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映世菩提”特展
展览时间
2020年1月14日——2020年8月24日
展览地点
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
二十余间庭院
感受诗意生活
庭院,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它承载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等诸般闲事,也涵盖了庭院营造、家具陈设、器物赏玩等多种行为,它是世人心中的奢想之地。文人空间集合六年“庭院”主题内容,汇编成卷,以飨读者,愿您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摄影、配文丨张艳
部分文字来源丨展方资料整理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设计丨张涵
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绿的风,绿的树枝。
船在海上,
马在山中……
今日读到了洛尔迦。
岁月钩沉,艺事磋磨,现如今静下心来读一场展,却是幸事。那日与一位作家谈到现如今的展览,“含氧量锐减”成了关键索引,除了形式越来越奇巧,其他好像是越绕越“高级”。我们总体愚笨,艺术野疯狂四年以来,终于敢用图片的方式来讲述我们所见所闻,并尽量引到各位所思所想。
八叔博摄
我们留驻的两位摄影达人,一位是张艳,文博摄影发烧友,专业敬业,写过几次他,也约了他不少片子,创作的人是孤独的。
创作在召唤,有时沉默,有时叫喊,他的沉默与叫喊,我能感应到。
涵沙摄影
一位是张涵,艺术野疯狂的一半,沉默与叫喊,往往没有回声。创作与孤独,形影不离,影子或许成为主人。
他的创作与孤独,我照样能体会。
取名“涵沙摄影”,谐音“含沙射影”,顾左右而言他,貌似不恭不敬,实则以摄言理,终究还是念一个“情”字。沙,累沙成塔,吹沙得金,我们等着看吧。
前方有位洛尔迦
这专栏每周一期,暂不定时,一是怕找不到二位觉得合适的主题,二是这样的专题熬心费劲,薄薄一张片子,两人都会纠结半天,还是怕得罪观众。
最近心事烦琐,回头看,郁闷中也有意外的欣喜,街灯明灭,勾缀成行,还好心想,前方有位洛尔迦。
(文丨谢礼恒)
成都博物馆“映世菩提”佛教造像展,把我们带回一千多年的时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造像艺术也在不同历史时期交流、影响之下不断变化。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也是佛教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在这个历史大变革时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并在不同地区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南北朝时期的益州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起点,亦通过水路与东、南地区相互联系,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中枢,在佛教东传、南北造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益州南朝造像,既能看到中印两大文明间的宗教、文化与艺术交流,中国南北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亦能窥见王权政治和宗教信仰的结合,乃至佛教对当时普通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步入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龛本土造重要文物“王州子造释迦像“,这龛造像是一佛四菩萨组合,最重要的是造像背后发愿文明确的刻有清晰可辨的纪年文字。(有明确文字可考也是考古学对文物断代的重要因素)
丨王州子造释迦像/南梁天监十年(公元551年)/四川省成都市商业街出土
丨王州子造释迦像背面的发愿文“梁天监十年佛弟/子王州子妻李慧女/咸割身口敬造释/迦石像一躯愿过/去有亡父母值/俉诸佛面睹世/尊普及三界五/道众生普同/斯愿“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造像碑。这是四川地区最早有明确南朝纪年的南朝造像碑,造像碑出土于四川阿坝茂县,地处川西北地区,正好位于“河南道”岷江支道的必经之路上,说明四川南朝早期造像与西凉关系密切,造像的衣饰和台座又与此前印度、西域一代的佛像不同,是中国佛造像的重要转变,可谓南朝佛造像的代表之作。
丨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造像碑.主碑
丨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造像碑.题记铭文“齐永明元年岁次癸亥七月十五日……”
阿育王像
梁武帝效仿印度阿育王,积极推行“佛化治国”理念,阿育王信仰蔚然成风。梁武帝也注重同南海诸国的联系与之交往频繁,尤以扶南国(今柬埔寨一带)为最,在建康专门为使臣和僧人设有扶南馆。这一时期,印度笈多王朝秣菟罗造像风格由海路传入南梁,并沿长江水道传播到成都地区。
丨阿育王像/南梁太清五年(551年)四川省成都市西安路出土
丨阿育王像/南梁太清五年(551年)四川省成都市西安路出土
丨阿育王像/南梁晚期-北周/四川成都市下同仁路出土
丨阿育王像/北周(557-581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
丨阿育王头像/南朝(420-589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
成都万佛寺遗址
位于今五丁桥西北方向,相传始建于汉延熹年间。南朝梁时名安浦寺,唐时称净众寺,宋改净因寺,明代称净因寺、竹林寺、万佛寺、万福寺,至明末毁于战火。自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20世纪50年代,万佛寺遗址先后出土月二百余件造像,其中南朝造像包括背屏式、单体佛像、造像碑、造像底座等,既有印度笈多风格的元素,亦有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体现。
丨道猷造释迦像/南梁中大通元年(529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
丨侯朗造立佛像/南梁大同三年(537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
丨坐佛像/南梁(502-557年)/四川省成都市实业街出土
丨佛头像/南北朝-隋代(386-619年)/四川省成都市实业街遗址出土
丨造像残石座/南朝(420-589年)/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
南梁后期,西魏攻取蜀地,将益州高僧50人迁入长安,南北佛教文化的交流加强。北周灭西魏后,蜀地又归属北周,以益州佛造像为代表的南朝佛教艺术对北方地区的影响日益明显,长安、邺城、青州等地均发现有带南朝风格的造像。同时,益州地区佛教文化也收到北方佛教艺术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南北的特点。
丨佛头像/北周(557-581年)西安碑林博物馆
丨菩萨头像/北周-隋代(557-6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移交西安碑林博物馆
丨菩萨立像/北周(557-581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同仁路出土
丨菩萨立像/北周-隋代(557-619年)征集.西安碑林博物馆
丨菩萨立像/北周(557-581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同仁路出土
佛都邺城
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村北的漳河河滩上发现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发掘出土各类型造像及残件2895件(块)。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统计整理发现,这批造像的年代绝对,多数是东魏北齐时期,个别为北魏晚期和隋唐,其类型多样、造型精美、题材丰富。邺城出现了以“龙背龛”造型为典型特征的新式造像。
丨谭副造释迦像
这龛造像遗迹残损,雕刻细节仍然清晰可见,释迦像有涡纹发髻,身披通肩袈裟,右手持无畏印,左手持衣缘,站立于莲花宝座上。背屏后面的上部浅雕弥勒兜率天说法图,两侧分别有帝释天、大梵天、难陀龙王、那难陀龙王及像主父母供养像,下列伎乐天。中部为像主谭副夫妻及子女供养像。下部刻有发愿文。造像题记中有“邯郸县庞安兵”,“释加牟尼青石立像”等文字,以及对国家富强、平安的祈愿。
丨谭副造释迦像/北魏(386-534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丨菩萨坐像/北齐(550-557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丨倚坐像/北齐(550-557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丨佛头像/北齐(550-557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青州样式
北齐时期,青州佛教造像受南朝艺术风格和印度笈多秣菟罗造像的影响,形成了“面形渐趋丰颐,衣纹渐趋简洁”的风格:佛像面目圆润,双目下视,头顶发髻密布螺纹,着通肩式和袒右式袈裟,薄衣贴体,又以突棱刻画出明显的衣纹,这样的造型适应了中国人的审美要求,被学术界称之为“青州样式”。在南北朝晚期的造像中,“青州样式”的外来特征最为鲜明,同时体现了汉式佛像艺术与印度笈多艺术的融合。
丨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550-577年)/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丨彩绘石雕法界人中像/北齐(550-577年)/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丨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550-577年)/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丨贴金彩绘菩萨立像/北齐(550-577年)/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丨贴金彩绘石雕佛坐像/北齐(550-577年)/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丨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550-577年)/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佛教造像发展至今已经一千多年历史,各地佛教造像相互影响又自成系统,演绎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佛事万象。成都处在佛教东传的必经之路,在那个政权更迭十分频繁的年代,加上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使位于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成为南朝佛像出土最多,并有完整体系的地区。大家能通过这个展览,看到成都地区的佛教造像在千年前的大融合时期亦有南北文化兼容的特点。
展览名称
“映世菩提”特展
展览时间
2020年1月14日——2020年8月24日
展览地点
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
二十余间庭院
感受诗意生活
庭院,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它承载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等诸般闲事,也涵盖了庭院营造、家具陈设、器物赏玩等多种行为,它是世人心中的奢想之地。文人空间集合六年“庭院”主题内容,汇编成卷,以飨读者,愿您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