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灸干货分享:24节气艾灸方法,每个节气都有,赶紧收藏

2017-07-23 经络艾炙大全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边二维码加关注

  十四经络动图

☞  700个经络穴位大全

☞ 舌诊辩诊大全

☞ 艾灸常用3000种症状大全

艾炙视频大全

☞ 最全的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

☞ 【视频】小儿推拿视频大

☞【视频】彭鑫博士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全集

☞ 【视频】健身气功六字诀!

☞【视频】道家八段锦教学示范

☞【视频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

☞【视频】易筋经教程,简单易学

☞【视频】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集全)

☞【视频】张秀勤--刮痧保健康(1-16全集)

☞【视频】杨奕老师视频大全

☞【视频】 张钊汉原始点疗法视频大全

 历史文章搜索



很多对艾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节气灸”,简单的说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特点,在节气当天进行不同穴位的施灸理念。古人对节气灸也比较讲究,在什么节气,艾灸什么穴位,如何艾灸,都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并且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

今天传艾学院就和大家聊一聊节气灸的事情,二十四节气我们该如何艾灸,相信对你一定有帮助,记得收藏或者转发给自己的朋友哦。




立春

立春(公历 2 月 3~5 日) 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春季对应五脏的是肝,所以主要以艾灸肝经,调理肝的气血为主,可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

雨水

雨水(公历 2 月 18~20 日) 雨水节气在立春之后,处于春季,也艾灸肝经上主要穴位为主,并且《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湿邪易困扰脾胃。雨水节气,湿气较重,此时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

惊蛰

惊蛰(公历 3 月 5~7 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主要特征是“春雷响,万物长”,可艾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

春分

春分(公历 3 月 20~21 ),春分时节,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一定要防故疾复发。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艾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

清明

清明(公历 4 月 4~6 日),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更是二十四节气中为数不多重要的节日。当防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





谷雨

谷雨(公历 4 月 19~21 日) ,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立夏

立夏(公历 5 月 5~7 日) ,进入夏季,应该以调理心脾为主,特别是初夏,是调心的重要时节。《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 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天枢、脾俞可以养心败火最安全。

小满

小滿(公历 5 月 20~22 日) ,进入夏季,阳气初旺,除湿正当时,人凭借天地里灵气而生,顺应四季更新变化的规律而成长。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找上门。艾灸脾胃区域可以除湿、除内热、除湿邪。

芒种

芒种(公历 6 月 5~7 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 芒种时节,梅雨正旺,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肝俞、肾俞健脾祛湿。

夏至

夏至(公历 6 月 21~22 日)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夏至艾灸可以借助天然阳气正旺之时,补益人体元阳,所以夏至艾灸效果较好,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可艾灸人体几个大穴,比如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中脘等调理脾胃,清暑利湿。





小暑

小暑(公历 7 月 6~8 日) 避暑湿;《道德经》说:“我命在我不由天,善于养生的人长寿,不会养生的人早亡”小暑谨防暑湿至水肿。艾灸丰隆、承山、会阴可以健脾祛湿。

大暑

大暑(公历 7 月 22~24 日) 防中暑;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立秋

立秋(公历 8 月 7~8 日) ,立秋时节也是艾灸的一个重要节气,可以养脾胃;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素问 . 金医直言论》所说“秋气者病在肩背”。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艾灸各个关节、脾俞、足三里、丰隆可以祛湿养胃。





处暑

处暑(公历 8 月 22~24 日) 防温燥;秋三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艾灸腹部穴位,比如神阙、关元、气海等。

白露

白露(公历 9 月 7~9 日) 白露基本上已是初秋,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指出:“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艾灸血海、内关、神阙、关元、气海、天枢预防着凉易泻肚,和养阴。

秋分

秋分(公历 9 月 22~24 日) 防燥凉,《黄帝内经》讲:“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多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艾灸气海、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可保养肺阴、护肺和养阴。

寒露

寒露(公历 10 月 8~9 日) 防寒凉,古人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艾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可以保护下身暖和。艾灸肩井、天宗可防肩周炎。

立冬

立冬(公历 11 月 7~8 日)养精补肾精《黄帝内经》讲“冬三月,些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进补,开春打虎。”艾灸命门、肾腧穴、涌泉可以不宜肾气,艾灸背部膀胱经可养护阳,补肾精。





小雪

小雪(公历 11 月 22~23 日),温肾阳《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刚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这里所说的“风”“寒”“暑”“湿”,包括“燥”“火”中医称之为“六邪”。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可养肾,保护阳气。

大雪

大雪(公历 12 月 7~8 日) 要温补避寒,此时一定要进冬补的时候了,主要可以温阳滋阴为主。 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艾灸涌泉、肾俞、肺俞可温补不受寒。

冬至

冬至(公历 12 月 21~23 日),此时一定要护阳气,冬至一阳生,而此时的阳乃最为重要和珍贵的真阳,《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艾灸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小寒

小寒(公历 1 月 5~7 日) 宜养肾;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

大寒

大寒(公历 1 月 20~21 日) 润肺除恶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艾灸肺俞、大肠俞、中府并清痰饮食、可润肺、保暖润燥。






昨日分享:




精选阅读:


⊙版权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偏方和中医食疗、经络养生知识仅为分享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