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与美的殉道者
深焦日语翻译组・日剧组招人了!!!
两个小组都会以同好会的方式展开活动
从兴趣出发,一起分享、交流、学习、进步!
如有兴趣加入我们,请致信邮箱:
shinnen@filmdeepfocus.com
想加入翻译组的请告诉我们您的日语程度,
想加入日剧组的请至少附一篇日剧相关的评论。
翘首期盼各位的来信!
实相寺昭雄
文 | 黑犬(大阪)
编 | bastard(上海)
同系列影评回顾:
引文
ATG在发展的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集结了各地的人才,有的人离开电影公司为其奔赴,好比大岛渚离开松竹,铃木清顺离开日活,也有人是纪录片制作出身,有志于其他电影类型创作,诸如松本俊夫,东阳一等。本文的主角实相寺昭雄则放弃了电视剧制作的职业,加入ATG专心于电影创作,他与ATG合作了以下四部作品:《无常》、《曼陀罗》、《哥》、《早梦》。本文将浅析这四部作品,为实相寺的ATG时代拂去一些灰尘。
早梦 あさき夢みし (1974)
或许实相寺昭雄对许多不熟悉日本电影的影迷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提到奥特曼这个关键词,许多人会反应过来,他就是那个参与了《怪奇大作战》制作的导演。《怪奇大作战》是实相寺在TBS时代的最高杰作,诞生于他尚未在ATG大显身手的岁月。这段时光对于实相寺将来在电影方面的成就而言,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实相寺也是电影专业出身,但是进入电影公司的机会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日本的电视行业方兴未艾之际,恰逢其时,TBS的大门为实相寺打开了,实相寺转而投身于电视剧的拍摄。他并不满足于没有个人特点的电视剧拍摄方式,尝试着在作品中加入电影技法与自身的作者性。也就是在实相寺参与电视剧制作的过程中,他所积累的经验为他将来的个人风格定调,好比实相寺所运用的极具风格化的倾斜构图、超大特写、逆光以及横移镜头——这些元素都涌现在他将来的电影中。
《无常》的佛理辩论之先声
在《无常》之前,实相寺导演了大岛渚的编剧作品《宵闇せまれば》。实际上,这并非是实相寺与大岛渚相识的起点,早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前,实相寺就参演了大岛渚的编剧作品,并在演技方面得到了大岛渚的指点。这部作品的灵感似乎脱胎于《日本春歌考》中煤气中毒的场面,作为一部室内剧,它讲述的是黄昏时分,四个学生在穷极无聊的状况下打出的一个生死赌注,以此来映衬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时年轻人内心的虚无。当然,实相寺与大岛渚的友情还有更深的发展,由于志同道合,大岛渚极力推荐实相寺,在1970年,实相寺退出TBS加入ATG,与ATG合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片,也就是段首提到的《无常》。
无常 無常 (1970)
《无常》这部电影在当时受到了极大关注,毕竟这部电影的主题乱伦是极富情色意味的题材,再者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是以巨乳闻名的司美智子。杨德昌有句名言:“电影的出现让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遗憾的是日本海军将领长谷川清在看完此片的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溘然长逝(他逝于1970年9月2日,这部电影在1970年8月8日)。在葬礼上,长谷川清的亲戚们以“此等不检点的电影缩短了长谷川清的寿命”为由痛击实相寺,不知杨德昌作何感想。
不论这部电影的乱伦主题道德与否,它思考着与生、死、性相关的问题。自实相寺受到大岛渚《爱与希望的街》的影响以来,他便在许多方面以大岛渚的电影为标杆,《无常》中的人物造型,就是实相寺吸收大岛渚的结果。该电影的主人公正夫追求无政府状态下的自由,这种执着在往昔的日本影史中是少有的。联系到1976年大岛渚拍摄的影片《感官世界》,其中的女主角阿部定就是大岛渚的正夫,二者都模糊了道德的边界,对社会制度发起挑战,如果换一种方法思考,他们虽然是不道德的,但他们通过对自由极致的追求重新定义了边界,进而自己成为边界。
无常 無常 (1970)
在正夫与姐姐沉沦于极乐之境的同时,他也与寺庙中的僧人荻野辩论善恶。实相寺与佛教的渊源不止于姓中带有“寺”字,实相寺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学习佛学,《无常》中对佛教的讨论是当时的日本电影极少触碰的题材,荻野以禁欲的僧人形象出现,几乎与正夫对立,他对正夫的姐姐抱有的爱在压抑中走向对佛像的倒错,凡胎爱抚佛体,这个片段的邪淫之美与姐弟之间冷感的交媾场面相比,它才是这部电影真正带有肉欲的地方。
上文所述的实相寺的风格化的电影技法在这《无常》中也有所体现,在当时的电影评论中影评人们在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中抽丝剥茧寻找他们对实相寺的影响,倘若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实相寺的生平,我们可以发现——实相寺在狭小的工作室中拍摄电视剧时对如何最大限度地藏起摄像机乃至对拍摄角度的摸索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实相寺的个人美学。
堂吉诃德的背影
如同《曼陀罗》的题名,实相寺再次以佛教的宇宙观为基础打造了一个故事,这部电影也与许多其他ATG的电影一样,是时代中学生运动的一个剪影。《曼陀罗》满溢着广角镜头,参加学生运动的主人公闯入了一个类似邪教的神秘组织,它信奉人类精神上的迷狂,每个人都能依靠农业自给自足,以此为背景,剧作中必然存在着信仰与怀疑的激烈碰撞,毋庸置疑,这个故事迎来的必将是玉碎的结局,主人公的自杀是一场运动陷入无序时预先破碎的幻灭的泡沫,这部电影似乎是实相寺预感到的,对联合赤军事件的一声叹息。
曼陀罗 曼陀羅 (1971)
这部电影在1971年9月11日公开,三岛由纪夫逝于1970年11月25日,联合赤军发生在1972年2月,怎能不说它是实相寺对当下率先敲响的丧钟呢?有意思的是,电影中的人物裕,在去京都车站的途中经过一家书店,其中陈列着三岛由纪夫与高桥和巳的著作,裕却对当时极受追捧的高桥和巳冷眼以待,选择了野岛秀胜所著的《“日本回归”的堂吉诃德们》,仿佛一个时代所有的厌倦,都压在了这位骑士的背影上。后来,他提着武士刀只身闯入东京,企图挑战国家的象征,风萧萧兮易水寒,与堂吉诃德不同的是,在面对风车时,裕清楚自己的命运。
《哥》与《早梦》:贵族的两个结局
《哥》是实相寺对日本人内在精神构造探索的延续。这部电影是实相寺受到了三岛由纪夫之死的影响创作的,不论是三岛由纪夫还是《哥》中的主人公淳,不仅极富武士精神,也都仿佛《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般的存在,这注定了他们自身的悲剧性,《哥》讲述的是贵族的消亡与瓦解——主人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固执地守护家族传统,他也只能这么做了,毕竟他不知道在来日等待他的到底是光明还是黑暗,不如将传统作为慰藉、自我保护。《早梦》的主题也是贵族,与《哥》不同,《早梦》以更超脱的方式作结,女主角四条浪迹四方。这部作品是实相寺ATG时代与商业电影时代的过渡,实相寺对王朝光影的华丽描绘令其看起来不像一部ATG低预算下产出的作品。
哥 (1972)
《哥》中殉道者般的美感以及《早梦》的纤细在实相寺接下来的影片《歌磨》中得到了继承,终于,实相寺带着自己在ATG中留下的影子走出了ATG,也走出了那个时代,通过他的一系列电影,我们可以得见实相寺昭雄无愧于“官能与美的殉道者”之称,他对殉道者们的态度悄无声息地藏在了《哥》的英文译名中:
poem。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查看关键词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