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昆曲种种:昆曲播音、昆曲画册与昆曲姻缘

赵景深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昆曲播音


 昆曲同期唱厌了,偶然参加昆曲播音,特别感到一种新鲜的趣味。赵曾和很早就向我说起,直到阳历年前四天,十二月廿七日下午六时方才实现。这是我破题儿第一次在电台播音。我大略谈了谈昆曲的起源,接着便是昆曲的摘唱。


 起先由王逑小妹妹唱《游园》,接着我唱《小宴》,周萼轩唱《连环记·梳妆》,徐子权唱《别母》,钱辅庭唱《拾画》,最后由刘欣万唱《弹词》。记得周萼轩唱腔播岀来很好听,颇为成功。徐子权也是此中斲轮老手,富于播音经验。


 他站的地方,与播音机有相当距离,并且他的身体与播音机成直角,他是侧着身子把音灌到留音机里去的。记得四年前我在康乐酒家一个喜筵席上播唱《佳期》,第一次接触播音机,对准了圆筒唱,差不多快与圆筒接吻。本来唱的是高音,唱出来的音几乎成为噪音了,真是有趣得很。


赵景深


 那一天本来还约有许百遒、俞振飞、张英阁、钱印雪、沈石益等,都因事未到。

 

 另有一次播音,俞振飞却到了。横云阁主张健帆先生还在铁报上写了一段特写。这一次播音时间较长,俞振飞夫妇播唱全出《长生殿·小宴》,每逢俞太太唱,振飞便替他吹笛,但振飞的嘴只有一张,有时笛音须与生旦音同发的。


俞振飞

 

 振飞既吹了笛,夹在腔里面的如“待朕按板”“啊哈哈哈”“呵妃子竟醉了”“扶扶扶好了,啊哈哈哈哈”等词便无法说,于是再请徐韶九代庖,好在播起音来,听众是听不出的。因为韶九的笑声不含糊,并不输于振飞。那末,这可以称为播双音簧了吧?

 

昆曲画册


 因为喜欢昆曲,连带也喜欢依照昆曲所绘成的图画。这嗜好是从小就养成的。先父买过一部《缀白裘》,每一本的插图都很多。我时常用竹纸映着第一本的“绣像”来描绘。有时便与比我大一岁的姑母竞赛着随意翻这书的插图。一翻开,便数两面的人数。谁翻出的人多,便算谁赢。有时运气好,翻到打仗的场面,人数可真不少呢。


赵景深童年

 

 以前所看到的昆曲条幅,以关于丑角的为多。徐韶九曾绘赠与殷震贤一幅《浣纱记·养马》。一个官一样的丑摇着扇子,旁边似乎画了一个皂隶一样的人。朱蓉庄也曾在爱俪园给我看过他的两幅昆曲,也都是丑角。他画的是《借靴》和《教歌》。偶然在包书的旧画报上看到童曼秋所藏名画家沙辅卿所手绘的昆曲册页《落难》和《访鼠》。徐、朱、沙三位所画的都没有背景,每每是两个人,好像悬挂在空中——似乎这成了昆曲画的传统格局,必须是小丑戏,两个角色,并且不用背景。

 

 但最近偶然看到樊少云的昆曲册页,却与上面所述三位不同,他是加绘背景上去的,也不限定几个人或什么角色的戏,一切自由。其中很有一些张好的。例如《八阳》,他用泼墨的笔法画出“苦雨凄风”,在“叠叠高山”下,一瓢一笠两个人在风雨里走着,这一幅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活捉》一幅亦妙,张文远与阎婆惜的眼睛向上翻,活像俩个鬼——不过我还不曾看见过鬼像什么样子。其他如《秋江》《拾画》《题曲》《跪池》等幅,也都画得笔法超妙,脱尽凡俗。


樊少云

 

 少云年老,已不能看细字。由他的哲嗣伯炎兄写大字曲谱来给他看。他还可以唱,伯炎不仅老生唱得好,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如《霸王卸甲》《浔阳江上》等都弹得很是佳妙。倘若他演《长生殿》《弹词》,自弹自唱,倒真是出色当行哩。

 

昆曲姻缘


 所谓昆曲姻缘当然是指男女家都能唱昆曲,我所说的是钱南扬先生。他是吴梅的高足。他的《宋元南戏百一录》《元明清曲选》都是曲学的重要参考书。

 

 钱南扬与庄一拂是连襟,一拂的妻子也能唱昆曲,南扬的妻子大的也能唱昆曲吧?最近方知道南扬的令媛嫁与陆艾园的公郎仲明。仲明的巾生,《秋江》一曲是唱得最出色的。


 南扬到沪,我曾请他曲叙一次,并杯酒言欢。他回杭州以后寄给我的小笺,无论就书法或文字说,均为上乘,函云:


 “过沪时猥蒙款待,不胜感荷。顷巳来杭,寓里西湖梅庐,在西泠桥畔,得与苏小为邻,亦佳话也。湖上梅腮乍褪,柳眼初肥,春色渐浓,阁下倘来杭州,幸顾吾一叙也。”

 

 大约物以类聚,气味相投,便结成了儿女亲家。这一类的例也许还有一些不过我只知道这样一组罢了。

 

 (《春秋》1946年第3卷第2期)


- 历史推荐 -


汪曾祺:“我写京剧,纯属偶然”

论昆曲唱做之难:“稍不留意,便无精采”

说“少儿不宜”:儿童究竟适合看什么样的戏?

京剧舞台的规则:服装、道具、剧词均不计朝代

徐訏:“梅兰芳去世后,京剧的寿命从此结束了”

王瑶卿谈唱戏:“一个演员,最难的是会听自己的唱”

钻后台:“看穿了戏台,也就是看穿了人生”

“尖团字”究竟是什么?“半尖半团”的唱法对吗?

说言菊朋:平时吸烟走路种种态度,均摹仿“老谭”

周信芳之女:“在留散国外的子女心里,父亲是永生的”

周信芳和侯宝林:“似我者生,象我者死”

说京剧:“唱腔最好是讲韵味,不讲弯转”

秦瘦鸥:“一个真正的戏迷,做到无戏不看、久看不厌还不够”

麒麟童的老戏:“除唱略差外,其余均足与叔岩、凤卿争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