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新规划扩容汕尾(深汕特别合作区)、清远、云浮、河源、韶关5个城市 ,共14个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本刊记者1982年来到这里,空中记录下当年的珠三角。(组图摄影 曾湘敏/人民画报;图片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珠江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
珠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该地区的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一直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种类丰富,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50多种 。
万顷沙水土清洁、空气清新,土地平坦、肥沃,由于万顷沙地处珠江口,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全镇鱼塘主要养殖品种为鳗鱼、鲈鱼、桂花鱼、生鱼、罗氏沼虾等。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干流河道长468千米,流域面积占全珠江流域面积10.1%。至三水市与西江相通,进入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网河区。
西江是珠江的干流。主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梧州以下为下游,河道宽阔。出高要、羚羊峡进入珠江三角洲,在三水同北江相遇。
1982年的深圳
1979年4月下旬,中央召开专门讨论经济建议的工作会议。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及属于重要侨乡的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
1979年8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内划出327.5平方公里(补更调查数据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升格为副省级市。
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圳”在客家方言里是田间水沟的意思,“深圳”因村庄周围水泽密布,田间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深圳水库在深圳市区东北部。因水库建在深圳河上游得名。深圳水库于1965年3月竣工,集水面积60.5平方公里,库容4577万立方米。是深圳市的主要水源。
深圳河,珠江三角洲水系,干流上游为沙湾河,发源于牛尾岭,上游支流莲塘河发源于梧桐山。深圳河干流流经深圳与香港,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出伶仃洋。中下游为深圳与香港的界河。
深圳边防检查机构成立于1950年7月1日,名称先后为深圳公安检查站、深圳边防检查站、深圳边防检查总站、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隶属关系和体制历经多次变更。1980年1月1日,武装警察部队成立,广东省成立了武警广东省总队,深圳边防检查站归属武警广东省总队领导。
以下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
东莞 1982年 黄鉴秋摄
清远阳山县 1982年 陈学思摄
中山县 1982年 陈学思摄
陆丰县碣石镇 1982年 杨震河摄
深圳罗湖 1982年 李长永摄
珠海市 1982年 李长永摄
修建中的拱北宾馆
珠海原是一个只有13万人口的小县城。1979年7月,由县改为市,并且划出6.8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经济特区,实行了特殊的经济政策,促使市区工农业生产、外贸和旅游业发展。
龙湖出口加工区 1982年 李长永摄
汕头自从1980年实行特殊政策、试办经济特区以来,工业、对外贸易、城市建设等经济事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1982年 李长永摄
由香港招商局负责投资开发、以对外出口为主的深圳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已有二十多家企业前来投资设厂。
1982年 杨震河摄
设在湛江市的南海石油基地于1973年开始建设,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石油城。
1982年5月4日,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左三)和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广州殡仪馆,对二六六客机遇难者默哀,表示沉痛的悼念。
给清远县山塘公社的受灾群众分发干粮 池兴旭摄
洪水退去后的清远县城 杨震河摄
1982年5月中旬,清远、英德等县暴雨成灾,45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广州部队派出大批指战员奔赴灾区,抢救遇险群众,运送粮食和各种物资。
顾文福摄
1982年7月,广东粤剧团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和陈笑风领衔在纽约演出了10场,观众超过2万人。
李生南摄
1982年9月2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离广州去香港,广东省省长刘田夫、广州市市长梁灵光等到机场送行。
1982年 潘家珉摄
素称“塘鱼之乡”的顺德县落实“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超奖减赔”的塘鱼生产责任制后。1981年全县塘鱼总产达1亿1700万斤,比1980年增产11.8%,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2年 潘家珉摄
顺德县杏坛公社龙潭大队社员踊跃向国家交售生猪。1981年全社共养肥猪62622头,比1980年增加8525头。
1982年 刘玉生摄
被称为菠萝之乡的徐闻县,由于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全县菠萝总产达32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2年 孙志成摄
汕头市郊区达豪公社社员李科生,拿出4万元,与其他社员共集资64000元,开办民生工艺塑料厂。两年来该厂月产值上升为十多万元,职工由54人发展到365人。
1982年 刘玉生摄
农工副全面发展的南海县,全县农村储蓄达1亿6千6百多万元,居全国之冠。
上埗工业区 1982年 李长永摄
深圳特区电子工业已具相当规模,除了引进外资和设备,也与内地各省联合投资与建厂。
1982年 陈学思摄
著名民族舞蹈家、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广东民族歌舞团副团长陈翘向民间老艺人收集音乐艺术资料。
相关链接:
80年代广州老照片:西濠二马路,中山五路,滑梯,人民桥,游乐场
回顾1981年西樵山半山“扒龙舟”老照片
回首佛山老照片 | 致敬劳动
高明的70张老照片
大沥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一百年前佛山老照片:西樵山、灵洲山、三水魁岗文塔
佛山改革开放40年老照片
一个连广州人都羡慕的时代佛山老照片
祖庙路、民间艺术社、制药一厂、中医院等七十年代佛山老照片
六十年代的南海老照片
● 一批顺德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 民间艺术社,石湾,街景,爱国卫生,一批佛山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 40年前的广州街景视频
● 64幅佛山八十年代城市生活老照片:历史发展见证,心中温馨记忆
● 一组清末民初广东三水的老照片
● 百年老照片中的广州地标,你认得几个?
● C2000中十几张罕见照片,讲述佛山百年“行通济”
● 一百年前佛山老照片:西樵山、灵洲山、三水魁岗文塔
● 1979年的广东佛山老照片,改革刚刚开始
● 「历史照片」侵华日军在佛山
● 1978年佛山老照片 “鬼佬”拍摄的南国陶都石湾镇
● 老照片看百年行通济
● 【老照片】民国时期的佛山街景
● 一组佛山老照片,看过三分之一的就说明你老了
● 「航拍」几组佛山本地照片,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
● 从老照片讲述“通济桥”的前世今生
● 勾起回忆的旧照片「经已不复存在石巷」
● 【主人公现身】38年前“鬼佬”Carl Mydans所拍摄的南海县大沥人民公社村民回帖了!!
● 「南海 · 大沥」 两张图片跨越38年
● 几张佛山老照片
广州市七十年代老照片
八十年代广州的民间烟火
65年前的今天,首届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
30年前的广州,曾是多少广东人心中的记忆?
【他城】广州,光阴的故事
广州|沿江路
广州中山纪念堂藏着一株350岁木棉王
广州闹市中一座65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
《广州塔赋》,大火
1963年的广州八景
广州1993年的25张照片
广州,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广州1961年的17张照片
充满活力的广州1987年
广州1953年的老照片
1987年,广州市街头
广州,1985年
高明的70张老照片
西樵镇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大沥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老照片 1956年广州 那个你没见过的老广州
芳村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佛山改革开放40年老照片
一个连广州人都羡慕的时代佛山老照片
广州,1991年
广州90年代的43张照片
民国时期的广州旧地图
老照片 1956年广州 那个你没见过的老广州
芳村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广州,1982,1983
旧照:西班牙游客镜头下的广州生活,1985年
沧海桑田,广州市痛失一景“海珠石”
1978、1979——广州印象
40年前的广州街景视频
70年代广州、佛山街头口语词汇
宜家啲广州人,已经无几个知道70、80年代流行的粤语用词…
广州城有个【旧南海县社区】
百年老照片中的广州地标,你认得几个?
1年1张,100年广州
左手CBD,右手广州塔!这一“世界之最”即将完工!
广州的记忆(1978-1979):当年去省城!
省城广州值得去的老字号,如今还有多少?
那时候的广州,你还记得吗?
回到1976年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