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学术论文标题要不要加“研究”?
学术期刊论文标题
后缀词“研究”使用的必要性问题摘 要:本研究以带有“研究”后缀词的学术期刊论文标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分析收集到的144个该类标题归纳出其结构类型,然后从中选择24个标题用于制作调查问卷,最后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不同类型标题使用“研究”的必要性程度和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带有研究背景、理论或方法的论文标题比仅含研究对象的标题使用“研究”后缀词的必要性程度高,差异显著;判断必要性的标准有完整性、准确性和简洁性。研究建议:当“研究”被形容词性短语修饰时后缀词必不可少,以保证标题结构的完整性;当“研究”的缺失可能会造成误解或歧义时建议保留,以确保标题语义的准确性;其他情况下建议不用,以增加标题语言的简洁性。关键词:学术期刊;论文标题;标题后缀词论文标题之于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相关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都有相关陈述,可参见Soler[1]、陶坚和黄大网[2]、李志君[3]、Hyland和Zou[4]等,在此不再赘述。现有研究普遍关注论文标题语言结构的描述性分析,本文专门探讨学术期刊论文标题后缀词“研究”使用的必要性问题。
一、学术期刊论文标题研究简述通观现有研究,从内容上讲以语言结构分析为主,就研究方法而言以对比分析为主,既有共时对比,也有历时研究。国内和国外研究呈现明显不同的研究取向,前者以国内外对比为主,后者以跨学科对比为主,偶有跨语类对比。
国内研究主要对比国外英语期刊论文标题和国内期刊英译标题之间在结构、长度和标点等方面的差异。在结构类型上,国外英语期刊论文更多地使用复合结构[2, 5-7]。就长度而言,国内英译标题比国外标题略长[3, 7];从标点使用看,冒号使用都占绝对优势,汉语期刊标题有不少使用了破折号,英语期刊中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于汉语期刊大量使用了无实际意义的表示“研究”的词,如study、analysis、research等[2, 4, 6, 7],而英语期刊标题中极少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前者长度大于后者,词汇密度低于后者[5]。尽管如此,国际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标题的共性整体上大于差异[7]。
学术期刊论文标题的跨学科对比主要来自国外研究,国内较少(如陶坚、黄大网[2]),同样围绕长度、结构和词汇密度等。这些研究涉及语言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数学、生物学、植物学、医学、地质学等。研究主要发现有:文学相较于科学和语言学使用较多的复合结构[8],临床医学比工程技术学科更偏爱使用冒号[9],生物学使用了社会科学中没有使用过的完整句标题[1],软科学中复合结构占比高于硬科学,词汇密度略小于硬科学[10];语言学、教育学、历史学领域的论文标题要比数学、工学和生物化学类标题长,问句和复合标题的使用率也比后三者比例高,仅包含研究对象的复合标题明显多于包含研究方法或结果的复合标题[4]。
学术期刊论文标题的历时演变与跨语类对比研究相较于前两者较少。姚克勤、姜亚军研究了43年间TESOL Quarterly原创论文标题的历时变化[11],发现Haggan[8]分类中的复合标题使用率上升,其他类型标题相应下降。Lewison 和 Hartley研究发现论文标题长度整体有增加趋势,使用冒号的标题也呈总体增长趋势[9]。跨语类的研究主要来自Soler[1]和Gesuato[12]。前者对比分析了综述类论文与研究类论文的标题,发现名词短语最常用,完整句标题为研究类论文特有,综述类论文中没有。后者分析了语言学领域图书、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在标题上的异同,认为整体上共性大于差异,体现在词汇密度高,名词短语+名词短语、前置形容词性修饰语+名词短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结构使用频率高。
目前学术论文标题的语言结构研究都以英语标题为对象,即便是提到汉语期刊论文标题的研究,也是将汉语标题的英译版本与国际期刊英语标题对照。从语种角度看,呈现严重的失衡状态,没有专门针对汉语标题的结构分析。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对比分析时发现了“研究”后缀词的过度使用[2, 5-7],正如Anthony所言,“研究”类“废词”的使用大多来自英语非母语作者[13]。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汉语“研究”后缀词的专门分析。
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专门探讨论文标题中使用“研究”后缀词的必要性问题,引导业界更多关注汉语学术期刊论文,为汉语论文标题的编辑提供建议与参考。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带有“研究”后缀词的学术期刊论文标题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不同类型标题中使用“研究”后缀词的必要性程度有无差异?3)使用与否的标准有哪些?
二、“研究”型标题的结构类型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
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1版)①的352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等距随机抽样11本期刊②。以“研究”为篇名关键词,以期刊名称为文献来源关键词,依此检索这11本期刊。然后,逐一浏览这些期刊2021年各期目录,从中选择以“研究”二字结尾的论文标题,包括副标题以“研究”结尾的复合标题,共收集论文标题225个。其中,单标题144个,带有冒号、破折号或括号的复合标题81个。为了控制研究变量,当前研究仅以144个单标题为研究语料。
语料分析由3位研究者共同完成,先由2位研究者独立分类,再通过3人的对比讨论,综合考虑标题的构成要素、要素间结构关系,以及连接要素的标志性词语,最终确定分类。例如,“知识场视角下创新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这个标题由研究理论视角(“知识场”)、标志语(“视角下”)、研究对象(“创新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后缀词“研究”等4个要素构成,标题结构如下图:
(二)分类结果
通过对144个标题的结构及标志语的逐一分析,本研究总结出4种主要结构类型,见下表。
表1 含“研究”后缀词标题的结构类型
其中A类可以再分为A1和A2两小类,前者中“……下”搭配的是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或方法,后者里标志语表示的是开展研究的背景。A1的表达式为“本文采用……(理论或方法)研究……”,如表1中A1实例“采用知识场理论研究创新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A2表达式为“本文以……为背景研究……”,如A2实例“以冬奥会为背景研究中国体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理论视角指导或贯穿研究本身的始终,研究背景是研究提出的背景,不涉及研究本身,因此我们认为在标题中,与研究背景相比,研究理论或方法与“研究”的关系更紧密,如图1(见上一页)和图2结构图所示。如上表所示,研究对象是除“研究”后缀词外每个类别标题的必要成分,研究背景、研究理论或方法是可选成分,或出现在标题前部,由“……下”或“基于……”两种标志语引出,或出现在“研究”后缀词的前面。我们将带有“……下”标志语的标题归为第一大类A,带有“基于……”标志语的标题归为第二大类B,“研究”前有表示理论或方法的修饰语的标题定为C类,其余只包含研究对象的标题定为D类。
B类也可以再分为B1和B2两小类,B1类标题中“基于……”短语修饰的是“研究”,B2类标题中被修饰的是研究对象。B1实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工业旅游行为意向研究”表示关联论文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来研究工业旅游行为意向,而B2实例“基于价值链的虎牙直播盈利模式研究”关联论文研究的是基于价值链的虎牙直播盈利模式,它们的结构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C类没有小类,其结构与A1和B1类结构相似,研究理论或方法与后缀词关系更紧密,两者共同修饰研究对象。D类根据反复出现的标志语“与”或“和”、“对”“的”分为D1、D2和D3三类,说明和示例详见表1。
与已有分类不同的是,以上分类除了分析标题的构成要素外,不仅揭示了构成要素的内部层次关系,还将标志语考虑进来。Haggan根据整体句法范畴把标题分为句子标题、复合标题、短语标题等3种[8],其他标题结构的研究基本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分法,如Wang、Bai[14]和史顺良、任育新[15]等。Cheng等也给出了类似的分类,但同时根据构成要素划分了话题-方法、话题-来源等11种类别[16]。Kerans等除分析标题的内容构成外,还进一步分析了构成要素的相对位置[17]。以上诸多研究的相同点是只分析整体结构或构成要素,忽视了各要素之间的连接词和层次关系,而这两个因素可能对“研究”二字使用的必要性有重要影响。
需要补充的是,以上分类共涉及141个标题,另有3个标题结构特殊,未归类。“文化人类学与中国古代神话概念研究”和“用量子统计方法对双原子分子气体振动热容量的研究”这两个标题在研究理论和研究对象间使用了不同于以上主要类别的标志语——“与”和“用……对”,标题“三方协同开展四川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句子或动词短语。3个标题都无法归入表1中的类别,且数量有限,是否有一定代表性暂不确定,因此在本研究中暂时忽略。
三、“研究”使用的必要性问题
本节基于前节的标题结构类型设计问卷以获取相关数据,然后通过定量统计分析使用“研究”的必要性程度,并基于定性数据归纳出“研究”的必要性标准。
(一)必要性程度的定量统计
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③,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受访者的学科背景。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数值1到5分别对应“完全不必要”、“不太必要”、“不确定”、“比较必要”和“完全必要”,共涉及对24个论文标题中“研究”使用必要性的调查,其中C类标题和A、B、D类的所有子类标题各3个。这些标题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8大学科门类。第三部分为开放性主观题,要求调查对象填写判断必要性的依据或标准(此部分为质性数据,将在后面讨论)。
本研究以来自8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为调查对象,抽样方式为目的性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通过微信和QQ将问卷转发给研究者所在单位的人文社科类教师,以及研究者熟悉的或经由同事同行介绍的其他人文社科类教师。共收到问卷251份,其中有效问卷220份。
本研究采用SPSS26.0分析收集到的量化数据。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数据均未满足参数检验的正态分布假设条件。四大类标题中“研究”使用的必要性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Friedman检验结果显示,标题的结构类型对“研究”使用的必要性有显著影响(χ2=97.171, p=0.000)。由事后检验可知,C类结构标题的“研究”必要性得分显著高于A类(Z=7.720,p=0.000)和B类(Z=7.596,p=0.000)。D类结构标题的“研究”必要性得分显著低于A类(Z=2.886,p=0.004)和B类(Z=3.387,p=0.001)。但是A类和B类结构标题的必要性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Z=0.626,p=0.531)。总体而言,包含研究方法、背景或视角等的标题(A、B、C类)中“研究”使用的必要性明显高于仅含研究对象的标题(D类)。
表2 “研究”必要性的标题类型总体差异(n=220)
再研究A、B、D结构类型的各子类之间的差异。A1和A2类标题中“研究”必要性得分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3所示。Wilcoxon检验结果显示,两者有显著差异(Z=2.699,p=0.007),A1类的必要性得分显著高于A2类的必要性得分。
表3 “研究”必要性的A类标题内部差异(n=220)
B1和B2类标题中“研究”必要性得分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4所示。Wilcoxon检验结果显示,两者有显著差异(Z=5.957,p=0.000),B1类的必要性得分显著高于B2类的必要性得分。
表4 “研究”必要性的B类标题内部差异(n=220)
D1、D2和D3类标题中“研究”必要性得分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5所示。Friedman检验结果显示,三者有显著差异(χ2=47.004, p=0.000)。由事后检验可知,D1类结构标题的“研究”必要性得分显著高于D2类(Z=6.706,p=0.000)和D3类(Z=5.449,p=0.000)。但是D2类和D3类结构标题的必要性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Z=1.699,p=0.089)。总体而言,以两者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标题(D1)在“研究”使用的必要性上明显高于其他只包含研究对象的论文标题(D2和D3)。
表5 “研究”必要性的D类标题内部差异(n=220)
从理论上讲,当有修饰语修饰“研究”二字时,如A1、B1和C,必须保留“研究”,否则句子从句法和语义上讲都不完整。而其他情况下由于“研究”使用与否不影响句子完整性,会因为学者对使用必要性的认知不同而不同。然而A2和B2分别受相近类别A1和B1影响,实际使用“研究”的可能性会更高。
1.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收集质性数据,即在问卷中设置一道开放题:“请问您做出以上评价的根据或标准是什么?”在收集的220份问卷中,有17份仅给出“语感”、“经验”、“理解”、“感觉”等非常笼统的答复,缺少进一步说明,难以提取有效关键词,因此舍弃不用。其余203份问卷给出了相对具体的回答,作为定性分析的数据。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人工文本分析与统计,分两个步骤。首先,根据受访者关于使用“研究”的整体倾向将受访者分为倾向于使用、倾向于不使用和无明显倾向等三类,如回答“用了比较好!”的受访者被归为第一类,回答“学术论文多数可以不用研究二字”的受访者被归为第二类,其他受访者归为第三类。其次,从受访者各自陈述中提取“研究”使用与否标准的关键词,如从“题目的完整性”这个回答里直接提取“完整性”作为标准关键词,从“本来就是科学研究工作,不需要重复”的回答中归纳出“简洁性”这个关键词。
基于对203份答复的文本分析,关于“研究”使用必要性的整体看法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受访者(16人,占7.88%)主张尽量使用,认为不加“容易误解不是论文”,“感觉是陈述事实”,加了“显得比较正式,比较具有学术性”,他们依据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学术性”(该词在所有数据中出现10次)。然而这种为了凸显学术性而主张尽量使用的观点显然与后缀词“研究”在标题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不相符。统计显示,前文抽样的11本期刊在2021年共发表论文1303篇,标题包含“研究”的论文225篇,占比17.27%;如果把标题带有“研究”近义词“分析”、“探究”等的论文计算在内,共508篇,合计占比38.99%。
第二类受访者(9人,占4.43%)给出了与上述主张相反的观点:“非必要不加”。一方面,不加依据的是“简洁性”(3次):首先避免“重复”(7次),因为“本来就是科学研究工作,不需要重复”;其次,“研究”这样的词“空泛不具体”,国际上不推荐使用;最后,加了“研究”可能会使“标题过长”。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标题意义和结构的“完整”(37次)时才有必要使用,如“一些作为研究方法的固定搭配,必须保留‘研究’”,如“民族志研究”、“多模态研究”、“语料库研究”。这类观点反复出现前文提到的相关研究中,如庞继贤、陈珺[5]和杨廷君、凌民[7]在英汉标题的对比研究中都提倡标题中减少使用无实际意义的词语,陶坚、黄大网[2]和姜亚军[18]指出国际主流社区在有“描述研究方法或视角”或“实质性”的修饰语时才使用“研究”类词汇。
第三类受访者(178人,占87.68%)与前两类受访者不同,没有直接而明确给出整体性的建议,而是提到了不同的评判标准,同时在说明标准时用了较多的缓和语或模糊语,如“应该”“一般”“感觉”“最好”“倾向于”“比较”等。概括来说,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语义简洁性,即避免内部语义“重复”,“如果题目中有表述研究动作的名词(如‘建构’)”,“关联度、影响、路径等词汇本身已经包含了研究层面的工作”,加“研究”便不十分必要。统计分析发现,本研究所选期刊2012-2021十年间发表论文中以“构建”或“建构”加或不加“研究”类后缀词的标题共327个,其中加“研究”及其近义词(如“探析”、“思考”等)的标题48个,占比仅为14.68%,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不倾向于在“构建”或“建构”后使用“研究”。二是语义准确性,有受访者指出“有些题目若不写研究二字,会导致歧义”,例如,“……政策”,“若不写研究,就会认为是讲政策的”。与此同时也有受访者认为“偏政策或对策方面的论文感觉不太必要”。三看具体的标志语,“一般基于某种理论或视域下,应该加上‘研究’后缀”,“‘实证’等后有‘研究’才完整”。这第三条依据其实就是“完整性”。
综上,“研究”后缀词使用与否的判断标准可以概括为结构完整性、语义准确性和语言简洁性。完整性是普遍接受的标准,结构是否完整,可以从形式判断,即有无修饰“研究”的表示理论、方法或视角的标志性词语。准确性和简洁性密切相关,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加会误解为政策、特征等的介绍;另一种认为学术语境下已暗含“研究”,非必要不加,加了“研究”没有增加实义,反而增加了长度,显得多余而不够简洁。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当有实质性修饰语时(如A1、B1、C类),务必使用,以保证标题意义和结构的完整性。2)其他类型标题中若含有动词性名词时建议不用,以增强标题的简洁性。3)若含有容易引起歧义的名词时,建议使用,以确保标题意义的准确性。4)其他情况建议不使用,当然也可根据期刊规范和要求等酌情使用,或根据具体研究内容使用近义词替代“研究”,增加意义内涵,如探源、反思、重构、比较、补议、考论等。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带有“研究”后缀词的学术期刊论文标题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中国学者相对倾向于使用“研究”,这种倾向性会因为引出研究理论或方法的标志语“……下”和“基于……”的存在而加强。根据调查分析,建议在确保结构完整性、语义准确性的前提下,不要增加使用“研究”一词,以保证标题的简洁性;若觉得确有必要增用后缀词,也可以使用“研究”的近义词替代。
未来可继续使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收集更多语料,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一是扩大研究对象范围,或研究包含“研究”同义后缀词的标题,如“分析”“刍议”等,或将复合标题纳入研究范围,分析副标题对“研究”使用必要性的影响;二是做对比研究,或历时对比国际发表背景下汉语“研究”型标题的变化趋势,或共时对比“研究”型标题的跨语言、跨学科、跨语类、跨期刊的异同,或对比研究非“研究”型标题与“研究”型标题的异同。
(参考文献和注释略)
本文来源:语言生活研究
刊于《大连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第37-43页
作者:张结根、谢佳、端义镭
声音
声音 | 北大钱理群教授: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连老师也不看书了
声音 | 台湾学者王汎森:人文学科做学问的关键是多写文章少参会
声音 | 中国语言学的体系建设和时代使命访谈 | 中国语用学拓荒人何自然:期待海外学者目光投向内地
访谈 | 中国语用学的拓荒者和坚守者——何自然教授访谈录
声音 | 冯志伟、李宇明、冉永平: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三问
访谈 | 语言学的责任与情怀:著名学者李宇明教授访谈录声音 | 陆俭明:当代中文走向世界必须做好这四件事声音 | 陆俭明: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个人语文素养关系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声音 | 陆俭明:为何“人工智能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是不需要,而是用不上”?声音 | 陆俭明:语言研究要与未来接轨声音 | 陆俭明: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是兴趣声音 | 李宇明:中文怎样才能成为世界通用第二语言声音 | 屈哨兵: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科建设
声音 | 胡壮麟:我所经历的新中国外语教育 & 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再出发声音 | 王宁先生:中国语言文字学面临的抉择声音 | 袁毓林:ChatGPT语境下语言学的挑战和出路
访谈 | 华文教育需要顶层设计——郭熙教授访谈录声音 | 屈哨兵、徐杰、邓思颖、林华勇:语言学与新文科建设四人谈
声音 | 李宇明,屈哨兵:大湾区语言的时代机遇和未来选择
声音 | 李宇明:人类进入超语时代
声音 | 庄初升:当前我国的语言生态与中国语言学的使命声音 | 汪磊:互联网催生超媒体语言
声音 | 汪磊:走进现实的网络语言
声音 | 李朝:对英语专业办学和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之管见声音 | 李斌,张松松:语言智能时代呼唤语言学理论创新
两会声音 | 王灿龙、张博委员:建议将语言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及独立学科门类声音 | 众学者谈:语言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声音 | 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声音 | 北大教授:为什么中国没有文科院士?声音 | 北大陈平原教授:在大学,最伤害青年教师的是职称
声音 | 北大陈平原教授:人文学科的转引率价值不大
声音 | 985高校教授:建议取消“博导”这个荒谬可笑的称谓
声音 | 真正的大学老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声音 | 中文成为世界语言的六大转向
声音 | 任正非:不学英文,农村的孩子永远都是农民
声音 | 众学者谈ChatGPT与社会科学:应用、监督与展望
声音 | 朱国华:人文学科是未来王国投向现实世界的一道救赎之光
声音 |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得如此清晰声音 | 网络流行语会“杀死”中文吗?
声音 | “最美翻译官”张京英语发音惹群嘲:永远不要用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声音 | 外交部姚梦瑶:口译会不会被AI取代,要看我们声音的温度和力量
声音 | 说话时中文夹英文会不会很low?
声音 | 什么是语言退化?语言退化群体最需要什么?
声音 | 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翻译行业的未来?
声音 | B站发布五四青年节短片:不被大风吹倒(视频+全文)
声音 |《我不想做这样的人》:B站献给明日青年的演讲(附演讲全文)
后浪 | 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附演讲全文)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20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3
聆听更多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