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王小帅回顾可能夭折的《青红》经历

2017-08-29 君伟、Jia 深焦DeepFocus

前言

十二年前的戛纳电影节上,王小帅导演携《青红》亮相主竞赛单元,捧得评审团奖,将“三线建设”这一主题带入公众视野。在接下来长达十年的创作中,这一主题又反复出现在王小帅导演的作品中,《青红》与《我11》、《闯入者》两部影片共同组成了“生命三部曲”。《青红》作为三部曲的开端,已经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也被太多次的解读。而贺峥为电影《青红》拍摄的纪录片《青龙路十九号》则真实还原了《青红》的筹备与拍摄过程,不仅收录了开机前后经历种种变故与挫折,更反映了当时独立电影或者说是艺术电影创作的举步维艰。


王小帅在贵阳度过了整整十三年的孩童与少年时期,这里也成为了他的创作源泉;而在《青龙路十九号》中我们却看到,当他返回贵阳拍摄《青红》时,却被这座城市冷冷拒绝,从一位被这片土地滋养的创作者变成了这里的闯入者。这样的拒绝便构成了《青龙路十九号》中最重要的一条故事线之一:在《青红》开机前,剧组突然接到通知,前期堪景确认的工厂和生活区突然拒绝拍摄,在剧组一次次地与各方面沟通无果后,无奈之下只能在贵阳开始寻找其他类似场景。没想到的是,他们竟发现了另一处拍摄地,近乎完美地还原了王小帅心中对贵阳的记忆,所谓寻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青龙路十九号》中,摄影机紧紧跟随着剧组,将酒店狭小房间中一次次的紧急会议和小白板上一遍遍修改的通告,尤其是从王小帅导演手中那只简单直板手机中打出的一通通的电话真实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在《青红》拍摄的最后几天,资金运转出现了极大的困难,不仅剧组工作人员的工资发不出,可能连最后撤离贵阳的钱都没有了,他于是不得不在酒店的房间、在拍摄现场,一次次拨通电话……当王小帅紧握着手机坐在监视器前,一边等待着来电一边紧盯着监视器画面,观众们仿佛被摄影机拉回到了十二年前的片场,《青红》能否顺利完成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


然而,即便《青红》经历磨难种种,当王小帅谈及中国独立电影的创作时仍然保持着乐观态度,他相信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萌发对院线电影多样性的需求。一方面,艺术电影导演的创作趋于多样化,进入“个性化时代”,人们继而可以不再用“第几代”的概念划分导演,而是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和表达。另一方面,观众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电影的观影需求也在自觉涌现,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有一天具有较强作者属性的文艺电影也可以在中国大陆电影院线收获稳定的票房成绩,进入良性循环。


上周日,影迷们有幸在camera stylo观看了纪录片《青龙路十九号》,王小帅导演也来到现场与影迷进行了映后交流,再度回忆起十二年前的青红时光。同时,王小帅导演也透露,他的新片《地久天长》计划于9月开机。

深焦 x 王小帅

 

采访 | 君伟、Jia(北京)

整理 | 君伟、典旻(北京)

编辑 | Jia(北京)

距离拍摄《青红》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现在回忆起来,这部电影对您意味着什么?

过去的事情容易都遗忘了,像我这种性格,过去就过去了,这样才能那么胖胖乎乎的,开开心心的,要不然老想这些事就挺堵心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其实现在想想都后怕,如果当时不咬牙,或者是当时是现在这个年龄,不是那个年纪的话可能就夭折了,这个东西就出不来了。那时候还年轻,能咬着牙把这个做出来,就算是有一个东西留在自己的创作名单里,偷偷感觉到一种幸运。 

《青红》之后,您又创作了《我11》和《闯入者》。“生命三部曲”在您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平衡或者侧重呢?

拍完《闯入者》,就算是给关于“三线”这个题材有一个交代了。其实也谈不上这三个怎么平衡,因为这三个片子年份不一样,遭遇的环境不一样,所以也无法平衡。


现在也没有回头看过最后三个片子哪个可能会给我更大触动——我也不知道。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样几部影片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做完只是想给自己一个证明,就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跟钱没有关系的事情。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都可以与他人抱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以影视的娱乐和赚钱为目的,有的人不是,但是往往说不是的时候,容易遭遇挫折,甚至遭到嘲笑。


我觉得跟钱和商业都无关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流行说“知行合一”,就是说你不能想一套,做的时候另一套,高唱一种理论,然后做的时候实质上违背自己的意愿。如果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能够做到把自己的想法推行下去,然后给自己,也给大家证明这个世界有另外一面……这个我觉得我很勇敢地做了,但至于成果如何,就等以后去评判了。因为这种很难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或者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这样的片子,做的时候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它不可能做到爆燃的,所以当你把这些都想透了以后,你做这样一个东西,心里就比较坦然。

王小帅导演与观众进行映后交流

这十年来自己的创作上有什么变化?另一个问题是,某些独立电影过于个人化的表达,缺乏通俗的符号,其实老百姓不容易看懂,您怎么看这件事?

就创作本身,你一旦形成刚才我说的那些价值体系的话,你不会变的,变了就不对了。就像墙头草一样,一会商业一会艺术哪时髦往哪赶,这就肯定不行,这是一个大前提。


另外关于制作的符号性的问题,这个有深有浅。有些作者电影搞得非常的深奥,或者枯燥,就是非观赏性,这是他的做法,成不成是他的事。有人能解读到里面去,也是一个观者和作者之间的单独沟通,所以这个不用担心。刚才我就说了关于老百姓这个问题,就是你用这样一种手段去做片子的时候,就不要去想到老百姓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给你们举例就是看电影,我不知道你们看电影的程度怎么样。我在小学的时候,七八岁、十来岁的时候,就喜欢看打仗的,对不对,坏人好人什么那些东西,你看了很简单,很容易接受。但稍微含糊一点,因为当年有罗马尼亚电影,我们小时候看罗马尼亚电影都看不懂。但稍微比中国电影比如《奇袭白虎团》啊,稍微那个氛围制造得暗了一点点,我们小孩就看不懂,所以这个观影跟你的水平和层次是有关系的。


包括好多的作者电影、艺术大师,像上次我们说到的伯格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你不到一定程度是没有用的,你看不进去的。那个时候,他们要去关照老百姓,弄几个老百姓易懂的符号,那就不是他们了。所以我始终是说话让人讨厌,因为有些人想得到商业上的成功,又不想丢掉艺术的帽子,所以他老觉得两者都要赢,两者都要兼顾,我说兼顾是可以的,那太难了。那些人老拿《教父》举例子,那《教父》在中国又不能拍,黑帮啊、拿枪打,当然可以兼顾,咱们不行,所以我始终认为这里面还是有一定区分的,也不能什么都是你的,鱼与熊掌都是你的,钱、名利也是你的,这有点不太现实,所以我觉得能坚持做一件事情,坚持用一套方法,我觉得也挺好的,已经很难得了。


王小帅导演与观众进行映后交流

《青龙路十九号》中特别真实地展现了您在拍摄《青红》的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现在“冬春影业”也在扶持一些新导演和他们的作品。对比来看,您觉得整个创作的大环境有什么变化?

对,我觉得现在貌似整个大的环境比以前改善很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包括国内国外也做了很多创投,这是由于现在的市场需要,有很多公司也希望在里面看到好的东西挖过来。所以这些提供的平台,我觉得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没有这些可能性。另外现在资本的准备也在那里,过去也没有,所以外部的条件一定是改善的。但是在里面想要找到什么样的东西是符合自己的,那就需要仔细去看。因为有些大的平台所吸引的还是从年轻人里找到有市场价值的东西,有票房价值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方向。


还有一种方向就是说像FIRST可能就更注重导演的原创,或者他自己独立性的一面,所以这些东西都已经是慢慢地形成一个气氛和气候,已经很好了。但是对于创作来说,我觉得是没有一个好像现在好了,或者以前不好,因为创作的过程可能一方面是跟钱有关系,有一方面是没有关系。


所以对我们这样的导演来说,就目前来说,资金压力不会那么大了,随着这个市场的改善,类似需求量的增加。可是还是面临创作本身的问题,就是你要怎么往前走的过程中,在创作上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敏感度,或者创造力,或者你想说的事是不是还能够触动到自己,这些东西相对还是最重要的。

所以往往我们看世界电影的整个过程,包括中国电影都是,有了第一部的好作品,往往人们更期待的是第二、第三部。

那就是创作力的保持。

持续和保持,这样的话才能看出一个导演的自觉性有多大。

对于您来说,您是如何保持这样的创作力?

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你血液里,或者内心里有没有想要表达的冲动,这个很重要。(冯)小刚老说这个话,每次见到都说:现在有些电影是有话想说,有些电影就是没话不得不去说。你的主动性在哪里?这个就关乎到导演的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对于现在大部分的职业导演来说,他们认为“我是职业导演,我什么都能接拍,用我的聪明才智去拍”。他们可以拍得很好,观众喜闻乐见,什么都拍,无所谓,因为他不需要自己要表达什么,就是职业。但对于有些导演来说,他们就不会选择这么做,他们就是要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或者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的东西触动到他的,这是他主动想去拍的(东西)。这个时候可能并不是别人想要他拍的,这又是一类导演,这类导演就更加偏作者型。所以这个东西就是看自己到底有没有对生活和社会有这种持续的关注,持续的感受,是这样,所以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王小帅导演与观众进行映后交流

那对于您来说,下一个十年或者二十年有哪些主题是您特别想表达的?

具体还是每次要看我自己受到的不同触动。但是整体来说,自己假如说还愿意去做,也能够生存下去的话,这个时候就尽量去找到自己想拍的,万不得已变成一个职业导演,以此为生或者什么……但是尽量能够在自己还有一些主动性的时候保持这个火种。

由“冬春”出品,同时也是由您监制的影片《老兽》今年在FIRST首映,反响非常不错。在做监制时,会给青年导演怎样的指导和建议呢?

我所做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首先是对导演的选择,可能是基于他的剧本,或者基于他想讲的故事,以及对他的了解,然后故事透露出来的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些元素。而且通过跟这个导演的沟通,你发现他是有自觉性的,那么你就可以想办法来帮助他去完成,而这个过程中你就没有办法了,因为他既然有了这些想法,你不能强加于你的这个意志,所以基本上《老兽》我也没怎么管,在前面把住这个剧本以及避免社会上一些其他的东西对导演的影响,让他保持自己的状态去做。


因为每个导演不同,有些导演希望商业上的成功,那么就要去帮助他遵循商业的规律,这个时候就显示出难度了,所以我们也在尝试个人的做法,但是不管是做商业的类型,还要做这种比较作者化的东西,我始终给自己定下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价值观的输出要正确。你不能把价值观搞混乱了,不能为了钱就没有底线,这是不可以的。包括商业类型的东西,而且它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商业类型的东西会尽量多的去接触观众和影院,那这个时候你的价值观输出就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大家要知道,电影也是有底线的。

得知您的新片也即将开拍,叫《地久天长》。虽然已经拍了很多作品,去了很多电影节,您在拍摄新片的时候自己还会紧张吗?还会有一些头疼的地方吗?

惶惶不可终日,几年没有拍电影,很多的经验是拿不过来的,因为每一个片子它前面、后面所经历的东西,每个故事都不一样,其实都是需要你从头跟一个你拍处女作一样的态度去对待它。而且电影是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东西,它不像绘画。比如说一旦你画,画成某个样子,你再画着画着,基本上大家可以认同你的风格。电影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这个片子很棒,下个片子觉得不好,所以电影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这个艺术创作,所以每次都是惶惶不可终日,永远是觉得没有准备好,有很多事情要去解决,但这也是电影拍摄的魅力。

听说9月开拍,最近就要准备进组了?

我们可能9月中下旬就开机了,也是准备了很长时间,现在就进入倒计时的时间段,一步一步来。

《青龙路十九号》观影现场观众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美国众神迷失Z城当怪物来敲门神奇女侠(1)

白日焰火吃吃的爱罗丹攻壳机动队

异形绝美之城放大神奇女侠(2)

伊斯梅尔的幽魂奇幻星球10好时光

守望尘世无处为家昼颜伴随贝多芬起舞

雄狮至爱梵高玉子逃出绝命镇(1)

许鞍华文德斯阿克曼詹姆士·格雷

范俭汤浅政明罗伯特·帕丁森张扬

蒙吉雷磊小野大卫·林奇阿巴斯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