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化征集 | 别让古法手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绝迹
广州增城区中心有一个千年古村,一条明清古驿道穿过其间,这里聚集着成片的古祠、老宅。
遗憾的是,这些老房子有的空置,有的挤住了外来打工者,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外墙、屋梁已开裂,有的屋顶杂草丛生,有的被乱改建。
后来,这里引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榄雕。
在增城古村之友协会“非遗+古村+古驿道”的模式推动下,这里唤发了新生——“广州榄雕”非遗传人周汉军以创客身份落户增城夏街村,并将一栋清末的老房子修缮改造为工作室,今年8月挂牌为“广州榄雕”传承基地,夏街古村、古驿道的保护活化由此拉开帷幕。
周汉军
周汉军的工作室“榄人榄园”位于古驿道上的荔城街夏街路18号,是夏街村第一个被活化利用的古建筑。今年5月,增城区古村之友协会在古驿道上创立了南粤古驿道•夏街众创空间(夏街路39号),以非遗带动非遗,以点带线,发掘和吸引一批有志于古村保护与活化的社会创客、手工艺人进驻,通过统一规范的筹划与管理,对接政府资源,线上和线下募集资金,复兴古村古驿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由民间自发、自生性力量推动的古村、古驿道活化模式得到了政府部门、学界的肯定与支持。
在这一案例中
我们看到了非遗所能带来的可能性
过去,非遗的传承遭受困境,与手艺学习耗时过长、当前非遗所面临的经济境况不容乐观息息相关。
但事实上,非遗还可以借助生产和销售手段,从单纯的展览品变成消费品,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在实现工艺、文化传承的同时拉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显示
中国有近90万项非遗资源
但目前我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仅39项
尽管目前政府通过颁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操作指南》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政策支持
但还有很多(处于边缘的)非遗仍旧在逐渐衰败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除却政府的力量
民间也可以整合资源
激发内生活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可能
最终带动大环境的切实改善
为此
古村之友发起
“支持非遗活化”项目
为有意推动非遗传承、非遗活化的伙伴提供支持
福利
报名通过审核后,古村之友将提供:
1、互联网PNPP模式支持:即Public-NGO-Private-Partnership:借助互联网平台,由专业枢纽组织完成社群搭建和资源搭接,打通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互助合作的渠道,实现领捐、引捐、配捐、物捐、智捐五捐合一,成倍扩大资金及资源使用效能。
2、专业资源平台支持:提供平台,联动政府、基金会、专业服务社企、投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共同助力。
3、筹款平台支持:新乡贤工程、好家风等(点击蓝色字体进入筹款页面)
4、专业的导师资源和学术资源支持
5、全国性的交流展示平台:优先推荐项目参与中国古村镇大会、新乡贤大会、新乡村与古村镇展等(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
6、提供公益力量介入,助力设计和文化
如果你正在/有意
推动非遗活化
快向我们提交材料吧
(扫码报名)
12月27日晚上8点
古村之友发起人、理事长汤敏
将在千聊上作一场关于
“全国新乡贤工作开展概述与经验”分享
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届时收听
编辑/小八、小蚊
近千家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社会组织
两年孵化数百新乡贤创业项目
撬动上亿社会资产
古村之友,荣誉之师
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特别贡献奖
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
北大安平公益传播奖
香港公益创新金奖
中国文物基金会传统村落守护者杰出团队奖
……
微信号:gucunzhiyou
推荐 阅读——
【新乡贤】系列文集
捐助支持全国新乡贤
原创观点
心愿共同体 / 大慈为政,小慈为善 / 志愿者精神 /
“公益+互联网” / 乡土文化复兴/
关于古村之友
一个30岁的小伙如何带起十万古村大军 / 发展思想与指导纲领
社会组织策动下的全覆盖保护活化古村落的模式探索—以古村之友为例
正在征集
正在招聘
感谢以下基金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