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就是创造出新秩序的人

2018-01-23 李银河 李银河

在文学影视的领域,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分野和冲突愈演愈烈,有时甚至到了泾渭分明的程度。从主观上来说,文学家艺术家是愿意追随内心对美的渴望的,但是大众只想娱乐,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看点侦探小说,恐怖片,武打片,言情片,放松一下而已。最近看了看《小时代》,这么一个小里小气虚头巴脑的商业类型电影居然能够狂赚数亿,令人对国人的审美情趣绝望,令人对纯文学的前景忧心忡忡。


一个社会肯定需要琼瑶,就像西方书店专为家庭妇女开辟的言情小说专架,上面摆满了五花八门又千篇一律的言情小说,每一部都是爱得昏天黑地哭天抢地的,赚足了家庭妇女的眼泪。但是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琼瑶,也是很悲哀的。听梁文道说,在香港,最好的纯文学小说只能卖出五百本,说明什么?说明一,人们基本上不看纯文学;二,纯文学作家只能是业余的——不能靠做这行糊口。从文学史看,真正的纯文学写作也都不是饭碗,饿死是诗人最典型的归宿。


这样也好,去掉了那些商业性的活动,剩下来的都是些因真正发自内心的不可压抑的冲动而写作的人,他们的作品也许只有很少人看,但是其中可能有一点点真正的美,令有心人心领神会,其主要的功能是令写作者本人享受写作的愉悦。其中有些文字可以不朽,进入人类文学的圣殿。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写作者来说,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且即使真的进入了这座圣殿,在地球热寂之后也会消失,不会留下丝毫痕迹。


加缪有一次说:“少数几部作品打动少数几个个人,而多数粗制滥造之作则腐蚀其他许多人。”世间绝大多数作品是粗制滥造之作,那些畅销书,那些热热闹闹的电影,那些赚人眼泪的连续剧。只有少数作品打动少数几个人。他们是小众,是精神贵族,是最敏感的灵魂。


我的欣赏口味介于大众和小众之间。我爱看小剧场话剧,也爱听相声;爱看严肃的纯文学,也偶尔翻翻侦探小说;爱看小众的文艺片,有时也看商业片。前者给我真正的艺术享受,后者则轻松愉快,娱乐消闲。后者也有它的功能,但是跟美的距离要远一些。


加缪又说:“自由的艺术家与其说是一个舒适安逸的人,倒不如说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自由的艺术家就是那种以极大的努力来创造出自己秩序的艺术家。”所有真正的艺术家必定有一颗自由的灵魂,他的意念天马行空,他的风格浑然天成。人的文字风格可以说基本上是天然形成的,后天修炼的结果只是造作,不会形成独特风格。所谓自由自在,就是把自己特有的想法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风格就是自在,表达就是自由。


如果一个人没有从一片混沌中创造出自己的秩序,他就不是艺术家。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张大千古色古香的侍女,都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秩序。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如此表达过;在他们之后,这种表达才被创造出来,并且广为流传。


无限心仪这样的艺术家,对他们的生活无限神往。




 也许你还想看:   

我生命中的两个兴奋点

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呢?

我要用我无处挥洒的时间和生命去追寻美

就这样一直玩乐至死吧

我不管它是什么,只是随心所欲地把它们写出来

纪德:写作最难做到的是真诚

尽情地写作,恣意地生活

写作是我唯一可能的生活方式

自由地写作,形式不重要

一个人文字的风格就是他灵魂的模样

但愿这一冲动永不消失,那我就能快乐终生了

徜徉在上帝美轮美奂的花园

什么人需要雅文化?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的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容不迫

精致的人生包括三个方面

怎样才能享受人生: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外加意愿

你看所有人生有光彩的人,都是内心冲动特别强烈充沛的人

既然活着,就宁愿活得神采飞扬

幸福的人都是为自己创造了可爱的小环境的

不与人比,不与己比

与其以泪洗面,不如终日狂欢

人生三乐

有限的快乐与无限的快乐

保持好心情的几条锦囊妙计

人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心如止水,心如沸水

小爱与大爱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体验过狂喜难道不遗憾么?

欲望·才能·成功

人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选择伟大与雅致

关于春藤绕树小鸟依人的一个另类思考

现代亲密关系是一个喜爱程度的光谱样分布

一味追求拔尖是幼稚病

欲望不除,人无宁日

信仰的功能及其替代品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李银河:中国一定要把性教育坚持下去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