貌,在片中沦为一个丧失行动力的重症病人。“形象的真空”也暴露出韩影在历史和解的潮流中某些仍然难以跨越的禁区,躺在担架上的病体对当前韩影南北题材来说不仅意味着一则缺席的形象,更象征着一种冷战意识的延续与制约。被掩盖于金正恩假面背后的暧昧不清的政治形象或许对当前韩朝和解起到某种逆反作用,当下韩影不仅需要在“南北之家”的语境下达成彼此共识,更需要在家庭之外寻求更坚固的情感基础以支撑那残破不堪的信仰本身。



政治竞技:大国博弈的前哨战

与近十年来的韩影南北题材相比,《铁雨》显然是政治格局最为复杂、现实隐喻最为深刻的一部即时之作,其中由朝鲜危机所触发的中、日、美、韩多国政治力量博弈的揭露不仅使东亚地区错综复杂的政治联盟浮出水面,更以一种想象性的惊人方式展现了东亚诸国在应对朝鲜危机时的利益反应。


铁雨 강철비 (2017)


因此,《铁雨》作为韩影最新的“政治寓言”将韩国一直历久弥新的左翼文化批判传统发挥到了极致:韩国作为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成果展示的前沿橱窗,在冷战解体后作为特殊地缘仍然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功能——作为全球大国权力博弈的缓冲地带与竞演舞台,韩国的南北遗留问题已不仅属于民族自身裂痛,更上升为全球化时代多国政治角逐的一阙血色显影,而《铁雨》中广阔的政治格局也展现出当代韩影创作者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反哺与自省能力。


作为与韩国同属东亚政治圈层的HK,两者显然分享着相似的历史经验。在近些年北上的港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全球化的内战逐渐取代了80-90年代的帮派内斗,HK与韩国屡屡上演着大国崛起时代残酷的政治前哨战。


赤道 (2015)


在《赤道》《寒战2》中,HK已经成为东亚多方政治势力博弈厮杀的斗兽场,政治斗争也使香港在后冷战时期持续扮演着意识堡垒的角色,更关键的是,与80-90年代资本代言人身份不同的是,当下HK的身份角色却始终暧昧不清,在成为各方利益争夺对象同时也极易沦为随意交换的筹码,所以在《赤道》《寒战2》锋利的交战中当下观众很容易感受到一丝残酷痛楚:一旦成为大国崛起时代政治话语角逐的舞台,背负着沉重历史噩梦的HK很容易再度失陷于主体丧失的困境,沦为无可依附的政治弃婴,边缘性的伤痛与无奈在韩影初创时代的南北题材中也同样存在,构成了韩影“恨”情绪除却南北分裂之外的另一个截面——无法抹去的殖民创痛。



殖民梦魇:失落的历史身份

被帝国军事制裁、宰杀的漫长殖民史在2001年的《收件人不详》中获得了一种国家/个体逻辑置换间的寓言性表述。素来刻意暴露俗世之流下人性骸骨的金基德在《收件人不详》中将南北撕裂的创痛指认为冷战时代的一种后遗症再现,由美国黑人大兵与韩国母亲媾和而生的韩国弃子不仅象征了后冷战时代韩国主体分裂的身份,更因韩国尚无法疗愈冷战创痛而导致影片最终陷入一种绝望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中——当目睹心爱的女友再度重复母亲的悲剧而沦为美军玩物时,韩国弃子最终精神崩溃,他疯狂撕碎了母亲写给美国的永远无法回寄的信笺,并在漫天飘飞的碎片中冲向了遥远山谷之中……


收件人不详 수취인불명 (2001)


这则因无法背负沉重殖民遗债而异化消失的背影也成为千禧年以来的韩国首次遭遇殖民史时难以解脱的悲情缩影,重逢历史不仅意味着民族需要孕育巨大的对话勇气,更重要的是现代民族必须确立一种完整姿态来最终解构历史、疗愈伤痕以培养银幕前的观众渐趋稳定的主体观。


在不断妥协、反抗与平衡的弹性对话中,《铁雨》的诞生显然代表了当前韩影对于地缘政治的一种全新想象——对殖民遗债进行彻底清算。如果说《铁雨》中对美国的批判出于民族主体霸权抵御的自觉,那么在影片中一再作为核弹攻击标靶、甚至沦为大国博弈下“无辜棋子”的日本遭遇显然是韩国一种变相民族情绪的改写。特别是在大国博弈的重要关头,为了震慑美国,韩朝两方都不约而同选择核爆日本作为最后赌注,这种想象化的复仇叙事在当下韩国却拥有着深厚民间基础。《铁雨》中的仇日情绪不仅出于殖民遗债清算的必要,韩国之于日本的“危机”想象也是当下韩影寻求文化突围的一项重要策略。


铁雨 강철비 (2017)


面对美国军事高压时,韩朝两方都选择了抗争。在高层作战室内,韩国演员们上演出一出出精彩的“反抗大戏”;而反观日本的指挥中心,一片静寂,甚至在自身遭遇核危机时只露出迷惑麻木的表情。关于日本的弱化性改写策略呈现出当前韩影重述历史时一个共识性文化导向——高强度弱化日本力量同时,将自身政治危机转嫁于日本之上,使韩国想象性脱离主体困境而重新掌控命运主导的话语权。


尽管《铁雨》中关于韩日关系的表述近乎臆想,但却无形中揭示了后冷战时代大国博弈间隐性的政治逻辑:当下政治角逐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地缘空间,而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自身政治利益的最大化以保障主体独立,《铁雨》中韩国对于日本的震慑正是出于对自身权力保护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在这场由核触发的大国危机中成功掌控主导权,而对日本的打击对于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战略链来说具有极强致命性,这也是当前韩影在文化领域抗衡再度殖民化的一种尝试性努力。特别是在日韩关系屡屡发生激撞、而日本面对昔日战争遗罪拒不忏悔的现状下,韩影殖民题材的再度发掘对全球化时代民族信仰的重构具有深刻现实价值。



密室空间:民族抗争的崛起

殖民创痛在韩影中始终是个体遭遇历史残害时一道挥之不去的残酷创口,特别是在现代化已然高度发达的韩国社会中,殖民作为“反现代化”的残酷经验更是埋藏在韩国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深处的隐痛。


时间上的家(阴宅) 시간 위의 집 (2017)


在2017年韩国小成本惊悚电影《阴宅》中,金允珍饰演的韩国老妇人所入住的老宅鬼影幢幢,导致破败的屋子时刻处于倾覆危机之中。事后根据警方调查发现,这所老宅在殖民时代原隶属一个日本贵族,韩国独立后这家人留恋旧宅不忍离去,遂化为鬼影依附在古宅中驱赶新入住的韩国居民。


如果说《阴宅》试图将殖民史空间寓言化的话,在2015年的奇幻电影《京城学校:消失的少女们》中韩日戡斗更成为一场魔幻血腥的空间斗法,“日本”作为韩国昔日的殖民记忆在当前韩影中屡遭改写,在扩充韩影类型结构同时,呈现出愈加恐怖、荒诞的魅影形象,而关于殖民史的空间寓言叙事在2017年史诗巨作《军舰岛》中达到巅峰——在“军舰岛”封闭独立的异域空间中,建立着完整的等级制度与统治秩序,在日军帝国军事的高压镇抑下,以黄政民、苏志燮为首的“韩国流民”居于秩序底层承受着巨大殖民创痛,在这座密闭空间中,底层抵抗上层统治的方式在于打破空间封锁。电影中,无数来自不岛内同空间的流民集结在一起,在手刃日军后,镜头定格在了历史性一刻:无数流民聚集在一起合力推翻了巨大铁网,伴随铁网一同倒下的,还有日军严密的空间秩序,空间封锁的打破意味着韩民族主体自由的重获,后冷战时代下的密室想象也成为韩影殖民题材的重要书写方式。


军舰岛 군함도 (2017)


在我看来,韩影殖民史的空间化叙事呈现出双重意义:一方面随着后冷战时代各国文化霸权竞争的加剧与升级,资本、讯息与技术的快速流动使全球深陷“密室”之中,而韩影中关于殖民史的密室想象也与全球政治空间的交互式体验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将昔日残酷的历史空间化,不仅为韩影最终寻求到了合理历史叙事方式,也为未来韩影殖民历史时空的解构、重组提供了延展可能。


在《铁雨》末尾,当核爆标志着这场精心动魄的大国博弈之战升级至巅峰时,游离于空间一隅的日本只能仓皇应对,被迫接受牺牲的命运,韩朝两国在震慑日本之余也“成功”摆脱了大国掌控。当然,这种想象性的政治叙事在韩国国内也引起了舆论争议,有评论指出,《铁雨》所负载的过重政治倾向使影片沉溺于主题先行的窠臼中,消解了韩影一贯圆熟的类型风格。


铁雨 강철비 (2017)


但是,作为东亚政治圈层中的一员,《铁雨》所暴露的浓烈政治色彩将是未来韩影南北题材、政治题材的无意识显影,无论当前韩影创作者是否承认,政治功能都将是未来韩影诸多类型无法摆脱的主题。事实上,在当前韩国这样一个政治争鸣过于喧嚣与嘈杂的“密室”之中,我们要做的并非迅速辨析哪一种话语更有价值,而是应当选择让各种话语自由交锋与辩论,这或许也是当前韩国政治电影得以沉淀并不断实现类型突破与文化创新的唯一可能。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查看关键词

玉子战狼2敦刻尔克星际特工

极盗车神岸上渔歌权力的游戏

青红追捕聂鲁达二十二狐步舞

米花之味杀戮演绎海边的曼彻斯特

看不见的客人太空旅客失业生

出租车司机春梦使女的故事

大小谎言早安追击反情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