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和对策 | 新传考研热点36

2016-09-12 戳我》》》 新传土拨鼠

本公众号由上海大学新传传播研究生土拨鼠团队运营


导读
新媒体作为集信息、观点、民意于一身的舆论平台,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行业和大众生活。新近发生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日益凸显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政府对于新媒体舆论监督管理集中表现为行为干预、策略性引导,使舆论朝良好态势发展。新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舆论监管方式的灵活性。因此,要认清新媒体舆论监管的功能,寻求新媒体舆论监管最佳方式,从而找准新媒体舆论监督制高点。此外,为了节约各位宝宝们的复习时间,我们从今以后的新传考研热点的字数都控制在1500字左右,方便大家阅读。


一、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丰富和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呈现个性化强、受众可选面广、表现手段多样、信息更新快速等特点,对舆论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也增强了新媒体舆论监督和管理的难度。

 

(一)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逐步成为人们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之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在突发事件中,正是由于互联网传播迅速、互动便捷、受众广泛、影响力大,使得其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

 

(二)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成为公民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微博迎合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主体。网民通过微博,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发表观点,包括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等,这些意见通过互联网,被快速度地传达.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反馈。微博的低成本、高效率,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双面性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因此,在热点事件发生后,政府积极介入,并及时发布权威声音,有利于信息公开,避免谣言的传播。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政府信息公布的方式。一方面极大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同时,也避免了谣言的传播。

 

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话语权和监督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点在于,不需要过多地权衡利益关系,准入门槛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容纳各种信息和意见,使得每个普通受众都能获得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话语权。新媒体实时性、双向性、广泛性、迅速性的特性,赋予公众充分的舆论空间和一定意义上的舆论自由。新媒体的控制性弱、准人门槛低.减少了社会身份对言论的制约,原先掌握舆论表达资源的权力关系被消解,使得公民的话语权得到更大程度的回归。

 

3.新媒体的潜在影响力扩大了舆论监督的声势和规模。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这里.素不相识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各种观点与信息在这里汇集交锋,人们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相互影响,一旦某个事件成为热点,就会引发广泛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从而扩大事件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南此可见.随着新媒体El渐融人人们的日常生活,舆论监督的声势和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二)消极影响

 

1.舆论监督公信力下降。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集群现象比较严重,网络语言的非理性和观点的盲从性,言论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往往导致网友过于情绪化,各种网络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案例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依法管理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的讨论。各种谣言、过度披露个人隐私等,干扰了网民对于监督客体的正常、公正的判断,不同程度消解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2.影响舆论导向与司法公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众监督权力和参与权力得到极大提升.舆论监督极容易产生“越位”.新媒体平台产生的“媒体审判”,给司法公正进程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20 12年“药家鑫撞车杀人案”,自被媒体披露之后就一直是微博上公众讨论的热点.直至药家鑫最终被判处死刑。

 

三、新媒体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主流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在主流媒体建设过程中,首要的是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网络舆论的社会公信力,赢得公众的信任。其次,发挥网上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再次,加强对网络民意的收集与回应。在公众负面集群情绪的萌芽阶段,改变以往单方面“堵”的做法,主动疏导,避免公众情绪堆积造成“网络群体事件”。最后,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处理政府必须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的行为,发挥社会公众对网络的监督作用,完善对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的工作机制和应对处理机制。

 

(二)不断完善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和规则,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的法律制度是实现舆论监督法制化的基本保障。只有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情况下,通过立法的形式.有效地规制网络上的言论行为,才能实现新媒体虚拟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媒体和公众能自觉规范和调整言论行为,嘲促使舆论监督起到正面作用。

 

(三)椎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线上线下共同进行舆论监督。新媒体监督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得舆论监督事件能够迅速吸引公众关注.形成强大舆论场,促使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并进行监督;传统媒体监督具有权威性,一些从业者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在微博、微信、论坛中寻找新闻线索.进行连续深度报道,将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推向新的高度与深度。


点击蓝色字体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独家图

        一张图读完《传播学通论》

        一张图掌握《新闻采访》要点

新传考研热点

          新传考研热点01|众筹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2|众包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3|数据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4|VR+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5|公民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6|公共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7|大数据时代的被遗忘权

          新传考研热点08|社交媒体与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9|全媒体

          新传考研热点10|隐性采访

        新传考研热点11|互联网+新闻业

        新传考研热点12|网络舆论监督

        新传考研热点13|网络谣言

        新传考研热点14|2016上半年的互联网新表达

        新传考研热点15|媒介审判

        新传考研热点16|报业转型

        新传考研热点17|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

        新传考研热点18|新媒体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

        新传考研热点19|新传考研必备数据

        新传考研热点20|大数据带给新闻业的变化与挑战

        新传考研热点21|网红+网络直播

        新传考研热点22 | 网络综艺热现象解读

        新传考研热点23 | 融合下的“中央厨房”解读

        新传考研热点24 | 机器人新闻写作

        新传考研热点25|新闻专业主义与自媒体

        新传考研热点26|从王宝强事件联想到网络暴力    

        新传考研热点27|澎湃模式与今日头条模式比较

        新传考研热点28 | “信息茧房”及其危害

        新传考研热点29|论微信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传考研热点30|网络自拍的深度解读

        新传考研热点3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一)

        新传考研热点32|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二)

        新传考研热点3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三)

        新传考研热点34|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四)

        新传考研热点35 | 自媒体的传播学深度解读

上大新传早知道

        上海大学81岁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毕业    

        上大新传早知道01 | 原来学硕上这些课

        上大新传早知道02 | 原来专硕上这些课

        上大新传早知道03 | 原来读了研究生是这种体验

        上大新传早知道04 | 上大的校园是这样的(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5|“上海大学承包上海滩事件”(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6导师郑涵——君子好读书,遗世而独立(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7|我们这个专业的大咖们和实习的地方(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8|上海电影学院一周年

        上大新传早知道09|上大新传考研17大纲出炉,学硕变书,专硕未变

        上大新传早知道10|上海大学吃的怎么样

        上大新传早知道11|上海大学的宿舍怎么样

        上大新传早知道12 | 2016上大研究生的开学典礼回顾

奥运报道专题

        奥运报道专题01|网络传播中的奥运报道

        奥运报道专题02|媒体们用尽洪荒之力做奥运报道

        奥运报道专题03|看国内报纸如何报道里约奥运首金

        奥运报道专题04|独家拆解本届奥运7大舆情点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审发:凯乐学长


土拨鼠xiumi.us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tuboshu126)加入新闻传播考研群,请注明“昵称—报考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