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兰论聆听丨为何业余音乐爱好者永远想用语言把音乐内涵说清楚?

2017-01-15 最美好的🎵就在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87fzea0x&width=500&height=375&auto=0卡蒂雅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斯卡》




艾伦·科普兰论聆听(之三)今天的音频选用了Khatia Buniatishvili的演奏


聆听的第二个阶段即我所说的表达阶段。在这里我们马上会碰到引起争论的问题。作曲家倾向于回避讨论有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斯特拉文斯基自己不是宣称过他的作品是有它本身的生命的“物体”,“东西”,而且“除了它本身的纯音乐存在之外——没有任何其它意义”了吗?他的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有那么多的人都试图对那么多的作品加以各种不同的解释。要想用自己的解释准确地、明确地、最终地说清楚一首音乐作品的涵义何在,并使每个人都感到满意是非常困难。但不应该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否认音乐有“表达”的权利。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所表达,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永远不会感到满意。他们总是希望音乐具有一种涵义,这种涵义愈具体,他们就愈喜爱它。愈能使他们想起一列火车、一场风暴、一次葬礼或任何其它比较熟悉的概念的乐曲,他们就愈觉得富有表现力。这种对音乐具有涵义的流行概念——通常是由普通的音乐评论员激发和唆使的——应该随时随地给以纠正。有一次一位胆小的女士向我供认,她担心自己的音乐欣赏力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她不能把音乐与某种明确的东西联系起来。这当然是把整个问题引向倒退了。


对那些明智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对任何一首作品本身具有的涵义的探讨可以走多远呢?我说,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一般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不可能找到准确的言词来完整地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对大多数初步的音乐爱好者来说,还是希望能用言辞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因此许多人会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说明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得多。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时,却经常感觉很困难。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容的乐曲很快会变得枯燥;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往期老柴主题:1、柴可夫斯基音乐的美丨美好的旋律之所以美好,因为它是幸福与力量的表现丨当作曲家和听众生活在一致和相互倾心之中时,音乐就得到表现;2、柴可夫斯基《四季》丨快让那些悒郁和苦恼,永远从你心头消散!肩膀动起来呦!手臂回起来呦!让晌午的熏风,迎面吹过来呦!3、柴科夫斯基与圆舞曲丨一位带维也纳气质的俄罗斯作曲家;4、契诃夫和柴可夫斯基的友情丨契诃夫说:“我愿做一名光荣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在彼得·伊里奇住所的门旁。”


往期贝多芬专题:1、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2、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3、吕正惠丨贝多芬,你在想什么丨你有一种不知道怎么说明的痛苦,而你用一种无法想象的方式去克服,去超越;4、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5、贝多芬的“英雄”;6、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7、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背景丨“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8、萧伯纳丨贝多芬百年祭丨“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 9、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10、“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丨贝多芬是如何从《第二交响曲》走向《第三交响曲》的?11以“英雄生活”为线索,理解贝多芬九大交响曲!12、当今天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时,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13、傅雷纪念贝多芬丨“要是我牺牲了我的生命力,还有什么可以留给高贵与优越?” 14、斯特拉文斯基带你领会贝多芬第二至第六交响曲;15、陈必先丨演奏贝多芬,不能光把音弹出來就算了!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绪。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动听,就愈难找到能使你完全满意的言词来描述它。是的,你当然知道它是快活的还是悲哀的。换言之,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感情的印象。对主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展开,譬如悲哀的主题,要尽力抓住它悲哀的性质。是悲观主义的悲哀还是听天由命的悲哀;是痛苦的悲哀还是带微笑的悲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262lv41s&width=500&height=375&auto=0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全集》,里弗斯·托奇演奏


也许你能用许多文字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即使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也许你会有新的感受。

当然,主题或乐曲不必只表现一种情绪。以《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主部主题为例,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叙述的也不只是一件事。然而不管是谁听它,都会马上有一种力量的感觉,一种有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单纯出于演奏的强大音响。这是主题本身所固有的力量。这主题的非凡的力量和活力给听众的印象好像是发出了一项强有力的声明。不过决不要试图把它归结为“致命的生命之锤”,等等。这就是麻烦开始的地方。音乐家在激怒中说音乐除了音符本身之外什么也不是,而业余音乐爱好者则过分焦急地渴望着任何可以使自己更接近于这首乐曲的涵义的解释。

音乐确实能表达一种涵义,但又很难用言辞来准确、清晰地说明其涵义是什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21fnkpj9&width=500&height=375&auto=0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蒂勒曼指挥维也纳爱乐

往期内容:1、科普兰论聆听丨你没必要对理解音乐表示谦虚;面对古典音乐,我们无须自卑!2、科普兰论聆听丨聆听古典音乐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3、学会做好迎接音乐的心理准备丨古典乐应否成为背景音乐丨献给古典乐入门朋友的爱乐经验;4、钢琴教育家周铭孙谈音乐感的培养;5、钱仁康丨什么是音乐欣赏?如何欣赏音乐?6、如何用文字表达音乐的体验丨“当瓦格纳带着他的音乐走进我的世界,对史诗的热衷和戏谑,倏地成了难以言表的感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