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衰的病因?心衰概念如何演变?(附合集)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好文推荐,点击阅读: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共识: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附PDF原文)

专家共识: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2021)

心肌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附PDF)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附原文)

中国急诊专家共识: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202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成人与孕妇部分)

2015年欧洲指南:秋水仙碱被推荐为治疗心包炎一线药物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附PDF)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附PDF)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附PDF)

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2021(下载PDF)

高敏感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下载PDF)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下载PDF)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2020)(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载PDF)

钙增敏剂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2021)

202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附2015-2019指南回顾)


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力衰竭:强心药如何选用?

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力衰竭:强心药如何选用?

学习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掌握心衰药物使用方法

心衰不是心肌病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同义词!

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静脉药物一览表

学习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掌握心衰药物使用方法

心包炎的鉴别诊断


这样通俗理解:正常心电图的形成?

一表汇总心电图危急值 | 技能必备

心电图,学不会、记不住?这个合集very good!

心电图,都详细标记好了,看不懂就是不开窍?

PPT课件:心电图危急值识别与处理

误区?冠脉造影正常可以排除冠心病吗?

大汇总:20种异常心电现象

心肌梗死心电图鉴别诊断病例与文献(推荐收藏)

图解:急性心肌梗死的10个疼痛部位

心肌梗死时,如何快速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

莫慌!胸痛就是心肌梗死?其实判断很简单

早读 | ST段抬高≠心梗,来细数N种可能性!


病例学习:新冠肺炎患者,罕见同时纵隔气肿和心包积气?

成功救治心脏骤停1例报告


病例学习:79岁老奶,CT示大量心包积液,占位比双肺还多?

心源性肺水肿形成的过程中, 右心因素不容忽视。

价值50块钱的心脏超声口诀

学习笔记:心脏骤停不等同于心源性猝死

学习笔记:心电图提示早搏?岂能忽视!

必备:20 种常用抢救药物详解(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临床心得)


精致有趣的动画版心肺复苏教学

3D 视频:心脏是如何完成一次泵血的?

视频:心房颤动及相关心电图诊断

心脏病的真相-国家地理高分纪录片

高清3D视频:心房颤动是怎么发生的?

视频学习:误判心电图引发的思考

视频:心电图异常Q波的病例讨论

视频:爆发性心肌炎与心电图

病例分享视频:脓毒症心肌病

视频: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

视频:心肺复苏(欧洲复苏委员会)

教学视频:双人心肺复苏+电除颤

视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视频: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的争议及思考

视频:心电图危急值-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

让人心惊肉跳的心电图(哈医大四院曹雪老师视频)

我国首部急救科普三维动画视频---心肺复苏,学会可救人一命!

患者心跳骤停:不要看瞳孔、不要做心电图、不要测血压!?

心力衰竭病因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是引起心衰最主要的病因(表),除心血管疾病外,非心血管疾病也可导致心衰。

识别这些病因是心衰诊断的重要部分,从而能尽早采取特异性或针对性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概念及其演变 


最早

人们根据心力衰竭时组织灌注不足或静脉系统淤血分别提出前向性心力衰竭和后向性心力衰竭,尽管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但由于其局限性,现已不再使用这些概念。


20世纪50年代

Wood首次给心力衰竭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心力衰竭是这样一种状态,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以满足身体血液循环的需要。

这一概念的缺陷仍然只是更多地强调了组织血液供应减少的一面。


20世纪70年代

人们给心力衰竭下的定义是:

心力衰竭泛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排血(心排血量不足),以致组织血液减少,肺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

这一概念在Wood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前提:即适量静脉血的回流;一个“中心环节”:即心排血量不足;两个基本表现:即组织血供减少与肺和(或)体循环淤血。

显然,这一概念较之Wood概念更为具体与全面。


目前

人们比较通用的心力衰竭概念是: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上可出现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肺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各种症状与体征。

这一概念与20世纪70年代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大致相同,只是进一步指出了:

心力衰竭的形成是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障碍;

除了心排血量绝对减少外,还强调了心排血量的相对不足,即心排血量相对于机体代谢需求增加(甲亢、贫血等)而出现相对量的减少。


如从细胞水平上认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则是肥厚与衰竭心脏细胞异常的后果,是一种超负荷的心肌病,是心脏储备力的耗竭,是心肌细胞长期处于“能量饥饿”状态的最终表现。


现代分子心脏病学家则认为,心力衰竭的本质是心肌细胞与心肌间质细胞基因调控与表达异常的结果,并认为,如能从纠正调控与表达异常的基因入手,则可望从根本上治愈心力衰竭。


总之,心力衰竭不论病因如何,其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无疑是相当复杂的,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认识清楚。

无论从器官水平,还是从细胞或分子水平认识心力衰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必须依赖心脏正常、有效的机械射血功能,而作为临床医师评价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也主要看其射血功能能否满足病人各种活动的需要。

这也许是目前心力衰竭概念被广泛接受的基本点。


目前认为,心衰是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导致心肌重构是引起心衰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心肌重构最初可以对心功能产生部分代偿,但随着心肌重构的加剧,心功能逐渐由代偿向失代偿转变,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一个临床实用型的读书笔记基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