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看什么 | 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的对决

2017-04-10 深焦 深焦DeepFocus


深焦口碑榜

28

List of Films


策划 | 深焦精神分析所

本期统筹 | 阿萌(北京)

本期编辑 | 2miao(武汉)


深焦口碑榜榜单


四月,是影迷的季节。自三月底第70届戛纳官方海报揭晓以来,全世界影迷翘首以盼的热情就随着海报上克劳迪亚·卡汀娜欢快跃起的身姿,逐渐被引燃。继戛纳官方海报揭晓以后,第56届影评人周与第49届导演双周相继公布了官方海报,引发了影迷的进一步热议。导演双周的海报保持了其一贯的高水准与设计感,为影迷所津津乐道,今年的海报取自墨西哥摄影师Graciela Iturbide在意大利拍摄的作品,“Sogno“意为“梦”。 


将目光转向国内,将于4月13日北京时间周四17:00在巴黎举行的戛纳70周年选片发布会无疑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有条件观看的影迷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而除了正如火如荼的戛纳片单预测外,已经开始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也为国内的影迷们带来了一场一年一度的春日电影盛宴。今年更显激烈的抢票大战已经落幕,不知道各位读者们是否已经抢到自己心仪的场次了呢?深焦口碑榜上有即将在北影节中放映的电影仍然在榜,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看完片子后积极来反馈!


关于北影节可来看这篇推送,尽管相信大家的私人片单已定,但说不定会发现一些遗珠呢!


再来看本周的榜单,这周上榜的两部新片可能会掀起一场老公大战:


这周一部院线片进榜,《一念无明》在上映前就广受期待,该片不仅在去年斩获了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导演与最佳女配两项大奖,作为一部触及香港底层社会裂痕的港片,能够在内地上映已实属不易,更为难得的是,此次在国内院线的放映将使 《一念无明》成为首部内地上映的纯粤语电影。


正在小编写稿的此刻,传来了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曾志伟与金燕玲凭借 《一念无明》分别拿下了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与女配的消息,导演黄进也凭借该片拿下最佳新晋导演。不知道这部港片能否借着金像奖的东风在口碑榜上停留更长时间呢。


本周新进榜的第二部电影是由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领衔主演的《分裂》,多重人格的剧情加上一美狂飙演技可谓噱头十足,先不论影片本身如何,单是一美蔚蓝色的眸色就足够摄人心魄了。那么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究竟如何?深焦编辑部更期待读者们的反馈。


总体来看,本周榜单据守高位的几部电影的排名继续变化不大,上期上榜的新片《八月》更是势头十足,稍显遗憾的是,被编辑部青睐的几部电影如《西葫芦的生活》、《弗兰兹》、《托尼·厄德曼》排名下降较大,尤其是《托尼·厄德曼》更面临着下榜的危险,如果你也对这几部电影青睐有加,不妨快来投票拯救一下它们吧。


口碑榜走到第28期,希望大家继续对看过的电影踊跃投票(没看过可以暂时不投),让深焦和你们有更深入的交流。如果你已经看过榜单上的影片,欢迎阅读我们的相关文章;如果你们对我们推荐的新片感兴趣,也欢迎到院线或是网络上观看。另外如果觉得有其他新片也应该进入榜单,一定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春天已至,深焦陪你,且看且珍惜。



上期口碑榜链接:

新片榜




一念无明 (2016)

Mad World

导演: 黄进
编剧: 黄进 / 陈楚珩

主演:  曾志伟 / 余文乐 / 方皓玟 / 金燕玲 / 陈学文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未上映

法国媒体Allócine:法国未上映

IMDb: 7.6/10

豆瓣:7.8/10


《一念无明》综述

文|钲子


《一念无明》是导演黄进的处女作,在去年的金马奖上斩获最佳新人导演和最佳女配两项大奖。影片聚焦了躁郁症患者——这个不被社会所熟知的团体。余文乐所饰演的阿东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父亲大海离家不顾,他一个人照顾着同样有情绪病的母亲,但母亲却一次又一次变本加厉的刺激着阿东,终于有一天阿东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错手误杀母亲,被判入精神病院。心怀愧疚的父亲接阿东出院后两人挤在板房之中,关系疏离的父子在夹缝中重新建立关系,躁郁症患者在社会中寻求落脚之地。


这是一部纯正的港片,但它不止讲述的是香港的故事,而是每个城市里的故事。从一个躁郁症患者牵连出一个家庭悲剧,从一个家庭悲剧描绘出社会的冷漠无情,从社会的冷漠无情又折射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软弱。


电影中有句台词“这里最没有的就是空间”,香港是一个很缺少空间的城市,电影中连呼吸都嫌拥挤的房间、无法放置骨灰盒的小墓碑、食物都放不下的餐厅桌子,每一个细节都告诉着你,香港是没有空间的。就在这样一个拥挤的城市中,人被挤的失去了空间,所以每个人变得自私起来,学会逃避责任。父母有病送去老人院,精神病患者送去精神病院,路边有人出意外只会用手机拍摄下来。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身边的空间,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人心之间的空间。导演用客观的镜头让你直面自己的内心,就像电影中曾志伟说的一样“不是什么都可以判给别人做的”。


其实,躁郁症就是这个城市,充满着无力却又逃不掉。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分裂 (2016)

SPLIT

导演:  M·奈特·沙马兰

编剧: M·奈特·沙马兰

主演:  詹姆斯·麦卡沃伊 / 安雅·泰勒-乔伊 / 贝蒂·巴克利 

类型: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62/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7/5

IMDb: 7.4/10

豆瓣:7.2/10


《分裂》综述

文|陀螺凡可达


《分裂》由美国环球影业发行,改编自一部传记式小说 《24个比利》,由James McAvoy领衔主演。讲述了由詹一美扮演的凯文患有精神分裂,被精神病医生诊断出有23种多重人格身份的故事。


该片剧本问题很多,但胜在故事的构思和创意很好,沙马兰的执导也很有效,后半段更是多次看得目瞪口呆,《拜访惊魂》幽默诡异的混搭也成功延续了下来,一美九个人格自由转换的表演非常精彩抓人。最后一幕挺犯规,但的确不可能有人猜得到。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旧片榜



赴汤蹈火 (2016)

 Hell or High Water

导演: 大卫·马肯兹
编剧: 泰勒·谢里丹
主演: 克里斯·派恩 / 本·福斯特 / 杰夫·布里吉斯.
类型: 剧情 / 犯罪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9/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法国未上映

IMDb: 7.7/10

豆瓣:7.9/10


《赴汤蹈火》综述

文|戈弓长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赴汤蹈火》是融入西部片元素的强盗片类型,却一反类型片的惯例,深刻触及了的当下美国的社会现实。片中兄弟匪徒毫无强盗的自觉,更没有任何“盗亦有道”的追求和豪情,只是仓皇地抢钱。两位警察垂垂老矣,对抓捕有心无力,在银行前蹲点以逸待劳,谈论着自己的退休生活。更为讽刺的是,兄弟抢劫银行却是为了最后到银行还贷,而警匪间却有着同是沦落人的认同。

 

正如影片中那位印第安老警察所言:“一百五十年前,这里都是我们的。现在掠夺的不是军人,而是银行。”——勾连起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现实。片中的西部荒凉破败,人们消极绝望,银行像吸血鬼般榨取着他们的最后一点血汗。这是一个被国家与时代抛弃之地,那些泥足深陷却无力摆脱的人,只能以恶抗恶。

 

西部联系着美国的建国历史、美国的精神和价值,片中富藏石油却荒凉的西部正是当下美国的象喻。《赴汤蹈火》把罪恶以及导致罪恶的贫穷指向了金融机构,不由得让人想到重创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特朗普选战时对其拥趸做出的“遏制华尔街”的承诺。影片在悲凉和绝望的气氛中,也不乏对这一片西部热土的爱和怜惜。兄弟俩在戈壁的落日余辉下打闹嬉戏,宿命到来前的温情一幕令人动容。兄弟抢劫时,德州人民中不乏路见不平拔枪抵抗的,西部的英雄气质并未完全消逝。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八月 (2016)

 The Summer Is Gone

导演: 张大磊
编剧: 张大磊
主演: 孔维一 / 张晨 / 郭燕芸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未上映

法国媒体Allócine:法国未上映

IMDb: 7.3/10

豆瓣:7.3/10


《八月》综述

文|沈青雨


《八月》是张大磊导演拍摄的致敬父辈之作。影片所采用的有距离的观看方式,并不是以小雷的主观视点去建构与代际差距相平行的区隔,事实上就影片的主要段落来看,在切入小雷的主观视点之前,导演更习惯于先以一种小雷同时也是被观照对象的“客观”表现方式:小雷在事件发生之后再入镜,如在父亲和几个好哥们唱起蒙语版的《母亲》时,小雷在歌声响起之后入镜。

 

这其中还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即导演偏爱于用声音来串联转场,比如通过小提琴声来串联小雷的梦境到现实的转换,影片中还会有意地把声音的源头标识出来,如喇叭等。回到影片并非采用小雷的主观视点镜头来区隔子一代和父一代的问题,私以为这是因为导演将两代人置于同一时空中,他所想要叙述的有他眼中的父辈,受父辈影响的子辈,但更关键的或许是一段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来说都十分特殊的时间,在无所不在的闹钟的滴答声中,所有人都被迫“忙生活”,都“被成为”时间的经历者,小雷的特殊性或许就在于他想要主动成为一个主动去感受时间的人,当然在小雷的背后,隐藏着导演自己想要触碰一段逝去的时光的尝试。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对“昙花”等直接对时间问题有所象征的符号进行了淡化处理,即便是表现死亡给生活施加的阴影时也非常克制。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只是世界尽头 (2016)

Juste la fin du monde

导演: 泽维尔·多兰
编剧: 泽维尔·多兰 / 吉恩-吕克·拉加尔斯
主演: 加斯帕德·尤利尔 / 纳塔莉·贝伊 / 蕾雅·赛杜 ..
类型: 剧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加拿大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48/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3/5

IMDb: 7.0/10

豆瓣:6.8/10


《只是世界尽头》综述

文|朱马查


戛纳宠儿多兰今年五月带给电影宫的观众们的,可能不能简单用惊喜或是惊吓来形容。在《妈咪》一部作品和戈达尔作品同时获奖的时候,大家便几乎将这位美少年捧上了神坛,这让他的这部《只是世界尽头》有了集结起最耀眼的法语卡司的号召力,也让大家对这部影片的期待放到了最大值。而带着这样的预期,好不容易挤进影院才能看到这部电影,这也大概是电影节期间放映过后大家在“节日荷尔蒙”作用下毫不留情的嘘声,或是沉默如谜的茫然的来源吧。

 

《只是世界尽头》改编自上世界法国戏剧先锋让·吕克·拉加斯的原名戏剧,讲述一名年轻知名的作家路易在离家十二年后重回家庭,试图告诉家人自己身染艾滋即将离世的消息。全片发生在一个下午一室以内一家之中,死神之剑高悬路易头领,离家之怨之念,家人之痛之嫉,所有都在这极其封闭短促的时空里发酵爆发,张力可想而知。而多兰的处理也是极端无比,似乎绝不折衷,全片由特写镜头贯穿始终,人物的目光神情,喜怒哀乐自然是一览无余,言语也是粗糙直接,一路控诉叫喊,争吵对峙,也是毫无停歇。而情感稍有缓和出,则是配上了多兰标志性的MV式抒情镜头与数段流行金榜歌曲展。诚然,我们无法否认多兰的野心,想要走出自己最熟悉擅长的青少年题材领域,选择拉加斯这部戏剧并非易事,在单一的调度和从头到尾繁复饱和的置景灯光中,观影重点反而集中到了演员的表演和剧本的语言上,而拉加斯所运用的大量喋喋不休,更正重复,停顿迟疑,未完之语要被完整演绎何其之难,稍不留意这层为了表现语言相较情感之无力的意思就淹没在了演员无休止的怒吼、粗口、咬牙切齿、怒目圆瞪、欲言又止、调转目光之中了。我们在《妈咪》中见到了多兰成熟的开端,然而在这部他自称“目前为止最为成熟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在视听上的“逆生长”,一种对于呈现张力的方式肤浅的理解,一些对于生命尽头象征意向的随意运用。

 

自九月于法国正式上映后,《只是世界尽头》在媒体中收获的评价倒是并不难看,网站Allociné媒体均分也有3.3分,虽然是比不上当初《妈咪》4.4分的辉煌,但也是不少媒体亮出五星满分的结果。这其中最为支持的当属《世界报》,评价其为“一场家庭癫狂的临床诊疗,给爱之迷失的清醒一刀”,指出这部电影疯狂地使一些“超电影(运镜,特写)”和“超戏剧(重语言而非动作)”的东西共存。有趣的是,不少媒体自己产生了巨大分歧,我们看到杂志《ELLE》和《Telerama》就既有给出五星的影评人也有怒甩一星的,影评网站LCI也是同时打出四星与两星。

 

《正片》杂志给出的四星评价是这样的:“如果说《只是世界尽头》可能让我们觉得这位导演的上升之路和风格成熟过程遇到了一些阻滞,然而这种对于被爱的绝对需求的强烈甚至令人心碎的表达却是长留在心的。”《电影手册》同样给出四星评价,说“多兰的电影从不满足,《只是世界尽头》将这种渴望,大量的生气,激情和眩晕浓缩在了一出设置简单的心理剧里”,在该杂志九月刊出的长文评论中也提到“如果说这部电影比其前作更为粗放,是因为所有一切都被无力感和宿命感侵袭着”,“家这个概念在多兰看来是难以维持且充满对峙的,《只是世界尽头》可能是他对于这些该死的人和这种灭绝般的歇斯底里的最缺乏诗意的一次处理”。


细腻收敛,以情动人。这正是为什么本片值得一看的原因。



本周排名:11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永远的托词 (2016)

永い言い訳

导演: 西川美和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未上映

法国媒体Allócine:法国未上映

IMDb: 7.7/10

豆瓣:7.9/10


《永远的托词》综述

文|Grace


《永远的托辞》是西川美和的长片电影第五作,由导演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原著曾于2015年入围第153届直木奖,电影也荣获第90届“电影旬报十佳”第五名的好成绩。

本片也与文学相关。讲述衣笠夏子(深津绘里 饰)因一场交通事故不幸去世,她的丈夫——本名为衣笠幸夫的畅销作家津村启(本木雅弘 饰)——不仅在事故当晚密会情人,且在夏子死后没有丝毫悲伤的流露,只顾在网上搜索关于自己的新闻。然而,当发现自己的创作生涯陷入瓶颈时,他转而投身于夏子亲友遗属们——父亲大宫洋一(竹原手枪 饰)、儿子真平(藤田健心 饰)、女儿灯(百鸟玉季 饰)——的生活中,与他们建立起新的羁绊。在渐渐放下属于作家津村启的伪装,重新找回自我的同时,幸夫不得不直面自己一直努力回避的课题:生命中的至亲突然(擅自)离世后,被抛下的人该何去何从?

西川美和对声音、环境与道具等细节的巧妙运用,构成了她得天独厚的敏锐观察与细腻描写,巧妙地使生离死别的沉重话题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会心一笑。生存还是死亡?铭记抑或遗忘?再漫长的借口也总有词穷的一天,我们终要面对问题的答案。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2




雪山之家  (2016)

Sieranevada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制片国家/地区:

罗马尼亚 / 法国 / 波黑 / 克罗地亚 / 马其顿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78/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7/5

IMDb: 7.9/10

豆瓣:6.9/10


《雪山之家》综述

文|大芮芮


1979年的圣塔芭芭拉阳光正好,宁静的海滨小镇与今天并无异同。阴影之下,朋克摇滚的暗潮与其倡导的无政府主义精神全方位渗透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第二波女权主义者开始丢掉乳罩和高跟鞋,先反叛后解构的行为模式成为信仰。正如《二十世纪女人》第一个镜头表现得那样 —— 光天化日之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没了女主人公多萝茜(安妮特·贝宁 饰)的福特车,只有燃烧,没有解释。

 

这是前夫留给多萝茜和儿子杰米(卢卡斯·杰德·祖曼 饰)的家庭用车,导演迈克·米尔斯用最简洁的方式暗示了父亲角色在影片中的彻底缺失,以及所有男性角色沦为陪衬的命运。米尔斯说,这是一封写给母亲的情书,就像2010年他把《初学者》献给父亲时那样。

 

多萝茜是个不施粉黛爱且穿Birkenstock的现代派,出生于大萧条时期的她早就养成了在每一个尴尬时分点燃一根Salem牌香烟的习惯。没有人比贝宁更适合演绎一个55岁单亲妈妈的窘迫和可爱了。她微蹙的眉头,若有所思的神情,以及每一次豁然开朗的大笑是那么无序又浑然天成。面对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和“渐行渐远”的杰米,她努力忍耐、倾听、试图理解又保留看法。一方面,她寻求寄宿在家中的年轻女性艾比(格蕾塔·葛韦 饰)和朱丽(艾丽·范宁 饰)的帮助,不单是为了拉近与杰米的距离,也让她自己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朋克乐队,地下派对);另一方面,她对卡特演讲中这个国家“信心的危机”感同身受,对艾比向杰米灌输的极端女权思想表示不满,也清楚这场朋克运动会比人们想象得更早结束。“他们知道自己不好听,对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多萝茜问艾比,“是的,然而当你创造艺术的激情远远超越了你所掌握的技术时,你的音乐爆发出一种近乎原始的能量......”

 

格蕾塔·葛韦格饰演的艾比可以看做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弗兰西丝·哈。原本在纽约追求艺术梦想的她突然检查出患有宫颈癌,不得不搬回加州静养。毫无征兆的疾病和未尽的艺术梦想让她脆弱易怒又渴望关怀。因为大卫·鲍伊的《天外来客》,她把头发染成血红;因为苏珊·桑塔格,她细心地用相机记录身边每一个人与物件;因为自身的经历,她告诉杰米“不管你如何想象未来的生活,它永远不会朝着你设想的方向走......”

 

生活本身就不可预测,这也是碎片式叙述的《二十世纪女人》最迷人的地方。在推拉镜头调度下,我们跟着人物在Suicide、Buzzcokcks毫无章法的节奏下起舞,一会儿是当下一会儿是未来。而整部电影又是一份完整的回忆。即使结尾的叙述或多或少揭示了人物的命运,多萝茜和这些可爱的女人们对于我们始终是个谜。她们古怪、固执、用自己那套哲学生活,那套在上世纪看来先锋,今天仿佛刚刚好的哲学。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2




诗无尽头 (2017)

Poesía sin fin

导演: 亚历桑德罗·佐渡洛夫斯基

制片国家/地区: 智利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4/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0/5

IMDb: 7.7/10

豆瓣:7.6/10


《诗无尽头》综述

文|柳莺

 

超现实主义者、乐观主义者、世界主义者……按在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上的种种标签都无法限制他自由的创作。同样,日渐老去的身体亦似乎与其无关。这位出生于1929年的智利导演,如今却在在奔九的路上狂飙突进。继2013的《现实之舞》后,他的第二部自传性电影《诗无尽头》在今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登场。他在影片中以浓烈的色彩,炙热的场景,回忆了上世纪40、50年代在首都圣地亚哥与一群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厮混的疯狂岁月。充满狂欢色彩的电影是导演对自己青年岁月的深情一瞥,也是他与家庭尤其是父亲本人的和解。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精神矍铄,滔滔不绝,像一个老顽童,充满好奇地注意着这个糟糕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动向。

 

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他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魔幻舞台,有那么多澎湃的幻想,和鲜艳的色彩。拉美超现实主义的最后捍卫者,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让诗歌与电影跳一支激烈的舞然后死去。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2




西葫芦的生活 (2016)

Ma vie de courgette

导演:  克劳德·巴拉斯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瑞士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4/5

IMDb: 7.9/10

豆瓣:8.4/10


《西葫芦的生活》综述

文|肥内


《西葫芦的生命》有其先天讨喜的优势:首先是一部“手作感”很重的黏土停格动画,其次是影片并没有沉溺在题材本身很自然引导出来的悲戚气氛,反而以一种轻快、乐观且明亮的节奏推进情节,使得观众的眼泪,会是在一种先验感受在得到了影片调性与故事设定的安慰下自然喷发,亦即,影片并不消费这个议题,但这点很可能跟影片赖以改编的绘本有关(但笔者无缘亲睹原著绘本,在此也仅能猜测),不过也可能跟编剧者有关。


  《西葫芦的生命》编剧Céline Sciamma之前备受瞩目的《假小子》也同样以某种轻盈的语调,讲述了一位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在性别认同上产生的一段插曲;尽管片子大抵引入了悬疑侦探片的气氛。但真正令人讶异的是,2016年她的另一部编剧作品《当我们17岁》,竟也入微地深入描绘出两位17岁少年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感,没想到在驾驭孩童情感世界时,居然也是驾轻就熟!总之,不论是《假小子》、《当我们17岁》或是有点想仿效科西胥的《女孩帮》似乎都保证了她在剧作上的张力布置;但是令人动容的是:她并没有把这一点以一般人预期或想象的那样,用相对浮面的方式,放到《西葫芦的生命》来。这种尝试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起码,在奥斯卡颁奖前夕,它已经在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凯萨奖拿下了最佳动画影片和最佳编剧。


本周排名:10上周排名:位次变化:-5




推销员(2016)

Salesman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制片国家/地区:伊朗 / 法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4/5

IMDb: 8.2/10

豆瓣:7.7/10


《推销员》综述

文|小A


阿斯哈·法赫蒂应该算是当今艺术电影界最自知的电影人之一了,他看上去特别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创造人物之间的矛盾。自知是一种智慧,在影展圈混得好的电影人或多或少都足够自知的能力。《推销员》就是法赫蒂运用自己创造矛盾的才能所制作的一款影展特供产品。故事里的矛盾创造得还行,高于影视界平均水平,值得学习。

 

但是和几年前闪耀柏林影展和奥斯卡的爆款《一次别离》比起来,《推销员》有明显的不足,事实上自从《一次别离》之后,法赫蒂就再难找到那种浑然天成的情绪了,正是这种情绪遮盖了《一次别离》里矛盾创造的匠气。《推销员》和前作《过往》都太刻意了,有太多为了冲突而冲突的转场。

 

从《推销员》在戛纳影展放映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片中要用《推销员之死》的戏中戏,我也关注了很多人的评论,几乎没有人想明白为什么。导演似乎在采访中提过故事主线和《推销员之死》的关系,但我读完采访实录的感觉就是导演在牵强附会。这部电影可以叫《推销员》,也可以叫《萨勒姆的女巫》或者别的什么名字,只要把戏中戏换成相应的作品就行。采用一部知名戏剧的桥段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和电影的片名,法赫蒂这次有点不太老实,感觉像是在蹭话题。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帕特森(2016)

Paterson

导演: 吉姆·贾木许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 德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0/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1/5

IMDb: 7.7/10

豆瓣:8.1/10


《帕特森》综述

文 | 郭连凯


你无法去找到一个词语去定义《帕特森》,就像你无法去找到一个词语去定于导演吉姆·贾木许一样,这个头发花白、经常在白天室内还带着墨镜的老头,从影32年来,一直都是独立于美国电影,甚至于美国独立电影的存在。

 

而今年5月份在戛纳电影节首映的《帕特森》,拿到了场刊第二高的3.5分,却依然两手空空,铩羽而归。但贾木许的电影似乎已经不用“金棕榈”或者“最佳编剧奖”这样的标签去贴金,单单“贾木许”这三个字,就已经是最好的宣传,就会有人心甘情愿的起立鼓掌,大喊“Bravo”。

 

《帕特森》在镜头语言上则并无花哨与致敬,它的怀旧体现在片中角色:帕特森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换班间隙用纸笔来作诗,下班之后带着自家斗牛犬去酒吧喝上一杯,与老板聊聊天,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免太过老派,几近脱离现代社会。他不看电视,拒绝使用手机,所以当公交车在半路故障抛锚,他甚至没有手机来给公司打电话报备,最后是一个小学生将她套着硕大卡通手机壳的iPhone借给他,这一幕的反差,显得的滑稽无比。

 

与角色高度统一,《帕特森》的结构分明,且极其规律:8个章节分别对应周一至周日,以及下一周的周一,影片的故事也发生在这8天内,每天以与妻子在床上共同醒来的俯拍镜头开始,上班、写诗、下班、遛狗、去酒吧喝酒、睡觉,如同机器人一般,在周一至周五重复,周而复始。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帕特森》空洞乏味的根本原因,因为它的剧情弱到几乎没有,就像是对一个无聊的人的无聊生活的无聊记录,令人昏昏欲睡。

 

但就在这看似一成不变的刻板翻拍中,才让人更加注意在不变中的细微变化,才令影片中的细节显得动人无比。公交车司机的工作属性让帕特森在每天都会遇见不同的人,使得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非地理距离尺度上的“公路片”。帕特森喜欢侧耳倾听,五大三粗的蓝领工人大谈自己昨晚能泡却没泡上的妞;两个青春期少男少女谈论学校里的功课并抱怨个不停(惊喜的是,这两个小演员正是出演《月升王国》的杰瑞德·吉尔曼和卡拉·海沃德);坐在路边等着自己双胞胎姐姐的写诗少女(斯特灵·詹玲思饰,《招魂》,《僵尸世界大战》);在洗衣房洗衣服却不忘练习Rap的黑人青年;这些角色都是帕特森生命中的过客,没有名字。除了主配角之分,在人物本身上,帕特森并不比他们特别,都是平凡世界中的一份子。

 

贾木许如同一个得道高人,信手拈来的反高潮,平淡如水的节奏和毫无戏剧冲突的剧情,却让人心甘情愿的沉迷。能将平实与平庸拍的精彩有趣,除了贾木许,可能谁也办不到。

 

这世界上,有天赋的人永远都是少数,更多的是像帕特森、或许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谁说普通人的生活就不能一样精彩有趣呢?



本周排名:2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海边的曼彻斯特(2016)

Manchester by the Sea

导演: 肯尼思·洛纳根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5/5

IMDb: 8.3/10

豆瓣:8.7/10



《海边的曼彻斯特》综述

文|Cora


2016年的圣丹斯秀场,编剧出身的导演肯尼斯·罗纳根献上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抒情诗。独立影片《海边的曼切斯特》讲述了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Lee,中年男人,水管工,独居于波士顿一间简陋的公寓。由于长兄突然离世,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料理其后事,那些封锁在往事里的伤口不得不面对第二次撕裂。素描画般的海边小镇景色,现实与回忆的撞击游戏不停上演,渔船上的嬉闹声伴随着令人心碎的哭泣。罗纳根选择用自然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愉悦的忧郁,回荡着的是挥之不去的无可奈何:我们有权利选择逃避,有权利不与过去和解,有权利缩在坚硬的保护壳里,有权利选择如何继续早就遍体鳞伤的人生。


11月18日在北美院线上映后,该片更是收获了美国媒体的好评如潮,无疑加大了该片的冲奥筹码。目前已经拿下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影片并获影评人选择奖最佳影片提名的《海边的曼切斯特》在MetaCritic综评高达95分,给出了满分的《综艺》杂志评论道:“持续的悲伤和救赎的希望是和戏剧艺术自身一样永恒的主题,但是它们极少能勾起《海边的曼切斯特》里所有的这种揉杂了非凡的爱、愤怒、痛感和脆弱的幽默的复杂情绪。” 《纽约客》则评论说:“《海边的曼切斯特》里流线般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不禁想起《费城故事》。”男主角的扮演和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的光环则更为耀眼,已荣获哥谭独立电影奖、美国国家评论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沙漠棕榈成就奖、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含《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在内的不少媒体更是直接在影评里盛赞卡西的表演,在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角逐中被广泛看好。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保持站立 (2016) 

 Rester vertical

导演: 阿兰·吉罗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未上映

法国媒体Allócine:3.7/5

IMDb: 6.8/10

豆瓣:6.6分/10


《保持站立》综述

文|佳含


阿兰·吉罗迪导演的上一部电影《湖畔的陌生人》同样关注的是同性恋题材,这部影片不仅入围了第66届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更被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评为年度十佳影片。然而,外媒对于《保持站立》的评价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两级分化。英国《卫报》仅仅给出了2/5的分数,称这部影片中过分的自我放纵令人厌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失望之作。而更多的媒体将之解读为一则艰涩的寓言,一部超现实的黑色喜剧。


片中,电影剧作家利奥在南法乡间与农场牧羊女玛丽坠入性爱之河,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玛丽很快就发现她无法和整日不着家的利奥生活在一起,于是便抛下了利奥和他们的孩子,搬离了农场。利奥便从此开始了一个人带着孩子的生活。


影片的叙事始终游走在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以至于整部电影最令人困惑的地方在于,观者很难搞清自己究竟是在何时被卷入了一则如此晦涩的寓言。也许它始于结尾处以平克弗洛伊德乐队作为背景音乐的同性性爱戏;也许来自于曾经施舍流浪汉而此时身无分文的利奥抱着孩子在城市的街道上游走,被一群流浪汉扒光衣服的时候;也许是早些时候,利奥划着船深入小河源头,寻找一位用植物“脑电图”检查身体的秘密巫师之时……而同时,这样多层次的结构也构成了影片最为精巧之处——所有这些有些魔幻又有些现实主义的场景均遵从了统一的内部逻辑。如果说,影片大胆的想象力像一辆莽撞的大卡车,喜欢探索高速公路外的各种崎岖小路,那么实际上它从来没有偏离过既定路线。


吉罗迪从不忌讳在电影中大胆表现性爱镜头,在《保持站立》中,他更将自己对性爱场景从感官体验上的精确操纵尽情发挥。大尺度的性爱镜头和分娩镜头除了令观众为导演的胆量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它们紧密联结着性别、生殖、代孕和安乐死等社会现实问题,同时也构成了本片关于人性本质中压抑、恐惧与孤独的探讨。


本周排名:14  上周排名:13 位次变化:-1



托尼·厄德曼  (2016)

Toni Erdmann

导演: 玛伦·阿德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奥地利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未上映

法国媒体Allócine:法国未上映

IMDb: 7.9/10

豆瓣:7.5/10


编辑简评


胜在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父女间的千言万语,在什么都没说中说出来了。——最后父亲披着厚厚绒毛慢慢穿过公园,突然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同志亦凡人)


笑得最飙泪的时候也是意识到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的时候,想方设法留影纪念只是让人生愈加讽刺。(朱马查)

本周排名:15 上周排名:12 位次变化:-3



沉默 (2016)

 Silence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79/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8/5

IMDb:7.6/10

豆瓣:7.8/10


影片综述

文|yiwen


这部根据远藤周作同名原著改编的电影曾在1971年被日本导演筱田正浩首度搬上银幕。45年后,跨越了太平洋,年近75岁的马丁·斯科塞斯重拾经典,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之后再操刀于之颇有执念的宗教题材,然而正如老马在拍摄完成后所表示的不如人意,影片《沉默》无论是在对神性与人性间挣扎的表达力度,还是叙事结构的侧重节点上都滑了不小的坡。


《沉默》讲述了早年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来到日本传教却饱受苦难的故事。故事大背景在德川幕府针对基督教的禁教令情况下展开,备受折磨的教徒在强权面前一一殉教,面对生存与信仰的选择,相信与怀疑之间,生命条条逝去,大海却一味沉默。影片前半部分由加菲尔德饰演的年轻传教士罗德里格斯用书信的方式讲述了,他一边寻找失踪的恩师,一边秘密在日本基督徒村民间进行传教的经历。后半部分进入到原著中的高潮,即是他面对信仰与世俗性的思考,辩论与博弈。对于罗德里德斯来说,他的困惑有上帝的沉默,也有相对自己传播最终目的的审视。面对“弃暗投明”的恩师,寸草不生的“沼地”,他不得不对基督信仰进行更深层的思索进而自我说服。然而可惜的是,就原著本身的复杂性与深度上,老马的改编以及切入、侧重口并未使之精华得到提炼,相反却似有意地将远藤周作对人性挣扎的描写“降格”成更具象也更易懂的基督徒的挣扎描写。


另来,这场基督教徒在东亚的苦难求索之旅,也没有很好地被运镜及台词烘托出来,乃至失却了深入的余味渲染。影片虽然在台湾高山取景,雾色诗意、色调清冷,然而过多的特写镜头、无法摆脱的好莱坞传统叙事剪辑手段、以及为服务欧美观众而刻意英语化的日本岛民台词,都使影片失去了本可以更耐人回味的东方韵脚。



本周排名:13 上周排名:10 位次变化:-3



- FIN -


欢迎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艾玛纽·丽娃考里斯马基阿莫多瓦霍夫曼

Kogonada泽维尔·多兰黄惠侦张大磊

爱德华多·卡萨诺米兰拉·坎农诺金敏喜

刘健杨城铃木清顺容光荣张佑振

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协会主席Ailn Tasciyan

阿彼察邦于佩尔法哈蒂拉夫·达兹

李丹枫西川美和戈达尔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龙先生

最坏的一天在哥伦布城中爱乐之城(1)|姜戈

猜火车巧巧编舟记好女人笨鸟

爱乐之城(2)|金刚狼3Elmarlamar好极了

希望的另一面在路上爱乐之城(3)

海边的曼彻斯特中邪刺客信条夜行动物

爱乐之城(4)|你自己与你所有毕业会考

B夫人将来的事|五百米八百米X战警

唐皇游地府无名女孩第一夫人

永远的托词美国甜心托尼·厄德曼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第28期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