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组织策动下的全覆盖保护活化古村落的模式探索 ——以古村之友为例

2017-10-11 汤敏 惠玲 古村之友

【摘要】古村落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形成了社会的共识,但是只停留在保护的层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广大的古村需要一个良性的活化模式及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古村之友经过三年的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公益+新乡贤+乡土文化场所复兴重塑凝聚力的模式路径。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多个案例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广大古村的活化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古村落;活化;互联网公益;新乡贤;乡土文化复兴


古村落是人类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群居聚落,中国传统村落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不同地域的自然物产资源与气候条件,往往决定着不同地域适宜人居的建筑形制;而不同的民族村落建筑,又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


古村落中保留着完好的宗族文化和民俗文化,浸润着历史的记忆和乡土文化的传承,而精美的建筑艺术、独特的民间工艺、多样的民俗活动、朴实的生活方式则构成古村迥异于城市的独特美学。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发展至今,城乡失衡愈演愈烈,古村的命运也岌岌可危。如果说富有特色的乡土建筑倒塌尚可重建,古村落作为文化载体的灭失、文化传承的断裂则是无法挽回的灾难。


2012年,经冯骥才的呼吁,国家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财政部组建了由建筑学、文化学等各方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和认定。截至2016年,我国共公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153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第五传统村落名录也正在征集中点击查看详情)。


当这些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被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之后,虽然拥有了身份和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保护的工作已经完成,而只是刚刚开始,它有待于系统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对于那些大量没有列入名录、资质相对平庸的古村,更需要寻求有效的社会机制来保护活化。


在全国上下保护古村形成全面共识的情况下,只停留在保护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广大古村需要一个良性的发展思路,一个全面惠及古村和乡村的解决方案,一个超出活化一座古村的全局方案,一个义利并重的实现路径,一个基层民众获得参与感和发展感的模式设计。


在古村活化的模式上,古村之友开启了一个以社会组织牵头,广泛调集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公益+激活新乡贤+复兴乡土文化场所重塑古村凝聚力的活化模式,有别于重点依托资本或政府扶持的小范围活化模式,依托社会力量和新乡贤创客正在开拓出一种广泛适用于各类古村的全覆盖活化模式。这种模式对古村的社会结构建设、社会贫富差距弱小、古村社会自治、以及贫富信任重构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以第三方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型建设牵头者的必要性。


古村之友全覆盖保护活化古村落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1.观念输出与倡导,建立古村志愿者保护网络


传播和观念输出与倡导是古村保护最好的策略,通过社会舆论让拆除古村的念头渐渐退下,让认识不到古村价值的村民和人们在舆论引导下重新珍爱古村。2014年11月,广东梅州发布了新区规划,根据该规划,整个梅州市区近90%的客家围龙屋要被拆掉。围龙屋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一直关注古村保护事业的汤敏联合各方力量,在微信上呼吁号召,文章迅速获得10万+浏览量,引来各方声援。几经波折,在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围龙屋群最终被保护了下来。


我国还有许多的古村落、古建筑亟需保护,仅靠针对某一项目的奔走、呼吁,跑不赢古村落消失的速度,因此,建立一个全国的古村落保护保护网络相当必要。古村之友创立之初,运用互联网,结合线下走村接见的方式,呼吁倡导各方人士加入古村保护队列,建成全国古村落保护保护网络。古村之友成立仅半年,团队已覆盖30个省份1000支志愿者队伍,拢聚成四五万人的古村保护志愿者团队,形成稳固的“心愿共同体”。


古村之友还通过公益诉讼,搭建起古村救援通道,并推动国内首个人文遗迹(文物)保护的公益诉讼及《文物保护法》的修订,让古村落志愿者保护监督古村有了法律渠道的保障。


2.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激活新乡贤


古村之友在实践中发现,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是古村保护的一大阻力。由于村民没有认识到古村的价值,导致古村保护步履维艰。保护和活化古村的核心是人,无论是保护还是活化,归根结底是需要人才队伍。


在古代,乡贤是指乡土社会中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的贤达人士。古村之友致力于发掘、培养致力于乡村发展的新时代乡贤,孵化古村创客、大学生村官等人才成为古村保护与活化的重要抓手。新乡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场”的乡贤,即本土乡贤,他们生于本土、扎根本土,是在村民中脱颖而出的能人;一类是“不在场”的乡贤,即外出乡贤,从乡村走出去,人在外心却在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和新财富支持家乡建设与发展;还有一类是“外来”乡贤,即在农村创业建设的外来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新乡贤为古村发展劳心、劳力、劳财,却往往因为没有获得直接回报而无以为继。古村之友发起新乡贤工程,运用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助力新乡贤,完成公益项目的社会共建。


互联网公益PNPP(Public-NGO-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借助互联网筹款平台,通过企业领捐、政府引捐、社会认捐、基金会配捐,并由专业枢纽组织完成社群搭建和资源搭接,以确保公益项目有效落地执行。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东源村的古书堂修缮是古村之友的“古村老宅活化”项目之一,也是运用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典型案例。东源古书堂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的兴衰更替,又陪伴着东源村的先辈们走过两个世纪的风雨。时至今日,东源古书堂日显倾颓,急需修缮。柘荣县是个贫困县,虽然村里已自筹了一笔资金,仍有巨大的资金缺口。到柘荣县调研的陈枫处长发现了这座古书堂,立志帮村民完成修复书堂、留住文脉的心愿。


当古村之友发起“古村老宅活化”活动时,很快就收到了陈枫的报名。2016年5月,在古村之友的协助下,陈枫在网上发起乐捐,为古书堂筹措资金。作为一个“外乡人”,陈枫的行为感动了乡亲,更打动了网友。在古村之友和网友、媒体的宣传下,社会各方开始为古书堂修缮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传媒公司为古书堂提供公益设计方案;画家为古书堂挥毫创作;书画名家为古书堂捐赠书画;退休干部为古书堂题写对联……众人拾材火焰高,仅仅三个月,古书堂又重现往日书香。


修缮前后对比图


2016年9月,在由腾讯发起的99公益日活动中,古村之友帮助的37个新乡贤古村相关项目上线筹款,最终筹款总额327万元,参与人次近2万余人。为了提高帮扶和孵化效率,古村之友还推出了2016首届中国新乡贤公益创业大赛,并引入互联网PNPP模式,除奖金外,对影响力较大的项目采用配捐形式,扩大资金使用效益。该模式也得到了复制推广,2017年古村之友和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合作开展山东扶贫创客培育计划,帮助30个新乡贤扶贫项目上线筹款近265万元,参与人次近2万人。迄今,古村之友已在全国公益孵化300余名新乡贤,涵盖祠堂、书院、非遗、出版、老字号、乡土农产等多个方面,带动新乡贤活化乡村资产近两亿元。


新乡贤是实现从顶层到基层、从文化到产业的关键节点。培养新乡贤,以增量带动存量,使得古村复兴有抓手,让古村真正从源头“活”起来。这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比组织或个人单打独斗要强。新乡贤带来人文关怀,以及资金、技术的帮助,同时还覆盖到每个县,是一个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长效机制,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3.古村志愿者活动基地,营造古村人气


对于那些默不知名的偏远空心古村,人气营造是一切工作的前提,社会组织中人的兴趣团聚与规模优势能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大量志愿者不间断地关心古村,在古村中开展活动,并形成良好的自媒体和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同时公益群体本身的兴趣和使命原动力,会将古村增添浓重的情怀营销成分,而这些都是将古村推向世人,增加知名度,同时低成本运作的思路。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为古村摄影、为古村奔跑、为古村口述历史、为古村互助影像等等,方式不一而足,通过此类高频低门槛的古村志愿者活动,吸引城里人走进古村,并将古村的所见所闻及土特产品带出古村。


利用古村的老宅开展志愿者活动,既满足了志愿者开展活动的物质空间需求,同时凝聚人气,带动了古村老宅的活化。古村之友通过授牌古村之友志愿者活动基地,推动各地古村活化利用老宅建筑,开展各类能够凝聚村民、启发当地群众和政府对于保护古建、民居的认知,形成文化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公益活动。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本园是首批获得授牌的古村之友志愿者活动基地,该基地是在外工作的新乡贤李本池在家乡开展的乡土民居实践项目,其通过创新性地设计和利用当地特色民居,传承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人生活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开展各类乡土文化活动,触动当地人心灵的记忆,激发当地村民对身边息息相关的古村落民居的文化认知和保护意识。通过本园项目的互联网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座村子,也因此激活了村子的人气及村民的认同感。


本园


4.乡土文化场所复兴,重塑凝聚力


一座古村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家族成员数百年凝聚的物质载体,一本家谱和祖训是一个家族数百年精神的凝练,一个区域人杰地灵、物质富庶也是这一地区数百年不断进步凝聚形成的集体智慧,我们看到的经济繁荣、文化璀璨、社会祥和背后的密码是地区凝聚力。因此,抓住复兴古村凝聚力的载体,重振凝聚力,后面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都是顺带之物。


古村当中还以祠堂为文化的精神高地,以家谱为史志来励志以及传承文化,以祖训和诗词匾额、雕刻作为高级的文化表达形式来传递精神的价值观。古村之友通过寻找和推动各地家谱、家训、家族名人传记的挖掘、整理、出版,以此重塑家风意识,弘扬传统文化里的家风观念与载体。2017年4月古村之友发起好家风联合筹款资助计划,面向全国征集家谱修编、祠堂精神复兴、人物传记编写类项目,推动近30个项目上线,经过一个月的筹款动员线上线下带动近万人直接参与,推动项目落地,影响辐射近50万人。


除了线上好家风联合筹款行动和传播,古村之友亦在推动线下家史馆的实体空间建设。家史馆不仅是家族文化的记录,更是家族成员情感共融的载体,也是家风家教、历史文化传承的教育基地。家史馆的建设是利用家族的老宅或祠堂作为展示空间,展示内容可以是家谱、祖训、堂联、诗词匾额、家族人物的传记、生平事迹、老照片、过去的用具物品、家族纪录片等,家族所在村子的村史、村貌、村姓、村贤、村风、村俗、村物、村艺、村训、村愿也可作为展示物。




对于古村来说,它的内生构成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宗族,外在力量的帮助是一部分,而其自身的宗族凝聚,则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不能出现我们外在部分在不断地提供帮助,但内在却是冷冰冰的情况。这样的操作实际上是非常无效的,并且对宗族的内部也会是很大的伤害。因此,家史馆的建设实际是在为家族提供内生力量凝聚的载体,促进家族的团聚与文化传承。


杭州市萧山县凤坞村的《凤凰坞抗战记忆》传记项目是古村之友好家风工程的项目之一,也是利用当地古村特殊的抗战历史,修复老宅做抗日纪念展馆,出版族人抗战传记,重塑古村凝聚力的典型案例。项目发起人新乡贤周寅是河上镇副镇长,也是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萧山抗战纪念馆和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筹建人。


1938年因日军轰炸萧山县城,萧山县政府被迫南迁河上镇凤坞村,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凤坞——这个隐秘在大山中的小村庄,成了萧山军民抗日的指挥中心,也因为这个原因,这里饱受日军的血腥轰炸。同时,各界爱国人士和抗战队伍在村中云集。


凤坞至今仍保留有县政府旧址、新四军烈士墓、战壕等遗迹。为使抗战遗迹得以保留、抗战历史为后人铭记,2014年开始,周寅和志愿者们主动与河上镇凤坞村联系,利用抗战胜利70周年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筹建萧山抗战纪念馆活动。通过民间筹集资金近百万,修缮了抗战时期萧山县政府驻地老宅,从全国各地及海外收集各类抗战物品资料数百件,开办了萧山抗战纪念馆,也是全国第一个民间力量筹建的抗战纪念馆。



在筹建纪念馆的过程中,周寅与志愿者发现了萧山本地有大量中美合作抗战的事迹,并遗留了当年受伤美军飞行员住过的房屋,并且他们从海外收集了大量援华美军的资料物品。因此,周寅参与了古村之友的“古村老宅活化项目”上线众筹,修缮此座老屋,并进行布展陈列,建成了一座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



在筹建两座抗战纪念馆期间,志愿者在收集资料、开展调查时,发现了许多凤坞村董姓族人在抗战期间爱国奉献的感人故事。志愿者和乡贤决定挖掘整理凤坞抗战历程和董姓族人为抗战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编纂成册出版,把抗战历史和家族精神延续继承下去,成为凤坞抗战文化的代表作。古村之友好家风工程项目支持了这本书《凤凰坞抗战记忆》的出版。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凤坞村这座原来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现在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围绕抗战主题的观光旅游、拓展训练、民宿农家乐、民俗节庆等把乡村旅游带动了起来,2017年10月凤坞村还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凤坞村的活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5.整合资源,推动古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古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单靠政府投资,难以形成运营;由单一企业主导,以景区开发/旅游地产的思路发展,业态相对单一;以大量分散民宿,以民间活力带动,业态仍相对单一,并缺乏区域格局,难以形成综合效应。因此,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古村综合体,带动古村周边地区整体复兴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古村活化模式。


古村之友在实践中发现公益型社会组织天然的社会属性与使命是完成资源整合、资源互助和信任构建的最佳桥梁。古村之友通过发起大型平台交流活动,如古村镇大会、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中国新乡贤大会、中国县长大会等,完成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的跨界资源整合,以助力古村的发展。


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背座村的“水族客厅复兴”项目是通过激发村子内生动力,获得平台多方资源支持,复兴地区发展的案例之一。背座村是一个原始偏远的水族村落,这里有一栋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老宅,见证了当年水族人民围着铜鼓载歌载舞的盛世景象。



在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的冲击下,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小洋房代替了传统的木质建筑,水族青年们为了谋生,纷纷外出务工。这栋老宅,因年久失修,终于经不住风雨的摧残而倒塌。村里的水族老人希望留住这个供奉水族铜鼓、山歌悠悠的老宅。于是,背座村的新乡贤张会,参与了古村之友发起的中国新乡贤公益创业大赛,发起“拯救水族客厅”的项目,希望通过老宅的修缮,再现水族山歌,让年轻一代留住即将消失的水族非物质文化,以此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拯救水族客厅”项目得到了村民积极的响应,村民纷纷捐款修缮老宅,但是单靠一个贫困村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古村之友的帮助下,项目通过互联网筹款并获得了企业的配捐。在新乡贤大会路演上,张会带领“水族客厅项目”表现优异,对接了相关资源,其中古村之友贵州的设计师志愿者给水族客厅免费提供了修缮设计方案,深圳飞越彩虹合唱团基金会携手华堂投资公司共同帮扶背座村,成立了背座村飞越彩虹童声水族合唱团等。


随着“水族客厅”项目的传播,背座村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团体的关注,深圳龙岗区文化界代表团、湖南卫视栏目组、中国旅行社贵阳分社、上海画家采风团等文化、旅游专业团体考察、踩点,逐渐带动背座村的人气。也因此,背座村后续得到了政府的配套扶贫资金、投资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和投资,及获得资助的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背座村配套设施的完善,逐渐带动该地区多方产业的发展。


通过背座村的案例,我们发现通过公益搭台,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公益持续接力,帮助乡村积累社会资本,从而获得政府配套,优化投资环境,吸引资本进入,改良古村地区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效的带动乡村地区整体发展的方式。


结语

古村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性,而古村保护的出路在于活化,古村活化的核心在于古村宗族凝聚力的重塑及乡土文化的复兴。古村之友经过三年的实践,逐渐探索出能够惠及广大古村与乡村活化发展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公益+激活新乡贤+复兴乡土文化场所的方式,重塑了地区的凝聚力,广大的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复兴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的发展,形成公益搭台,发展唱戏,义利并重的可持续互助局面。相信通过古村之友古村活化模式的示范推广,能够带动全国广大古村的全面发展。




文 / 古村之友汤敏  惠玲

编辑 / 小八




全国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组织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新乡贤社会价值投资平台

全国30个省、直辖市、地区

数万名古村志愿者

近千家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社会组织

两年孵化数百新乡贤创业项目

撬动上亿社会资产

古村之友新乡贤公益互助平台

古村之友研发的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

为新乡贤搭建起一个

筹人、筹款、筹资源的公益互助平台

           

 

(扫描二维码填表报名)


古村之友,荣誉之师

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特别贡献奖

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

北大安平公益传播奖

香港公益创新金奖

明善公益榜年度最具捐赠价值公益项目

阿里巴巴全民公益合伙人

  中国文物基金会传统村落守护者杰出团队奖

 2016中国乡村旅游年度人物

中国古村镇大会风云人物集体奖

中国好公益平台创建品牌

哈佛SEED社会创新计划

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

2015年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

  2015年度深圳鹏城慈善人物奖提名

……

微信号:gucunzhiyou




推荐 阅读——

【新乡贤】系列文集

全国首个新乡贤公益筹款平台上线了

古村之友新乡贤工程指南

古村之友新乡贤工程联合战队征集

汤敏:如何用互联网PNPP模式培养乡村生力军

汤敏新乡贤工程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新乡贤”

凝聚乡贤力量 助推乡村发展 | 邹城唐村镇新乡贤培育经验

乡贤、乡绅、乡霸——古村之友眼里的新乡贤社会


新乡贤孵化案例合集

中华新乡贤,时代正能量 | 古村之友互联网公益PNPP孵化项目集


原创观点

汤敏:互联网时代,公益界正在发生的五大新转变——源自心愿共同体的力量

大慈为政,小慈为善

志愿者精神:最起码我有个身份是志愿者

九九公益,我们该看什么和防什么

通向未来新经济模式:“公益+互联网”的义利时代已到来

观点|评点乡村建设的六种浪费破坏行为

当下城市公共审美应向古村学习智慧

家谱——每个家族都不应该少的励志史诗

汤敏:孵化古村创客活化古村

观点|地名指领回家的路

我们应该保护多少古村落?——以家族需求和乡土记忆基础设施的计算方法


关于古村之友

一个30岁的小伙如何带起十万古村大军

古村之友的发展思想与指导纲领

最新最全的古村之友集训手册(第二版)

媒体报道|古村之友:公益是最大的商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