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2017-07-08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文丨顾易




编者按

礼对于社会、国家来说就是“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调节社会秩序的手段。礼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做人交友的学问。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礼”,领会礼的起源、本质和表现形式。


礼:源于恭敬 合于道理


礼,会意字。

金文为,小篆为,繁体为禮,从示,从豐亦声。“礼”从“示”表示与祭祀有关,甲骨文像礼器“豆”中盛满了祭品玉形,表示致祭之意。篆文分为二体:以豐表示致祭,以豐表示丰满。



《说文·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即祭神灵以求福。《说文解字》中:“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礼器,后引申为礼貌、礼仪、礼让,泛指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和礼节。如用“礼轻情义重”表示礼物虽轻,但心意很深重,用“礼让为国”表示以礼所倡导的谦让精神治国,用“礼尚往来”表示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用“礼贤下士”表示尊重有才德的人。用“礼奢宁俭”谓礼过多而苛烦,不如俭约些;用“礼士亲贤”指尊重礼敬有知识的人,亲近有才德者;用“礼顺人情”指礼为社会道德、行为之标准,须顺乎人情;用“礼贤远侫”指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用“礼之用,和为贵”表示按机行事,当以和平、宁静为本。


孔子把“礼”作为重要的政治伦理规范。他非常重视礼的教育,以《诗》《书》《礼》《易》为教材,以文、行、忠、信为课目,开设了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六艺”。他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基本的要求。有一次,弟子颜渊请教孔子问道,请问践行仁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孔子回答他,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孔子把“礼”作为德与仁的体现,他认为一个内心不仁的人,是没办法做到礼的。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儒家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爱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瑜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礼可明贵贱尊卑,义能立行事之重,廉会判正邪善恶,耻则知羞耻之格,“均为治国之本。”



礼对于社会、国家来说就是“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调节社会秩序的手段。礼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做人交友的学问,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朱熹的《朱子家礼》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然而,传统礼仪在中国本土因种种原因而逐渐丧失。不知礼、不守礼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


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一个人的修养、教养、涵养的体现。“礼”的教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今天,我们“礼”字,可以领会礼的起源、本质和表现形式。



礼貌源于恭敬之心


简体的礼,从示,从乚,“   ”形似一个跪着或弯曲的人形。“礼”最早是礼神,是以虔诚之心,恭敬之心,去顶礼膜拜。古代祭祀的对象主要有天神、地祗、人鬼三类,祭品主要是牲畜和醴酒,其要素包括礼法、礼器、礼仪等。“礼”源自于祭神求福,所以要有崇敬之心。


宋代理学家杨时拜大儒程颐为师,有一次去拜见程颐时,见老师在厅堂上睡觉,他不忍惊动,便静静地站在门廊下等候。时值隆冬,瑞雪霏霏,杨时冻得发抖,但依旧恭敬地立在门外。良久程颐醒来,发现杨时脚下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执弟子之礼甚恭,源于对老师的崇敬。他潜心研究和传播程氏理学,被当时学界推为“程学正宗”,也为后世树立了尊师重道的典范。



礼,只有出自恭敬之心,表现出来才是真诚的。假如不是发自内心,必然是虚伪的、造作的。因此,孔子认为礼要心意为重、远离奢靡。在《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段说:“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里,孔子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仪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的真正的哀伤。”孔子还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认为,参加祭祀,心意才是最重要的。在孔子看来,奢靡浪费是一种越礼行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认为:“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孔子的这一观点在今天非常有现实意义。在时下的乡村,葬礼往往办得很隆重,即使贫穷的家庭,也“打肿脸充胖子”,为了体面,负债办葬礼,结果负债累累,其实是违背了“礼”的要求。孔子在礼仪上崇尚节俭的思想,与今天婚丧嫁娶的奢靡之风不失为一剂“清醒剂”。礼的前提是敬,没有敬,礼不过是一种空的形式。



礼法是社会的行为规范


“礼”从“乚”,这是以礼法拜见尊长,要遵守礼法的标准而拜。“乚”去同“乙”,是天干地支之一,地支用以表示年月日,代表次序井然。礼的功能、作用是维护社会伦理,使之次序井然,区别于无知无识的动物世界。礼法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他不仅注意个人的修养,还善于教育子女待人处世的修养。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丰子恺总是对孩子强调:为客人端茶、添饭时,一定要双手捧上。他还风趣地打比方说:“如果用一只手端茶送饭,就好像皇上对臣子的赏赐,或者像对乞丐布施,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丰子恺还常常教育子女:“客人送你们什么东西,你们要躬身弯腰用双手去接。躬身弯腰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丰子恺的这些话深深印在子女的心上,反映在行动上,长大后他们都成为彬彬有礼的人。



礼貌体现于仪态


“礼”是礼仪。《礼记·冠义》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明礼一定要遵循既定的礼仪,既可以显示其庄重、庄严感,也富有纪念意义。


潮汕地区给满十五岁的小孩举办一个叫“出花园”的仪式,很有教育意义。在十五岁的生日,父母给小孩吃“七样菜”,如葱,寓意聪明;芹菜,寓意勤劳;韭菜,寓意长久;生菜,寓意生财;大红鸡蛋,寓意圆满;以及水果柑,寓意生活甘甜。有些学校在学生开学的第一天举办“开笔礼”,内容包括写一个字、诵一段经典、唱一首歌等,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最近几年,我们在十八岁的学生中,举行“成人节”,也是一个以“礼”为载体的活动。其实,我们在公务员的晋升、就职等方面,也应该举办就职典礼。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去都有一套过节的程式,近些年这些传统慢慢地消失了,以过年为例,大家都感到“年味”越来越淡了。为此,我们对传统节日进行了节日设计。在广州过年,腊月二十八到除夕,举办迎春花市,家家摆年桔、插鲜花;正月十五,举行“广府庙会”,城隍爷出巡,与民同乐。礼俗的恢复,既活跃了文化生活,也撬动了商贸新机,还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礼节应合于道理,顺应礼俗


“礼”音通“理”,“理”即治理、管理。倡导的任何礼节都应从百姓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才是真正的治理之道。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礼仪,政府所倡导的礼节应符合广大群众的认知价值观。


(请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历史故事


西周建国后不久,周公姬旦受封于鲁国,太公姜子牙受封于齐国,由于周公需在朝摄政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故派其儿子伯禽代其受封鲁国。太公姜子牙到齐国之后,才五个月就回去汇报政务。周公问道:“你为什么回来得这么快?”姜子牙说道:“我大大简化了原有的君臣礼仪,当地的一切也依从其原本的风俗去做,所以回来得这么快。”而受封于鲁国的伯禽,三年后才回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问道:“你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伯禽回答道:“我在变革当地风俗和礼仪,使之像周礼一样规范周到,比如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三年等,因此花费了很多功夫,到这时候才来报政。”周公听了伯禽的话后,长叹道:“鲁国后世必定会臣服于齐国。政治礼仪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信服。只有一切礼俗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果然,后来的齐国在姜子牙这种国策之下慢慢地发展成强国,而鲁国由于过多的繁文缛节而日渐式微,被迫臣服于齐国。古人云:“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意思就是礼是天地之道,是民众的行为。礼是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根源于生活习俗中,不可以任意变革使之与原本生活格格不入。而伯禽不仅没有注意到这点,还罔顾鲁国百姓原有的生活习惯,仅凭自己心中的认知便轻易更改已流传多年的礼俗,最终使鲁国民众难以适应,鲁国也没落到只能依附于强国。



官  箴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西汉·戴胜《礼记》





【译文】& 60 29349 60 17821 0 0 5407 0 0:00:05 0:00:03 0:00:02 5406nbsp;


孔子说:“礼是什么呢?礼就是做事的办法。君子一定有要做的事,那就必定要有做事的办法,治理国家而没有礼,那就好比瞎子走路而没有助手,迷迷茫茫不知该往哪里走;又好比整夜在暗室中寻找东西,没有烛光能看见什么?如果没有礼,就会手脚不知该往哪儿放,耳朵不知该听什么,眼睛不知该看什么,在社交场合是进是退,是揖是让都会乱了套。


【解读】

古人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节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范,不仅能有效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还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彼此之间的信赖与安全感。无论是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相应的礼节。但官员要注意的是,以礼待人虽是基本准则,但讲礼也要有所节制。像孔子说的君子有要做的事,就必定有做事的办法。官员在执政办事中,也要有自己真正讲礼的办法。无论是与什么人打交道,都要看清场合,分清关系,只需以最切合的礼节来对待,其余不必要的礼俗一概摒除,这样既可以以礼待人,又能避免官僚主义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好自己的本分。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莫群  林琳 

统筹丨戎明迈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