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慰无数人心灵的《恩友歌》

joseph 心灵摄影 2017-01-19

1900年初,有一位年轻人将一首曲子写成日文歌谣,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调子。多少年来,日本新娘即使不明白这首歌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但有很高的比例希望在婚礼中使用这首音乐……


恩友歌

何等恩友慈仁救主,负我罪孽担我忧;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我们有无试探引诱?有无难过苦关头?

决不应当因此灰心,仍当到主座前求! 
 何处能寻这般良友,同尝一切苦与愁? 
 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 

我们是否软弱多愁,千斤重担压肩头? 
 主仍做我避难处所,奔向耶稣座前求! 
 你若真逢友叛亲离,好向耶稣座前求! 
 到他怀中他必保护,有他安慰便无忧。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all our sins and griefs to bear!
What a privilege to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O what peace we often forfeit, O what needless pain we bear,
All because we do not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Have we trials and temptations? Is there trouble anywhere?
We should never be discouraged;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Can we find a friend so faithful who will all our sorrows share?
Jesus knows our every weakness;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Are we weak and heavy laden, cumbered with a load of care?
Precious Savior, still our refuge,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Do your friends despise, forsake you?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In His arms He’ll take and shield you; you will find a solace there.

Blessed Savior, Thou hast promised Thou wilt all our burdens bear
May we ever, Lord, be bringing all to Thee in earnest prayer.
Soon in glory bright unclouded there will be no need for prayer
Rapture, praise and endless worship will be our sweet portion there. 


『恩友歌』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歌,虽然它并不是一篇伟大的文学作品,然而它在1857年首次完成之后,它对真理所做的简易叙述,却慰藉与安抚了 上帝无数儿女的心灵!因为『恩友歌』的歌词,与人们基本灵里的需求息息相关,许多宣教士在教导初信的信徒的第一首诗歌,就是这首『恩友歌』。这首简单诗歌的歌词与音乐旋律,充满了吸引力与支持的能力。


 这首美丽小诗曾抚慰无数疲惫忧伤的心灵,叫人明白基督同在的宝贵。这诗流行之广,没有多少圣诗可以企及。那么,这首小诗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一首不平凡的诗歌往往从不平凡的经历中产生出来,史克利芬与他所作的这首诗歌自不例外。在它的背后确实蕴含着一段曲折的背景。


作者史克文(Joseph Scriven 1819-1886),生于爱尔兰,父亲是皇家海军上校,因此他自幼即羡慕能作一名军官,故在考入英国圣三一大学后的第三年,转学入一军事学校。但他瘦弱的身体无法适应军校的严格训练,终于被迫放弃了在军事上的雄心,重回圣三一大学。毕业后一度过着教书的生活,还算安适;然而谁能料到,竟有两个悲剧接连临到他,拆毁了他憧憬已久的结婚计划。 

     当他早年在爱尔兰时,曾与一女友订婚,两人相爱甚笃,及至结婚前夕,新娘竟坠水溺毙。后在加拿大,又认识亲族中的以莉萨(Eliaz Roche)小姐,但不幸就在他俩快要结婚时,未婚妻竟突然得了重病,随之离他逝去。少年的不得志,加上这两次惨痛的打击,他的心几乎破碎,但就在此极度悲痛中,恩主亲自安慰了他,给予他无限的爱,再一次滋润抚慰这颗破碎的心,他体会到主是唯一至宝,自此他孤独一生,将自己的生命、财产,光阴完全奉献给主,让主引导前程,惟有主才是他最亲密的良友。因为「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他生性豪爽,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贫病和孤寡,时常带了一把锯子,在街头为贫民,残障者或寡妇义务作工。在严冬时,他将衣服和食物与穷苦的人分享,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


1855年,他从最痛苦忧伤的经验中,写下了这首诗。史克利芬弟兄从没想过要发表这作品。那么,本来是为了安慰远在祖国的重病的母亲的诗歌,怎么样却成了全世界亿万基督徒热爱的赞美诗,使他们都得到了安慰和确信。原来他去世前不久,在他最后一次生病时,有一位邻居在他身边照顾他。邻居发现在史克利芬的房间里,有一些诗歌手稿,就怀着强烈的喜悦之心朗读起来。邻居问史克利芬,他如何能写出这样的诗歌。史克利芬回答说,那是在一个很特别的时刻,为了给母亲送去安慰而写的,除了他的母亲,他从来没有指望其他人读到。他写诗歌是“在主和我之间所做的事”。
 


这首诗在1865年被编入英国的圣诗集中。1875年,孙基(Ira D. Sankey)将它编入美国的《福音圣诗集》中。虽然史克文只写了这一首圣诗,但百余年来一直是基督徒的至爱。


1868年,这首诗到了康弗斯手上,就成了优美可唱的诗歌。康弗斯这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大家兼律师,在当代音乐界享有盛名,但流传后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这首诗与曲的“天作之合”──“恩友歌”。它的调名就叫康弗斯。 


当主使用慕迪大复兴时,这首诗成了人人爱唱的诗歌。在他百年诞辰之日,人们还在Rice湖畔立了一个纪念碑,以尊崇这位安慰多人的诗歌作者。 


这首诗歌又称为“耶稣恩友”,让我们认识到,世间友情虽可贵,但经不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人的志趣与观念时常随境遇而变迁,惟独主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良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向祂倾吐心声而蒙垂听。


马太福音十四章中,我们看到当施洗约翰的门徒,眼见他们的老师遭到不测的惨祸,并非望着尸体整天悲伤,却把他埋葬了,跑来告诉耶稣……把他们的伤心告诉主,主成为他们的心灵避难所。是的,我们的主乐意听我们悲伤的事,也乐意听我们喜乐的事。祂是我们可以把任何事都告诉祂的主,我们既有这样一位主,何不把我们内心所有的悲伤都来告诉他。


罗马书8:35、37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精彩分享:

  1. 富足的生活、饥渴的心。

  2. 鸭绿江边的期盼

  3. 肉体的故乡在世界,灵魂的故乡在何方?

  4. 无神论者竟然被老大爷驳斥的哑口无言。

  5. 世界畅销但书店却无法购买到的预言书籍。

  6. 撒旦的真正面目,竟然令人不寒而栗!

  7. 基督徒必须知道的,罪与犯罪的区别。

  8. 圣经中的律法,究竟隐藏着神何等的心意?

  9. 神为何赐下会幕与律法?

  10. 圣经倒背如流,却很少人明白律法的意义

  11. 为何有人说罪人有些人却说是义人?

  12. 读过千万遍,却不明白的真理。

  13. 人的信仰千万种,天国道路只一条。

  14. 凭着信心是义人,凭着行为是罪人。

  15. 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

  16. 从未改变的救恩,你却未可知。

  17. 信仰世界里面的冒牌产品,真假难辨。

  18. 信心与行为的爱恨纠葛。

  19. 认罪与悔改的正确认识。

  20. 真正的教会和牧者。


未完待续

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健康的心态、对他人的关爱与满足,才是幸福生活的开端,才能自豪地说自己是一个完全人。


心灵摄影

from Joseph

敬请选购美好的心灵



↓↓↓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交流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