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 | 眼泪、生活、爱情,可望不可及的自由
眼泪、生活、爱情,可望不可及的自由
文 | Cora(伯克利)
编 | 谢喆(南县)
重温《纯真年代》前,最近看的一部马丁斯科塞斯是其早年短纪录片《意大利裔美国人》,该片以住在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小意大利、已步入晚年的马丁斯科塞斯父母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回忆贫穷艰苦却欢腾温馨的往昔。
真是为难斯科塞斯了,出身工人阶级移民家庭看黑帮片西部片长大的顽皮小子,研读七年的原著做了两年的调研,费尽心力勾画出十九世纪晚期纽约上层阶级的生活图景,影片中贵族间心照不宣的虚情假意精致地打磨了这道丰盛却讽刺的盛宴。
当斯科塞斯的祖辈还在西西里的农田里没日没夜地耕作,大口大口地舔着油腻的肉酱时,大西洋的另一端存在着一个被金钱和名望绑架的社会,戴着虚伪假面的贵族披着一袭袭华丽却长满虱子的长袍向我们走来,一套上层人士独有的规矩如同雅致的花纹镶嵌其上,即使他们早已嗅到深藏在荣华富贵背后千疮百孔的人性那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
无论是故事情节、时代背景还是拍摄手法,《纯真年代》都得以从马丁斯科塞斯金光闪闪的里脱颖而出 —— 取代流窜于街巷间的黑帮少年那些充斥着暴力与血腥的成长故事的,是流淌在鲜花、歌剧、华服间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
影片始于对一朵浓郁的黄玫瑰的特写,那是属于艾伦的花,其花语是无法浇灭的情欲,是渴望冲破世俗的牢笼去拥抱对另一个灵魂难以遏制的激情,那是纽伦无法抗拒却又不断尝试逃避的真实的自己,即使剩下的仅仅是飞蛾扑火的生活在熊熊燃烧的爱火中化作的时光的灰烬。纽伦送了象征纯洁与贞洁的百合花给了未婚妻梅,毕竟梅看上去如此天真单纯善良,纽伦相信梅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她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她眼中的人们是友善的,她看不到生活的黑暗面,像一个真正的贵族公主,一辈子生活在谎言架构的幸福中,但影片尾声父子间微妙的一席话,让纽伦、也让观众们内心为之一颤: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继续热爱生活,用一生的沉默成全所爱之人的决定。
艾伦走后,梅不会再拥有纽伦了,朝夕相处的纽伦,不再拥有完整的自己,他跳动的鲜活的心脏永久地沉睡在大西洋的海底,任何渴望重登彼岸的尝试都是徒劳,在被礼俗绑架的世界里,在一举一动可能成为众矢之的的社会中,毫无例外,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坚强地、背负着重重的镣铐向前踱步。
纽伦在订婚之际爱上了他最不该爱上的人,但这一切又是如此地情有可原。那个人让他首次触到了生活的真相,自由的味道氤氲着他的心田,然而,正是这个女人,要他回到世俗的框架里虚伪度日,婚姻生活如流水般单调无趣,纽伦感觉自己早已被未来的日子活埋,他就是一副行尸走肉。艾伦对他而言则是画中的仕女,那让他感到虚幻宁静的意象,他不曾走近的、海边唯美的背影,象征着他所错过、所失去的一切。
这是个多么陈词滥调的故事啊,你一定忍不了我拖沓的陈述,但它又是如此地不同寻常啊,平静的表面下汹涌的暗潮,奢华的装潢飘摇着冷酷无情,尴尬的社交场合背后有多少耐人寻味的澎湃激情,这一切,都在充满复古气息的画面里生生不息。歌剧肆无忌惮地唱着悲伤,它承载着上流社会人士不可言说的苦痛挣扎,歇斯底里的吼叫里寄托了多少被压抑的情愫,这是多么的讽刺呀,非要借由戏子的声音来感受心碎。
但,我们怎么能断言,艾伦才是纽伦的真爱呢?我们又怎么能决绝地认为,梅和纽伦陪伴彼此走过的岁月不值得感怀呢?
只有离开了艾伦,纽伦才能彻底地爱着她,因为她象征着自由,象征着远方,象征着梦想,象征着手掌抓不住的一切,象征着下个瞬间可能的美好。最后的最后他选择离开,那不是什么相见不如怀念,对即将步入耳顺之年的艾伦而言,自由所涵盖的意义早已不同往昔,能赋予他能量的,不是一张衰老的面容,而是始终汹涌的记忆,那些回不去的美好年华,与其定格在短暂的回眸里,不如在脑海里与幻想偕老。
有多少人背负着无人知晓的秘密终老啊,但如果没有遗憾,我们还能慨叹什么?我们还能怀念什么?
很抱歉,我没有从该片的电影语言入手分析,在我看来是,这是斯科塞斯最向世俗妥协的一部作品,但遵循经典叙事和呈现规矩的场面调度并没有遮挡其耀眼的光芒,这始终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斯科塞斯用细腻的手法将伊迪丝华顿笔下奢华俗气的社会图景、压抑虚伪的人际关系和令人扼腕的情感纠葛搬上银幕,使得这份令人感慨的无可奈何成为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为了分析电影镜头不断来回拉片,是破坏电影美感的最佳方式,就《纯真年代》而言,我做不到,宁可让这悲戚而哀痛的幽魂持久而强烈地回荡在我的脑海。
这个余味悠长的故事适合搭配一首同样余味悠长的诗歌。毕竟,我的一个朋友曾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他叫普希金。
《致凯恩》
刘文飞译
我记得那神奇的瞬间;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就像昙花一现的幻象,
像是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无望忧愁的折磨中,
在喧嚣生活的纷扰里,
温柔的声音在耳畔回响,
可爱的脸庞浮现在梦境。
岁月飞逝。骚动的风暴,
吹散了往日的幻想,
我忘了你温柔的声音,
忘了你天仙般的脸庞。
幽居中,置身囚禁的黑暗,
我的岁月在静静地持续,
没有神灵,没有灵感,
没有眼泪、生活和爱情。
觉醒又降临在心上:
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
就像昙花一现的幻象,
就像纯洁之美的精灵。
心儿在狂喜中跳荡,
一切又都为它复生,
有了神灵,有了灵感,
有了眼泪、生活和爱情。
能把眼泪、生活和爱情融合在一起的,应该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吧。
内容简介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曾获得1921年普利策奖。书中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那是华顿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最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并度过了婚后的最初几年。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
《纯真年代》
作者:【美】伊迪丝·华顿
译者:吴其尧
ISBN:9787532773459
出版时间:2016-12-01
字数:170千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48元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纽约一个名门望族琼斯家的女儿。和她的朋友亨利•詹姆斯一样,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多次出国旅行。1885年她和一个比她大十三岁的有钱的波士顿人爱德华•华顿结了婚。此人性格虽好,但他们却很少共同之处,几年以后,爱德华患了精神病,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离婚,从此以后,伊迪丝长住巴黎,直到1937年去世。
华顿起初是为了排遣上流社会家庭生活的苦闷而开始写作的。她从1880年开始发表小说,1889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问世,获得了意外的成功。1905年长篇小说《快乐之家》出版,使她成了20世纪前二十年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为她获得了普利策奖。她一共写了十九部中长篇小说,出版过十一本短篇小说集,还有大量的非小说作品。
福袋
不多说啦,五本《纯真年代》,依然是从留言中抽取五位幸运伙伴,抽中的伙伴尽快将地址电话发送给我们。截止日期为北京时间2017年4月13日18:00.
特此感谢
深焦伙伴
上海译文
点击阅读全文即可购买《纯真年代》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爱乐之城(2)|金刚狼3|Elmarlamar|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