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和崔承喜1945年关于舞蹈的对话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在1945年3月31日,上午11时。
崔承喜和梅兰芳,在华懋饭店五楼B字三号室内,作了舞蹈方面的艺术对谈。那画面是非常诗意而值得介绍的。
布景是一间最具有东方古典装饰美的室内,窗棂是漆着五彩有着阿拉伯王宫的风味。道具:小沙龙桌上,陈列着银色的刀叉和雪白的盆碟,说明剧中女主人在为款待另一位主角而设的。
崔承喜舞姿
主人是崔承喜,她穿着黑西服,披着一袭玄狐,从卧室内刚化好装出来。客人是梅兰芳博士,穿灰色秋大衣,深灰色的西服,面颊依然白皙而且丰满,饱含着当年台上的优雅风姿。唇上蓄着小须,显示出中年人的特有风趣。
另外还有二位配角,崔承喜的代理人安井氏和梅兰芳的翻译。
现在我想将洛川写的台词抄一下:
梅兰芳与崔承喜
梅兰芳:
能有机会再度拜见崔女士的舞蹈艺术,真是愉快!前年我在台下参观你的表演时,感到你是伟大美妙的艺术家。当你独舞时,欢赏者莫不惊叹,你尊重过去东方艺术的传统而赋与新的生命,你是加上了自己的想像力而建立新的东方舞蹈的,所以我认为你是真正的东方巴莱舞蹈的创造者。
崔承喜:
我这次无论如何,希望见到梅博士的艺术。不知梅博士能再度登台吗?如再度登台,请打电报通知我,前年你这样约我,现在我还等待着呢!
梅兰芳:
我现在的兴趣全在绘画上,但最近我可以在我家里穿上衣裳,表演一次舞给你看。
崔承喜:
中国舞蹈在京戏中、昆曲中有一部分存在的,但不能成一个独立的艺术部门,梅先生以为如何?我以为中国古典剧中,有多非常丰富优美的舞蹈素材,如果以此作基础,创造出新的中国舞蹈艺术,一定比西洋巴莱舞蹈艺术更好。不过若非梅先生努力,他人恐更难有所成就。
崔承喜、叶盛兰之《奇双会》
梅兰芳:
我以前也有种种试验的希望,不过为了传统的拘束,京戏只是唱的,舞蹈不能离此而独立。无论如何,我想这是可以的,困难当然也不少。崔女士既以创造东方舞蹈为己任,我希望采用中国之素材,一定可以成功!
崔承喜:
我如果可能,一定采取中国素材,所谓和式之新式创作,想来亦如此,今日之《贞娥刺虎》,“莲步”表演实在是很难的,梅先生的艺术,乃百年一见者,也可说是百年一度才有的“天才”艺术。不知梅先生的表演,是依照传统演出呢?还是由梅先生自己加以新的创造呢?还是以新的创作为多呢?
1945年10月10日梅兰芳抗战胜利后首次登台,演出《刺虎》
梅兰芳:
我所演的剧本几达百出,有一部分乃体会依照以前的剧本演出,但大半有新的创造,我自己加以创造的不少,由外国公演归国以后,更积极从事创作新的东西,不料竟颇获好评。《嫦娥奔月》是最早的作品。但崔女士的舞蹈怕全是新的创作吧?
崔承喜与马连良
崔承喜:
我的舞蹈,以前例如菩萨、散调、妙净之类,系描写东方气氛者,但是完全依照从前人所传的舞蹈,我是不取的。有人说新的创造,即是破坏传统,我却以为新的创造,乃古之传统的正当发展,过去我们祖先的艺术创造,遗留下来成为之艺术传统,今日艺术家们之新的创造,也可成为后世子孙之传统。我想梅先生的创作,必然成为后世之古典传说吧!
梅兰芳:
崔女士的艺术,也是可传诸后世的东方古典艺术。崔女士为了东方舞蹈艺术之复兴,将中、日、朝鲜等亚洲艺术之传统,作成新的创造,实在使我钦佩。今后如崔女士所说的,最好多培养子弟,你的个人舞蹈,固无匹敌,如有多数舞蹈家,可希望更创演舞剧(巴莱),可惜除崔女士外,尚无此艺术家。
崔承喜:
创造东方巴莱,我在数年前,即有此计划,故除东京外,这次在北平也开设了一个舞蹈研究所。以我的舞蹈基础方法和经验,教给中国子弟,更想建设新中国之舞蹈,东方的巴莱也是本来的希望。
崔承喜舞姿
梅兰芳:
以崔女士这样世界的天才,在北京设立研究所,实在是幸运的!
崔承喜:
先生爱好绘画,我则更希望重睹先生的舞台之姿,先生如能重登舞台,不但是中国之幸,亦世界之幸!
梅兰芳(微笑):
身体太肥胖了,连衣裳也全不能穿了。不过很幸运,这次女士再度来沪,公演二次不同的节目,我却能有机会参观了。
崔承喜:
既不能在舞台上拜见梅先生,但听说令郎很像先生,只有再等十年,希望能看见令郎在舞台上的姿态了。
在这不太长的对话中,可以看见两位民族舞蹈家的相互尊敬和爱戴,以及对舞蹈的关怀和意见交流。
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被留在上海,便留着小胡子和身体肥胖穿不下戏衣的理由,来拒绝敌伪的演出。可见梅兰芳的政治认识和坚强的人民性。这一段对话,实在是爱好舞蹈者可以一读的参阅资料。
(《杂志》1945年第15卷第2期)
- 历史推荐 -
漫谈「阎婆惜」与张文远之死:看了洪深将「乌龙院」改编「阎婆惜」以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