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28)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3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3年第28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诗经·秦风》《石鼓诗》年代背景主旨新考
作者:程平山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定价: 98
《<诗经•秦风><石鼓诗>年代背景主旨新考》利用新的出土文献与研究成果,重新审视考定了《秦风》《石鼓诗》的年代背景主旨。在对《秦风》分类与判断起始的基础上,作者利用清华简《系年》与新的研究成果,重新确定《秦风》的年代背景主旨,结论崭新而可靠,大大改善了战国汉代以来学者的认识。关于《石鼓诗》的年代,作者的思路与视角既有对以往研究合理因素的吸收,更是依据新的出土文献重新作出判定,提出以内容为主、文字与出土地为辅助的准则。《石鼓诗》出土于汧渭之会,乃秦早期都城秦文公所都汧渭之会(陈仓故城一带)、平阳、雍之所在;内容描绘的是周平王五十一年至周桓王元年(秦文公八至九年,前720—前719年)秦文公在汧渭之会田猎、迎天子的史实;字体包含早期、晚期成分,证明其书写出于书法家之手,选择了不同时代的字体,乃秦文公后世子孙追慕先祖所制,刻于秦共公至秦哀公间。《石鼓诗》作于秦文公时,刻于秦共公至秦哀公间。
程平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竹书纪年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先秦及秦汉历史与考古、历史文献、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历史年代等。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项目2项、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1项。出版专著《齐太公吕望表研究》《竹书纪年与出土文献研究之一:竹书纪年考》《夏商周历史与考古》等。在《历史研究》《文物》《文史》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商代甲骨占卜流程与卜法制度研究
作者:李雪山,韩燕彪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定价:328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甲骨占卜学的学术专著。作者结合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以甲骨之上的非文字资料为视角,重构了甲骨占卜制度之全貌。本书梳理了甲骨的选材、攻治、钻凿、烧灼、卜兆、文字的书契、卜后的处理等占卜流程,简述了对贞卜问、二人共贞、一事多卜、三卜制、习卜制、选卜制、卜筮并用等卜法制度。本书的面世,可以满足广大甲骨学者及爱好者的需要,以期将甲骨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李雪山,河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比干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甲骨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新乡市人民政府与河师大共建比干文化研究院院长,以及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新乡市社科联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考古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甲骨学、殷商历史研究。
韩燕彪,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商周甲骨学,主要从事古文字、甲骨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汉代东王公图像研究
作者:庞政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定价: 58
本书是关于东王公图像与信仰的综合研究,以学界较少关注的东王公图像为研究对象,全面细致梳理考古和文献材料,尝试阐明东王公图像及其信仰的基本面貌,并结合西王母图像,对东王公、西王母图像的出现及二者结合发展等相关问题加以考察。本书以东王公图像的源起与发展为脉络,将其分为初现和成熟两个阶段,着重对东王公的产生、发展、分布地域、形象、侍从等问题加以讨论,进而将东王公与西王母作对比,探究二者的关系,并对东王公信仰及其与蓬莱信仰的关联作系统阐释。
庞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先后在四川、西藏、青海等地开展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在《考古》《考古学报》《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
作者: 蒲慕州
出版社: 聯經
出版年: 2023-9
页数: 216
定价: NT380
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之禍,數千人喪命、太子自殺。後世典冊經常提及此事的慘烈,巫蠱之術也成為往後數百年宮廷鬥爭的新工具,對內廷政治、社會記憶以及宗教心態均造成一定的影響。《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由跨學科的角度出發,闡釋這個跨越宗教、政治、大眾心態等等因素的主題,並且對中外巫術之異同提出比較與考量。 史籍記載了許多發生在宮廷之間的巫蠱事件,大多牽涉到皇親國戚及政府官員,其中又以漢唐之間最為頻繁。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文化、法律和宗教環境滋養或鼓勵了巫蠱的信仰和行為?這些事件延續如此之久,對於我們了解宗教和社會的發展有何意義?當時的宗教心態是什麼?同時,官方史籍的記載和私人記載、方志、醫藥文獻,以及宗教文獻如佛經道藏中的記載有何異同?本書一一剖析,並探討相互的牽扯與關聯。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退休)。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埃及學博士。專長是古代埃及史、中國古代宗教社會史以及比較古代史。曾在中研院及美國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葛林耐學院等地工作教學,是少數能夠從事埃及學及漢學研究的學者,近來亦致力於比較古代史的研究。專書有:《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鬼魅神魔 : 中國通俗文化側寫》、《歷史與宗教之間》、《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法老的國度》、Wine and Wine Offering in the Religion of Ancient Egypt; Enemies of Civilization: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ers in Ancient Mesopotamia, Egypt and China、Daily Life in Ancient China; Ghosts and Religious Life in Early China 等。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谶纬天学与汉代文学
作者: 王洪军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3-8
页数: 429
定价: 88
祥瑞与灾异是汉代思想与学术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东汉以降,流波日广,最终在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汉代谶纬由思想而政治,由民间到庙堂,全面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在先秦两汉思想文化以及政治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下,考察了谶纬产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根源。在谶纬成为内学以及官学的政治场域,探讨了神道设教思想影响下,融合历数与天道观念而衍生的谶纬诗学理论、星占术影响下初现的文学地理学、谶纬经学阐释的差异性,以及谶纬祥瑞意象生成及其文学表现等问题,并以个案的形式完成了“玄鸟生商”经典化与典型化的文学价值挖掘,从而揭示了谶纬中蕴含的有益于文学理论生成以及文学书写的积极因素与特有价值。
王洪军,1968 年生,黑龙江海伦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方论丛》常务副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著有《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等,主要从事先秦两汉经学与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马上衣冠
作者: 罗玮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九色鹿
副标题: 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
原作名: Costume of Nomads: Mongolian Factors in Yuan and Ming Dynasty Clothing
出版年: 2023-10
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本书针对蒙古服饰传统在元明两代数百年长时段的影响和流播遗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广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证明元朝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蒙古服饰却并没有随着元王朝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却以不同形式继续在明代社会中广泛传播流用,其影响甚至还延伸到了清代,并在几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书收集和展示了上百幅各类元明服饰的高清图像史料,很多图片是第一次在服饰史著作中展示,这是本书在服饰史研究上的一大推进。本书钩沉索隐,发前人之所未发,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普及性
罗玮,男,山西临汾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明代前期史。近年主要从“政治家族”视角研究元代与明代前期的政治和军事史。本科、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所工作。2014~201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CSC)资助,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内陆欧亚研究系(Department of Central Eurasian Studies,CEUS)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17年赴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bingen)参加“马可·波罗”研究会议。获得201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十批“特别资助”,独立承担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1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青年英才”称号。目前已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英文版)、《文史》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
作者: 苗润博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3-8
定价:98
文献的正本清源与史学的开拓创新,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每一文献系统、不同文本层次的源流脉络都可能牵涉到历史叙述的复杂衍变,揭示出多元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献学所蕴含的贯通视野与纵深思维,也是史学研究跨越断代藩篱、实现整体关照的重要依凭。 本书作者精研宋元史籍与四库文献,从历史文献学入手,立足实证,力求新知。此次收录近作24篇,以扎实的个案研究和宏通的阐释解读,一以贯之地探究由文献入史学的路径与方法,摸索历史研究的新范式。 本书亦可看作一部青年学者的养成史,《自序》以及本书后五篇(《〈辽史补注〉与史注传统》至《〈辽史探源〉题外话》),从作者的亲身实践,就“由文献入史学”的方法做了系统阐述,对于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习入门,定多启发与共鸣。
苗润博,1989年生,河北张北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员,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所出专著《〈辽史〉探源》(中华书局,2020年)获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新史学青年著作奖等多个奖项;在《历史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季风之北,彩云之南
作者: 杨斌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因素
出版年: 2023-9
页数: 417
定价: 99.00元
“云南”一词的起源与变迁,与历代中原王朝“统合”这块区域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云南就了解了历史性的中国。本书将云南视为一个边疆进程,许多“演员”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由此,我们可以将中国理解为一个不断变化与转型的历程,而不只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作者在全球史的脉络背景中书写地方史,从军事、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方面追溯了我国云南长达两千年的历史,阐述了云南在全球跨区域网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一章从西南丝绸之路切入,讲述了全球脉络中的云南。第二章则讲述了云南自古以来如何是中华的一部分。第三章到第六章则进入政治、经济分析,阐述了云南土司制度的兴衰以及明清时期的经济转型,并探讨了云南完全纳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过程。
杨斌,香港城市大学中文暨历史学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电子奖获得者,对中国史、世界史、科技医疗史以及海洋史均有相当的兴趣。所撰文章见于The China Quarterly、Modern Asian Studies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 e、Journal of World History、Journal of Women’s History以及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等国际著名期刊。专著《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获第17届文津图书奖推荐、《新京报》2021年年度图书推荐。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民国时期的学术界
作者: [日]桥川时雄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樊昕
定价: 76.00
桥川时雄是近代日本知名的汉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前在北京生活了近三十年,1920年代初在北大做旁听生,认识了蔡元培、陈 秀、章太炎等中国学者,听过李大钊、胡适、黄节、鲁迅等教授的课程。桥川生前 重要的事迹是主持编纂目录学著作《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本书收录的各篇,来自一个日本人眼中民国学术界的方方面面。亦旧亦新的时代,思潮、主义、学派,各擅胜场,这些触动作者心绪的率直写照,既来自 现场的观察,也包含作者个人的学术趣味与志向,不失为研究民国时期学术史的一批 好资料。
桥川时雄(1894—1982),是中日近代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于汉学家家庭,1918年来到中国成为日本共同社的翻译记者,后成为北京大学国文科的旁听生,并结识了蔡元培和陈 秀。五四运动期间桥川在北京,对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情绪感受甚深。1922年桥川再次来到中国,活跃于中国的学术文化界,为报纸写专栏,翻译出版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胡适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等学术新著,且 立创办了《文字同盟》月刊,主持编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946年桥川返日后在多所大学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历史与幽灵
作者: 汪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故事新编》与现代中国上古史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200
定价: 68元
本书以《故事新编》和《古史辨》这两部经典文本对于古史与故事的不同处理为线索,通过鲁迅的“拟古史”叙述与顾颉刚及其周边的古史叙述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在不同的时间观和历史观中神话、传说、史实的位置,分析了截断众流的古史观所依据的历史概念及其与欧洲、日本近代史观的关系,以及清末民初第一代共和史观之浮沉。作者在全书后半部分还集中论述了鲁迅在其文学实践中所呈现的凝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非线性时间观,并将其概括为一种独特的、可以窥见为传统和现代历史叙述所遮蔽的无名者世界的历史幽灵学。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短二十世纪》(2015)、《世纪的诞生》(2020)等。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帝國煉金術
作者: 安東尼.瑞德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
原作名: Imperial Alchemy: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Identity in Southeast Asia
译者: 林瑞
出版年: 2023-1
页数: 352
定价: NTD600
本書從東南亞的歷史出發,剖析作為現代國家基礎的「意識型態的同質化」,如何將多樣化的傳統身分,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作為東南亞研究領域最權威的歷史學家之一,瑞德深入追溯殖民時期到現代的東南亞,不同地區的政治身分認同之演化,同時也具備了理論的精確性和細節的豐富性。本書為東南亞的民族主義及族裔身分認同研究提供了重大的貢獻。明清时期,为维持正常进贡及贸易关系,琉球国人需要学习当时中国官话,因此编写了不少官话课本。本书对现存琉球官话课本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从文献学、国际汉语教育史、中琉交流史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琉球官话课本种类、数量、内容与现藏情况考察;2.新见课本抄本及稀见课本文献的深层分析;3.琉球官话课本国际汉语教育史价值的揭示;4.琉球官话课本所存中琉交流史料的考证。
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史。历任马来亚大学(1965-1970年)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970-1999)历史教授。1999-200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创办东南亚研究中心,担任教授和该中心的主任。2002-2007年,与王赓武等知名学者一同创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2007-200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东南亚历史系教授和研究所负责人。2008年7月,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瑞德教授著作等身且全部聚焦于东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东南亚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代表作品有:《东南亚的贸易时代》(两卷本)《描绘近世东南亚的面貌》《一个印度尼西亚人的边疆观: 亚齐人和他者的苏门答腊史》,最新著作为《东南亚史: 危险而关键的十字路口》。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如何探究史前史
作者: [加] 布鲁斯·G. 特里格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人文书托邦
原作名: Beyond History: The Methods of Prehistory
译者: 陈淳
出版年: 2023-9
页数: 200
定价: 49.00元
本书的研究填补了学界的两项空白。一是探索了史前学研究方法论,因为在当时的专著中,都没能解决在没有文献记载的人类群体的历史重建和解释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技巧构成了史前学区别于考古学的独特方法。二是用人类学的术语来讨论前王朝时期的埃及。本书的研究横跨了人类学和埃及学两个领域,因此也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优秀范例。时至今日,本书依然对世界史前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布鲁斯·G. 特里格(Bruce G. Trigger,1937~2006),加拿大人,196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被誉为世界考古学界一位真正的文艺复兴式人物。生前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苏格兰古物家学会和英国史前学会会员。涉足范围包括考古学理论、考古学史、早期文明比较研究,专攻古埃及和加拿大印第安人的田野考古。曾获英尼斯-热兰奖和声誉极高的莱昂-热兰奖。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流氓、极道与国家主义者
作者: [美]英子·丸子·施奈华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副标题: 近代日本的暴力政治(1860—1960)
译者: 余静颖 / 游淑峰
出版年: 2023-5
页数: 392
定价: 89.00
日本的近代历史充满了暴力色彩,明治维新、自由民权运动……这些事件与所谓的“暴力专家”,即本书的核心人物——博徒、壮士、大陆浪人、院外团、极道、暴力团密切相关,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实施的暴力的影响甚至会超越事件爆发的时刻,他们的暴力行径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一个系统的、根深蒂固的元素。本书通过研究从明治时代到二战后的“暴力专家”,详叙了他们的暴力行为被合法化的过程,揭示了日本独特的暴力文化如何形成,又如何深深嵌入政治的整体实践之中。
英子•丸子•施奈华(Eiko Maruko Sinawer),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威廉姆斯学院历史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日本的政治、社会、文化史。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种族隔离
作者: [美]卡尔·H·奈廷格尔(Carl H.Nightingale)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划界城市的全球史
原作名: Segregation: A Global History of Divided Cities
译者: 相欣奕 / 张美华
出版年: 2023-8-31
定价: 168.00
本书追溯了种族隔离作为一种现象在世界各地城市传播的历史。作者重点回顾了西方殖民过程中种族隔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世界各地城市社会造成的分裂与扭曲。正是在欧洲殖民主义世界,基于肤色的种族隔离愈演愈烈,最终演化为基于种族的不平等,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这种划界,从非洲复制到美洲,演进为20世纪初高涨的种族隔离运动——全球近乎所有白人社区都开始划定种族之界,城市空间因之重组。城市的种族隔离历史,揭示了人类困难重重的过去,而从中得到的反思,却可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指引方向。
卡尔·H·奈廷格尔(Carl H. Nightingale),199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种族及种族理论批判、城市史/世界史、全球视角下的城市种族隔离、非裔美国人历史。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Neutrality and Collaboration in South China
作者: Helena F. S. Lopes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Macau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出版年: 2023
The South China enclave of Macau was the first and last European colonial settlement in East Asia and a territory at the crossroads of different empires. In this highly original study, Helena F. S. Lopes analyses the layers of collaboration that developed from neutrality in Macau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s of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dynamics, she unpack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ctors with competing and collaborative interests, including Chinese Nationalists, Communists and collaborators with Japan, Portuguese colonial authorities and British and Japanese representatives. Lopes argues that neutrality eased the movement of refuge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who sought shelter in Macau during the war and that it helped to guarantee the maintenance of two remnants of European colonialism – Macau and Hong Kong. Drawing on extensive research from multilingual archival material from Asia, Europe, Australasia and America, this book brings to light the multiple global connections framing the experiences of neutrality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Portuguese-administered enclave of Macau.
Helena F. S. Lopes, Cardiff University。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