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总结:一篇文章读完“人神共奋”2016职场方法论

2017-01-04 人神共奋的李刚 人神共奋

我把今年的重要文章一一罗列出来,用五个关键词总结:思维、言语、行动、习惯、性格。并把“人神共奋”一年中分析过的主要职场方法论,做成一个简单的目录,希望帮助大家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1

去年春节,我在微信公众号里群发了一条文字消息:


那时,我就决定了“人神共奋”公众号新的写作方向:职场心理。


一周后,我正式发了首篇《当我们反感某些亲戚时,我们真正伤害的人是谁?》,好吧,这一篇与职场关系不大。


直到上周,我在后台还看到了这篇一年前的文章的新留言,大概因为“亲戚”是过年的高频话题,这给了我一个提醒,更了将近一年,该!写!年!终!总!结!了!


然而,这篇原本以为很简单的年终总结,却写了一个礼拜,而且写得很痛苦,为什么呢?我一直没搞清楚一件事,大家可以在这篇总结中得到什么?


老板看员工的年终总结,无非是三件套,一是年度指标完成情况,二是全年的得失分析,三是来年的计划,技巧无非是如何包装数据和目标。显然,我的这三件套,对于大家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大家并不需要知道我的KPI完成情况。


那什么是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情呢?直到昨天晚上,我的脑子里突然蹦出了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引用过的名言:


小心你的思维,它会变成语言;

小心你的言语,它会变成行动;

小心你的行动,他会变成习惯;

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命运。


好了,明白了,重写。


其实,在你写公司版的个人年终总结的同时,“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总结”应该在你的心里自动完成。它至少应该包含三个部分——你的思维方法是什么,如何体现在你今年的行动中,它们又将如何影响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于是,我把今年的重要文章一一罗列出来,总结成五个关键词:思维、言语、行动、习惯、性格,并把“人神共奋”一年中分析过的主要职场方法论,做成一个简单的目录,希望帮助大家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介于七成读者都是近三个月才关注我的,所以这份总结以10月份之前的老文章为主。


2



不管你收藏了多少干货,没有合理的思考方式,你就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在《你那不是知识,顶多是横店的布景》中,我举了《围城》中方鸿渐的例子,这是一个博闻强识的聪明人,然而他的这些知识,不但没能帮得了他,还常常跟他作对。因为方鸿渐对知识的态度,用来炫耀,用来亵玩。所以那些知识,也只是与他擦了个肩。


对于这个问题,巴菲特的长期合伙人查理•芒格,提出了“思维框架”的理论:“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


知识框架就是找到各种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而且,知识框架和知识应该是同时产生,相互影响的,就像古人看书的态度:“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网络时代,知识大多曾“碎片化”,需要靠我们自己的大脑,才能发现背后被隐藏的深层关系。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提出了碎片化阅读的几点个人经验。


“知识框架”理论和“碎片式阅读”是我全年讲思维方式的文章中很重要的观点,如果你想深入理解这一点,除了《你那不是知识,顶多是横店的布景》之外,可以参考下面几篇:

公众号越订越多,反而越读越蠢?这里有一个好办法

人人都能评论的年代,最不值钱的是立场,最值钱的是思考方式

碎片化学习是如何把林则徐带到“坑”里去的? 


此外,提高思维能力的文章,还有:关于独立思维的:

人人都会犯的三大错误,就是你成功的机会 

有一种思维方式,成功者一辈子只用一次,但天天在训练

水逆式思维:别急着解决问题,让我们放松一下先?

我们会是最后一批用五笔的中国人吗?

错误的热情比冷漠更可怕


关于财富的思维方式:

贫穷,对你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为什么你总是追不上钱逃走的速度?

职场“中等收入陷阱”:你的薪水为什么不再增加?


关于职业发展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拿了银牌的选手,比没拿到奖牌的还要痛苦?

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外地人变少了,房价却依然上涨?

有了孩子后,还值得坚持的,才是真正的梦想……


3



人际关系是职场新人的一大困惑,最直接地表现在沟通上——如何与同事沟通、如何与领导沟通,如何建立自己的沟通风格,如何看待沟通过程中的冲突,这些都是我在2016年重点写的方向:


在《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对待一个贱人的求助?》,我介绍了一个红楼梦中标准的小人贾雨村,就是中学语文课文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那个贪官。在他落难的时候,曾经向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求助,林如海是怎么做的呢?


我的读者中有一部分从来不看我的“读红楼”系列,我也可以理解,不过,我觉得这一篇你还是尽量去看一看,对你的职场沟通大有益处。


你会看到现在社会很少见的古人的修养,一种待人接物的分寸感,一种以善意待人的气度,一种把道理、利益与人情三者结合得很好的素养。


除了《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对待一个贱人的求助?》之外,讲职场中同事之间沟通艺术的文章还有:

人神共奋读红楼:不用撕逼就把架吵赢了,才算真本事

人神共奋拆红楼:帮忙有两种,一种是顺水人情,一种是真心出力


此外,讲如何与领导、与下属沟通的文章:

如何在5分钟内,向领导汇报上百页的PPT?

老板发现“你知道的太多了”,怎么办?

你和领导的差距,首先就在演技上——读《围城》,品职场

聊天聊出内伤,谈话谈成吵架,有话好好说,为什么就这么难?


以及讲男女沟通差异的:

女生最爱的问题,99%的男生都答错了 


还有讲正确面对人际关系的:

能用吵架解决的问题,千万别藏在心里 

天了噜!性格随和的员工薪酬更低?怎么破?


4



职场上的行动就是不停的选择,新人往往很难判断不同选择的利弊差异。而心理学、管理学上有很多理论,可以解析这些选择背后的心理动机。


但如果只是空讲“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心理帐户”等等概念,别人会问我,道理我明白了,可这有什么用?只有变成大家都会面对的生活情境——“面试应该先讲缺点,后讲优点(首因效应)”,或者“好消息要分开告诉老板,坏消息要一起告诉老板(心理帐户)”,大家才会有感觉。


这就形成了“人神共奋”这个公众号最常见的写法,也是最大的特点,把一些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融入职场最经典的场景中——工作沟通、升职加薪、职业规划,等等。


比如,感到自己在公司被排挤了,怎么破?


绝大多数管理理论都假设,领导者会无私地对待所有员工。但实际上,大多数员工或多或少感觉到,自己的领导并不那么公平,他好像对某些人特别照顾,而对自己的努力视而不见。


所以,管理学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反“职场公平”的理论,即“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这个理论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圈子(in-group)文化”。


在《不在“小圈子”内一起变坏,就在“小圈子”外独自变态?》、《公司为什么会有“小圈子”文化?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小圈子”?》这两篇文章中,我借用了这个经典的领导力理论,分析了职场上的“小圈子”现象:


每一个员工的能力有大小,重要的工作必须优先排给能力强的员工,久而久之,这些员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与领导沟通更多,更理解领导的意图,最终在领导身边,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小圈子。


同时,领导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管理效率,就不可能绝对公平地给每一个员工机会,只能按“二八法则”,将80%的精力用于管理20%的圈子成员。


用心理学、管理学理论讲管理行为的文章还有:

点菜时个个说随便,上菜后人人不满意,怎么破?

你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应该先说哪个?

好的管理者,都擅长解决下属的困境

人神共奋读红楼:20岁的王熙凤,是怎么管理几百人的团队的?


还有讲如何把握机会的:

成功者的一生,只有两天是开心的

人神共奋读红楼:职场上什么样的人更会把握到机会?


5


讲工作习惯的文章,核心都是四个字“专业态度”。


我在《这五种不尊重专业的态度,让你永远得不到好东西》中,总结了五种“非专业”的态度,分析了“我过去用过的好东西”是如何妨碍你得到“更好的东西”的。


在所有“人神共奋”职场方法论的文章中,收到负面评价比较多的都是这一类文章,很多老读者觉得它不像我写的,问我是不是在模仿咪蒙的“毒鸡汤”风格。


但我认为在强调专业性这一点上,偏激一点很有必要,讲“习惯养成”最不需要心理学、管理学的专业名词,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态度问题。


即使在这一类很容易变成“鸡汤”的文章中,我也保持着“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语)”的立场,希望以“鸡汤文”的形式,承载独立思考的“反鸡汤”内核。


在《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中,我列举了“走向平庸人生”的五步。


有留言觉得我在“唱高调”,大家“光是活着已经是拼尽了全力”,我深表理解,有些事情现在要做,有些事情现在可以不做,但一定要去想。就像我在文末说的:“那些看起来无用的事,看起来很笨的事,看起来没人理解的事,才会让你避免重复那些平庸的道路。


还有以下更多培养良好工作习惯的方法论文章:


风格管理

错误犯一遍,那叫错误;把错误进行到底,那就叫风格

选择之后的坚持,比选择更重要


时间管理

时间就是金钱,看上去我在拖延,其实我在炫富

同样是郊区买房地铁上班,为啥人家成了摄影大师而你只看了几部韩剧?


情绪管理

“职场负能量综合症”的三阶段,你是受害者吗?


6


我一向认为,“功夫在诗外”,要做好一件事,不能陷在这件事里,想要提高职场生存能力,就不能只关注职场。


所以2016年,有三分之一比例的文章跳出了职场情境,进入人生规划的领域。


比如这篇《人间四月天小盘点:女儿未来的幸福,不靠婆家靠娘家》,这是一个小系列“人间四月天”的最后一篇,三位民国女性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的小传总结文章,在文章的结尾,我把比成我们上中学时班上总会遇到的三种女同学:


林徽因同学,班长,容貌清纯,品学兼优,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社会活动,成为广大男同学的梦中情人。但她有一定脱离群众、自命清高的倾向,还拒绝了班级第一才子的求爱,所以被女同学各种羡慕忌妒恨,免费送上“绿茶婊”的帽子一顶。


陆小曼同学,文娱委员,娇美艳丽,虽然成绩只是中上,也不太用功,但仗着一点小聪明,倒也才艺出众。她懂浪漫,身边也聚集着一批男生,她为人率真,女生也不讨厌她。在与林徽因争夺“校花”的荣誉战中,左右逢源的她,大获全胜。


张幼仪同学,普遍群众,容貌普遍,功课底子差,曾被班级第一才子嘲笑为“土包子”。但她外拙内巧,对学业不放弃,对生活不抛弃,大家都乐于帮助她,最终用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掌声!


以下是我曾写过的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人物:

陈歌辛:世界上最流行的中文原创歌曲,它的作者命运竟如此传奇

川普:把道理说清楚,别总想着输赢:川普告诉我们的政治智慧

张爱玲:女人喜欢的不是钱,而是花钱的感觉

杨绛晚年生活的一地鸡毛,基本上都是源于钱锺书

萧红:据说是小学最容易背的课文,却很少有人理解她的世界

他们都是昔日的高手,后来的Loser(没有电脑的年代如何工作?)


还有讲友谊的文章

为什么钱锺书写婚姻写得绝望,写友谊却无比真诚?

张爱玲与炎樱的小船是怎样说翻就翻的?


性格分析的文章

内向性格:越是做自己,就做得越好

16型人格测试:5分钟,从看懂到看开,我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生活?


兴趣与职业的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你的兴趣能够发展成职业吗?


7

从思维到言语、从言语到行动、从行动到习惯、从到习惯到性格、从性格到命运,这将会是我2017年选题的逻辑,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除了原有的重点特色内容(独立思维、沟通技巧、专业态度)外,我想在2017年加强下面的三个方向:

1、管理思维:职场晋升机会很多,如何把握?

2、创业思维:创业是一件需要提前几年考虑的事,你要准备哪些事呢?

3、荐书:不仅限于职场,所有加强知识储备、完善知识框架的书


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职场场景,可以在留言中告诉我。


愿2017年仍然与大家共同进步。


P.S.

2017年,我们团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新的公众号:护肤奇扒说。


在这个公众号里,我们将围绕“精益护肤”的理念,告诉大家如何用最少的、最合理的护肤方法,取得最大的效果。今天的二条,我挑了其中的一篇。


下面是护肤奇扒说公众号的二维码,对护肤感兴趣的同学,拇指动起来吧。


  快来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