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低配版的《魔鬼圣婴》
去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里,一部北欧电影《边境》以惊悚诡异的大尺度画面引起广泛争议,最后更以黑马姿态击败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获得该单元的大奖。令我惊讶的是影片的导演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出生于伊朗,之后移民北欧国家,于是影片中关于少数族裔移民身份以及社会边缘人问题的探索似乎有了呼之欲出的答案。
他这部处女作影片同样折射出类似的社会问题:一名来自罗马尼亚的女孩为了赚钱,甘愿成为一对中产夫妇的代孕母亲;在怀孕期间遭受身体与精神上的可怕折磨,孩子出生后更惨遭杀害。从表面来看,这个血腥恐怖的故事明显影射当下北欧富裕国家对东欧移民的无情利用与剥削,但实质上却仍然是一个类型化的剧本,在各个方面都有波兰斯基经典作《魔鬼圣婴》的影子。导演擅长在音效和配乐上做文章,配合画幅变形的效果,制造出一惊一乍的视听效果,而与世隔绝的森林和湖泊的画面,更不断凸显出毛骨悚然的氛围感。然而,相比起《边境》里多义的隐喻和联想,这部处女作的社会批判隐喻不够出彩,依然停留在惊悚恐怖类型的初级水平阶段。
值得留意的是剧中女孩的扮演者考斯米娜·斯特拉坦(Cosmina Stratan),此前曾凭借罗马尼亚导演蒙吉的《山之外》而获得戛纳影后。她将东欧移民与富裕中产之间的心态落差演绎得相当细致,而在怀孕期间精神饱受摧残而逐渐陷入崩溃的状态也是可圈可点。另一位则是当年在维斯康蒂经典名作《魂断威尼斯》里扮演的绝世美少年,他在这部惊悚片里同样以“惊悚”的形象登场,绝对令观众意想不到!
戛纳电影节
法国黑人导演拉德·利空降入选戛纳竞赛的处女作《悲惨世界》会引起空前的争议吗?
近期热门电影
《太空生活》:身体与欲望的描写依然是克莱尔·德尼不可或缺的作者标签
《玻璃先生》:沙马兰在反好莱坞的类型解构与作者式的剧情反转里艰难跋涉
《撞死了一只羊》:藏族价值观在轮回的人物关系与相互映照的影像里得以诠释
电影作者
阿玛特·伊斯卡拉特:《毒粉风暴》丨《混蛋》丨《血》丨《野蛮地区》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不死鸟》丨《芭芭拉》丨《心的居所》丨《过境》丨《沃尔夫斯堡》丨《爱在爱情空窗期》丨《柏林游魂》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银湖之底》丨《它在身后》丨《不眠神话》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死于明日》丨《玛丽真快乐》丨《恋爱诊疗中》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维瑞娜·帕拉韦尔:《梦呓》丨《食人录》丨《利维坦》
伊利安·梅泰夫 :《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丨《四分之三》
阿兰·吉罗迪 :《勇者不眠》丨《湖畔的陌生人》丨《保持站立》丨《时候到了》丨《给乞丐一点阳光》丨《老梦前行》丨《逃亡大王》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