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29讲7-9/佛是无事闲人/六道轮回在当下,了生脱死在念头
佛陀能飞,但像《金刚经》所讲的,佛陀去乞食的时候还要走着去,回来还要洗洗脚,这就是给你讲最高的佛法了。连对神通的执着也要放下!再说,从佛教的根本来讲,神通也不是佛陀追求的目标。佛陀确实有的时候也现些神通,这只是为了度众生,叫众生相信。但众生真正地相信了之后,佛陀给他讲的法主要是什么?放下、清净、无为。众生喜欢神通,所以佛陀也是先欲以勾牵,最后叫他入佛智。什么是佛智啊?放下,做个无事闲人多好!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我们都知道,阿罗汉们可以出神通,他们的神通怎么修出来的呢?就是打坐。打坐还是什么都不想啊,还是佛陀讲的这一句---“不知”。我们打坐不是训练“不知”吗?你训练好“不知”,你才能“知”。你越“不知”,力量越大、功德越大。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我们觉得成佛了应该什么都会、什么都知道——就像杯子,应该摔得最碎、最烂,那才叫佛。我们理解的佛是不是这个样子?
佛告诉你:不对,什么是佛?佛是这个“杯子”不摔、不用,无事闲人。就像一个杯子,我连用都不用,保护好它,干干净净,它永远不碎,不就“长生不死”了吗?所以我们现在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因为我们用功方法和将来自己要成就的这个果位背道而驰。
学佛是保持这个杯子不被摔碎,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学知识、学学问、学各种修行方法,是一直在摔杯子。而我们理解的佛是要把这个杯子摔得最烂,佛什么都知道。
还是说,“知道”就是一道痕迹呀!你看,你现在心里不动念头的时候,心是什么样?清清净净。动个念头就好比一个痕迹出现了,对不对?你想得越多呢,痕迹越多。所以说,人老是想求有为,有为就是自己的精神在破碎的过程。学佛就是告诉大家:放下,别再老是“破碎”了!生死就是这么来的——人的生命本来没有生死,就像杯子本来不破碎,但人老是觉得越破碎越好,使劲摔,最后真碎掉了。
明白这个之后,那学佛就知道:学佛不是学的知识学问多,而是叫人学得就像小孩儿一样无知无识、清净无染;也像道家讲的“大智若愚”,最高的智慧就像愚蠢一样。但其实也不是真愚蠢,你看人心里没有念头的时候,这时候会愚蠢吗?
严格来讲世间确实有愚蠢的人——笨人,笨人是怎么来的?动念动得太多,太累了,脑子已经转不动了。你越不动念头的时候,你看人不动念头的时候要动念,那个反应速度快得很。也像小孩子,看着没有念头,他的智慧却是最高的。
我讲过很多次了:人生就是一个从最高的智慧慢慢地到愚蠢的过程,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学习能力、感受能力都是越来越迟钝的过程。小孩的智慧最高,刚生下来的小孩儿是最高的。一个小孩儿从生下来到两三岁,基本上大人说话他都会了,可能很多知识性的东西没有大人学得多,但是比如说他要学一门语言,两三岁发音就特别地标准了。而我们大人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没有别人教你、你只是跟着别人这样学习,也不分析语法,就像小孩儿一样学习,你三年绝对学不好一门外语。但是小孩也不用学语法,他就跟着大人天天在一起玩儿,他能学得最精准,发音最标准。关键是小孩一岁之前根本不会说话啊!换句话说,小孩真正学语言的过程只要一两年,他就能说得非常标准,大人一般说的话他大概都能理解了。可能最多有些词语不太明白,但是大人表达的意思他几乎都能知道了,对不对?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给你一两年时间,你能学会吗?比如说到一个新的国家,你也和小孩一样和外国人在一起,你一两年时间,你能不能理解人家说的话,并且大概能和外国人交流了?小孩儿两三岁基本上都能说话,一般的话能交流了,是不是?你看小孩可以做得到,大人就做不到。
也就是说佛陀为什么智慧广大?因为他这个精神力量保持得好,不经常用,众生有问题的时候偶尔用一下就行了。人的精神就像一把刀,如果一点儿不用死气沉沉的,也没有用,也不好,对不对?那怎么办?少用。一点儿不用那就成木头了——要少用,少思少想。佛陀为什么智慧广大呢?就是少用。没用的就不想了,有用的偶尔想一下,想完了赶紧再收回来。
智慧像一把刀,用一下赶紧拿回来打磨干净保存好。你要经常用的话这把刀就折了,砍坏了,所以偶尔用一下。这个就是庄子讲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啊!修行人怎么修行啊?人的精神是偶尔用一下,不要乱用,不要乱砍。处理世间事儿呢,你要找清楚关键点,很轻松地解决那问题就行了,不要使用蛮力。所以丁厨子一把刀用了十九年就像新的一样,而一般人几个月就要换一把刀。“庖丁”就丁厨子嘛,哈哈!这就是修行,就这么简单。我们老是想着:“我这个刀好,我不仅能砍肉,你看我还能砍柴火呢!”你是厨子,你怎么又去砍柴火了呢?我们还比赛:“来来来,看谁的刀砍的柴火多!”砍完了,最后再做饭的时候,坏了,不仅仅肉切不动,连青菜都砍不烂了。
所以学佛为什么叫人打坐修行啊?打坐就是把人的心静下来不思考,打坐训练的不还是“不识”、“不知”吗?所以这个“不知”是最完美的状态,“知”是偶尔用一下赶紧要收回。这也是临济祖师讲的“吹毛用了急需磨”——吹毛利剑非常锋利,越锋利的剑你越不能乱用,对不对?偶尔用一下赶紧拿回来,还要再把它磨得很锋利、保养好,要放入刀鞘保存好。
所以说,佛陀讲的“无为”也不能说一点儿事儿不干,就像刚才讲的那样,你要用得很巧妙,并且偶尔用一下。注意,佛陀为什么有很多的功德智慧啊?因为佛陀放下的多,学佛主要训练放下。不要认为佛是无所不能,无所不能那就说明什么都能干喽,那不成仆人了?佛是不干。
你看,世间越高贵的人越不干活,干活越多的越低贱,是不是?和这个道理是一致的。我们认为佛陀什么都能干,不可能!佛陀都没有你厉害,你看你在世间这么辛苦你还能生活呢,佛陀就受不了,佛陀赶紧出家了。
任何一尊佛都是出家成道,没有在家成道的。如果佛陀不出家,像我们凡夫一样工作、照顾家庭、处理人际关系、请客送礼、还要喝酒吃肉,佛陀那些神通也表现不出来了。人的心力就这么多、就这么大,看你用在哪里。你用在世间法多了,出世间法你就没有力量了;你用在出世间法上,世间法你就要放下。所以释迦牟尼佛功德无量、神通无量,那个神通怎么来的?是因为佛陀放下很多世间没用的东西。
那佛陀成就神通了,是不是天天飞?没事就飞着玩一圈?也不是,偶尔也用一下,是不是?我们知道佛陀是可以飞来飞去的,是不是佛陀不管到哪里,都是飞着去啊?也不是,很多时候也是走着去!哈哈哈。这也是在给你讲法啊,你认为成佛了就为所欲为了吗?你认为佛有了神通就可以光飞,都不走路了?不是。就像火箭,火箭烧的燃料就多,是吧!
佛陀能飞,但像《金刚经》所讲的,佛陀去乞食的时候还要走着去,回来还要洗洗脚,这就是给你讲最高的佛法了。连对神通的执着也要放下!再说,从佛教的根本来讲,神通也不是佛陀追求的目标。佛陀确实有的时候也现些神通,这只是为了度众生,叫众生相信。但众生真正地相信了之后,佛陀给他讲的法主要是什么?放下、清净、无为。众生喜欢神通,所以佛陀也是先欲以勾牵,最后叫他入佛智。什么是佛智啊?放下,做个无事闲人多好!
大家还可以体会一下:你看现在什么都不想的时候,想听我说法、我现在没说的时候,大家往那一坐,心里什么样?哎呀!真正地清净无污啊。那我问你一件事,或者问你一个问题,叫你回答的时候呢?马上觉得累了,对不对?就要提点儿劲儿了。
你说什么状态最幸福、最快乐、最自在?什么牵挂没有,什么事儿没有。也就是说心中什么都不想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候,对不对?我们现在老是想学知识、学技能,其实是没知识、没技能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候,这是享受!那你心里这样清净无染、无思无虑的时候,其实就是解脱,这时候没有轮回。
你起一念就轮回,这个轮回我们现在也看得到——你起一念“想吃水果”,马上你就有这个行为了;你想出去散散步,马上又有一个行为。你起这一念必然有个行为,就去流浪了。你现在没有念的时候呢?它还会不会轮回?就没轮回了嘛!所以无知、无识的时候,这时候没轮回。
那有人说:“不是八部分吗?”八部分是在六识的基础之上又总结概括的一个概念,其实还是这六部分。人心起用就这六部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第七部分,第七识、第八识,是总结了六识建立的新概念,第七识是总结的第六识,第八识是总结的前五识。前五识是一个分别的概念,从五个方面描述,而八识是把这五种识全部概括起来描述,只是一种描述的方法。所以说人全部的心识想起用只有这么六部分——眼、耳、鼻、舌、身、意。
所以说生死轮回的关键在哪里呀?就在当下这一念啊!你不用到处找了,也不用瞎猜,好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支配着自己。没有啊!其实还是一句话,“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我从来都没隐瞒过你们什么,同样法界一切真理也从来没有隐瞒你过什么,你本来都是可控的。
你现在观察自己的心念,如果能时时如如不动,这就是当下解脱,这就是佛果。如果你起清净念,不执着世间,不起贪、嗔、痴、慢、疑,就想和佛菩萨在一起,你就可以生净土;如果你贪恋美好、想享受生活,但是又没有恶念,那就是天堂;你说“我又放不下世间的恩爱情愁”,那就可以为人;如果你说“我恶念很多”,那就是下三恶道。都看当下这一念,轮回只是这一念之间,你当下这一念不起,这时候就是断轮回。
也可以说,你的命运就是一辆车,这辆车走不走就看你的念头,念头是推动你生命轮回的源动力。你轮回的方向也是念头指挥,念头是人的真心佛性起的功用,就看你怎么起了。所以说人的命运可以把握。人下辈子能不能解脱,你现在观察自己的心念,你就知道能到哪里去:如果是念念之间都是极乐世界,那你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了;念念之间兜率内院,你就可以往生兜率内院了。如果念念之间想利益众生,你就是菩萨;如果你把这些念、把这些愿全部都放下,空、无相、无愿,那当下就是具足圆满的佛。
知之一字,众祸之门
你看我们当下,你缺少什么呢?你的真心佛性清净湛然、周遍法界、如如不动,这是法身成就;你有个肉体可以感受世间,这是报身成就;世间万物生灭变化,这是化身成就。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化身,千百亿的国土、千百亿的佛身,都是你的神通变化,你什么都不缺呀!关键是你心量小,只认肉体这一点儿为你,你不把整个法界的这一切功德当成你的,人的毛病就在这里。
“不能知自己身量”,这是佛陀讲的最高的一个修行法门。如果再浓缩呢,这句话就两个字:不知。这些新学众生都不知,什么都不知,不知是最好的!我们众生生死轮回就是老是想知,这个“知”就是生死轮回。所以过去一些祖师说“知之一字,众祸之门”。我们都想“知”,“知”不见得是好事呀!当然你要明白了这个“知”,倒过来不要执着于外在的这一切知识、学问、轮回、生死这些概念,那么,“知之一字”又是“众妙之门”。就看你怎么用,你明白不明白这个知的本质。众生都在学知识,其实学佛人都在学不知、学无知,有知就有轮回,无知就没轮回。
还有,大家比较一下:你喜欢什么都知道的人,还是喜欢一个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呢?你看那小孩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谁都喜欢,最可爱!对不对?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你还没问他呢,“我早就知道了”,可能把你吓到,有没有这样的人啊?你刚说:“哎!我问你个问题。”“别问了,我早就知道,我给你讲讲。”什么他都知,你觉得很可怕。
我们每个人都想有六神通,其实如果你有各种神通的话,可能一般人看到你都会害怕,别人在你面前连点儿隐私都没有哇!如果你见一个人,你的任何底细他都知道,你干什么他都知道,你动动坏心眼儿他都知道,你还敢见这个人吗?真的不敢见。所以你真有这个神通也不能现,现了之后谁见都跑,你连个好朋友都没了啊!我们众生一些思维老是颠倒,都觉得我什么都知道就好了。你再想想,什么都知道了之后啊,你在世间都混不下去,只能走了,你在世间待不住。
你看过去有很多也有神通的人,他为什么不敢在世间待呀?他可能连命都没了。比如一个人干了一件坏事,公安局正抓呢,因为别人不知道,他也觉得很安全,他不会想着杀人。如果他知道你什么都知道,他办的那些事你都知道。坏了!他害怕你,这不保险啊!万一他要是到公安局给我举报了怎么办?先把他杀了吧,赶紧杀人灭口。
怪不得佛陀都走了,是吧?佛陀绝对有能力在我们世间住世一劫的,可能也想到了,“哎哟!不行啊!我经常现神通,可能将来有危险,我赶紧走了得了。”即使众生需要,找几个弟子:“你们在这儿待着吧,我先走了。”再说即使你成佛,“什么都知道”其实也是一个疲劳相。什么都知,什么都讲,问什么答什么,也相当于给众生“打工”啊!也很累呀。所以说成佛讲法那真的是奉献。
你们知道佛陀真正圆寂的时候,临终他说的什么话吗?“哎!太好了!这才是真正的解脱!我现在真正地做到‘除世疮疣’。”类似于说我在世间待着就像生疮了一样,我现在要把这个疮治好。不用讲法了,不用受罪了,佛陀说现在证入大圆满了!佛陀临终的时候可高兴了,佛经有这一段,大致意思是:我现在“除世疮疣”,真正的寂静、真正的解脱啊!是什么意思啊?佛成佛了,给世间讲法也很疲劳,也是个累赘。
怪不得有些佛经讲,很多佛成佛了不讲法的。不讲法的那些佛是真正的高手,讲法的那些佛还是有点儿执着。连佛陀都说:“那些不讲法的佛太看得开了!”阿难问:“那佛陀您为什么讲法?”佛陀说:“我啊?我还有点儿看不开呗!”真是这样。不过也多亏佛陀“看不开”,我们才听到这么美妙的佛法!值得赞叹!佛陀是辛苦了,但我们就得利益呀,这也不错!
这一段很重要,关键在哪里呢?这是给你讲修行方法。怎么样成佛?现在知道了吧?不是学的东西多,恰恰相反。好!当下放下,不思善、不思恶,这时候你的心是什么样?(弟子:“清净湛然的。”)别说了!你已经思善了,你说“清净无染”,这是善了!(弟子:“空灵!”)“空灵”那也是善。
不要思了!动念即乖,你“意即不是”!你想说就都“不是”了,你已经动念了。不要动念的时候,你现在什么样?所以,六祖了不起呀!怪不得六祖号称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他是真正地把佛陀的心髓找到了。
佛陀讲:你们确实是少众生——清净无染、没有生死、没有轮回,是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什么呢?因为你们不知,因为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要是浓缩一下就好讲了,“以不能知自身量故”,再浓缩就是“不知”,什么都不知道。既然来学佛,把世间法放下吧!既然相信佛,外道法也放下了吧!但是,现在佛教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空档是最美好的时候啊!
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恶放下了,不思;善呢?还没学,也不思。这些新学众生刚刚来学佛的时候,不正是六祖所讲的“不思善不思恶”时吗?佛陀给他讲:“你这时候不知道自己的身量,不知道就对了,关键是‘不知’啊。你现在心里知不知啊?”“不知。”“好!不知就对了,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你们现在知不知啊?把我讲的放下放下,也不要“知”——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个就是“佛身”,这就是解脱,这就是涅槃,这就是成佛!
所以《僧伽吒经》讲,下辈子你可以有自己的佛国,你可以像阿弥陀佛一样成佛。那说的又有点慢了,不用下辈子,今生成佛!讲到这里又高了,咱们前边讲到可以下世成佛,现在再进一步给你讲,下世成佛算什么,现在成佛!这就成佛了。你要做少众生,不要做老油条,像小婴儿一样无思无虑、童心未泯,“无知无识”最可爱!
佛陀讲到这里是让人立地成佛,《僧伽吒经》可以叫人今生真正成佛的。即使下一世有你的国土,你可以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那种佛身,那也是“权挂垢衣云是佛”而已,都是穿件“破衣服”,按禅宗来讲,根本瞧不上那件“破衣服”的。
这就是以心印心,这就是禅宗的印证!佛陀给他印证了,一印证之后,毫不怀疑,原来的一些牵挂、执着全断了。想来学佛就想了生死,佛告诉他:“连那个也别求了,都放下!现在清净无染,哪来的生死啊?”给他印证了,绝对心安、无有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了!现在就是清净无染,没有颠倒梦想。生死轮回就是颠倒梦想,那么,你这当下就已经把这些颠倒梦想全部认清、全部放下,解脱,成佛。
印证之后,这些新学众生原来的牵挂、执着全部断掉,这时候连功德也表现出来了——皆得十地。注意,十地是讲的什么呢?功德边事,这属于功勋位,你看佛经讲的法非常完美,前后照应、非常绵密。前边讲“不知,当下解脱”,这是讲的见性成佛,见法身的;你真见法身了,安住于自性,不再执着世间、执着顿断,这个时候反而你内在的功德能展现。因为人有执着的时候,就好比在耗费你的“生命能量”,你把执着一放下,类似于“生命能量”一点都不耗散——“满血状态复活”,你就可以“开挂打怪”了嘛!反而这个时候力量最大、功德最大,所以马上就可以表现出来像十地菩萨一样的功德智慧。
就像我刚才讲“不知”,很多人老是觉得,你老是叫我“不知”,我不成痴呆了吗?你“不知”不会痴呆的。你看,你现在心里把那些想知道的执着全放下,现在心里不知,对不对?这个“不知”是最轻松、最自在的,这是身心最好的一种休息,这个休息不就是相当于在补充自己的“生命能量”吗?(佛教也不用什么“生命能量”这个词儿,不过借用一下大家容易理解。你们不要认为真正的好像有某种力量在进入体内,或者在生起。生起还好,要是进入体内更麻烦了!不要再想着什么宇宙之能又进入体内了!这样一想就成外道,可以着魔的啊!不要想。我是借用这个词,叫大家容易明白这个问题就行了。)
一句话就是,你什么都不想、无知无识的时候,这是一种最好的休息,你感觉到身体越来越轻松,心里也越来越轻松、越自在。好啦,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之下,你说做什么没有效率呢?
就像世间事是一样,你干活越多越劳累,劳累久了,你再搬砖就搬不动了;你休息一会儿,不仅仅搬砖了,石头都搬得动,是不是?神通就类似这个道理,你要休息好,休息好之后,你的力量更大。所以说,越不求功德,功德越大;不求神通,神通更大。
我们都知道,阿罗汉们可以出神通,他们的神通怎么修出来的呢?就是打坐。打坐还是什么都不想啊,还是佛陀讲的这一句---“不知”。我们打坐不是训练“不知”吗?你训练好“不知”,你才能“知”。你越“不知”,力量越大、功德越大。
小孩也是因为不知,所以他学什么都快;我们知道的太多了,有的时候这些知识学问会在脑子里打架,反而学不快了。小孩心中没概念,他接触一个声音或者一件事物,他就比照着这个声音去学,所以他学得最像。我们有的时候学外语为什么学不好,大家知道吗?因为你以前的发音习惯会障碍你,你觉得“不对啊,应该这样发”,结果就变成你家乡外语了。
所以说“不知”没有任何概念的干扰,你学什么都学得最标准、最好。我们学佛多训练“不知”,那样你要是偶尔应用,你那个“知”就能变成全知全能。
《僧伽吒经》很重要啊,一般我们学禅宗,大概都是学到佛陀讲的“以不能知自身量故”,就到这一步,后边很少讲功德。但《僧伽吒经》真的美妙,把大家一直纠结的、见性成佛之后功德怎么办这个问题也回答完了。你真见性成佛,真正地做到心安,真正地能放下世间的执着,你不用管,功德必然成就。
如果你们真能做到了,确实这个“心”真实不虚,外境都是虚幻,我也不要学多的知识学问,只要我的心能安稳就好。你当下安稳,没有一点儿的执着,没有一点儿的烦恼,没有一点儿的牵挂,那么你也可以像六祖一样,当下神通也具足。甚至于可以像六祖一样,看哪个地方没有水了,用拐杖一柱,马上有清泉涌出。这个泉水现在还在南华寺呢,我还曾经在那儿接了一瓶拿回来喝,这道泉水竟然可以一千五六百年到现在还长流不断。这也代表佛法的法脉、甘露也不会间断!
《僧伽吒经》29讲4-6/初发心即成正觉/清净无染少众生,轻松自在登十地
《僧伽吒经》28讲1-2 / 一切勇菩萨神通无量, 屈臂游十方
《僧伽吒经》27讲7-9 / 这部经你要真信得过,下一世就可以有你的国土
《僧伽吒经》27讲(3-4)/有九十四亿诸外道婆罗门等来诣王舍城,怎么那么多人?
《僧伽吒经》27讲(1-2)/如此法门有大神力,能发清净信心,不生边地,具清净戒
五逆十恶的人,可以顿证八地,讲的就是僧伽吒法门,所以这个法门太高了
你学了《僧伽吒经》之后, 绝对对行菩萨道有信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做法师
关注公众号
学习常空法师开示
僧伽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