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做“加法”、美育做“减法”,代表体美改革的方向?
早在2020年下半年,教育部就实施一系列动作,对体育和美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云南省更是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
今年两会,体育、美育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让我们看看,围绕着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代表们给出了哪些有价值的建言,体育、美育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
汇编 | 玉关虎竹
1
体育做“加法”?
在正在开幕的全国两会上,一向敢言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实际情况却离我们理想中的素质教育还很遥远。
有一些声音认为,体育改革可能会演变为另一种应试教育。但在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兼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看来,目前,除了动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还没有能引起全社会真正重视学校体育的更好办法。
这句话传递的信号已经相当明显——体育改革,总之先得动起来、重视起来。
王宗平认为,无论是唐江澎让学生通过练俯卧撑的方式增强身体素质,还是人大代表建议的体育进高考、中考体育从考1次增至考3次等方式,都是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面临困难、学生体质堪忧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我们的学校体育距离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还有很大差距。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代表同样支持体育“加量”:
体育进高考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继去年之后再次提出体育进高考的建议。
建议增加小学体育课时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增加小学体育课课时至每周5课时,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1小时运动时间,以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以法律形式保障体育时长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谢红建议民族昌盛、健康中国从儿童体育抓起:
一、高度关注青少年儿童健康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分类制定政策和可操作、可实施的行动计划,不断推动儿童体育、儿童健康事业发展。
二、高度重视儿童体育工作,建议纳入立法计划,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确保儿童每天上午10点以后、下午3点以后各运动至少半小时,全天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不断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健康水平。
三、强化全社会体育锻炼意识,持续叫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从娃娃抓起,形成普遍共识,养成锻炼习惯。
体育“晒课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提出,建议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开齐上好体育课,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以往存在的挤占体育课以及“阴阳课表”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叶仁荪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校体育课开不足、开不齐现象并非个案,学生的体型、体能、体质问题仍较突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受考试评价指挥棒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家庭也需要参与进来
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建议家长能带孩子出门进行户外锻炼,或者给孩子提供简单可行的居家锻炼条件,带着孩子一起举举哑铃、跳跳操,还可以进行徒手的体能练习。
“追踪调查显示,我国18岁男生的平均身高已达175厘米左右,18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接近165厘米,但是孩子们跑不快、跳不高、走不远;一些孩子长胖了,长歪了(脊柱侧弯),看不远了(近视率上升)。”吴键表示,这些问题需要有更加精准的解决办法,比如不仅要保证学生在校内每天锻炼1小时,还要保证体育活动的质量;除了学校要加强体育工作之外,家庭也需要参与进来。
当然,在体育“加量”的基础上,代表们也深入思考了怎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给体育增添人文主义色彩:
提高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跆拳道协会和空手道协会主席管健民便认为:虽说现阶段应试教育是必要的提升体育重要性的手段,但让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同样重要。两会上针对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他建议“学校体育应提高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同时让体育走进中小学思政课堂”——以运动项目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让中华体育精神、传统体育文化走进中小学思政课堂。
个性化和人性化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在建议增加体育课时的基础上,认为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应突破田径传统项目,实现项目多元化;中小学体育课应采用分级授课的模式,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能、体质和特长状况,分为不同的体育级别,跨班级甚至跨年级上课。对于中考体育考试,他建议在更多地区推广和全面采取“七选一”、“八选二”等多选项体育考试方式,游泳、踢毽球、武术、体操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均可出现在中考的体育项目中,令体育考试也做到个性化和人性化。
2
美育做“减法”?
美育虽然经常被拿出来和体育一块儿提,但二者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两大板块,在特性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相比于体育,美育更需要沉下心来,而通过简单粗暴的应试和加课时的方式进行改革显然不是合适的举措。
两会代表们给出的种种建议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和体育改革的做加法不同,代表们纷纷建议先做减法:
建议取消音乐类考级
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全国政协委员李心草认为,目前有很多孩子对音乐表现出厌恶乃至痛恨的情绪,罪魁祸首正是功利色彩越来越重的“考级”制度。
“音乐考级的目的,在于促进艺术普及教育以及社会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但现状已经违背了音乐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掌握的原则,也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真的感到痛心”。
对此,李心草建议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有关部门和专家应认真讨论、研究、论证考级的教学大纲制定、曲目制定以及最后的考试方式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加进一些辅助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真正的认识、培养对音乐真正的兴趣。而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变现状,不如取消考级。
无独有偶。还有代表对当下的美术考级现象给予痛批,言辞犀利:
取消12岁以下美术考级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表示:“考级是以牺牲一代代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代价的敛财行为……死记硬背、单纯模仿是损害儿童想象力的一把‘软刀子’,天真烂漫的儿童进行美术考级就是依样画葫芦,翻来复去地画上几遍,学生通过了考级也厌烦了美术”。
宋亚平认为儿童画考级违背了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建议取消对12岁以下儿童开展的各种门类美术考级。同时,要清理整顿各级各类考级机构,不准变相对儿童画考级,并且要建立健全对儿童画的相关评价体系。
进一步研究美育课程和教材
关于美术考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表示:美育课不是艺术考级,而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现在最重要的是进一步研究全国初中阶段美育课程和教材,让美育考评更科学。
体育、美育改革,不论是做加法还是减法,最终的方向都是殊途同归,正如唐江澎所倡导的: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
本文参考: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澎湃新闻。
往期精选
关键词看两会|这些教育议题,事关百年大计!
首届中国国际化学校德育工作年会预告来袭!
当女神节遇见两会:巾帼校长们如何看待教育改革痛点?
贝赛思落户杭州余杭,IB国际文凭组织迎来新掌门
用“价值引领下的六大关键要素”构建中小学育人模式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 2020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 2020 国际学校薪酬人才趋势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