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Zac 2018-05-20

Dee



DAY

12

DeepFocus

开战

En Guerre

导演: 史蒂芬·布塞
编剧: 史蒂芬·布塞
主演: 文森特·林顿 / Mélanie Rover / Jacques Borderie / Olivier Lemaire / Bruno Bourthol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开战》导演圆桌访谈


《开战》入选了2018年戛纳主竞赛,该片由史蒂芬·布塞执导,文森特·林顿主演。电影紧密跟踪了一场工人罢工,企业试图毁约,1100名工人面临失业,很多家庭处在破碎边缘…

 

《开战》是史蒂芬·布塞和文森特·林顿的第4次合作。早在2015年这一对搭档就凭《市场法律》入围戛纳主竞赛,文森特·林顿凭借该片获得了当年的最佳男主角奖。几乎是从《市场法律》开始,史蒂芬·布塞被冠以“政治电影导演”的名号。《开战》与《市场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比《市场法律》走得更深更远,态度更激进,言辞更猛烈。

 

通过一种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开战》剪辑流畅干脆,表演毫无破绽,情绪升温,一触即发。协商、运动、音乐、重复,一种简洁有效的结构还原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工人运动,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还为法国作为罢工抗议大国正名。

 

尽管胜算不是特别大,但是《开战》毫无疑问是包括金棕榈和最佳男主角等奖项在内的潜在夺标热门。连3年前曾经把布塞上一部戛纳主竞赛作品《市场法则》妈得狗血碰头的《电影手册》也认为《开战》有了长足的进步。


5月17日,深焦参加了导演史蒂芬·布塞的圆桌访谈:


Q

A

采访丨Zac

编辑丨往事如烟


深焦:这也许是一个挺笨的问题了,但是拍这部电影是不是代表了你对电影能够带来改变力量的积极态度?

 

史蒂芬·布塞:我以前是悲观的, 好几年前我深信,不管怎样,明天总是比今天更糟。但在花了很多金钱见精神分析师之后,我的这种想法改善了。我现在认为,电影、书本、音乐 ,所有的艺术作品,不一定都有能力改变历史,它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它们只是照亮前路的一盏灯泡。但是在开夜车时,开车灯来避免事故总是好的。我就希望当一盏路灯,尽力去照清事实,尤其是在有些人千方百计让事实模糊的时候。

 

史蒂芬·布塞 Stéphane Brizé


深焦:传统的政治电影拍摄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在今天,政治电影的意义又有多重要?

 

史蒂芬·布塞:很明显,政治电影是一种跨越几乎整个电影史的类型,每个电影人都是这部历史的一员。有些人需要一些更直接的方法来看清和定义别人,我就常常听到自己和法国政治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是随着《市场法律》才出现的,但这其实是我的第六部电影了。因为这部电影,我被贴上“政治电影导演”的标签。从那部电影以来,我开始反思世界和机关组织是对个体的影响。在这以前,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去想这个问题,但经过个人的平衡考量之后,我打开了这扇窗户,观望世界,联系不同人的不同处境。当你开了窗,你的观察会变得广阔,由此提供各种剧作可能性。我的话,我就发现了我内心一种特别的愤怒。我在这种情绪里成长,这种愤怒和特定的组织机构有所关联。

 

深焦: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有一部纪录片叫做 《Libre》,Michel TOESCA 执导,是关于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地方帮助难民的故事。这部纪录片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我也在你的片子里找到了,那就是公民都不得不自己去解决一些政府本应该解决的问题,政客该解决的问题;也由此,政府变成了一个非人的机器,不再关心个体,不再关心市民的安好,而是关心市场、企业,或者某些“更大的”东西,某些在外部的可被当作替罪羊的“怪兽”。我希望听听你对这的看法。

 

史蒂芬·布塞:当然。对于这部纪录片,我其实不太清楚,但这部片让我想起了文森特·林顿的一部作品 ,菲利普·里奥雷导演的。这部电影恰恰也是关于一个男人,他一开始还没有政治的意识,去帮助一位年轻的难民,却被迫卷入一堆问题的中心,这是因为在法国有法律规定禁止留宿或帮助没有相关证明的难民。

 

文森特·林顿 Vincent Lindon


其实很天真地,在真正开始做调查写剧本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都认为,在员工和企业主之间的较量中,双方的权力其实或多或少都是平衡的。但事实上这大错特错。现实情况就是像电影描绘的一样,这场战是完完全全不平等的,所以要把这些表现出来很重要。规范公司行为的法律很大程度上是对公司有利的,以助市场的流通。而市场的流通,对很好,有何不可,但要以什么为代价?要每个男人女人为此付出什么?我们现在已来到一个疯狂的境地,企业完全可以做一些超现实的事情,这些我们都看到的。在电影最后,明明有另一个公司提出一个可靠的收购提议(来保住人们的工作),但是法律却允许另一方说:我不同意,我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真是一个完全超现实的处境。这些法律是政治的产物,是80年代市场开始被调控的时候立下的,保障的是企业,企业家,投资人,以及尤其是股东的利益。

 

最后要说的是,身在一个集体里,我们会感到一种强烈的背叛感。我们希望从国家那里得到的,是一种保护,国家应该在场来确保平衡。但是现在,这已经不是事实了。国家,非常客观地讲,是站在资本那边,权力那边,股东那边。如果你看着电影,觉得内容脱离实际,那是我们脱离现实。

 

深焦:基于现实的故事,发生在过去的故事,这两种你都拍过了,哪一种电影制作对你来说更自然或者说更有挑战性?

 

史蒂芬·布塞:在我拍《市场法律》的时候,《市场法律》就是我想拍的电影。而我拍《女人的一生》的时候,这也是我当时的需求。《开战》也是。这不是一种欲望之间的争斗,而是特定时候的特定需求。比如说,也许不合常理,但《女人的一生》的拍摄想法受了《市场法律》拍摄经历的很大影响,因为后者让我发现了一种展现真实的方法。而《开战》就是在回应《市场法律》拍摄时诞生的一种需求,我想为他们工人正名。这种需求也一定会在我接下来的新作品里表达出来,但是这些新作品不一定会继续采取脆弱工人的视角,因为从掌权人或者以为自己掌权的人的视角去看也很有趣。毕竟,他们只是权力的木偶。所以说,这些其实都是当下时分的需要,但每部片都是在以前的作品的基础上存在的,我不能说我更喜欢我的女儿还是我的儿子,我都喜欢。

 

市场法律 La loi du marché (2015)


深焦:关于导演风格,《开战》和《市场法律》有很多相似的想法:角色,政治形势…但他们的导演风格完全不一样,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非常像纪录片的拍法?

 

史蒂芬·布塞:《市场法律》的确是这一系列思考的开端,也定下了《开战》的基调和拍摄手法。这种拍法跟主题非常契合,但我也说不好,因为这种拍法对我来说也是非常直觉的,通过表达真实的必要性来讲述目前世界的状态。但我也避免说自己在拍一部纪录片,因为说到底,文森特·林顿的在场就有一种虚构感,还包括一些电影镜头的选择也是。但是虚构感也使一些想法成为可能,做到一些纪录片没法做到的事。我看了很多关于社会冲突的纪录片,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次谈判里有政府顾问在场的场景。这种员工,企业主,政府,三方在场的讨论我从没有见过。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虚构能看到更多纪录片看不到的。当然了,为了能够展示这些场面的真实,我也得做相当多的调查。

 

然后,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些很激进的电视报道元素,而不是纪录片的形式。 我们一开始就问,为什么要用这些我们每天电视上都见到的新闻画面?我们会回答因为我们需要这些关于社会的信息。但其实这些报道通常只是截取工人愤怒的爆发,使得实际上很少人真的懂背后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些所谓报道提供的其实只是“戏剧感”。这些新闻报道,原本应该给我们带来消息,却阻碍了我们去了解,这为我选择虚构的形式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开战 En Guerre   (2018)


深焦:我认为,一个让整片凝结起来的力量是愤怒,那种愤怒以至于让人几度不适。当我们看到工人袭击企业老总的那一场戏,媒体场爆发了一波掌声,象征了某种发泄。所以我想问,你想观众如何去处理你片子逐渐建立起来的愤怒?再者,有没有可能,利用这种愤怒的一个方法是参与政治改变事情?一些从愤怒里诞生的新的运动正在遭受谴责,你怎么看?

 

史蒂芬·布塞:这部电影从一句名言引用开始:抗争也许会输,不抗争就已经输了。这立刻牵涉了去斗争、去回应的必要性,只要有我们不同意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发声。我们把这句话也写在剧本的开头,陪伴了我们整部电影的写作。我想说的其实是,在这个剧本里起决定性的,是打造一部电影为这种愤怒讨说法。这种愤怒,有时候转化为暴力,受到严重谴责,被政客唾弃,很多很多时候落得被罪名化的结果。这是我觉得政治层面上最有问题的一件事。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用的话,那就是为这种愤怒正名。你们有权利愤怒,你们有理由愤怒,你们更应该表达,哪怕会被扣上罪名。

 

深焦:文森特·林顿出演是自然而然的吗?甚至是必须的?

 

史蒂芬·布塞:我不是为他而写这个故事的,他也不是必须和我合作。但是我们之间有一种非常好的默契,会一起构思一些主意。我们之间的信任从上一次的合作到这一次走得更远。但我写作的时候,我为自己而写,我投射自己的情绪,我的愤怒,我的痛苦…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有很多类似的情绪。既然我为自己而写,我投射自己,通过一个我创造的人物把自己带给世界,所以在我笔下的这些男人角色,也有一些女人角色,但是在我笔下的这些男人中,文森特·林顿都能自然找到他的位置。我们的愤怒都是类似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如果我们之前没有合作《市场法律》,这一部片根本不可能完成。我们之间的关系其实不需要很多话,我们能够捕捉对方的情绪,知道对方想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很宜人的关系,就像情侣,能够一起前进。

 

市场法律 La loi du marché (2015)


最后一个问题关乎到电影结局,导演对此有点激动,几番强调不可在文章谈论电影结局,觉得剧透是对电影导演最大的侮辱,毁掉了结局之前打造的一切,他还点名批评了一个英国媒体。为了遵守诺言,该问答就不再分享。


-FIN-



深焦戛纳报道


DAY10:

“我恨你们把我生在这世上”


DAY9

《巫山云雨》二十年后,他带着冥王星来到戛纳

从恐怖音乐剧到悬疑片,她是下一个值得期待的女导演

他们不是父女,他是娈童犯


DAY9:

毕赣:长镜头并不是我的标签

黄觉:毕赣是“传教组织”的头头

地球最后夜晚的男人们


DAY8:

是枝裕和要拿金棕榈了吗?

深焦 x 贾樟柯:江湖气短,儿女情长

《动物凶猛》,带着狠劲挺进戛纳!


DAY7:

这才是主竞赛片该有的样子


DAY6:

第一次觉得戈达尔老了

获奖大热!波兰版《芳华》的冷战爱情

唱完这首歌,我为家乡炸电缆


DAY5: 

一个急着去爱,一个想着离开

我以异于常人的嗅觉找到了你


DAY4: 

前苏联崔健和列宁格勒的夏天

看硬了,也看哭了

《顿巴斯》政治先行,我买账


DAY3: 

马丁·斯科塞斯,从戛纳启程的伟大

失望!哥伦比亚版《教父》更像是民俗大杂烩

想不通,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片子都进了主竞赛


DAY2: 

王兵:电影是死者的记忆


DAY1:

2018戛纳选择86部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