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带孩子这样做,竟让美国老师惊喜点赞!

慢成长花时间 慢成长 2020-08-19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后台回复“见面礼”,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


写了《 我一句话把孩子说哭了,自己却很高兴……》后,我和果果的日常生活就丰富了起来,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能做很多事情。前天,我把我们一起画的画给美国老师看,没想到竟让老师赞不绝口!


其实这些画特别简单,但创作过程有点不一样,最吸引老师也正是这点。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发生了什么吧。


我们怎么画的?


起先,我们说画个卡尔爷爷的毛毛虫。身子和头都是果果用手指画的方法画上去的。然后她用画笔给🐛画上小脚。



果果已经开始数学启蒙了,我觉得毛毛虫是个很好例子。于是等她画得差不多了,在进入下一步之前,我就问她:毛毛虫的身体分成几节?每节有几只脚?你一共画了多少小脚?


果果就开始数,数出来八个身子加一个头,又去数脚。等都弄清楚之后,我问:「你的毛毛虫在哪里?」 「草地里。」果果说。「那你要画草地吗?」「嗯。」


随后一个神奇的草地出现了:



我说:「为什么你的草地是个圈?周围都是秃的?纸上其他地方不画吗?」


因为我的草地是个零。」果果回答。这句话提醒了我——别用自己常识去局限孩子,他们的想象是无限的;此外也让我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敏锐度。


于是我说:「0果然可以变成草地呢!我们要不要看看其他数字能变成什么?」「好呀!」果果立刻来了兴致。「那我们先看看都有哪些数字吧。」



于是果果自己画下了从1-10。然后我们拿了一张新纸,先写了个1,一起商量像什么。


因为觉得直挺挺的,可以变成一条小蛇,于是上下添了几笔有了左边的画;然后又画了2,后来变成一只火烈鸟。这两张都是孩子提创意,我帮着画的:



其实说2的时候,果果想要一只白天鹅。我说在白纸上不好画出白天鹅,我们换个鸟吧。直到我画出腿之前,她都以为是红天鹅……后来我就拿出在新加坡野生动物园拍的火烈鸟,进行了一下动物科普


「下面我们想想3和4吧。这次妈妈不帮你画了。你觉得他们像什么?」



果果用最喜欢的红色画了3,却看来看去想不出来像什么动物。我正想着,可能对孩子来说太难了?然后她就画了一颗心:



「妈妈,不是动物可以吗?」「当然可以啊!」我觉得能把3换个角度去看,真是挺厉害的,「你要把这颗心涂色吗?」「要!」



然后我又补充:「如果说3像什么动物的话,添一笔就可以变成小鸟。」「你骗人,火烈鸟你刚才添了好多笔。」我:「……」内心OS:老娘画给你看!



「真的是小鸟!嘿嘿!」果果很惊喜。「下面我们说说4吧。」



后来我们经历了4像个旗子,5像镰刀,7像个拐杖,8像个葫芦,6和9长得相反……这样的讨论。一边聊着天,一边画阿拉伯数字。


虽然后来没有留下几张能看的作品(因为果果把它们一再涂色,都覆盖了),例如这是4作为旗子的最后下场:



这是5的结局:



但我觉得这个过程特别好玩,所以就分享给了我的美国老师。老师非常惊喜,对我说:「这简直太棒了!你在家给孩子学 interdiscipline 的主意真好!」


什么是跨学科教育?


Interdiscipline是什么?因为不熟悉这个词,我又到网上去查,才发现是「跨学科」


跨学科,顾名思义就是跨越学科的界限,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火爆全球的STEAM教育,其实就是以跨学科为理念,在同一个主题下,孩子们可能需要同时调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作品。



孩子跨学科的能力,不仅仅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有发散思维、将知识融合的能力。而这一点,是普通的知识学习很难做到的。


孩子有跨学科能力很重要吗?是的!这种能力可以让孩子通过现象链接本质,将所学融会贯通,不仅拥有无限的创意,在工作中也可以触类旁通


说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跨学科名人——达芬奇。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著名画家,而他的绘画之所以那么精准,是因为达芬奇是个精通解剖学的科学家。达芬奇手稿:


不仅仅是解剖学,达芬奇还精通化学、物理学,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武器设计师:


这种跨学科的名作,其实还有很多。下面是艺术家Trisha Donnelly用声纹完成的绘画创作:


以上是艺术领域的跨学科,但「跨学科」不仅能与艺术结合,在其他学科环境下,也有跨学科的存在。「跨学科」让学科之间相互交融,互相成为彼此的媒介与依附,以达到一种突破传统概念的全新领域。因此,世界各国也特别重视儿童的跨学科教育,培养突破型人才。


柏林洪堡大学中央研究所给孩子们的跨学科教育夏令营:

芝加哥大学关于蒙台梭利教育和跨学科教学的研究:


纽约一所幼儿园,带孩子们进行跨学科食物研究:


我们在家怎么做跨学科教育?


其实,在和美国老师聊之前,我真没觉得自己带果果做了这么一件高大上的事。


跨学科教育在中国目前还比较少,因为特别需要老师的能力,能够设计好课程内容,而且很耗费时间。



但是美国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鼓舞,其实跨学科教育并没有那么遥远,尤其是学龄前阶段,我们在家带孩子玩的时候,稍微用点心就能做起来。


就像我和果果的互动,在画画(艺术)的时候,我们学了数学,还进行了动物科普,我们还可以用英语来说出每个颜色或者物品的名字,就融合了英语启蒙



我们这次画画是从卡尔爷爷的经典故事「好饿的毛毛虫」来的,其实这个绘本主题还有很多玩法。


例如先和孩子一起梳理故事的顺序,做成一张线索图,这其实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



同时利用这张图,我们还可以给孩子科普蝴蝶这种昆虫的变态过程


毛毛虫中,因为毛毛虫的身体分成很多节,而且吃了不同数量的水果,所以我们还可以和孩子算数,2个梨子+4个草莓是多少?3个葡萄+5个橘子呢?



毛毛虫的形态还很适合与串珠游戏联系在一起,小宝宝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学数数。



家里有乐高的,可以用乐高让孩子来还原故事中的场景,这里有动手操作,有构图设计,考验了艺术力,和记忆力。



三四岁以后,我们可以把毛毛虫的图片都罗列出来,让孩子看图说话,讲一个不同的故事,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进入小学后做「看图说话」小作文的基础



再例如,前面提到的,纽约幼儿园给孩子们做的食物跨学科研究,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们先带孩子们认识各种植物、水果,然后一起玩积木切切乐,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然后老师带孩子们一起拓展,食物除了蔬菜水果,还包括什么?不仅是发散联想,还教给孩子们“Food”这个抽象词汇的含义



之后老师又和孩子们一起做面食。做面食会观察到面粉加了水之后,变成粘稠的面团的这个过程,思考水的作用,为什么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呢


最后他们一起做了超市购物的模拟,通过「过家家」的形式让孩子们买卖食物,学习生活技能,这时候还要算钱,不知不觉学习了数学



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不是特别充实?感觉能玩上一个下午!而且其实都很简单好操作。


对大孩子来说,学科交叉的机会就更多了。例如之前和大家聊过的编程启蒙,之所以在国外越来越受重视,除了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更因为编程也是一种跨学科教育


编程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数学能力、英文能力,还要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同时会培养孩子的视觉设计力、创意力,也会考察到孩子其他学科知识。



上图是一个8岁小姑娘的“火星探险之旅”截取,她的整个作品展示了火箭,从地球发射,一直到到航天器降落火星的全过程,需要提前搜集很多资料、自主吸收知识。



其实高大上的国外教育法,真的离我们一点也不远。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缺个契机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像我,之前也没仔细研究过什么Interdiscipline「跨学科」,但经过美国老师一提醒,才发现带着孩子发散着玩,原来这么重要呢!


所以我一直相信,每个妈妈都是潜力股,我们都是预备中的「育儿专家」,都能把孩子带好的!要相信自己哦!我和吉吉会一直和大家分享这些好方法的!比心~💞


—END—


欢迎来加我个人微信▽

更多国外课堂内容:


关注慢成长,还有更多育儿好文:


鼓励作者,请点“好看”或转发

谢谢你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