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四郎探母·坐宫》:用手扶椅时该不该摇曳?

洗红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四郎探母》为生旦并重巨制,谐雅端庄,紧张简练,若干年来,演之历久不衰,嗜剧者对之兴趣之深,可见一般。不过吾人作再进一步之探讨,仍觉在词藻方面,在动作(身段表情)方面之宜修正革改者,犹不在尠。


程砚秋、王少楼之《四郎探母》


 兹学全剧最精湛处(《坐宫》)身段之当改善者,供诸同好,俾加参审。

 

 剧之起点,极写四郎之忧思,再写公主之雅兴,一忧一乐,互为渲染,结果逼露真情,启发了后边大部事迹,剧情步步加紧,丝丝入扣,固不愿其白璧有瑕也。


 观夫《坐宫》,旦角于三猜末着继唱“这不是那不是是何意见”之后,四郎与铁镜相与站起,作出门之身段,左右背转,各立椅后,用手扶椅,摇曳动之,各人表现各自之心思,此为全剧最传神之一幕,且系全剧之总枢纽,盖自此以后,正如长江大川,顺流而下,无多曲折也。


蒋君稼、叶庸方之《四郎探母》


 吾人择要,就此论之。


 关于用手扶椅,鄙意以只宜按、不宜摇曳为当,盖四郎与公主出门后,两椅已不能必其为椅,意应变成象征之代表物如树、石、栏杆等等不能移动之物,在词句上“芍药开牡丹放……”是正面说出为园囿,在义理上,四郎焦思而避不欲为铁镜所见,当亦以静园幽斋为宜,是侧面表出闲院别圃,观及花木,发其冥想。且四郎念引子有“金井锁梧桐”之句,此尤写实之语矣。


 而且庭院之中,少有干干摆着两只椅子之道理,再就身段上述之,四郎于扶椅时,目光仰视不动,铁镜则偏身偷觑,及四郎离开椅用手拱拜后,铁镜一笑,窥破其隐,试察当时情景,四郎何以仰视,以其前有障碍也;铁镜何以侧身,以正视不得见也,如此则度椅代木石无疑矣。


沈华轩、路三宝之《四郎探母》


 因此则四郎宜单手扶按,椅不应动,而身前后微作仰合;铁镜则用手一按,随即放手,侧身偷窥,盖一按表明椅之不虚置,而免四郎扶椅之单调,又可省却检场人挪椅时之乱人观感,及台上紧张空气(四郎铁镜出门时,台步虽缓其实表现则极紧张)。

 

 且国剧之价值,全在抽象,稍发动作,即增力量,故愿而申述之也,质诸贤达以为当否?

 

 (余于十年前,在某刊物上,曾见相似之论述,当时即服卓识,又喜所见略同,以为必有人兴而革之,然而至今若何?!)


(《半月剧刊》1936年第2期)


- 历史推荐 -


劝告京剧演员:可别再走歪道了

由程砚秋的《梅妃》说到一夫多妻制

谭鑫培:“儿孙没有我的嗓音,怎能传承我的声腔?”

谈《奇双会》:梅兰芳先生的表演为什么很难学?

由清华大学工字厅忆俞平伯、俞粟庐、俞振飞

贺绿汀谈“洋嗓子”:京剧最使人难听的就是小生

“戏改局”往事:解放初期改造旧戏院的历史回顾

说“男扮女”:京剧中的男人饰女角,不算是耻辱

沈从文:京戏龙套不是傻站就是翻斤斗,多不经济

听李少春念白有感:重复的东西不能演成“一道汤”

梅兰芳的急智:“真是不得了,台上这种火什么人救得了啊!”

新年废话:“台上胡洒狗血,台下叫好,荒腔走板亦一样满意”

冯其庸梨园忆旧:“希望戏曲灭亡,是浅薄和无知的表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